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RLL编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81804发布日期:2019-01-14 18:02阅读:1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RLL编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短距离可见光通信场景中可见光信号的编码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游程长度受限(rll)编码方法。



背景技术:

可见光通信(vlc)因其在能效与短距离无线通信等方面的显著优势而备受关注,其基本原理:发端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发送信息数据,信号经光信道传输后到达接收端,收端采用光电二极管(pd)检测器对光信号进行直接检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vlc通信中,为了同时满足照明与通信要求,需要考虑调光率与闪烁两个重要问题。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而实现信息传输的高效与可靠,基于开关键控(ook)调制的游程长度受限(rll)编译码方法已成为vlc技术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在vlc通信中,rll码被用于消除发送符号序列中长串的连“0”或连“1”,可使得灯光闪烁满足最大闪烁时间(mftp)小于5ms,以满足人眼对灯光强度变换无察觉的基本条件;同时可帮助接收端恢复位同步时钟信号。因此,基于ook调制基础上,如何设计rll编译码算法,进而实现可见光信号传输的良好直流(dc)平衡、避免led闪烁及高效可靠一直是专家学者的研究重点。

为了得到适用于可见光通信中良好dc平衡、避免led闪烁、高效可靠的rll码,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rll编码方法,具有良好dc平衡、避免led闪烁、高效可靠的特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rll编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基于常规卷积码的网格结构,依据miller编码的特点,设定rll码的网格图中移存器下一状态与输出码一致;

步骤b,针对2比特输入序列与3比特输出码字的rll码进行设计,设定s0(000),s1(001),s2(010),s3(011),s4(100),s5(101),s6(110),s7(111)分别表示移存器的8种状态,通过分析得到2/3码率rll码最大游程长度的最小值为3、最大值为7;

步骤c,基于游程长度最大值分别为3、4、5、6、7条件下,通过分析rll码对应的可能状态路径图,得到不同游程长度下的2/3码率rll码,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s0(000)→s0(000)状态路径图;

步骤d,基于步骤c得到的rll码,依据常规卷积码以最小码距作为误码率性能的评价方法,通过分析2/3码率rll码对应的最小码距分别为1、1、1、1、2,从而定性分析不同游程长度下的rll码误码率性能;

步骤e,接收端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bcjr算法译码,给出bcjr算法中前向递推度量、后向递推度量及状态转移度量的表达式;

步骤f,基于步骤e得到的表达式,译码输出的信息序列μi、vi各自的对数似然比值分别为:

其中,

采用上述方案后,相较于现有miller码,本发明通过改变编码器的网格结构,给出了不同游程长度约束下2/3码率rll码的可能状态路径图,同时对2/3码率rll码的dc平衡特性及闪烁特性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了2/3码率rll码对应的修改bcjr算法中前向递推度量、后向递推度量及状态转移度量的表达式,提高了可见光信号的传输可靠性,本发明适用于短距离可见光通信中的用户节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出的游程长度为7的rll码网络;

图2是本发明所提出的游程长度为7的rll码与现有miller码、更新miller码光照强度特性图;

其中,(a)表示rll码的光照强度特性图,(b)表示现有miller码的光照强度特性图,(c)表示更新miller码的光照强度特性图;

图3是本发明对应的vlc系统框图;

图4是本发明所提出的不同游程长度下rll码误码率性能对比曲线图;

图5是本发明所提出的游程长度为7的rll码与现有miller码、更新miller码误码率性能对比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游程长度受限(rll)编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基于常规卷积码的网格结构,依据miller码字的特点,分析现有miller码的网格结构特点进行rll码的设计,设定rll码的网格图中移存器下一状态与输出码一致;

步骤b:针对2比特输入序列与3比特输出码字的rll码进行设计,设定s0(000),s1(001),s2(010),s3(011),s4(100),s5(101),s6(110),s7(111)分别表示移存器的8种状态,通过分析得到2/3码率rll码最大游程长度的最小值为3、最大值为7;

步骤c:基于游程长度最大值分别为3、4、5、6、7条件下,通过分析rll码对应的可能状态路径图,得到不同游程长度下的2/3码率rll码,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s0(000)→s0(000)状态路径图;

步骤d:基于步骤c得到的rll码,依据常规卷积码以最小码距作为误码率性能的评价方法,通过分析2/3码率rll码对应的最小码距分别为1、1、1、1、2,从而定性分析不同游程长度下的rll码误码率性能;

步骤e:基于游程长度最大值分别为3、4、5、6、7条件下,依据常规卷积码以最小码距作为误码率性能的评价方法,分析1/2码率miller码及2/3码率rll码对应的最小码距;

步骤f:基于步骤e得到的表达式,译码输出的信息序列μi、vi各自的对数似然比值分别为:

其中,

所述步骤c的具体步骤是:

步骤c1:分析游程长度最大值为3的rll码,初始状态s0(000)的下一状态可能为s4(100)、s5(101)、s6(110)、s7(111);而不能是s1(001)、s2(010)、s3(011);同理s1(001)的下一状态不能为s7(111),s2(010)的下一状态不能为s0(000),s3(011)的下一状态不能为s6(110)、s7(111),s4(100)的下一状态不能为s0(000)、s1(001),s5(101)的下一状态不能为s7(111),s6(110)的下一状态不能为s0(000),s7(111)的下一状态不能为s4(100)、s5(101)、s6(110)、s7(111);

步骤c2:分析游程长度最大值为4的rll码,其中一种可能的状态路径图为s0(000)→s2(010)→s3(011)→s5(101)→s4(100)→s6(110)→s7(111)→s1(001)→s0(000);

步骤d3:分析游程长度最大值为5的rll码,其中一种可能的状态路径图为s0(000)→s3(011)→s2(010)→s1(001)→s5(101)→s4(100)→s7(111)→s6(110)→s0(000);

步骤c4:分析游程长度最大值为6的rll码,其中一种可能的状态路径图为s0(000)→s1(001)→s3(011)→s2(011)→s4(100)→s5(101)→s7(111)→s6(110)→s0(000);

步骤c5:分析游程长度最大值为7的rll码,其中一种可能的状态路径图为s0(000)→s1(001)→s2(010)→s4(100)→s3(011)→s7(111)→s6(110)→s5(101)→s0(000)。

所述步骤e的具体步骤是:

步骤e1,前向递推度量其中,s'与s分别对应i-1与i时刻的网格状态,γi((μi,vi),s',s)表示在输入序列为(μi,vi)条件下网格状态由i-1时刻的状态s'向i时刻的状态s转移所对应的转移概率,(μi,vi)为在i时刻的输入序列;

步骤e2,后向递推度量

步骤e3,状态转移度量γi((μi,vi),s',s)=p(μi,vi)p(yi(s',s)|(μi,vi)),其中p(μi,vi)表示发送信息序列为(μi,vi)时所对应的先验概率,yi(s',s)表示i时刻s'向s转移情况下,接收端从信道收到的有噪信号;

步骤e4,给出p(μi,vi)的具体表达式:

其中,p(μi=1)与p(μi=0)分别表示μi=1与μi=0时对应的先验概率,p(vi=1)与p(vi=0)分别表示vi=1与vi=0时对应的先验概率;

步骤e5,给出p(yi(s',s)|(μi,vi))的具体表达式:

其中,σ2为零均值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的方差,(pi,gi,qi)表示在输入序列为(μi,vi)条件下经编码后输出的码字序列,表示码字序列(pi,gi,qi)经awgn信道传输后,接收端所接收到的信号。

综合上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短距离可见光通信的游程长度受限(rll)编码方法,针对可见光通信中传输信号特点,本发明通过改变miller编码器的网格结构,给出了不同游程长度约束下2/3码率rll码的可能状态路径图,同时对2/3码率rll码的dc平衡特性及闪烁特性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了2/3码率rll码对应的修改bcjr算法中前向递推度量、后向递推度量及状态转移度量的表达式,改善了可见光信息传输的误比特率性能。图1给出了游程长度为7的rll码网络;从图2可以看出:在取样符号为300的条件下,所提出的游程长度为7的2/3码率rll码相比于miller码及更新miller码的dc平衡特性稍差,但在mftp内2/3码率rll码也具有较好的dc平衡特性,因而在可见光信号传输中,可满足人对其闪烁特性不敏感;从图4可以看出,游程长度为7的rll码的误码率性能优于其他游程长度,与步骤d)中分析的rll码的最小码距性能一致;从图5可以看出,游程长度为7的rll码的误码率性能优于现有miller码及更新miller码,在误码率为10-3时,所提出的2/3码率rll码相比于现有miller码及更新miller码,分别约有1.3db与3.4db的性能增益。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