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波驱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5859发布日期:2018-10-09 22:57阅读:7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声波驱离或拒止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声波驱离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发明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目前,诸如博物馆、商铺、住宅等对安全级别要求较高的区域多采用事后被动式的防护策略。例如,可以在上述需要进行防护的区域的适当位置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一旦上述区域被诸如欲实施盗窃行为的犯罪分子侵入,人们可以通过事后调阅监控视频来锁定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以便于公安机关取证,及时侦办案件。

或者,可以在上述需要进行防护的区域的适当位置安装报警系统,一旦犯罪分子侵入触发开关,报警系统操作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从而对犯罪分子进行警告和心理威慑,以期其知难而退,中止犯罪。

然而,基于上述事后被动式的防护策略的指引所采用的已知实施例,只能起到事后辅助或者即时警示的作用,难以达到完全拒止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目的。具体的,例如,犯罪分子可以通过寻求并行走视频监控系统的监控死角,或者,犯罪分子心理素质较好,对声/光报警信号不以为意,甚至无视声/光报警信号,等等。诸如上述的规避手段,均使得犯罪分子在上述事后被动式的防护策略的指引所采用的已知实施例被触发操作后,仍能正常的实施完成犯罪行为。

而且,考虑到警力或者安保力量到达现场处置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内,犯罪分子完全可以无视警告完成犯罪,从而造成财产损失。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声波驱离装置,其可以实现对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的驱离,从而达到拒止犯罪和事先主动防护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声波驱离装置,其能够被安装至竖直墙面或者天花板上,所述竖直墙面或者天花板上设置有吸顶,所述声波驱离装置包括:

护壳,所述护壳具有向下开口的容置凹槽,所述护壳的边缘设置有多个沿周向均匀排布的卡扣,多个所述卡扣与所述吸顶相配合以将所述护壳固定在所述竖直墙面或者天花板上;

连接在所述护壳下端的底圈,所述底圈上设置有声控板以及与所述声控板信号连接的发声板,所述底圈的下端连接有网罩,所述网罩盖合所述容置凹槽的下端开口,从而其与所述护壳之间形成有将所述声控板以及所述发声板收容在其中的内部空间;

所述声控板上设置有音频信号发生器以及与所述音频信号发生器电性连接的功率放大器,所述发声板上设置有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所述功率放大器相连接;所述音频信号发生器连接触发开关,所述功率放大器连接中央处理单元,所述音频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蜂鸣器以及中央处理单元均与电源相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在所述触发开关被触发时控制所述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随机频率的音频信号,所述音频信号经所述功率放大器放大后输出至所述蜂鸣器。

优选地,所述护壳的下端沿径向向外弯折形成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多个第一通孔,所述底圈的上端设置有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且向上延伸的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中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通孔中穿设有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第一紧固螺栓旋合在对应所述第一螺纹孔中。

优选地,所述底圈的边缘向上弯折形成有限位凸缘,所述第一连接部顶固所述限位凸缘。

优选地,所述声控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护壳的内壁设置有与多个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且向下延伸的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中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通孔中穿设有第二紧固螺栓,所述第二紧固螺栓旋合在对应所述第二螺纹孔中。

优选地,所述发声板的边缘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底圈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第三通孔相对应的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通孔中穿设有第三紧固螺栓,所述第三紧固螺栓旋合在对应的所述第三螺纹孔中。

优选地,所述底圈的上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多个位于所述限位凸缘内侧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螺纹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中,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柱交替设置。

优选地,所述底圈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其靠近内圈的壁的厚度增大形成有肉厚部,多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柱设置在所述肉厚部上。

优选地,所述肉厚部靠近内侧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有多个第一限位凸起,所述发声板的边缘向内豁口形成有与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相对应的限位口,多个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插设在对应的所述限位口中。

优选地,所述肉厚部靠近外侧的边缘上开设有多个限位卡槽,所述网罩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有与多个所述限位卡槽相对应的第二限位凸起,多个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插设在对应的所述限位卡槽中。

优选地,所述声控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功率放大器相连接的稳压器和滤波器,所述滤波器连接有输出插口,所述输出插口与所述蜂鸣器相连接;经所述功率放大器放大后的所述音频信号的频率为2至4khz。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声波驱离装置,通过在底圈上设置被收容在内部空间中的声控板和发声板,并在声控板上设置音频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且音频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分别连接触发开关和中央处理单元,并通过在发声板上设置与功率放大器相连接的蜂鸣器。从而当触发开关被正在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触发时,中央处理单元能够控制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随机频率的音频信号,该随机频率的音频信号可以使得人耳无法适应产生耐受,从而可以驱离犯罪分子,达到拒止犯罪和事先主动防护的目的。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指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例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例中使用,与其它实施例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例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发明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发明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声波驱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声波驱离装置的电路拓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声波驱离装置,其能够被安装至竖直墙面或者天花板上,竖直墙面或者天花板上设置有吸顶。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声波驱离装置可以包括:

护壳1,其具有向下开口的容置凹槽,护壳1的边缘设置有多个沿周向均匀排布的卡扣2,多个卡扣2与吸顶相配合以将护壳1固定在竖直墙面或者天花板上,进而可以将本发明实施例的声波驱离装置固定在竖直墙面或者天花板上;

连接在护壳1下端的底圈3,其上设置有声控板4以及与声控板4信号连接的发声板5,底圈3的下端连接有网罩6,网罩6盖合容置凹槽的下端开口,从而其与护壳1之间形成有将声控板4以及发声板5收容在其中的内部空间;

声控板4上设置有音频信号发生器7以及与音频信号发生器7电性连接的功率放大器8,发声板5上设置有与功率放大器8相连接的蜂鸣器9;音频信号发生器7连接触发开关,功率放大器8连接中央处理单元10,音频信号发生器7、功率放大器8、蜂鸣器9以及中央处理单元10均与电源11相连接,中央处理单元10在触发开关被触发时控制音频信号发生器7产生随机频率的音频信号,音频信号经功率放大器8放大后输出至蜂鸣器9。

在本实施例中,护壳1大致可呈隆起的空心半球形,底圈3大致呈与护壳1截面形状相适配的圆环形,其可以由轻质且强度较佳的铝合金材料制成。

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护壳1与底圈3的连接,护壳1的下端沿径向向外弯折形成有第一连接部101(类似于法兰结构),第一连接部101上设置多个沿周向均匀且间隔排布的第一通孔101a。底圈3的上端设置有与多个第一通孔101a相对应且向上延伸的第一连接柱301,第一连接柱301中设置有第一螺纹孔301a。第一通孔101a中穿设有第一紧固螺栓12,第一紧固螺栓12旋合在对应第一螺纹孔301a中。籍此,通过第一紧固螺栓12,可以实现护壳1与底圈3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在护壳1与底圈3在安装过程中,对两者进行预定位以及水平方向的限位,底圈3的边缘可以向上弯折形成有限位凸缘302,第一连接部101顶固限位凸缘302。

当护壳1被放置于与底圈3进行安装的位置后,底圈3边缘向上弯折形成的的限位凸缘302可以顶固护壳1的第一连接部101,从而对护壳1的水平移动自由度进行限制,进而可以对两者通过第一紧固螺栓12进行固定前实施预固定的水平限位,以方便后续的固定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信号连接的声控板4和发声板5被收容在由护壳1和网罩6限定出来的内部空间中。其中,声控板4与护壳1相固定连接,发声板5与底圈3相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同样的,为了方便声控板4与护壳1的连接,声控板4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402,护壳1的内壁设置有与多个所述第二通孔402相对应且向下延伸的第二连接柱(未示出),第二连接柱中设置有第二螺纹孔。第二通孔402中穿设有第二紧固螺栓13,第二紧固螺栓13旋合在对应第二螺纹孔中。籍此,通过第二紧固螺栓13,可以实现声控板4与护壳1的可拆卸连接。

而为了方便发声板5与底圈3的连接,发声板5的边缘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503,底圈3上设置有与多个第三通孔503相对应的第三螺纹孔303a,第三通孔503中穿设有第三紧固螺栓14,第三紧固螺栓14旋合在对应的第三螺纹孔303a中。籍此,通过第三紧固螺栓14,可以实现发声板5与底圈3的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螺栓12和第三紧固螺栓14分别与设置在底圈3上的第一螺纹孔301a和第三螺纹孔303a相连接。其中,第一螺纹孔301a(具体的,为设置有第一螺纹孔301a的第一连接柱301)和第三螺纹孔303a沿周向均匀排布并设置在底圈3的上端。

为此,由于第一紧固螺栓12和第三紧固螺栓14均需要与底圈3的上端相连接,为了避免两者之间发生位置干涉,可以对设置在底圈3上端的第一螺纹孔301a和第三螺纹孔303a进行避开的结构设计。

具体的,如图1所示,底圈3的上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多个位于限位凸缘302内侧的第二连接部303,第三螺纹孔303a设置在第二连接部303中,且多个第二连接部303与多个第一连接柱301交替设置,即任意一个第二连接部303沿周向位于两个第一连接柱301之间,而任意一个第一连接柱301沿周向亦位于两个第二连接部30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底圈3靠近内圈的壁厚增大形成有位于限位凸缘302内的肉厚部304,多个第二连接部303与多个第一连接柱301设置在肉厚部304上。具体可以为,多个第二连接部303为肉厚部304的边缘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多个第一连接柱301设置在肉厚部304的上端,并优选靠近底圈3的内侧。

同上文描述,为了在发声板5与底圈3在安装过程中,对两者进行预定位以及周向的限位,肉厚部304靠近内侧的边缘可以向上延伸形成有多个第一限位凸起305,而发声板5的边缘可以向内豁口形成有与多个第一限位凸起305相对应的限位口501,多个第一限位凸起305可以插设在对应的限位口501中。

当发声板5放置于与底圈3进行安装的位置后,通过第一限位凸起305和限位口501的配合,可以对发声板5起到防转的作用,从而其周向转动的自由度被限制,避免发声板5在底圈3上位置不稳,从而可以对两者通过第三紧固螺栓14进行固定前实施预固定和周向限位,以方便后续的固定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网罩6与底圈3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肉厚部304靠近外侧的边缘上开设有多个限位卡槽306,网罩6的边缘向上延伸形成有与多个限位卡槽306相对应的第二限位凸起602,多个第二限位凸起602插设在对应的限位卡槽306中。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声波驱离装置,可以通过设置在护壳1边缘的多个卡扣2固定在竖直墙面或者天花板上,从而网罩6在实际安装中被挤压贴合在竖直墙面或者天花板与底圈3之间,因此可以不必对其与底圈3之间进行类似于上述的底圈3与护壳1、声控板4与护壳1以及发声板5与底圈3那样的固定结构,而可以只需要对其进行简单的周向限位固定即可。

而通过设置相配合的多个限位卡槽306和第二限位凸起602,可以沿周向对网罩6和底圈3进行固定,使两者之间的配合失去相互发生周向转动的自由度,从而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即达到了对网罩6的进行固定的目的。

其中,触发开关可以安装在犯罪分子不易察觉的位置处,其可以基于包括但不限于犯罪分子的人为踩踏被触发,也可以监控人员通过移动客户端、pc端等远程终端设备基于互联网提供的发声信号被触发。而无论是人为踩踏式触发还是远程控制触发,其均可以由现有技术来实现,本发明对此不作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声控板4上还可以设置有与功率放大器8相连接的稳压器15和滤波器16,滤波器16连接有输出插口17,输出插口17与蜂鸣器9相连接,经功率放大器8放大后的音频信号的频率为2至4khz,其强度可达125db@1m。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声控板4上的音频信号发生器7、功率放大器8、稳压器15和滤波器16,设置在发声板5上的蜂鸣器9以及与音频信号发生器7连接触发开关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现有物理结构构造或者电路模块拓扑,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中央处理单元10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具体的,例如,中央处理单元10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或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和嵌入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unit,mcu)的形式,上述模块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微控制单元:arc625d、atmelat91sam、microchippic18f26k20以及siliconelabsc8051f320。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当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所述中央处理单元10的功能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单元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单元等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

另外,考虑到目前习知的功率放大器8在具有常规的功率放大的功能的同时,兼具有稳压的作用,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当功率放大器8提供的稳压作用能够满足实际需求时,可以不必再额外配置稳压器15。即,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上述实施例中的稳压器15去除。

如图2所示,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的声波驱离装置的发声作原理。

在触发开关被触发后,中央处理单元10控制音频信号发生器7产生随机频率的音频信号,输出到功率放大器8,经由功率放大器8进行功率放大之后,达到约25v的电压信号,再经由稳压器15和滤波器16的稳压滤波处理后,由输出插口17传输至设置在发声板5上的蜂鸣器9发声。其中,随机频率的音频信号是中央处理单元10内部核心算法依据不断变化的时间因子产生不同波长频率的音频信号,实现人脑无法记忆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声波驱离装置中,声控板4上还可以设置有音频信号采集电路、音频信号存储电路以及音频信号播放电路。其中,音频信号采集电路包含高灵敏度麦克和高精度专用音频信号采集芯片,音频信号存储电路包含大容量存储芯片。

音频信号采集电路、音频信号存储电路和音频信号播放电路也与中央处理单元10信号连接,并由其控制。在接收到触发开关发出的录音信号后,高精度音频信号采集芯片采集高灵敏度麦克接收到的音频信号并存储至大容量存储芯片中,音频信号存储电路也可存储经由网络传输的音频信号。音频信号播放电路在触发开关被触发时,可以循环播放大容量存储芯片存储的音频信号,同时还可以实时播放由网络发送的音频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的声波驱离装置,通过在底圈3上设置被收容在内部空间中的声控板4和发声板5,并在声控板4上设置音频信号发生器7和功率放大器8,且音频信号发生器7和功率放大器8分别连接触发开关和中央处理单元10,并通过在发声板5上设置与功率放大器8相连接的蜂鸣器9。从而当触发开关被正在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触发时,中央处理单元10能够控制音频信号发生器7产生随机频率的音频信号,该随机频率的音频信号可以使得人耳无法适应产生耐受,从而可以驱离犯罪分子,达到拒止犯罪和事先主动防护的目的。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声波驱离装置,除了能发出高频噪声外,还可以用作扬声器,可播放音乐、语音播报等。

而且,本发明实施例的声波驱离装置,采用圆形柱状外形结构,可吸顶装配在天花板上,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外形美观。

实践证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声波驱离装置能够取得如下的技术效果:

1、一定频段内的随机声波,因为噪声是随机的,人耳不能适应,因此可以达到驱动犯罪分子、拒止犯罪行为的目的;

2、除了能发出噪声外,还可作为普通扬声器使用;

3、每个声波驱离装置能单独使用,也可以组网集中控制;具体可以为使用rs485接口,组网方式为总线拓扑形式,事先给所有的声波驱离装置预分配一个id号,通过modbus协议,给相应的声波驱离装置发送控制命令,可以以广播形式给所有的设备一次性发送控制命令;

4、可以人为触发,也可以主动触发;

5、主动触发的形式多样,但都是通过信号转换给声波驱离装置一个触发命令,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另外,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上述实施例或附图所述的元件/器件,但基于常规或者无需创造性的劳动,在所述装置中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元件/器件,并且相关元件/器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集成于一体,在此并不进行具体限定。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例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前述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发明主题的一部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