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换机即插即用的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79084发布日期:2018-11-17 00:06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交换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换机即插即用的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如今人们可以在覆盖了网络信号的任何地方,通过任意智能设备轻松的访问至互联网,实现这一目的广泛应用了路由器、交换机等信号转发设备。

交换机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传统的交换机功能完整且相对独立,即能够由自身完成参数的配置并进行后续工作,但随着交换机数量的增多,一一配置的方式效率极低,于是出现了新式的瘦交换机。瘦交换机不再独立的进行工作和配置,而是交由上层的网络控制器(netaccesscontroller,简称ac)进行统一的管理和配置,因此瘦交换机必须搭配ac一起使用,本申请后续描述的交换机均为此类瘦交换机。

在现有技术中,ac虽然可以提前设置好将接入自身的各交换机上线所需的配置信息,但还要将这些上线所需的配置信息与标识各交换机的信息进行关联,通常选用各交换机的mac地址,以便根据mac地址下发对应的配置信息至相应的交换机。但在交换机接入网络前往往并无法得到其mac地址,因此必须要在实际接入一台交换机后,才能获取其mac地址并建立起与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最终才能根据该对应关系成功上线,因此无法实现交换机的即插即用。甚至当交换机出现异常需要更换时,新mac地址的出现意味着还需要重新建立对应信息后才能上线,十分麻烦,实际使用效果不好。

因此,如何克服现有交换机上线方案存在的各项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不受限于待上线交换机自身mac地址、配置信息下发更加灵活、能够即插即用的交换机上线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换机即插即用的方法,借助一台作为中层处理核心的中层管理交换机,并基于该中层管理交换机的唯一识别信息生成预设数量的识别标识,在为这些识别标识关联配置完成的配置信息后,将得到的各专属识别标识按预设分配规则分配给对应的下层交换机,因此在每个下层交换机接入该中层管理交换机时就可以根据分配给自己的专属识别标识完成上线,实现交换机的即插即用,实际使用效果更佳,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交换机即插即用的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交换机即插即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中层管理交换机作为中层处理核心在ac中上线时,根据所述中层管理交换机的唯一识别信息生成预设数量的识别标识;

为每个所述识别标识关联预先配置完成的配置信息,得到各专属识别标识;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上线交换机;

当各下层交换机首次接入所述中层管理交换机时,根据预设分配规则向各所述下层交换机分配对应的专属识别标识,以使各所述下层交换机利用分配给自己的专属识别标识中的配置信息完成上线。

可选的,根据所述中层管理交换机的唯一识别信息生成预设数量的识别标识,包括:

获取所述中层管理交换机的mac地址和所述下层交换机的数量范围;

根据所述数量范围确定辅id的变化范围;

利用不变的mac地址和变化的辅id生成预设数量的识别标识。

可选的,根据预设分配规则向各所述下层交换机分配对应的专属识别标识,包括:

根据各所述下层交换机接入所述中层管理交换机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向各所述下层交换机分配对应的专属识别标识;其中,各所述专属识别标识中的辅id随时间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下层交换机成功上线时,上报自身的真实mac地址给所述中层管理交换机和所述ac;

建立所述真实mac地址与相应的专属识别标识间的对应关系;

存储所述专属识别标识和所述对应关系于所述中层管理交换机的本地缓存和所述ac的数据库中。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当一个下层交换机接入所述中层管理交换机时,获取当前接入所述中层管理交换机的下层交换机的真实mac地址;

判断所述本地缓存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真实mac地址相同的mac地址;

若所述本地缓存中不存在,则判断所述数据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真实mac地址相同的mac地址;

若所述本地缓存中或所述数据库中存在,则根据所述本地缓存或所述数据库中保存的专属识别标识和对应关系为所述真实mac地址对应的下层交换机分配原先的专属识别标识,以通过原先的配置信息重新上线;

若所述数据库中不存在,则判定当前接入所述中层管理交换机的下层交换机为首次接入的新交换机,并按所述预设分配规则为所述新交换机分配对应的专属识别标识,以通过新分配的专属识别标识中的配置信息快速上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交换机即插即用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标识生成单元,用于当中层管理交换机作为中层处理核心在ac中上线时,根据所述中层管理交换机的唯一识别信息生成预设数量的识别标识;

配置信息关联单元,用于为每个所述识别标识关联预先配置完成的配置信息,得到各专属识别标识;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上线交换机;

快速上线单元,用于当各下层交换机首次接入所述中层管理交换机时,根据预设分配规则向各所述下层交换机分配对应的专属识别标识,以使各所述下层交换机利用分配给自己的专属识别标识中的配置信息完成上线。

可选的,所述标识生成单元包括:

信息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中层管理交换机的mac地址和所述下层交换机的数量范围;

辅id范围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量范围确定辅id的变化范围;

生成子单元,用于利用不变的mac地址和变化的辅id生成预设数量的识别标识。

可选的,所述配置信息关联单元包括:

时间先后原则分配子单元,用于根据各所述下层交换机接入所述中层管理交换机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向各所述下层交换机分配对应的专属识别标识;其中,各所述专属识别标识中的辅id随时间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

可选的,该系统还包括:

下层交换机mac上报单元,用于当所述下层交换机成功上线时,上报自身的真实mac地址给所述中层管理交换机和所述ac;

对应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所述真实mac地址与相应的专属识别标识间的对应关系;

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专属识别标识和所述对应关系于所述中层管理交换机的本地缓存和所述ac的数据库中。

可选的,该系统还包括:

真实mac获取单元,用于当一个下层交换机接入所述中层管理交换机时,获取当前接入所述中层管理交换机的下层交换机的真实mac地址;

本地缓存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本地缓存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真实mac地址相同的mac地址;

数据库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本地缓存中不存在时,判断所述数据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真实mac地址相同的mac地址;

重新上线单元,用于当所述本地缓存中或所述数据库中存在时,根据所述本地缓存或所述数据库中保存的专属识别标识和对应关系为所述真实mac地址对应的下层交换机分配原先的专属识别标识,以通过原先的配置信息重新上线;

新交换机快速上线单元,用于当所述数据库中不存在时,判定当前接入所述中层管理交换机的下层交换机为首次接入的新交换机,并按所述预设分配规则为所述新交换机分配对应的专属识别标识,以通过新分配的专属识别标识中的配置信息快速上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交换机即插即用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内容所描述的交换机即插即用的方法的步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内容所描述的交换机即插即用的方法的步骤。

显然,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交换机即插即用的方法,借助一台作为中层处理核心的中层管理交换机,并基于该中层管理交换机的唯一识别信息生成预设数量的识别标识,在为这些识别标识关联配置完成的配置信息后,将得到的各专属识别标识按预设分配规则分配给对应的下层交换机,因此在每个下层交换机接入该中层管理交换机时就可以根据分配给自己的专属识别标识完成上线,实现交换机的即插即用,实际使用效果更佳,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申请同时还提供了一种交换机即插即用的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交换机即插即用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交换机即插即用的方法中一种生成识别标识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交换机即插即用的方法中当中层管理交换机上接入一个下层交换机时进行验证及上线操作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交换机即插即用的方法中当中层管理交换机上接入一个下层交换机时进行验证及上线操作的时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交换机即插即用的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交换机与ac间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交换机即插即用的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借助一台作为中层处理核心的中层管理交换机,并基于该中层管理交换机的唯一识别信息生成预设数量的识别标识,在为这些识别标识关联配置完成的配置信息后,将得到的各专属识别标识按预设分配规则分配给对应的下层交换机,因此在每个下层交换机接入该中层管理交换机时就可以根据分配给自己的专属识别标识完成上线,实现交换机的即插即用,实际使用效果更佳,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交换机即插即用的方法的流程图。

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当中层管理交换机作为中层处理核心在ac中上线时;

s102:根据中层管理交换机的唯一识别信息生成预设数量的识别标识;

s101中描述的中层管理交换机是基于传统瘦交换机升级得到的,位于ac下方和更下层交换机的上方,也参见如图6所示的连接方式,该中层管理交换机介于ac和下层交换机之间起到“乘上启下”的作用,即承担ac的部分管理任务作为中层核心处理单元实现对下层交换机的管理。

之所以要新增介于ac和下层交换机之间的中层管理交换机,是因为要克服现有技术中直接将各下层交换机接入ac时存在的缺陷。在背景技术部分进行过阐述:需要建立下层交换机mac地址与预先配置好的上线所需的配置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基于该对应关系实现后续步骤中下发相同配置信息的目的。

本申请在s102中给出了一种如何使用该中层交换机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这一缺陷的方法:基于该中层管理交换机的唯一识别信息生成预设数量的识别标识。即从现有技术依赖各下层交换机的真实mac改为使用已接入ac的中层管理交换机的唯一识别信息来为将接入的下层交换机生成相应的识别标识,由于该中层管理交换机需要与ac同步使用,而与下层交换机的接入时间无关,因此不会出现类似于现有技术出现同样的问题。

其中,该唯一识别信息可以为该中层管理交换机的mac地址、机器码、唯一识别符或者任何可以起到区别其它设备作用的信息,同时,由于该唯一识别信息具有唯一性,而需要的识别标识根据将接入的下层交换机会具有相当的数量,因此还可以在不影响该唯一识别信息具有的唯一性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删减或修改的方式得到预设数量的识别标识,这些识别标识绝不重复、彼此之间具有相异性,以用于唯一代表即将接入该中层管理交换机的各下层交换机。

例如,可以在保留该唯一识别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变化的辅id,辅id会根据下层交换机的配置数量在相应的大小范围内进行变化,以形成同时具有唯一性和关联性的识别标识。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实现同样的目的,此处并不做具体限定。

s103:为每个识别标识关联预先配置完成的配置信息,得到各专属识别标识;

在s102的基础上,本步骤旨在为得到的每个识别标识关联预先为对应的下层交换机配置完成的配置信息,使得每个专属识别标识均包含一组唯一的识别标识和对应的配置信息,以在对应的下层交换机接入该中层管理交换机时,能够直接使用对应的专属识别标识进行快速上线,实现即插即用的目的。

s104:当各下层交换机首次接入中层管理交换机时;

s105:根据预设分配规则向各下层交换机分配对应的专属识别标识,以使各下层交换机利用分配给自己的专属识别标识中的配置信息完成上线。

当各下层交换机首次接入该中层管理交换机时,会根据预设的分配规则向各下层交换机分配对应的专属识别标识,以使各下层交换机获得相应的专属识别标识。

之所以可以在下层交换机未接入网络时就完成配置信息的配置,是因为可根据设计方案提前绘制得到整个交换机搭建网络的拓扑图,根据该拓扑图就可以知道具体需要几台交换机来搭建、这几台交换机以何种方式连接、各交换机各自需要配置何种参数等等,因此可提前配置好相应位置交换机上线所需的配置信息。

在预先得到各包含唯一的识别标识和相应的配置信息的专属识别标识后,只需要根据预设分配规则将其分配给首次接入的下层交换机即可。

其中,该预设分配规则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在所有下层交换机采用统一配置参数就可完成设计需求时,可根据各下层交换机接入该中层管理交换机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分配各专属识别标识;也可以按照各专属识别标识的大小顺序进行分配,或者当存在某些特殊要求时采用特殊的分配方式等,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专属识别标识分配规则,以满足实际需求为准,此处并不限定必须采用何种分配方式来完成专属识别标识的分配。

完成专属识别标识的分配后,相应的下层交换机即可根据分配给自身的专属识别标识中包含的配置信息实现上线,而无需像现有技术中必须等待各下层交换机实际接入,并完成一系列步骤后才能上线,本申请将此部分借助中层管理交换机提前完成,因此可真正实现交换机的即插即用。

进一步的,在完成下层交换机的首次接入、分配专属识别标识以及上线的操作后,在后续运行过程中还可能面临因故障需要维修或更换新交换机的情况,为使这些情形下也可实现旧交换机的重新上线或新交换机的即插即用,还可以在各下层交换机成功上线后,向接入的中层管理交换机和ac上报其自身的唯一识别信息(例如mac地址),并建立该唯一识别信息与先前建立的专属识别标识间的对应关系,且保存这些对应关系以供后续匹配检索使用。即每当一个交换机接入中层管理交换机时,获取它的唯一识别信息并进行匹配检索确定是否存在其之前的上线记录,若没有则说明这是一个新交换机,本次接入为首次接入,因此只需根据预设分配规则分配给它一个未使用的专属识别标识即可;若存在则说明这个交换机原先上线过,因此只需重新利用其原先对应的专属识别标识即可重现上线。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在具体操作中和流程中存在一些改变,但其原理和作用相同,会在后续实施例中给出一种具体的实现步骤。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换机即插即用的方法,借助一台作为中层处理核心的中层管理交换机,并基于该中层管理交换机的唯一识别信息生成预设数量的识别标识,在为这些识别标识关联配置完成的配置信息后,将得到的各专属识别标识按预设分配规则分配给对应的下层交换机,因此在每个下层交换机接入该中层管理交换机时就可以根据分配给自己的专属识别标识完成上线,实现交换机的即插即用,实际使用效果更佳,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以下结合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交换机即插即用的方法中一种生成识别标识的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获取中层管理交换机的mac地址和下层交换机的数量范围;

s202:根据数量范围确定辅id的变化范围;

s203:利用不变的mac地址和变化的辅id生成预设数量的识别标识。

本实施例采用较为常用的mac地址作为中层管理交换机的唯一识别信息,并根据将接入的下层交换机的数量范围确定相应辅id的变换范围,最终利用不变的mac地址和变化的辅id生成预设数量的识别标识。

例如,在将接入的下层交换机的数量小于256,且该中层管理交换机的mac地址为x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形如x—1~256的识别标识,即得到从小到大依次为x—1、x—2、x—3……x—256总数为256个不同的识别标识。

当然,本实施例只是给出一种作为参考的生成识别标识的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硬件的不同、识别标识的长度限制以及存在的其它特殊要求进行灵活改变,只要能够得到区别其它识别标识的多个识别标识即可。

以下结合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交换机即插即用的方法中当中层管理交换机上接入一个下层交换机时进行验证及上线操作的流程图。

s301:当下层交换机成功上线时,上报自身的真实mac地址给中层管理交换机和ac;

s302:建立真实mac地址与相应的专属识别标识间的对应关系;

s303:存储专属识别标识和对应关系于中层管理交换机的本地缓存和ac的数据库中;

s304:当一个下层交换机接入中层管理交换机时,获取当前接入中层管理交换机的下层交换机的真实mac地址;

s305:判断本地缓存中是否存在与真实mac地址相同的mac地址;

由于与下层交换机建立起连接的最近就是中层管理交换机,而作为中层核心处理单元的中层管理交换机,可以在其本地缓存中存储部分上线记录(受到存储空间的限制,可能会删去老旧的上线记录),并使用存储的这部分上线记录来判断是否存在与真实mac地址相同的mac地址。

s306: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存在与真实mac地址相同的mac地址;

本步骤建立在无法在中层管理交换机的本地缓存中找到与真实mac地址相同的mac地址的基础上,因为中层管理交换机的本地缓存中因各方面限制并未保存全部的上线记录,因此即使在本地缓存中没有找到与真实mac地址相同的mac地址,并不能说明提供该真实mac的交换机没有上过线,还需要经过保存有所有上线记录的位于ac中的数据库的二次确认才行。

s307:根据本地缓存或数据库中保存的专属识别标识和对应关系为真实mac地址对应的下层交换机分配原先的专属识别标识,以通过原先的配置信息重新上线;

若与真实mac地址相同的mac地址在本地缓存或数据库中被找到,则说明提供该真实mac地址的交换机原先已经接入过网络,可能由于出现故障在维修后重新接入了网络,因此只需根据建立的对应关系将其原先的配置信息重新发送给这台下层交换机即可实现重新上线。

s308:判定当前接入中层管理交换机的下层交换机为首次接入的新交换机,并按预设分配规则为新交换机分配对应的专属识别标识,以通过新分配的专属识别标识中的配置信息快速上线。

若与真实mac地址相同的mac地址不仅在本地缓存中未被找到,在ac的数据库中也未被找到,则可判定当前接入中层管理交换机的下层交换机为首次接入的新交换机,而针对首次接入的新交换机则可直接按预设分配规则为新交换机分配对应的专属识别标识,以通过新分配的专属识别标识中的配置信息快速上线。

同时,也可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交换机即插即用的方法中当中层管理交换机上接入一个下层交换机时进行验证及上线操作的时序图,给出了一种实际情况下具体的实现步骤:

1、中层管理交换机在ac激活,作为ac下的中层核心处理单元对下层交换机进行管理;

2、向接入该中层管理交换机的所有下层交换机定时广播心跳包;

3、每当有下层交换机接收到该心跳包后,会向该中层管理交换机单播一个识别标识请求包(包含该下层交换机的mac地址);

4、中层管理交换机收到该识别标识请求包后,在自身的本地缓存中查询是否有该交换机之前上线的记录,即查询该mac地址;

5.1、若在本地缓存中查到了该交换机之前的上线记录,则直接向该交换机回复上一次的专属识别标识(包含识别标识和对应的配置信息);

5.2、若未能在本地缓存中查到该交换机之前的上线记录,则转发该识别标识请求包(包含该下层交换机的mac地址)至ac;

6、ac收到该识别标识请求包后,在自身的数据库中查询是否有该交换机之前上线的记录,即查询该mac地址;

7.1、若在数据库中查到该交换机之前的上线记录,向中层管理交换机返回该交换机之前使用的识别标识和对应的配置信息;

7.2、若未能在数据库中查到该交换机之前的上线记录,为新交换机分配一个未被占用的新识别标识;

8.1、中层管理交换机转发ac发来的识别标识和配置信息至该交换机(对应7.1);

8.2、中层管理交换机接收该新识别标识,并为该新交换机生成相应的配置信息,一并下发给该新交换机(对应7.2);

9、该交换机配置接收到的配置信息,并利用分配的专属识别标识在ac中上线。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换机即插即用的方法,借助一台作为中层处理核心的中层管理交换机,并基于该中层管理交换机的唯一识别信息生成预设数量的识别标识,在为这些识别标识关联配置完成的配置信息后,将得到的各专属识别标识按预设分配规则分配给对应的下层交换机,因此在每个下层交换机接入该中层管理交换机时就可以根据分配给自己的专属识别标识完成上线,实现交换机的即插即用,实际使用效果更佳,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下层交换机唯一识别信息和专属识别标识的对应关系,能够根据该对应关系实现维修后的旧交换机和新交换机的快速上线和即插即用,效果更佳。

因为情况复杂,无法一一列举进行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意识到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基本方法原理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存在很多的例子,在不付出足够的创造性劳动下,应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下面请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交换机即插即用的系统的结构框图,该系统可以包括:

标识生成单元100,用于当中层管理交换机作为中层处理核心在ac中上线时,根据中层管理交换机的唯一识别信息生成预设数量的识别标识;

配置信息关联单元200,用于为每个识别标识关联预先配置完成的配置信息,得到各专属识别标识;其中,配置信息用于上线交换机;

快速上线单元300,用于当各下层交换机首次接入中层管理交换机时,根据预设分配规则向各下层交换机分配对应的专属识别标识,以使各下层交换机利用分配给自己的专属识别标识中的配置信息完成上线。

其中,标识生成单元100包括:

信息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中层管理交换机的mac地址和下层交换机的数量范围;

辅id范围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数量范围确定辅id的变化范围;

生成子单元,用于利用不变的mac地址和变化的辅id生成预设数量的识别标识。

其中,配置信息关联单元200包括:

时间先后原则分配子单元,用于根据各下层交换机接入中层管理交换机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向各下层交换机分配对应的专属识别标识;其中,各专属识别标识中的辅id随时间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

进一步的,该系统还可以包括:

下层交换机mac上报单元,用于当下层交换机成功上线时,上报自身的真实mac地址给中层管理交换机和ac;

对应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建立真实mac地址与相应的专属识别标识间的对应关系;

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专属识别标识和对应关系于中层管理交换机的本地缓存和ac的数据库中;

真实mac获取单元,用于当一个下层交换机接入中层管理交换机时,获取当前接入中层管理交换机的下层交换机的真实mac地址;

本地缓存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本地缓存中是否存在与真实mac地址相同的mac地址;

数据库判断单元,用于当本地缓存中不存在时,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存在与真实mac地址相同的mac地址;

重新上线单元,用于当本地缓存中或数据库中存在时,根据本地缓存或数据库中保存的专属识别标识和对应关系为真实mac地址对应的下层交换机分配原先的专属识别标识,以通过原先的配置信息重新上线;

新交换机快速上线单元,用于当数据库中不存在时,判定当前接入中层管理交换机的下层交换机为首次接入的新交换机,并按预设分配规则为新交换机分配对应的专属识别标识,以通过新分配的专属识别标识中的配置信息快速上线。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交换机即插即用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该存储器中存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调用该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时,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当然,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各种必要的网络接口、电源以及其它零部件等。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终端或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