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面屏手机屏幕边缘防撞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8097发布日期:2018-10-30 15:50阅读:1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面屏手机屏幕边缘防撞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面屏手机屏幕边缘防撞结构。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发展日新月异,而且近年来随着自发光型oled显示屏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屏幕越做越大,显示效果越来越好。为了更好的提升用户体验,智能手机正向全面屏普及。由于屏占比逐步增加,屏幕边缘越来越小,导致手机摔下碎屏的风险也越来越高。因此有需求一种不仅能在视觉上获得高屏占比同时保护全面屏手机屏幕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全面屏手机屏幕边缘防撞结构,不仅加强了手机边缘的防撞性能,还能够利用光学原理从视觉上扩展屏幕边缘。

本发明的方案为一种全面屏手机屏幕边缘防撞结构,包括贴合在主显示屏上方的外保护层以及围绕外保护层一周的防撞层,其中:外保护层越接近主显示屏边缘的截面厚度越小,使得外保护层的边缘形成第一弯曲弧;防撞层从手机的边框和主显示屏的边缘之间延伸至外保护层的表面,使得防撞层的边缘形成第二弯曲弧,第二弯曲弧的曲率大于第一弯曲弧的曲率。

进一步,防撞层包括契形的过渡部,该过渡部从外保护层的第一弯曲弧延伸至水平表面,并且横截面厚度从外保护层的边缘向中心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契形的过渡部的尖端与边框相距第一距离(w),契形的过渡部的尖端与主显示屏的表面相距第二距离(h),第一距离(w)与第二距离(h)的比值的范围在4:1至8:1之间。

进一步,防撞层还包括设置在边缘的防撞部,该防撞部的底部同时与外保护层和主显示屏的边缘端部粘合。

进一步,在防撞部和手机的边框的边角之间设有斜边部,该斜边部围绕斜边部粘合,以形成防撞部和边框之间的防撞加强筋。

进一步,外保护层由透明的第一材料组成,防撞层由透明的第二材料组成,并且第一材料的光折射率大于第二材料的光折射率。

进一步,防撞层设有嵌入在边框内边缘中的结合部,该结合部与主显示屏的边缘粘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克服了现有技术问题,创造性地提出改进的全面屏手机屏幕边缘防撞结构;不仅加强了手机边缘的防撞性能,还能够利用光学原理从视觉上扩展屏幕边缘;边缘结构工艺简单,可以集成到现有的边框工艺。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解释描述,其中: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全面屏手机屏幕边缘防撞结构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全面屏手机屏幕边缘防撞结构的进一步的细节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全面屏手机屏幕边缘防撞结构在手机正面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和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元件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类似地,第二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

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的全面屏手机屏幕边缘防撞结构,包括贴合在主显示屏1上方的外保护层10以及围绕外保护层10一周的防撞层5,其中:外保护层10越接近主显示屏1边缘的截面厚度越小,使得外保护层10的边缘形成第一弯曲弧;防撞层5从手机的边框6和主显示屏1的边缘之间延伸至外保护层10的表面,使得防撞层5的边缘形成第二弯曲弧,第二弯曲弧的曲率大于第一弯曲弧的曲率。

图2是图1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全面屏手机屏幕边缘防撞结构的进一步的细节实施例的示意图。防撞层5在第一弯曲弧位置包括契形的过渡部51,该过渡部51从外保护层10的第一弯曲弧延伸至水平表面,并且横截面厚度从外保护层10的边缘向中心方向逐渐减小。契形的过渡部51的尖端与边框6相距第一距离(w),契形的过渡部51的尖端与主显示屏1的表面相距第二距离(h),第一距离(w)与第二距离(h)的比值的范围在4:1至8:1之间,也可以是4:1或8:1。

防撞层5还包括设置在边缘的防撞部52,该防撞部52的底部同时与外保护层10和主显示屏1的边缘端部粘合。进一步,在防撞部52和手机的边框6的边角之间设有斜边部54,该斜边部54围绕斜边部54粘合,以形成防撞部52和边框6之间的防撞加强筋。防撞层5设有嵌入在边框6内边缘中的结合部53,该结合部53与主显示屏1的边缘粘合。

继续参考图2。外保护层10由透明的第一材料组成,防撞层5由透明的第二材料组成,并且第一材料的光折射率大于第二材料的光折射率。例如,如图2所示的箭头为主显示屏1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外保护层10和防撞层5折射然后传递到用户的眼睛,从而使用户产生假象,认为主显示屏1点的虚像位于虚线的延长交汇位置,因此从感官上扩展屏幕边缘,增加感官上的屏占比。构成外保护层10的第一材料可以是防刮玻璃,构成防撞层5的第二材料可以是透明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材料。

防撞层5和外保护层10使手机主屏幕边缘得到更好的防护,同时增加全面屏的显示效果,如图3所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面屏手机屏幕边缘防撞结构,包括贴合在主显示屏上方的外保护层以及围绕外保护层一周的防撞层,其中:外保护层越接近主显示屏边缘的截面厚度越小,使得外保护层的边缘形成第一弯曲弧;防撞层从手机的边框和主显示屏的边缘之间延伸至外保护层的表面,使得防撞层的边缘形成第二弯曲弧,第二弯曲弧的曲率大于第一弯曲弧的曲率。本发明不仅加强了手机边缘的防撞性能,还能够利用光学原理从视觉上扩展屏幕边缘;边缘结构工艺简单,可以集成到现有的边框工艺。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肇庆高新区徒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07
技术公布日:2018.10.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