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76866发布日期:2018-12-14 22:38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代理领域,尤指一种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

目前,智能终端都能够直接与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但随着智能设备数量的激增,服务器需要与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进行通信连接,对服务器的要求不断增加;同时,在智能终端与服务器的通信过程中,智能终端本身具有较大的数据传输能力,但智能终端所需要传输的数据量较小。

因此,通过现有的智能终端与服务器直接通信连接,服务器接收多个智能终端传输的数据时,服务器需要占用大量的cpu、内存资源以及网络带宽,且服务器的并发压力较高,服务器与多个智能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较低。代理设备将被代理设备数据代为传输给服务器的技术应运而生,实现了降低服务器cpu的作用,也增加了智能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

确定设备之间代理关系与被代理的关系是在静态数据的基础上建立的,但在实际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是动态传输的,因此存在被代理设备传输的数据大于确定代理关系时的理论数据,继而造成代理设备无法传输被代理设备的数据,继而使得代理设备数据传输故障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系统,在代理终端传输该待传输数据指标前,进行初步判断,减小智能终端传输数据产生故障的可能。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管理方法,包括:s10、通信状态信息为初始通信状态信息和/或组网通信状态信息的多个智能终端,形成至少一个组网,在每个组网中选择一个智能终端作为决策终端;s20、所述决策终端依据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总性能指标和传输数据指标,分析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代理类型,并生成所述智能终端与其代理类型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s30、所述决策终端向组网内除决策终端外的所有所述智能终端发送其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s40、所述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并根据更改后的通信状态信息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智能终端依据更改后的通信状态信息作为代理终端或被代理终端;每个代理终端和若干个对应的被代理终端组成一个子网;s50、所述代理终端根据待传输数据指标,判断空余性能指标是否满足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s60、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依据判断结果,执行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更改操作。

进一步,步骤s50包括:s51、当所述代理终端检测到存在未传输的待传输数据指标时,所述代理终端依据其所述总性能指标和正在传输的传输数据指标,计算得到空余性能指标;s52、所述代理终端判断所述空余性能指标是否满足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

进一步,步骤s60包括:s62、当所述空余性能指标不满足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时,所述代理终端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是否为被代理终端;s63、当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为被代理终端时,所述代理终端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被代理终端的代理类型更改为不代理类型,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被代理终端的初始通信状态信息,并将所述初始通信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被代理终端;s64、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被代理终端将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生成的所述初始通信状态信息。

进一步,步骤s62之前还包括:s61、当所述空余性能指标不满足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时,所述代理终端拒绝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

进一步,步骤s64之后还包括:s65、当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不为被代理终端时,子网内的其余所有被代理终端重新形成一个组网,并重新建立通信连接,所述代理终端单独与服务器通信连接,并更改通信状态信息。

进一步,步骤s65包括:s651、当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不为被代理终端时,代理终端以自身作为再决策终端,将其代理的所有智能终端重新形成一个新的组网;s652、所述再决策终端分析新的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代理类型,并生成所述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s653、所述再决策终端向新的组网内的所有所述智能终端发送其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s654、新的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新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并根据新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重新建立通信连接;s655、所述代理终端将当前正在传输的传输数据指标传输完成后,单独与服务器通信连接,并将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组网通信状态信息。

进一步,步骤s60还包括:s66、当所述空余性能指标满足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时,所述代理终端直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且不更改通信状态信息。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还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管理系统,包括多个通信状态信息为初始通信状态信息和/或组网通信状态信息的智能终端,多个所述智能终端形成至少一个组网,每个组网中选择一个智能终端作为决策终端;每个所述智能终端包括:组网分析模块,判断自身是否为决策终端;决策分析模块,当所述智能终端为决策终端时,依据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总性能指标和传输数据指标,分析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代理类型,并生成所述智能终端与其代理类型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无线通信模块,与其余智能终端进行无线通信;当所述智能终端为决策终端时,向组网内除自身外的所有所述智能终端发送其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或当所述智能终端不为决策终端时,接收所述决策终端发送的通信状态信息;状态更改模块,将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当所述状态更改模块将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依据更改后的通信状态信息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智能终端依据更改后的通信状态信息作为代理终端或被代理终端;每个代理终端和若干个对应的被代理终端组成一个子网;性能判断模块,当所述智能终端为代理终端时,根据待传输数据指标,判断空余性能指标是否满足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的状态更改模块依据判断结果,执行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更改操作。

进一步,所述性能判断模块包括:指标检测子模块,当所述智能终端为代理终端时,检测是否存在未传输的待传输数据指标;空余性能子模块,当所述指标检测子模块检测到存在未传输的待传输数据指标时,所述空余性能子模块依据自身的所述总性能指标和正在传输的传输数据指标,计算得到空余性能指标;性能判断子模块,判断所述空余性能指标是否满足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

进一步,还包括终端判断模块;当所述空余性能指标不满足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时,所述终端判断模块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是否为被代理终端;当终端判断模块判断得到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为被代理终端时,所述决策分析模块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被代理终端的代理类型更改为不代理类型,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被代理终端的初始通信状态信息,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将所述初始通信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被代理终端;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被代理终端的无线通信模块接收到初始通信状态信息后,所述状态更改模块将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所述初始通信状态信息。

进一步,当所述空余性能指标不满足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时,所述代理终端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拒绝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

进一步,当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不为被代理终端时,所述代理终端的组网分析模块将子网内的其余所有被代理终端重新形成一个组网,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重新建立通信连接,单独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状态更改模块并更改通信状态信息。

进一步,当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不为被代理终端时,所述代理终端的组网分析模块将自身作为再决策终端,将其代理的所有智能终端重新形成一个新的组网;所述决策分析模块分析新的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代理类型,并生成所述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向新的组网内的所有所述智能终端发送其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新的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状态更改模块将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新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新的组网内的所有智能终端的无线通信模块根据新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重新建立通信连接;所述代理终端将当前正在传输的传输数据指标传输完成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单独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状态更改模块将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组网通信状态信息。

进一步,当所述空余性能指标满足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时,所述代理终端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直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且所述状态更改模块不更改通信状态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所有智能终端的数据信息汇聚在同一个智能终端上,选出一个决策终端,用于决策成为代理终端的智能终端,并通过该决策终端即可得到所有智能终端的代理类型。代理终端与被代理终端之间能够直接通信连接,代理终端也能够与服务器直接通信连接,完成被代理终端的数据传输,增加了服务器与智能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效率。

2、在子网形成之后,子网内的代理终端即可开始进行数据代理过程;且在被代理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代理终端总的性能指标固定,智能终端需要被代理的数据可能大于决策过程中该智能终端对应的传输数据智能,可能存在代理终端内的空余的性能难以传输数据指标的可能;因此,在代理终端传输该待传输数据指标前,需要判断代理终端的空余性能是否满足待传输数据指标的要求,减小智能终端传输数据产生故障的可能。

3、被代理终端需要传输的数据的大小存在变动的可能,但代理终端的总性能指标始终需要满足所有当前正在传输的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因此,当代理终端需要传输待传输数据之前,需要判断代理终端当前的空余性能是否满足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

4、当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不为被代理终端,说明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为自身,代理终端需要单独与服务器通信连接之前,需要为其所代理的智能终端重新建立新的通信连接;由于代理终端中包含所有代理的被代理终端的地址信息以及总性能指标和传输数据指标,因此,代理终端所代理的被代理终端无需再经过一次组网过程,代理终端能够将其所代理的所有智能终端作为一个新的组网,并建立通信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系统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种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种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种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管理方法中步骤s65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种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管理系统中性能判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种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0.组网分析模块,20.决策分析模块,30.无线通信模块,40.状态更改模块,50.性能判断模块,51.指标检测子模块,52.空余性能子模块,53.性能判断子模块,60.终端判断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管理方法,包括:

s10、通信状态信息为初始通信状态信息和/或组网通信状态信息的多个智能终端,形成至少一个组网,在每个组网中选择一个智能终端作为决策终端。

s20、所述决策终端依据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总性能指标和传输数据指标,分析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代理类型,并生成所述智能终端与其代理类型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

s30、所述决策终端向组网内除决策终端外的所有所述智能终端发送其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

s40、所述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并根据更改后的通信状态信息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智能终端依据更改后的通信状态信息作为代理终端或被代理终端;每个代理终端和若干个对应的被代理终端组成一个子网。

s50、所述代理终端根据待传输数据指标,判断空余性能指标是否满足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

s60、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依据判断结果,执行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更改操作。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终端主要指能够与服务器直接通信连接的智能手环、智能秤、智能插座、智能摄像头或智能手表,且各个智能终端均能够单独向服务器发送其数据包,与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

多个智能终端之间并不存在通信连接关系,因此,多个智能终端并不知道其余智能终端的地址信息,即ip地址或mac地址,甚至也不知道其余智能终端的存在。

因此,在选出代理终端之前,多个智能终端首先需要确认其余智能终端的存在,并将能够相互进行通信连接的智能终端形成一个组网,每个组网选取一个决策终端来进行代理终端的决策,以形成自身组网内的代理终端。

且由于组网内多个智能终端只能够与少量的智能终端通信连接,因此将所有智能终端的数据信息汇聚在同一个智能终端上,选出一个决策终端,用于决策成为代理终端的智能终端。

决策终端能够依据组网内所有智能终端发送的总性能指标和传输数据指标作为决策的因素,进行相应的决策,并分析得到所有智能终端的代理类型,并将各个智能终端的对应通信状态信息写入发来的数据包中;由于数据包中携带的发送的智能终端的地址信息,因此决策终端能够得到所有组网内所有智能终端的地址信息,因此数据包中也能够写入该数据包对应的其所需要代理的智能终端的地址信息,或代理该智能终端的代理终端的地址信息,并将该数据包回复给原来的数据包。

各个智能终端在接收到其通信状态信息时,更改自己的通信状态信息,并作为代理终端或被代理终端,也能够获取到其代理终端或被代理终端的地址信息,因此代理终端与被代理终端之间能够直接通信连接,代理终端也能够与服务器直接通信连接,完成被代理终端的数据传输,增加了服务器与智能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效率。

在子网形成之后,子网内的代理终端即可开始进行数据代理过程。且在被代理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代理终端总的性能指标固定,智能终端需要被代理的数据可能大于决策过程中该智能终端对应的传输数据智能,可能存在代理终端内的空余的性能难以传输数据指标的可能;因此,在代理终端传输该待传输数据指标前,需要判断代理终端的空余性能是否满足待传输数据指标的要求。

在获取到判断结果之后,智能终端能够得到自身的空余性能指标是否满足待传输数据的要求,避免了代理终端无法传输待传输数据指标的可能。

更具体地,对于在同一地区的所有智能终端,能够首先决策得到1个或多个组网,每个组网内都有一个决策终端,每个决策终端都能够接收到组网内所有智能终端的各类信息,决策终端就能利用各个智能终端的各类信息,决策得到1个或多个代理终端和各自对应的被代理终端,每个代理终端和各自对应的被代理终端又能形成一个小的子网,子网内的被代理终端能和代理终端通信连接,代理终端能够和服务器通信连接。

每次接收到待传输数据指标时,代理终端均需要获取到当前的空余性能,并判断当前的空余性能是否能够传输该待传输数据指标,以保证数据能够传输至服务器中。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2所示,一种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管理方法,包括:

s10、通信状态信息为初始通信状态信息和/或组网通信状态信息的多个智能终端,形成至少一个组网,在每个组网中选择一个智能终端作为决策终端。

s20、所述决策终端依据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总性能指标和传输数据指标,分析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代理类型,并生成所述智能终端与其代理类型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

s30、所述决策终端向组网内除决策终端外的所有所述智能终端发送其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

s40、所述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并根据更改后的通信状态信息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智能终端依据更改后的通信状态信息作为代理终端或被代理终端;每个代理终端和若干个对应的被代理终端组成一个子网。

s51、当所述代理终端检测到存在未传输的待传输数据指标时,所述代理终端依据其所述总性能指标和正在传输的传输数据指标,计算得到空余性能指标。

s52、所述代理终端判断所述空余性能指标是否满足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

s60、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依据判断结果,执行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更改操作。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代理终端能够通过及时传输数据的方式传输被代理终端的数据,并通过并行的方式实现多个被代理终端的数据传输,因此,被代理的数据在一次数据传输过程中,被代理的数据在代理终端处不存在等待的过程,因此所有被代理终端的数据均是动态传输,且每个代理终端传输的被代理终端的数据相互独立,但代理终端的总性能指标需要满足所有当前正在传输的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

被代理终端需要传输的数据的大小存在变动的可能,但代理终端的总性能指标始终需要满足所有当前正在传输的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因此,当代理终端需要传输待传输数据之前,需要判断代理终端当前的空余性能是否满足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

而在计算空余性能指标时,则通过代理终端的总性能指标和当前正在传输的传输数据指标来计算空余性能指标,代理终端能够得到当前仍然能够剩余的性能指标,用于判断是否满足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管理方法,包括:

s10、通信状态信息为初始通信状态信息和/或组网通信状态信息的多个智能终端,形成至少一个组网,在每个组网中选择一个智能终端作为决策终端。

s20、所述决策终端依据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总性能指标和传输数据指标,分析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代理类型,并生成所述智能终端与其代理类型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

s30、所述决策终端向组网内除决策终端外的所有所述智能终端发送其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

s40、所述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并根据更改后的通信状态信息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智能终端依据更改后的通信状态信息作为代理终端或被代理终端;每个代理终端和若干个对应的被代理终端组成一个子网。

s50、所述代理终端根据待传输数据指标,判断空余性能指标是否满足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

优选地,s61、当所述空余性能指标不满足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时,所述代理终端拒绝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

s62、当所述空余性能指标不满足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时,所述代理终端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是否为被代理终端。

s63、当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为被代理终端时,所述代理终端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被代理终端的代理类型更改为不代理类型,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被代理终端的初始通信状态信息,并将所述初始通信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被代理终端。

s64、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被代理终端将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生成的所述初始通信状态信息。

s65、当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不为被代理终端时,子网内的其余所有被代理终端重新形成一个组网,并重新建立通信连接,所述代理终端单独与服务器通信连接,并更改通信状态信息。

s66、当所述空余性能指标满足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时,所述代理终端直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且不更改通信状态信息。

本实施例中,步骤s65具体包括:s651、当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不为被代理终端时,代理终端以自身作为再决策终端,将其代理的所有智能终端重新形成一个新的组网。

s652、所述再决策终端分析新的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代理类型,并生成所述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

s653、所述再决策终端向新的组网内的所有所述智能终端发送其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

s654、新的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新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并根据新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重新建立通信连接。

s655、所述代理终端将当前正在传输的传输数据指标传输完成后,单独与服务器通信连接,并将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组网通信状态信息。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空余性能指标满足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时,说明代理终端中存在足够的空间来传输待传输数据指标,因此,代理终端能够直接传输该待传输数据指标,因此通信状态信息无需进行改变。

而对于空余性能指标不满足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时,说明代理终端难以传输该待传输数据指标,因此,代理终端需要确认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的代理类型;当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为被代理终端时,说明该被代理终端的当前数据传输量过大,代理终端依据无法传输该数据,因此,代理终端将不代理类型写入该被代理终端对应的信息中,生成该被代理终端的初始通信状态信息,使得该被代理终端能够重新组网,并发送该数据,且该被代理终端重新建立通信连接时,也并不影响代理终端对应的其余被代理终端的数据传输。

而对于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为被代理终端时,说明待传输数据指标由自身产生,因此,代理终端必须与服务器增加交互能力才能够进行该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即代理终端需要单独与服务器连接;但代理终端所代理的被代理终端无法与服务区直接通信连接,因此,代理终端在单独与服务器通信连接之前,还需要重新将所代理的被代理终端重新组成新的组网,并重新决策出新的代理终端和新的子网,以实现剩余的所有智能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通信连接,之后,代理终端才能够与服务器单独通信连接,并传输该待传输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即使空余性能指标不满足待传输数据指标时,代理终端仍然能够将该待传输数据指标挂起,并在其余正在传输的传输数据指标传输完成后,代理终端传输该数据,但该等待过程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不利于待传输数据传输至服务器;优选的,代理终端能够直接拒绝该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并在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重新建立通信连接之后,再将该待传输数据指标传输至服务器中。

当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不为被代理终端,说明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为自身,代理终端需要单独与服务器通信连接之前,需要为其所代理的智能终端重新建立新的通信连接。

由于代理终端中包含所有代理的被代理终端的地址信息以及总性能指标和传输数据指标,因此,代理终端所代理的被代理终端无需再经过一次组网过程,代理终端能够将其所代理的所有智能终端作为一个新的组网,并建立通信连接。

且在决策完成之后,代理终端将各个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发送给对应的智能终端后,对应的智能终端即可建立新的通信状态信息,并断开与代理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且在代理终端与所有被代理终端断开通信连接关系后,说明代理终端此时已经完成了单独与服务器通信连接。

同时在当前正在传输的待传输数据指标传输完成后,此时,代理终端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时,只会发送其自身的传输数据指标,因此,当前状态下的智能终端能够重新进行寻找组网。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结合图1至图4所示,一种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管理方法,包括:

s10、通信状态信息为初始通信状态信息和/或组网通信状态信息的多个智能终端,形成至少一个组网,在每个组网中选择一个智能终端作为决策终端。

s20、所述决策终端依据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总性能指标和传输数据指标,分析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代理类型,并生成所述智能终端与其代理类型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

s30、所述决策终端向组网内除决策终端外的所有所述智能终端发送其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

s40、所述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并根据更改后的通信状态信息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智能终端依据更改后的通信状态信息作为代理终端或被代理终端;每个代理终端和若干个对应的被代理终端组成一个子网。

s51、当所述代理终端检测到存在未传输的待传输数据指标时,所述代理终端依据其所述总性能指标和正在传输的传输数据指标,计算得到空余性能指标。

s52、所述代理终端判断所述空余性能指标是否满足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

s61、当所述空余性能指标不满足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时,所述代理终端拒绝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

s62、当所述空余性能指标不满足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时,所述代理终端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是否为被代理终端。

s63、当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为被代理终端时,所述代理终端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被代理终端的代理类型更改为不代理类型,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被代理终端的初始通信状态信息,并将所述初始通信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被代理终端。

s64、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被代理终端将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生成的所述初始通信状态信息。

s651、当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不为被代理终端时,代理终端以自身作为再决策终端,将其代理的所有智能终端重新形成一个新的组网。

s652、所述再决策终端分析新的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代理类型,并生成所述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

s653、所述再决策终端向新的组网内的所有所述智能终端发送其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

s654、新的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新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并根据新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重新建立通信连接。

s655、所述代理终端将当前正在传输的传输数据指标传输完成后,单独与服务器通信连接,并将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组网通信状态信息。

s66、当所述空余性能指标满足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时,所述代理终端直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且不更改通信状态信息。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智能终端当前传输的传输数据智能过大,而且与智能终端难以被代理,因此,即使在组网过程中,该智能终端基本在该传输数据指标传输完成前,始终需要单独与服务器连接,直至该传输数据指标传输完成之后,传输数据指标恢复原有的状态,此时,智能终端即可加入组网。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详细描写了对于决策终端的选择过程,决策终端的决策过程,以及代理终端在判断待传输数据的传输要求的过程。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5所示,一种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管理系统,包括多个通信状态信息为初始通信状态信息和/或组网通信状态信息的智能终端,多个所述智能终端形成至少一个组网,每个组网中选择一个智能终端作为决策终端。

每个所述智能终端包括:

组网分析模块10,判断自身是否为决策终端。

决策分析模块20,当所述智能终端为决策终端时,依据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总性能指标和传输数据指标,分析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代理类型,并生成所述智能终端与其代理类型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

无线通信模块30,与其余智能终端进行无线通信;当所述智能终端为决策终端时,向组网内除自身外的所有所述智能终端发送其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或当所述智能终端不为决策终端时,接收所述决策终端发送的通信状态信息。

状态更改模块40,将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

当所述状态更改模块40将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0依据更改后的通信状态信息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智能终端依据更改后的通信状态信息作为代理终端或被代理终端;每个代理终端和若干个对应的被代理终端组成一个子网。

性能判断模块50,当所述智能终端为代理终端时,根据待传输数据指标,判断空余性能指标是否满足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的状态更改模块40依据判断结果,执行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更改操作。

通过上述模块的设置,即可实现组网的建立及决策终端的确定过程,决策终端的决策过程,通信连接的建立过程,以及检测代理终端的空余性能,并依据检测结果执行对应的动作,详细步骤见对应的方法实施例。

且在本实施例中,在决策形成代理终端时,决策终端能够依据所有智能终端的总性能指标、传输数据指标来进行决策,或通过所有智能终端的性能利用率来进行决策,获得组网内的代理终端。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一种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管理系统,包括多个通信状态信息为初始通信状态信息和/或组网通信状态信息的智能终端,多个所述智能终端形成至少一个组网,每个组网中选择一个智能终端作为决策终端。

每个所述智能终端包括:

组网分析模块10,判断自身是否为决策终端。

决策分析模块20,当所述智能终端为决策终端时,依据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总性能指标和传输数据指标,分析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代理类型,并生成所述智能终端与其代理类型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

无线通信模块30,与其余智能终端进行无线通信;当所述智能终端为决策终端时,向组网内除自身外的所有所述智能终端发送其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或当所述智能终端不为决策终端时,接收所述决策终端发送的通信状态信息。

状态更改模块40,将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

当所述状态更改模块40将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0依据更改后的通信状态信息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智能终端依据更改后的通信状态信息作为代理终端或被代理终端;每个代理终端和若干个对应的被代理终端组成一个子网。

性能判断模块50,当所述智能终端为代理终端时,根据待传输数据指标,判断空余性能指标是否满足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的状态更改模块40依据判断结果,执行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更改操作。

所述性能判断模块50包括:

指标检测子模块51,当所述智能终端为代理终端时,检测是否存在未传输的待传输数据指标。

空余性能子模块52,当所述指标检测子模块51检测到存在未传输的待传输数据指标时,所述空余性能子模块52依据自身的所述总性能指标和正在传输的传输数据指标,计算得到空余性能指标。

性能判断子模块53,判断所述空余性能指标是否满足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模块的设置,判断代理终端空余性能指标是否满足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的具体过程,详细步骤见对应的方法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7所示,一种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管理系统,包括多个通信状态信息为初始通信状态信息和/或组网通信状态信息的智能终端,多个所述智能终端形成至少一个组网,每个组网中选择一个智能终端作为决策终端。

每个所述智能终端包括:

组网分析模块10,判断自身是否为决策终端。

决策分析模块20,当所述智能终端为决策终端时,依据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总性能指标和传输数据指标,分析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代理类型,并生成所述智能终端与其代理类型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

无线通信模块30,与其余智能终端进行无线通信;当所述智能终端为决策终端时,向组网内除自身外的所有所述智能终端发送其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或当所述智能终端不为决策终端时,接收所述决策终端发送的通信状态信息。

状态更改模块40,将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

当所述状态更改模块40将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0依据更改后的通信状态信息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智能终端依据更改后的通信状态信息作为代理终端或被代理终端;每个代理终端和若干个对应的被代理终端组成一个子网。

性能判断模块50,当所述智能终端为代理终端时,根据待传输数据指标,判断空余性能指标是否满足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的状态更改模块40依据判断结果,执行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更改操作。

还包括终端判断模块60。

当所述空余性能指标不满足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时,所述终端判断模块60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是否为被代理终端。

当终端判断模块60判断得到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为被代理终端时,所述决策分析模块20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被代理终端的代理类型更改为不代理类型,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被代理终端的初始通信状态信息,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0将所述初始通信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被代理终端。

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被代理终端的无线通信模块30接收到初始通信状态信息后,所述状态更改模块40将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所述初始通信状态信息。

当所述空余性能指标不满足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时,所述代理终端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0拒绝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

当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不为被代理终端时,所述代理终端的组网分析模块10将子网内的其余所有被代理终端重新形成一个组网,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0重新建立通信连接,单独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状态更改模块40并更改通信状态信息。

当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不为被代理终端时,所述代理终端的组网分析模块10将自身作为再决策终端,将其代理的所有智能终端重新形成一个新的组网。

所述决策分析模块20分析新的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代理类型,并生成所述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0向新的组网内的所有所述智能终端发送其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

新的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状态更改模块40将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新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新的组网内的所有智能终端的无线通信模块30根据新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重新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代理终端将当前正在传输的传输数据指标传输完成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0单独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状态更改模块40将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组网通信状态信息。

当所述空余性能指标满足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时,所述代理终端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0直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且所述状态更改模块40不更改通信状态信息。

通过上述模块的设置,即可实现组网的建立及决策终端的确定过程,决策终端的决策过程,通信连接的建立过程,以及智能终端依据判断结果对通信状态信息的更改过程,详细步骤见对应的方法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6和图7所示,一种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管理系统,包括多个通信状态信息为初始通信状态信息和/或组网通信状态信息的智能终端,多个所述智能终端形成至少一个组网,每个组网中选择一个智能终端作为决策终端。

每个所述智能终端包括:

组网分析模块10,判断自身是否为决策终端。

决策分析模块20,当所述智能终端为决策终端时,依据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总性能指标和传输数据指标,分析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代理类型,并生成所述智能终端与其代理类型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

无线通信模块30,与其余智能终端进行无线通信;当所述智能终端为决策终端时,向组网内除自身外的所有所述智能终端发送其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或当所述智能终端不为决策终端时,接收所述决策终端发送的通信状态信息。

状态更改模块40,将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

当所述状态更改模块40将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0依据更改后的通信状态信息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智能终端依据更改后的通信状态信息作为代理终端或被代理终端;每个代理终端和若干个对应的被代理终端组成一个子网。

性能判断模块50,当所述智能终端为代理终端时,根据待传输数据指标,判断空余性能指标是否满足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的状态更改模块40依据判断结果,执行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更改操作。

所述性能判断模块50包括:

指标检测子模块51,当所述智能终端为代理终端时,检测是否存在未传输的待传输数据指标。

空余性能子模块52,当所述指标检测子模块51检测到存在未传输的待传输数据指标时,所述空余性能子模块52依据自身的所述总性能指标和正在传输的传输数据指标,计算得到空余性能指标。

性能判断子模块53,判断所述空余性能指标是否满足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

还包括终端判断模块60。

当所述空余性能指标不满足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时,所述终端判断模块60判断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是否为被代理终端。

当终端判断模块60判断得到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为被代理终端时,所述决策分析模块20将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被代理终端的代理类型更改为不代理类型,生成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被代理终端的初始通信状态信息,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0将所述初始通信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被代理终端。

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被代理终端的无线通信模块30接收到初始通信状态信息后,所述状态更改模块40将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所述初始通信状态信息。

当所述空余性能指标不满足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时,所述代理终端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0拒绝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

当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不为被代理终端时,所述代理终端的组网分析模块10将子网内的其余所有被代理终端重新形成一个组网,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0重新建立通信连接,单独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状态更改模块40并更改通信状态信息。

当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对应的智能终端不为被代理终端时,所述代理终端的组网分析模块10将自身作为再决策终端,将其代理的所有智能终端重新形成一个新的组网。

所述决策分析模块20分析新的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代理类型,并生成所述智能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0向新的组网内的所有所述智能终端发送其对应的通信状态信息。

新的组网内所有所述智能终端的状态更改模块40将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新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新的组网内的所有智能终端的无线通信模块30根据新生成的通信状态信息重新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代理终端将当前正在传输的传输数据指标传输完成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0单独与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状态更改模块40将通信状态信息更改为组网通信状态信息。

当所述空余性能指标满足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的传输要求时,所述代理终端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0直接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指标,且所述状态更改模块40不更改通信状态信息。

通过上述模块的设置,即可实现组网的建立及决策终端的确定过程,决策终端的决策过程,通信连接的建立过程,以及通信状态信息的更改过程,详细步骤见对应的方法实施例。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