处理双连接中次要节点改变的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48770发布日期:2018-12-11 23:49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处理双连接中次要节点改变的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装置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处理双连接中次要节点改变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3gpp)发展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系统为通用行动电信系统(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umts)的后继者,以进一步改善通用行动电信系统的效能,以满足日益增加的使用者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法及其通信装置,用来处理双连接中次要节点改变,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公开一种网络端,包含有一第一基站(basestation,bs)、一第二基站及一第三基站,包含有至少一存储装置以及至少一处理电路,耦接于该至少一存储装置,其中该至少一存储装置用来存储,以及该至少一处理电路被设定以执行存储于该至少一存储装置中的以下指令:该第一基站以一第一信令无线承载(signallingradiobearer,srb)连接到一通信装置;在该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上,该第一基站传送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control,rrc)讯息到该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包含有用来设定该第二基站为一次要节点(secondarynode,sn)的一第一次要小区群组(secondarycellgroup,scg)配置(configuration),使该通信装置与该第一基站及该第二基站处于一双连接(dualconnectivity)中;在一第二信令无线承载上,该第二基站传送一第一测量(measurement)配置到该通信装置;在该第二信令无线承载上,从该通信装置,该第二基站接收关联于该第一测量配置的一第一测量报告;该第一基站决定从该第二基站到该第三基站的一次要节点改变;该第一基站传送一第一接口(interface)讯息到该第二基站,以响应该决定;从该第二基站,该第一基站接收用来响应该第一接口讯息的一第二接口讯息,其中该第二接口讯息包含有该第一测量配置及一第二次要小区群组配置中至少一个;该第一基站传送一次要节点增加(addition)请求讯息到该第三基站,其中该次要节点增加请求讯息包含有该第一测量配置及该第二次要小区群组配置中该至少一个;从该第三基站,该第一基站接收用来响应该次要节点增加请求讯息的一次要节点增加请求确认(acknowledge)讯息,其中该次要节点增加请求确认讯息包含有一第三次要小区群组配置;以及当该通信装置处于该双连接中,在该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上,该第一基站传送包含有该第三次要小区群组配置的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到该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改变次要下一代基站的一程序。

【符号说明】

10无线通信系统

20通信装置

200至少一处理电路

210至少一存储装置

214程序代码

220至少一通信接口装置

30、40流程

50程序

300、302、304、306、308、310、步骤

312、314、316、318、320、322、

400、402、404、406、408、410、

412、414、500、501、502、503、

504、506、508、510、512、514、

516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无线通信系统10的示意图。无线通信系统10可简略地由通信装置100、基站(basestations,bss)102及104所组成。在图1中,通信装置100、基站102及基站104可用来说明无线通信系统10的架构。基站102及104的覆盖区域可部分地重叠。

如图1所示,通信装置100可被设定与基站102及104同时进行通信(即双连接(dualconnectivity,dc))。也就是说,处于双连接中的通信装置100可通过基站102及104进行传输/接收。举例来说,在第一载波频率(carrierfrequency)上,通信装置100可从基站102接收分组,以及在第二载波频率上,通信装置100可从基站104接收分组,或者在第一载波频率上,通信装置100可传送分组到基站102,以及在第二载波频率上,通信装置100可传送分组到基站104。此外,基站102及104中一个可为主要节点(masternode,mn),以及另一基站可为次要节点(secondarynode,sn)。

通信装置100可为用户端(userequipment,ue)、移动电话、笔记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电子书、便携式计算机系统、车辆、船及飞机等装置。此外,根据方向(即传输方向),可将基站102和/或104及通信装置100分别视为传送端或接收端。举例来说,对于一上行链路(uplink,ul)而言,通信装置100为传送端而基站102和/或104为接收端;对于一下行链路(downlink,dl)而言,基站102和/或104为传送端而通信装置100为接收端。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通信装置20的示意图。通信装置20可为图1中的通信装置100、基站102和/或104,但不限于此。通信装置20可包括至少一处理电路200、至少一存储装置210以及至少一通信接口装置220。至少一处理电路200可为一微处理器或一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至少一存储装置210可为任一数据存储装置,用来存储一程序代码214,至少一处理电路200可通过至少一存储装置210读取及执行程序代码214。举例来说,至少一存储装置210可为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identitymodule,sim)、只读式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硬盘(harddisk)、光学数据存储装置(opticaldatastoragedevice)、非易失性存储装置(non-volatilestoragedevice)、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取介质(non-transitorycomputer-readablemedium)(例如具体介质(tangiblemedia))等,而不限于此。至少一通信接口装置220可包含有至少一无线收发器,其是根据至少一处理电路200的处理结果,用来传送及接收信号(例如数据、讯息和/或分组)。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为了简化实施例的说明,用户端被用来表示图1中的通信装置100。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30的流程图,可被用于一第一基站(例如基站102)及一第二基站(例如基站104)。流程30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300:开始。

步骤302:该第一基站以一第一信令无线承载(signallingradiobearer,srb)连接到一用户端。

步骤304:在该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上,该第一基站传送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control,rrc)讯息到该用户端,其中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包含有用来设定该第二基站为一次要节点的一第一次要小区群组(secondarycellgroup,scg)配置(configuration),使该用户端与该第一基站及该第二基站处于一双连接中。

步骤306:在一第二信令无线承载上,该第二基站传送一第一测量(measurement)配置到该用户端。

步骤308:在该第二信令无线承载上,从该用户端,该第二基站接收关联于该第一测量配置的一第一测量报告。

步骤310:该第一基站决定从该第二基站到该第三基站的一次要节点改变。

步骤312:该第一基站传送一第一接口(interface)讯息到该第二基站,以响应该决定。

步骤314:从该第二基站,该第一基站接收用来响应该第一接口讯息的一第二接口讯息,其中该第二接口讯息包含有该第一测量配置及一第二次要小区群组配置中至少一个。

步骤316:该第一基站传送一次要节点增加(addition)请求讯息到该第三基站,其中该次要节点增加请求讯息包含有该第一测量配置及该第二次要小区群组配置中该至少一个。

步骤318:从该第三基站,该第一基站接收用来响应该次要节点增加请求讯息的一次要节点增加请求确认(acknowledge)讯息,其中该次要节点增加请求确认讯息包含有一第三次要小区群组配置。

步骤320:当该用户端处于该双连接中,在该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上,该第一基站传送包含有该第三次要小区群组配置的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到该用户端。

步骤322:结束。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基站产生(generate)第一次要小区群组配置以及传送第一次要小区群组配置到第一基站。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次要小区群组配置设定用户端如何与第二基站通信。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次要小区群组配置、第二次要小区群组配置和/或第三次要小区群组配置可包含有帧架构(framestructure)配置、时分多工(timedivisionmultiplexing,tdd)配置、物理小区识别(physicalcellidentity,pci)、载波信息、指派(assign)到用户端的暂时识别符(temporaryidentifier)(例如小区无线网络暂时识别符(cellradionetworktemporaryidentifier,c-rnti))、物理层配置(例如用于物理信道(channel)、传输模式、参考信号(referencesignal)、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stateinformation)回报等)、介质访问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mac)配置以及至少一无线承载(radiobearer,rb)配置中至少一个。

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无线承载配置可包含有信令无线承载配置和/或数据无线承载(dataradiobearer,drb)配置。至少一无线承载配置中的每一个无线承载配置可包含有无线承载识别及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rlc)配置中至少一个。信令无线承载配置可设定第二信令无线承载到用户端。数据无线承载配置可设定数据无线承载的次要小区群组部分(例如主要小区群组(mastercellgroup,mcg)分离(split)承载)、次要小区群组承载的数据无线承载,或者次要小区群组分离承载的数据无线承载。无线承载配置可包含或不包含分组数据汇聚通信协议(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pdcp)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次要小区群组配置可不包含信令无线承载配置,使用户端保持(keep)使用第一次要小区群组配置中被第二基站设定/从第二基站接收的信令无线承载配置。第二次要小区群组组可不包含数据无线承载配置,使用户端保持使用第一次要小区群组配置中被第二基站设定/从第二基站接收的数据无线承载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次要小区群组配置不同于第二次要小区群组配置。第二次要小区群组配置可具有至少一配置,其不同于第一次要小区群组配置的配置。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配置包含有物理层配置、介质访问控制配置、帧架构配置、物理小区识别和/或载波信息。在第二信令无线承载上,第二基站传送至少一配置到用户端,但第一基站不知道至少一配置,例如第一基站可接收至少一配置的旧数值或未接收到至少一配置。相似地,第一基站不知道第一测量配置。因此,第一基站可从第二基站获得最新的次要小区群组配置(即第二次要小区群组配置)以及第一测量配置,以及可在第二次要小区群组配置中传送它们到第三基站。帧架构配置可设定时分多工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时隙(slot)(例如帧架构/格式)或时分多工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符元(symbol)(例如时隙架构/格式)。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次要小区群组配置可不包含信令无线承载,使用户端保持使用第二次要小区群组配置中被第二基站设定/从第二基站接收的信令无线承载配置。第三次要小区群组配置可不包含数据无线承载配置,使用户端保持使用第二次要小区群组配置中被第二基站设定/从第二基站接收的数据无线承载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次要小区群组配置可具有至少一配置,其不同于第二次要小区群组配置的配置。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配置包含有物理层配置、介质访问控制配置、帧架构配置、物理小区识别和/或载波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为响应次要节点增加请求讯息或根据第二次要小区群组配置,第三基站产生第三次要小区群组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包含有数据无线承载配置,而不包含有第一次要小区群组配置。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包含有数据无线承载配置,而不包含有第三次要小区群组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口讯息可明示地(explicitly)或隐含地(implicitly)请求第一测量配置及第二次要小区群组配置中至少一个。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口讯息为特别用于请求第二次要小区群组配置的讯息。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口讯息为不仅用于请求第二次要小区群组配置也用于其它目的讯息。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口讯息为次要节点改变指示(snchangeindication)讯息、次要节点释放请求(snreleaserequest)讯息、次要节点配置查询(snconfigurationenquiry)讯息、取得用户端文本请求(retrieveuecontextrequest)讯息或次要节点修正请求(snmodificationrequest)讯息。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接口讯息为次要节点改变确认(snchangeconfirm)讯息、次要节点改变响应(snchangeresponse)讯息、次要节点修正请求确认(snmodificationrequestacknowledge)讯息、次要节点改变请求(snchangerequest)讯息、次要节点改变需求(snchangerequired)讯息、次要节点配置确认(snconfigurationconfirm)讯息、次要节点配置信息(snconfigurationinformation)或取得用户端文本响应(retrieveuecontextresponse)讯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二信令无线承载上,第二基站停止设定新的配置到用户端以及停止重新设定(例如改变)用户端的配置,以响应第一接口讯息。因此,在次要节点改变期间,第二次要小区群组配置不被更新。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为主要小区群组承载或主要小区群组分离承载。第二信令无线承载可为次要小区群组承载或次要小区群组分离承载。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为srb1,其为主要小区群组承载或主要小区群组分离承载。第二信令无线承载可为srb3,其为次要小区群组承载或次要小区群组分离承载。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基站设定第二测量配置到用户端。举例来说,在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上,第一基站传送第二测量配置到用户端。在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上,从用户端,第一基站可接收关联于第二测量配置的第二测量报告。在次要节点增加请求讯息中,第一基站可包含或不包含第二测量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在次要节点增加请求确认讯息中,第三基站可包含或不包含第三测量配置。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流程40的流程图,可被用于一第一基站(例如基站102)及一第二基站(例如基站104)。流程40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400:开始。

步骤402:该第一基站以一第一信令无线承载连接到一通信装置。

步骤404:在该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上,该第一基站传送一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到该通信装置,其中该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包含有用来设定该第二基站为一次要节点的一第一次要小区群组配置,使该通信装置与该第一基站及该第二基站处于一双连接中。

步骤406:在一第二信令无线承载上,该第二基站传送一第一测量配置到该通信装置。

步骤408:在该第二信令无线承载上,从该通信装置,该第二基站接收关联于该第一测量配置的一第一测量报告。

步骤410:该第二基站决定从该第二基站到该第三基站的一次要节点改变。

步骤412:该第二基站传送一接口讯息到该第一基站,以响应该决定,其中该接口讯息包含有该第一测量配置及一第二次要小区群组配置中至少一个。

步骤414:该第一基站传送一次要节点增加请求讯息到该第三基站,以响应该接口讯息,其中该次要节点增加请求讯息包含有该第一测量配置及该第二次要小区群组配置中该至少一个。

步骤416:从该第三基站,该第一基站接收用来响应该次要节点增加请求讯息的一次要节点增加请求确认讯息,其中该次要节点增加请求确认讯息包含有一第三次要小区群组配置。

步骤418:当该通信装置处于该双连接中,在该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上,该第一基站传送包含有该第三次要小区群组配置的一第二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到该通信装置。

步骤420:结束。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基站传送次要节点释放请求讯息或称为次要节点改变确认讯息)到第二基站,以响应次要节点增加请求确认讯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二信令无线承载上,第二基站停止设定新的配置到用户端以及停止重新设定(例如改变)用户端的配置,以响应该决定或第三接口讯息的传输。因此,在次要节点改变期间,第二次要小区群组配置不被更新。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接口讯息可为次要节点改变需求(snchangerequired)讯息或次要节点改变请求(snchangerequest)讯息。

用于流程30的实施例可被应用于流程40,在此不赘述。

以下叙述的实施例可被应用于上述流程中的任一流程。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测量配置设定用户端测量第一载波,以及第二测量配置设定用户端测量不同于第一载波的第二载波。举例来说,第一测量配置包含有/指示用来识别第一载波的第一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absoluteradiofrequencychannelnumber,arfcn),以及第二测量配置包含有/指示用来识别第二载波的第二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第一载波及第二载波可为相同或不同。第一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及第二绝对无线频率信道编号可为相同或不同。在上述说明中,“载波”可被取代为“频率”或“载波频率”。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测量配置设定用来指定(specify)回报(reporting)准则(criterion)(例如周期性(periodic)的回报或事件类型(eventtype))的回报配置。第一测量配置及第一测量配置可有相同的准则或不同的准则。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例如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被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所产生。在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上,用户端可传送第一无线资源控制响应讯息到第一基站,或者在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上,通过第一基站,用户端可传送第一无线资源控制响应讯息到第二基站,以响应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基站产生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以及转传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到第一基站。第一基站可将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封装(encapsulate)于无线资源控制讯息(例如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新设定(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次要小区群组重新设定(scgreconfiguration)、次要小区群组重新设定(scgreconfiguration)或次要小区群组重新设定命令(scgreconfigurationcommand))中,以及可在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上传送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到用户端。在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上,用户端可传送无线资源控制响应讯息(例如

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新设定完成(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次要小区群组重新设定完成(scgreconfigurationcomplete)、次要小区群组重新设定完成(scgreconfigurationcomplete)或次要小区群组重新设定命令完成(scgreconfigurationcommandcomplete))到第一基站,以响应无线资源控制讯息。无线资源控制响应讯息可包含或不包含第一无线资源控制响应讯息。在第一无线资源控制响应讯息包含在无线资源控制响应讯息中的情况下,第一基站可转传第一无线资源控制响应讯息到第二基站。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无线资源控制讯息(例如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新设定)被第一基站或第三基站所产生。在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上,用户端可传送第二无线资源控制响应讯息到第一基站,或者在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上,通过第一基站,用户端可传送第二无线资源控制响应讯息到第三基站,以响应第二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基站产生第二无线资源控制讯息,以及转传第二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到第一基站。第一基站可将第二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封装在无线资源控制讯息(例如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新设定、次要小区群组重新设定、次要小区群组重新设定或次要小区群组重新设定命令)中,以及可在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上传送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到用户端。在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上,用户端可传送无线资源控制响应讯息(例如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新设定完成、次要小区群组重新设定完成、次要小区群组重新设定完成或次要小区群组重新设定命令完成)到第一基站,以响应无线资源控制讯息。无线资源控制响应讯息可包含或不包含第二无线资源控制响应讯息。在第二无线资源控制响应讯息包含在无线资源控制响应讯息中的情况下,第一基站可转传第二无线资源控制响应讯息到第三基站。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测量配置被第二基站所产生。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测量配置包含在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中。在一实施例中,当用户端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处于双连接中,第一测量配置包含在第三无线资源控制讯息(例如无线资源控制重新设定(rrcreconfiguration))中,其中第三无线资源控制讯息被第二基站产生以及在第二信令无线承载上被第二基站传送到用户端。为响应第三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在第二信令无线承载上,用户端可传送第三无线资源控制响应讯息(例如无线资源控制重新设定完成(rrcreconfigurationcomplete))到第二基站。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次要小区群组配置中至少一配置被第二基站产生。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配置被包含在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中。在一实施例中,当用户端与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处于双连接中,至少一配置被包含在第三无线资源控制讯息(例如无线资源控制重新设定)中,其中至少一配置被第二基站产生以及在第二信令无线承载上被第二基站传送到用户端。为响应第三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在第二信令无线承载上,用户端可传送第三无线资源控制响应讯息(例如无线资源控制重新设定完成)到第二基站。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测量配置被第一基站产生。第二测量配置可被包含在第四无线资源控制讯息(例如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新设定)中,其中第四无线资源控制讯息被第一基站产生以及在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上被第一基站传送到用户端。在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上,用户端可传送第四无线资源控制响应讯息(例如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新设定完成)到第一基站,以响应第四无线资源控制讯息。在一实施例中,从第四基站,第二测量配置被第一基站及用户端接收。在交递命令(handovercommand)中,藉由使用户端保持使用第二测量配置,第一基站可隐含地设定第二测量配置到用户端。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基站为演进式基站(evolvednode-b,enb)或下一代演进式基站(next-generationenb,ng-enb),第二基站为下一代基站(next-generationnb,gnb),以及第三基站为下一代基站。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基站为下一代基站,第二基站为演进式基站或下一代演进式基站,以及第三基站为演进式基站或下一代演进式基站。第一基站可为主要节点。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基站、第二基站及第三基站为下一代基站。在本发明中,讯息的名称仅是实施例,而不应被视为本发明的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端设定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以响应无线资源控制连接建立程序。在一实施例中,藉由传送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rrcconnectionrequest)讯息到基站(例如第一基站或第四基站),用户端执行无线资源控制连接建立程序。基站可传送用来设定第一信令无线承载的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设定(rrcconnectionsetup)讯息到用户端,以响应无线资源控制连接请求讯息。

在一实施例中,用户端可设定第二信令无线承载,以响应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也就是说,第一无线资源控制讯息设定第二信令无线承载。

在一实施例中,在用户端成功地根据第三次要小区群组配置执行次要节点改变到第三基站(即连接到第三基站)后,在第二信令无线承载上,用户端传送关联于第一测量配置的第三测量报告到第三基站。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决定从第二基站到第三基站的次要节点改变,以响应第二测量报告。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基站可决定从第二基站到第三基站的次要节点改变,以响应第一测量报告。

需注意的是,虽然以上所述的实施例是用来被举例说明对应于流程的相关运作。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根据系统需求和/或设计考虑结合、修饰或变化以上所述的实施例。

图5为本发明改变次要下一代基站(secondarygnb,sgnb)的一程序50。以下说明用户端、主要演进式基站、来源次要下一代基站(sourcesgnb,s-sgnb)及目标次要下一代基站(targetsgnb,t-sgnb)间的互动。主要演进式基站决定将用于用户端的次要下一代基站从来源次要下一代基站改变为目标次要下一代基站。主要演进式基站传送次要下一代基站改变请求(sgnbchangerequest)讯息到来源次要下一代基站,以响应该决定(步骤500),以及从来源次要下一代基站接收次要下一代基站改变确认(sgnbchangeconfirm)讯息(步骤502)。次要下一代基站改变确认讯息可包含有设定到用户端的来源次要下一代基站的最新次要小区群组配置及测量配置中至少一个。最新次要小区群组配置(即第二次要小区群组配置)可包含在第二信令无线承载上由来源次要下一代基站设定到用户端的配置(如流程30所述)。在第二信令无线承载上,测量配置由来源次要下一代基站设定到用户端。

接着,主要演进式基站传送次要下一代基站增加请求(sgnbadditionrequest)讯息到目标次要下一代基站(步骤504),从目标次要下一代基站接收次要下一代基站增加请求确认(sgnbadditionrequestacknowledge)讯息(步骤506),以及传送次要下一代基站释放请求(sgnbreleaserequest)讯息到来源次要下一代基站(步骤508)。主要演进式基站传送无线资源控制连接再设定(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讯息到用户端(步骤510),以及从用户端接收无线资源控制连接再设定完成(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讯息(步骤512)。接着,主要演进式基站传送次要下一代基站再设定完成(sgnbreconfigurationcomplete)讯息到目标次要下一代基站(步骤514),以及传送随机接入程序/rach-less次要下一代基站改变(randomaccessprocedure/rach-lesssgnbchange)讯息到用户端(步骤516)。

在另一实施例中,不执行步骤502及504,主要演进式基站先传送次要下一代基站释放请求(sgnbreleaserequest)讯息到来源次要下一代基站(步骤501),以及从来源次要下一代基站接收次要下一代基站改变请求(sgnbchangerequest)讯息(步骤503)。在此情况下,不需执行步骤508。

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依本发明的精神加以结合、修饰和/或变化以上所述的实施例,而不限于此。前述的陈述、步骤和/或流程(包含建议步骤)可通过装置实现,装置可为硬件、软件、固件(为硬件装置与计算机指令与数据的结合,且计算机指令与数据属于硬件装置上的只读软件)、电子系统、或上述装置的组合,其中装置可为通信装置20。上述流程中任一个可被编译成程序代码214。有关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的流程,被第一基站执行的步骤可被编译成第一基站的程序代码,以及被第二基站执行的步骤可被编译成第二基站的程序代码。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及装置,用来处理双连接中次要节点改变。通过主要节点,目标次要节点可从来源次要节点接收最新次要小区群组配置。如此一来,次要节点的效能可获得改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