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0551发布日期:2019-01-05 09:5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电子信息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信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的。例如,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平板电脑以及手机。在目前手机已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手机一般配备有耳机,耳机上设置有两个耳机线,分别延伸至左耳和右耳。两个耳机线均连接至耳机插头处。然而,由于两个耳机线互相自由地分开,并无东西固持,因此二者比较容易发生缠绕。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耳机线缆缠绕的电子信息设备。

一种电子信息设备,包括手机本体与耳机组件,所述手机本体为矩形状,其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手机本体的顶部上凸设有按键,所述手机本体的底部开设有耳机插孔,所述耳机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左耳塞、右耳塞、耳机插头与褶皱皮套,所述左耳塞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线的端部,所述右耳塞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线的端部,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均与所述耳机插头电性连接,所述耳机插头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耳机插孔中,所述褶皱皮套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线上,所述第二套筒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套筒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套筒的直径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耳机组件还包括主线缆,所述主线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耳机插头上,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均连接于所述主线缆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线的直径与所述第二连接线的直径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线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线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线缆上设置有耳机控制按钮,所述耳机控制按钮为矩形条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褶皱皮套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推动环,所述推动环环绕所述第一套筒的周缘与所述第二套筒的周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左耳塞与所述右耳塞均包括筒壳与设置于所述筒壳内的出音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筒壳内形成有收容腔,所述出音部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筒壳的边缘设置有缓冲圈,所述缓冲圈为橡胶圈,所述耳机组件还包括紧固环,所述紧固环活动抵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上,所述紧固环位于所述两个推动环之间。

所述电子信息设备在使用时,将所述耳机插头插入所述手机本体的耳机插孔中,并将所述左耳塞及所述右耳塞分别塞入左耳与右耳中,当需要防止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缠绕时,通过将所述褶皱皮套移动至使用者的下巴或者脖子处,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不易发生摆动,进而可以减少线缆缠绕。而为了增加所述褶皱皮套的长度,可以拉伸所述褶皱皮套的长度,增加所述皮套固持线缆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电子信息设备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信息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褶皱皮套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手机本体与调角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调角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中i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信息设备。例如,所述电子信息设备包括手机本体与耳机组件,所述手机本体为矩形状,其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手机本体的顶部上凸设有按键。例如,所述手机本体的底部开设有耳机插孔,所述耳机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左耳塞、右耳塞、耳机插头与褶皱皮套,所述左耳塞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线的端部。例如,所述右耳塞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线的端部,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均与所述耳机插头电性连接,所述耳机插头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耳机插孔中。例如,所述褶皱皮套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线上,所述第二套筒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线上。

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电子信息设备100,包括手机本体10与耳机组件60,所述手机本体为矩形状,其上设置有显示屏12,所述手机本体还包括边框11,所述边框围绕所述显示屏。所述手机本体的顶部上凸设有按键13,所述手机本体的底部开设有耳机插孔15,所述耳机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线61、第二连接线62、左耳塞63、右耳塞64、耳机插头65与褶皱皮套68,所述左耳塞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线的端部,所述右耳塞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线的端部,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均与所述耳机插头电性连接,所述耳机插头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耳机插孔中,所述褶皱皮套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套筒681与第二套筒682,所述第一套筒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线上,所述第二套筒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线上。

例如,所述电子信息设备在使用时,将所述耳机插头插入所述手机本体的耳机插孔中,并将所述左耳塞及所述右耳塞分别塞入左耳与右耳中,当需要防止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缠绕时,通过将所述褶皱皮套移动至使用者的下巴或者脖子处,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不易发生摆动,进而可以减少线缆缠绕。而为了增加所述褶皱皮套的长度,可以拉伸所述褶皱皮套的长度,增加所述皮套固持线缆的长度。

例如,为了便于将所述第一连接线及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至所述耳机插头上,所述第一套筒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套筒的直径相等。所述耳机组件还包括主线缆67,所述主线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耳机插头上,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均连接于所述主线缆上。所述第一连接线的直径与所述第二连接线的直径相等。所述主线缆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线的直径。所述主线缆上设置有耳机控制按钮,所述耳机控制按钮为矩形条状。通过设置所述主线缆,从而方便将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统一连接至所述耳机插头上。

例如,为了便于将所述褶皱皮套紧固于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上,所述褶皱皮套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推动环683,所述推动环环绕所述第一套筒的周缘与所述第二套筒的周缘,即所述推动环为环形。所述左耳塞与所述右耳塞均包括筒壳与设置于所述筒壳内的出音部。所述筒壳内形成有收容腔,所述出音部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筒壳的边缘设置有缓冲圈,所述缓冲圈为橡胶圈,所述耳机组件还包括紧固环685,所述紧固环活动抵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上,所述紧固环位于所述两个推动环之间。在伸展所述褶皱皮套后,为了便于将所述褶皱皮套紧固于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上,通过推动所述紧固环移动,使得所述紧固环移动至所述褶皱皮套的中部,从而利用紧固环较小的内径,将所述褶皱皮套紧固于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上,防止所述褶皱皮套的随意窜动。

例如,尤其重要的是,为了在播放视频时,请参阅图4至图6,所述手机本体上还设置有导航控制键13。将所述手机本体支撑于较好的倾斜角度,以方便用户观看,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还包括调角组件,所述调角组件包括收容套体31、两组夹持部32与两个杆体组件33,所述收容套体上开设有空槽311,所述两组夹持部分别凸设于所述收容套体的相对两侧,并分别卡设于所述手机本体的相对两侧,即其中一个夹持部凸设于所述收容套体的一侧并卡设于所述手机本体的一侧,另一个夹持部凸设于所述收容套体的另一侧并卡设于所述手机本体的另一侧。例如,每组夹持部包括两个相互间隔的夹持部。所述两个杆体组件并列设置于所述空槽内,用于保护所述手机本体同时也实现对所述手机本体的支撑。例如,所述杆体组件包括弹性折杆331与拉持条332,所述弹性折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空槽的相对两侧,即所述弹性折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空槽的一侧,所述弹性折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空槽的另一侧。例如,所述弹性折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手机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弹性折杆的中部折叠形成有定位折叠部333,所述定位折叠部在展开时可以实现支撑,在收缩时可以保护所述手机本体。例如,所述拉持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定位折叠部的相对两端,即所述拉持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定位折叠部的一端,所述拉持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定位折叠部的另一端。例如,所述定位折叠部位于所述手机本体的一侧且为v形。当需要展示图片或者播放电影时,将所述收容套体套设于所述手机本体上,并使所述两组夹持部分别卡设于所述手机本体的相对两侧。朝远离所述手机本体的一侧拉出所述定位折叠部,将所述手机本体倾斜设置于桌面上,从而利用所述两个定位折叠部对所述电子信息终端进行支撑,进而无需人力进行握持,从而实现人力的节省。当无需支撑时,用力使所述弹性折杆收缩并贴合于所述手机本体上即可。

例如,为了便于拉出所述定位折叠部,所述空槽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柱体34,所述弹性折杆的端部连接于所述安装柱体上。所述弹性折杆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空槽相对两侧的安装段3311与连续段3312,即所述安装段连接于所述空槽的一侧,所述连续段连接于所述空槽的另一侧。例如,所述安装段与所述连续段分别连接于所述定位折叠部的相对两端,即所述安装段连接于所述定位折叠部的一端,所述连续段连接于所述定位折叠部的另一端。所述连续段与所述显示屏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所述安装段与所述显示屏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夹角。所述安装段的长度大于所述连续段的长度,所述安装段横向连接于所述安装柱体上。

例如,为了便于实现支撑,所述定位折叠部包括两个相互倾斜连接的叠合段334,所述两个叠合段分别连接于所述安装段与所述连续段上,即所述其中一个叠合段连接于所述安装段上,另一个叠合段连接于所述连续段上。所述两个叠合段之间形成有第一锐角,其中一个所述叠合段与所述安装段共线,另一个所述叠合段与所述连续段之间形成有第二锐角。通过上述安装段、两个叠合段与连续段的设置,从而使得所述定位折叠部能够轻易地被拉出,从而凸设于所述手机本体的一侧,进而实现支撑作用。

例如,为了在收缩时,使所述两个叠合段不易自动脱出,所述调角组件还包括拉扯绳35,所述拉扯绳连接于所述两个杆体组件的拉持条上。所述第一锐角为30-60度,例如为45度。所述第二锐角为30-45度,例如为40度。所述连续段上设置有卡入部3313,与所述连续段连接的所述叠合段上设置有收容卡接部3341,所述卡入部与所述收容卡接部可拆卸地扣合。通过所述卡入部与所述收容卡接部的设置,可以使得所述两个叠合段叠合设置于所述连续段上,即使得所述弹性折杆的各部分紧密贴合于所述手机本体的背面,整体保持共线状态,从而能够保护所述手机本体。例如,所述收容卡接部为一个碗状凹槽,所述卡入部为柱状凸起,所述柱状凸起卡入所述碗状凹槽内,即能够使得所述定位折叠部叠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