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访问系统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与认证服务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76575发布日期:2018-12-14 22:37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终端访问系统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与认证服务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网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访问系统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与认证服务器。

背景技术

终端,指配置有处理器、存储器与通讯模块的设备,用户可通过终端登录并访问系统服务器,该系统服务器可以指任意具有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群。

在访问系统服务器时,终端需录入和上传多样的信息,完成注册与登录过程,系统服务器可根据终端录入和上传的信息确定终端以该信息对应的账号登录、访问系统服务器,进而实现数据的传输。

然而,该过程中,在注册阶段与登录阶段,用户需录入和上传多样的信息,用户的操作负担较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访问系统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与认证服务器,以解决用户的操作负担较重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访问系统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认证服务器,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认证信息,所述第一认证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当前接入所述第一终端的认证设备确定的;

根据所述第一认证信息,获取所述第一认证信息对应的第一令牌;所述第一令牌为后台服务器根据所述认证设备的第一认证信息生成,并发送至所述认证服务器的;

根据所述第一令牌,向所述后台服务器发送获取请求,所述获取请求用于指示所述后台服务器向所述认证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令牌所对应的第一用户信息;

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用户信息,确定第一账户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终端所需访问的第一系统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账号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确认所述第一终端能够以所述第一账号信息所表征的账号登录并访问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认证信息,获取所述第一认证信息对应的第一令牌之前,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密码,并验证所述第一密码通过。

可选的,所述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认证信息之前,还包括:

接收第二终端或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认证请求与第二密码,所述认证请求包含所述第一认证信息;

在验证所述第二密码通过后,将所述第一认证信息发送至所述后台服务器,以使得所述后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认证信息,生成所述第一令牌,并根据预设的认证信息与用户信息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令牌与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对应。

可选的,所述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认证信息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反馈信息与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或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表征登录方式的第一选择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终端未登录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

根据所述第一选择信息,确认所述第一选择信息所表征的登录方式为第一登录方式,所述第一登录方式用于表征所述认证服务器需通过接入所述第一终端的认证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登录并访问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的账号信息。

可选的,所述接收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反馈信息与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或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表征登录方式的第一选择信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选择信息,确认所述第一选择信息所表征的登录方式为第二登录方式,所述第二登录方式用于表征所述认证服务器需不通过所述认证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登录并访问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的账号信息;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用户标识与第三密码;

若验证所述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三密码通过,则将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之间的会话标记为已登录或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之间创建一个标记为已登录的会话,以确认所述第一终端以所述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三密码所表征的账号登录并访问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之间的会话标记为已登录或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之间创建一个标记为已登录的会话,以确认所述第一终端以所述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三密码所表征的账号登录并访问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之后,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系统服务器发送的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终端未登录所述第二系统服务器,

将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系统服务器之间的会话标记为已登录或在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系统服务器之间创建一个标记为已登录的会话,以确认所述第二终端以所述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三密码所表征的账号登录并访问所述第二系统服务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认证服务器,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认证信息,所述第一认证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当前接入所述第一终端的认证设备确定的;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认证信息,获取所述第一认证信息对应的第一令牌;所述第一令牌为后台服务器根据所述认证设备的第一认证信息生成,并发送至所述认证服务器的;

请求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令牌,向所述后台服务器发送获取请求,所述获取请求用于指示所述后台服务器向所述认证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令牌所对应的第一用户信息;

第一账号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用户信息,确定第一账户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终端所需访问的第一系统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账号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确认所述第一终端能够以所述第一账号信息所表征的账号登录并访问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的认证服务器,还包括:验证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密码,并验证所述第一密码通过。

可选的,所述的认证服务器,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终端或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认证请求与第二密码,所述认证请求包含所述第一认证信息;

认证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在验证所述第二密码通过后,将所述第一认证信息发送至所述后台服务器,以使得所述后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认证信息,生成所述第一令牌,并根据预设的认证信息与用户信息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令牌与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对应。

可选的,所述的认证服务器,还包括:

反馈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反馈信息与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或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表征登录方式的第一选择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终端未登录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

第一方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选择信息,确认所述第一选择信息所表征的登录方式为第一登录方式,所述第一登录方式用于表征所述认证服务器需通过接入所述第一终端的认证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登录并访问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的账号信息。

可选的,所述的认证服务器,还包括:

第二方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选择信息,确认所述第一选择信息所表征的登录方式为第二登录方式,所述第二登录方式用于表征所述认证服务器需不通过所述认证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登录并访问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的账号信息;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用户标识与第三密码;

第二账号确定模块,用于若验证所述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三密码通过,则将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之间的会话标记为已登录或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之间创建一个标记为已登录的会话,以确认所述第一终端以所述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三密码所表征的账号登录并访问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的认证服务器,还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系统服务器发送的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终端未登录所述第二系统服务器;

第三账号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系统服务器之间的会话标记为已登录或在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系统服务器之间创建一个标记为已登录的会话,以确认所述第二终端以所述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三密码所表征的账号登录并访问所述第二系统服务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第一方面及其可选方案涉及的终端访问系统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及其可选方案涉及的终端访问系统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终端访问系统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与认证服务器,通过根据所述第一认证信息,获取所述第一认证信息对应的第一令牌,以及所述第一认证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当前接入所述第一终端的认证设备确定的,为用户身份的认证提供了依据,且认证设备及其对应的第一认证信息无需用户做输入、上传的操作,本发明还通过根据所述第一令牌,向所述后台服务器发送获取请求,并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用户信息,确定第一账户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终端所需访问的第一系统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账号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确认所述第一终端能够以所述第一账号信息所表征的账号登录并访问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实现了利用第一账号信息登录并访问第一系统服务器。由于本发明无需用户做过多的输入、上传的操作,可有效降低用户的操作负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终端访问系统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终端访问系统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终端访问系统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信令流程图一;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终端访问系统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信令流程图二;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认证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认证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终端访问系统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请参考图1,终端访问系统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s101: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认证信息。

认证设备,可以理解为能够与认证信息相对应,且能够接入第一终端的设备,若第一终端为计算机,则认证设备可以通过usb接口接入第一终端;若第一终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设备,则认证设备可以通过第一终端的数据接口连接第一终端。

第一认证信息,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当前接入所述第一终端的认证设备确定的;不同的认证设备,可对应于不同的认证信息,当前该认证设备的认证信息为第一认证信息。第一认证信息可以为认证设备中存储的,可供提取的信息,或认证设备的软硬件中携带有的,可供提取的信息。第一认证信息也可为认证设备的标识信息。

第一认证信息可以利用字母、数字、文字、图片、二维码、条形码等任意之一或其组合的形式表征。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认证设备可以为税务场景下的金税盘,对应的第一认证信息可以为表征金税盘的任意信息。

s102:根据所述第一认证信息,获取所述第一认证信息对应的第一令牌。

s103:根据所述第一令牌,向所述后台服务器发送获取请求。

令牌,可理解为tocken。第一令牌,可以为后台服务器根据所述认证设备的第一认证信息生成,并发送至所述认证服务器的。可见,该第一令牌可以是后台服务器生成的,认证服务器仅是在获取并存储该第一令牌后,利用该第一令牌获取到所需的第一用户信息。

获取请求,可理解为用于指示所述后台服务器向所述认证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令牌所对应的第一用户信息。其中,后台服务器可存储有各由后台服务器生成的令牌与用户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通过向其发送第一令牌,可使其反馈对应的第一用户信息。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若认证设备为税务场景下的金税盘,则第一用户信息可以为纳税号信息、纳税人信息等可区分不同用户的信息。

s104: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用户信息,确定第一账户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终端所需访问的第一系统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账号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确认所述第一终端能够以所述第一账号信息所表征的账号登录并访问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

第一账户信息,可理解为能够与前文所涉及的第一用户信息相关联的用于表征用户的信息,例如:第一用户信息为纳税号信息、纳税人信息等,第一账号信息包括与之关联的用户名信息、身份识别号id,还可包括对应的登录密码信息等。

其中,步骤s104所描述的能够以所述第一账号信息所表征的账号登录并访问,可理解为包括使得第一系统服务器确认第一账号信息所表征账号的登录,也可以包括使得第一系统服务器确认第一账号信息所表征账号的注册。

可见,本实施例可利用认证服务器进行统一认证,由于认证服务器为独立于各系统服务器以外的第三方,可有利于通过认证服务器对多个系统服务器进行认证,从而使得用户无需在多个认证服务器实施注册与登录,即可完成针对该多个认证服务器的注册与登录,有效节约了用户的操作负担。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访问系统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与认证服务器,通过根据所述第一认证信息,获取所述第一认证信息对应的第一令牌,以及所述第一认证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当前接入所述第一终端的认证设备确定的,为用户身份的认证提供了依据,且认证设备及其对应的第一认证信息无需用户做输入、上传的操作,本实施例还通过根据所述第一令牌,向所述后台服务器发送获取请求,并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用户信息,确定第一账户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终端所需访问的第一系统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账号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确认所述第一终端能够以所述第一账号信息所表征的账号登录并访问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实现了利用第一账号信息登录并访问第一系统服务器。由于本实施例无需用户做过多的输入、上传的操作,可有效降低用户的操作负担。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终端访问系统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可理解为图1所述实施例的一种改进。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终端访问系统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信令流程图一;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终端访问系统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信令流程图二。

请参考图2,并结合图3和图4,终端访问系统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s105:接收第二终端或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认证请求与第二密码,所述认证请求包含所述第一认证信息。

有关第一认证信息的理解,可参照图1所示实施例理解。

认证请求,可理解为用户触发后台服务器首次对认证设备与第一认证信息进行认证,从而得到认证设备与第一认证信息对应的第一令牌的请求信息。认证请求的可以通过任意数据形式表征。

s106:在验证所述第二密码通过后,将所述第一认证信息发送至所述后台服务器,以使得所述后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认证信息,生成所述第一令牌,并根据预设的认证信息与用户信息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令牌与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对应。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认证服务器可对第一认证信息进行加密后发送至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可对其进行解密后得到第一认证信息,进而对第一认证信息处理后得到第一令牌。

后台服务器中,可预先记载有各用户信息与认证信息的对应关系,在接收到第一认证信息后,则可确定第一认证信息与第一用户信息对应,在生成了第一令牌后,可进一步确定第一令牌与第一用户信息对应,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通过匹配存储第一认证信息、第一令牌与第一用户信息实现对应关系的确定。

若本实施例应用于税务场景,则税务部门在发出例如金税盘的认证设备时,该认证设备与例如纳税号信息、纳税人信息的第一用户信息的对应关系已经被确定,即可被存储于后台服务器,而后台服务器可在生成第一令牌后,进一步将第一令牌与第一用户信息、第一认证信息对应。

通过以上步骤s105与步骤s106,可以通过对第一认证信息的认证确定下其对应的第一令牌,进而,在后续过程中,可利用第一令牌为依据,查询获取到对应的第一用户信息。

s107:接收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反馈信息与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或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表征登录方式的第一选择信息。

所述第一反馈信息,可理解为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终端未登录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向第一系统服务器发送第一访问请求,第一系统服务器可在第一系统服务器与第一终端间建立会话,第一系统服务器根据第一访问请求,可确定第一终端未登录,进而发出第一反馈信息。

同时,第一终端在发出第一访问请求时或之后,可通过选择操作选定第一选择信息,进而可通过第一系统服务器,或直接向认证服务器发送第一选择信息,此外,第一选择信息也可以是第一终端默认的,进而无需用户进行选择。

s108:根据所述第一选择信息,确认所述第一选择信息所表征的登录方式为第一登录方式。

第一登录方式,可理解为用于表征所述认证服务器需通过接入所述第一终端的认证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登录并访问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的账号信息。

第一选择信息,可表征第一登录方式,也可表征第二登录方式,在步骤s102至步骤s104的过程中,第一选择信息具体为表征第一登录方式,在步骤s110至步骤s114的过程中,第一选择信息具体为表征第二登录方式。可见,其表征了两种登录方式。

在步骤s108之后,可依次执行步骤s102、s103、s104,实现第一终端的登录,或者实现第一终端的注册并登录,该登录,以及注册并登录的方式可理解为采用认证设备进行处理的方案

步骤s102、s103、s104的可选方案及其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可参照图1理解,在此不再累述。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101与步骤s102之间,还可包括:步骤s109: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密码,并验证所述第一密码通过。

可见,在利用认证设备进行注册、登录的情况下,还可进一步利用第一密码进行验证,从而保障登录的安全性。

在步骤s107之后,可依次执行步骤s102、s109、s103、s104,实现第一终端的登录,或者实现第一终端的注册并登录,该登录,以及注册并登录的方式可理解为采用认证设备进行处理的方案,在图2所示步骤s110至s114的过程,以及图4所示实施例的过程中,还可利用单点登录技术进行登录。

可见,本实施例中,可以结合单点登录与认证设备登录两种登录方式,可以多样的登录方式满足用户多样的登录需求,且可有利于实现快速登录。

s110:根据所述第一选择信息,确认所述第一选择信息所表征的登录方式为第二登录方式。

第二登录方式,可以理解为用于表征所述认证服务器需不通过所述认证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登录并访问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的账号信息。具体可以为用于表征利用单点登录的方式进行登录。

该方式下,可利用用户标识与第三密码进行登录,在登录一次后,认证服务器可在一定期间内实现其针对其他系统服务器的登录。具体的,步骤s110可包括:

s111: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用户标识与第三密码。

s112:若验证所述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三密码通过,则将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之间的会话标记为已登录或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之间创建一个标记为已登录的会话,以确认所述第一终端以所述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三密码所表征的账号登录并访问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

具体的,请参考图4,后台服务器在验证用户标识与第三密码通过后,可创建全局会话与第二令牌,再带着第二令牌访问第一链接,即带着第二令牌跳转回第一访问请求所指示的第一链接,第一链接也可理解为第一系统服务器对应的链接。

若第一系统服务器返回第二令牌,则表示第一系统服务器允许第一终端的登录,进而,第一系统服务器可向认证服务器返回第二令牌,认证服务器在验证第二令牌通过后,可向第一系统服务器发送验证通过信息。

第一系统服务器在接收到验证通过信息后可在第一终端与第一系统服务器之间创建局部会话,该局部会话可标识为已登录,第一系统服务器可向第一终端返回页面,进而,可发送受保护的资源。

s113:接收所述第二系统服务器发送的第二反馈信息。

第二反馈信息,可参照第一反馈信息理解。第一反馈信息与第二反馈信息的区别在于:第一反馈信息是第一系统服务器发送的指示第一终端未登录第一系统服务器的;第二反馈信息是第二系统服务器发送的指示第一终端未登录第二系统服务器的。

在此之前,第一终端可向第二系统服务器发送第二访问请求,第二访问请求,可参照第一访问请求理解。

s114:将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系统服务器之间的会话标记为已登录或在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系统服务器之间创建一个标记为已登录的会话,以确认所述第二终端以所述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三密码所表征的账号登录并访问所述第二系统服务器。

该过程可参照步骤s112理解。

同时,请参考图4,后台服务器可带着第二令牌访问第二链接,即带着第二令牌跳转回第二访问请求所指示的第二链接,第二链接也可理解为第二系统服务器对应的链接。

若第二系统服务器返回第二令牌,则表示第二系统服务器允许第一终端的登录,进而,第二系统服务器可向认证服务器返回第二令牌,认证服务器在验证第二令牌通过后,可向第二系统服务器发送验证通过信息。

第二系统服务器在接收到验证通过信息后可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系统服务器之间创建局部会话,该局部会话可标识为已登录,第二系统服务器可向第一终端返回页面,进而,可发送受保护的资源。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访问系统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根据所述第一认证信息,获取所述第一认证信息对应的第一令牌,以及所述第一认证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当前接入所述第一终端的认证设备确定的,为用户身份的认证提供了依据,且认证设备及其对应的第一认证信息无需用户做输入、上传的操作,本实施例还通过根据所述第一令牌,向所述后台服务器发送获取请求,并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用户信息,确定第一账户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终端所需访问的第一系统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账号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确认所述第一终端能够以所述第一账号信息所表征的账号登录并访问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实现了利用第一账号信息登录并访问第一系统服务器。由于本实施例无需用户做过多的输入、上传的操作,可有效降低用户的操作负担。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认证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5,认证服务器200,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20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认证信息,所述第一认证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当前接入所述第一终端的认证设备确定的;

第一获取模块2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认证信息,获取所述第一认证信息对应的第一令牌;所述第一令牌为后台服务器根据所述认证设备的第一认证信息生成,并发送至所述认证服务器的;

请求发送模块2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令牌,向所述后台服务器发送获取请求,所述获取请求用于指示所述后台服务器向所述认证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令牌所对应的第一用户信息;

第一账号确定模块204,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用户信息,确定第一账户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终端所需访问的第一系统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账号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确认所述第一终端能够以所述第一账号信息所表征的账号登录并访问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

本实施例提供的认证服务器,通过根据所述第一认证信息,获取所述第一认证信息对应的第一令牌,以及所述第一认证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当前接入所述第一终端的认证设备确定的,为用户身份的认证提供了依据,且认证设备及其对应的第一认证信息无需用户做输入、上传的操作,本实施例还通过根据所述第一令牌,向所述后台服务器发送获取请求,并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用户信息,确定第一账户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终端所需访问的第一系统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账号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确认所述第一终端能够以所述第一账号信息所表征的账号登录并访问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实现了利用第一账号信息登录并访问第一系统服务器。由于本实施例无需用户做过多的输入、上传的操作,可有效降低用户的操作负担。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认证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其可理解为图6所示实施例的一种改进。

请参考图6,所述的认证服务器200,还可包括:验证模块209,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密码,并验证所述第一密码通过。

可选的,所述的认证服务器200,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205,用于接收第二终端或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认证请求与第二密码,所述认证请求包含所述第一认证信息;

认证信息发送模块206,用于在验证所述第二密码通过后,将所述第一认证信息发送至所述后台服务器,以使得所述后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认证信息,生成所述第一令牌,并根据预设的认证信息与用户信息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令牌与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对应。

可选的,所述的认证服务器200,还包括:

反馈接收模块207,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反馈信息与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或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用于表征登录方式的第一选择信息,所述第一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终端未登录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

第一方式确定模块208,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选择信息,确认所述第一选择信息所表征的登录方式为第一登录方式,所述第一登录方式用于表征所述认证服务器需通过接入所述第一终端的认证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登录并访问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的账号信息。

可选的,所述的认证服务器200,还包括:

第二方式确定模块21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选择信息,确认所述第一选择信息所表征的登录方式为第二登录方式,所述第二登录方式用于表征所述认证服务器需不通过所述认证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登录并访问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的账号信息;

第三接收模块211,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用户标识与第三密码;

第二账号确定模块212,用于若验证所述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三密码通过,则将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之间的会话标记为已登录或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之间创建一个标记为已登录的会话,以确认所述第一终端以所述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三密码所表征的账号登录并访问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的认证服务器200,还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213,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系统服务器发送的第二反馈信息,所述第二反馈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终端未登录所述第二系统服务器;

第三账号确定模块214,用于将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系统服务器之间的会话标记为已登录或在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系统服务器之间创建一个标记为已登录的会话,以确认所述第二终端以所述用户标识与所述第三密码所表征的账号登录并访问所述第二系统服务器。

本实施例提供的认证服务器,通过根据所述第一认证信息,获取所述第一认证信息对应的第一令牌,以及所述第一认证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当前接入所述第一终端的认证设备确定的,为用户身份的认证提供了依据,且认证设备及其对应的第一认证信息无需用户做输入、上传的操作,本实施例还通过根据所述第一令牌,向所述后台服务器发送获取请求,并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用户信息,确定第一账户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终端所需访问的第一系统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账号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确认所述第一终端能够以所述第一账号信息所表征的账号登录并访问所述第一系统服务器,实现了利用第一账号信息登录并访问第一系统服务器。由于本实施例无需用户做过多的输入、上传的操作,可有效降低用户的操作负担。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7,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30包括:处理器31以及存储器32;其中:

存储器3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存储器还可以是flash(闪存)。

处理器31,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中的各个步骤。具体可以参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存储器3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31集成在一起。

当所述存储器32是独立于处理器31之外的器件时,所述电子设备30还可以包括:

总线33,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32和处理器31。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电子执行执行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电子设备实施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