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的智能呼叫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68543发布日期:2019-01-02 22:5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智能呼叫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需品,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很多手机已经可以支持双卡、三卡甚至更多数量的sim卡进行通信。

通常用户在使用多sim卡的手机拨打电话时,通常会直接使用默认的主sim卡进行呼叫,或者在通话前由用户选择想要使用的sim卡进行呼叫;但常常会遇到默认的主sim卡或用户选择的sim卡并不满足当前的通话需求,导致呼叫失败,用户不得不挂断当前呼叫,并选择其他sim卡进行通话,即便如此,用户也无法确定其他的sim卡是否满足当前的通话需求,导致后续选择的sim卡也可能出现呼叫失败的情况,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智能呼叫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能够提高通信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智能呼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获取到移动终端的呼叫指令;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包含的至少两个sim卡的至少两个卡状态;

比较所述至少两个sim卡的至少两个卡状态,根据比较结果从所述至少两个sim卡中选择出最优sim卡;

利用所述最优sim卡执行所述呼叫指令。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卡状态包括:信号强度,以及与所述呼叫指令对应的被呼叫方的匹配关系;

比较所述至少两个sim卡的卡状态,根据比较结果从所述至少两个sim卡中选择出最优sim卡,包括:

获取所述至少两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以及与所述呼叫指令对应的被呼叫方;

从所述至少两个sim卡中选择出当前信号强度满足信号强度条件,且对所述被呼叫方的呼叫次数最多的sim卡,将选择出的sim卡作为最优sim卡。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卡状态包括:信号强度以及支付归属地;

比较所述至少两个sim卡的卡状态,根据比较结果从所述至少两个sim卡中选择出最优sim卡,包括:

获取所述至少两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相应的支付归属地,以及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

从所述至少两个sim卡中选择出当前信号强度满足信号强度条件,且支付归属地与所述当前位置匹配的sim卡,将选择出的sim卡作为最优sim卡。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卡状态包括:信号强度以及剩余通话时长;

比较所述至少两个sim卡的卡状态,根据比较结果从所述至少两个sim卡中选择出最优sim卡,包括:

获取所述至少两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以及相应的剩余通话时长;

从所述至少两个sim卡中选择出当前信号强度满足信号强度条件,且剩余通话时长满足通话时长需求的sim卡,将选择出的sim卡作为最优sim卡。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包含的至少两个sim卡的卡状态之后,还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两个sim卡均不满足通话需求;

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所在的环境是否具有可用wifi网络;

若是,则利用所述可用wifi网络对所述呼叫指令对应的被呼叫方进行网络呼叫。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利用所述可用wifi网络对所述呼叫指令对应的呼叫方进行网络呼叫,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中的社交应用的通讯录;

在所述通讯录中查找与所述呼叫指令对应的呼叫方匹配的社交好友;

在所述可用wifi网络环境下,通过所述社交应用对所述社交好友发起呼叫请求。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至少两个sim卡均不满足通话需求,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两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均小于信号强度阈值;或

确定所述至少两个sim卡的支付归属地均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不匹配;或

确定所述至少两个sim卡的剩余通话时长均小于通话时长阈值。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利用所述最优sim卡执行所述呼叫指令之后,还包括:

确定本次呼叫结束;

记录并反馈所述本次呼叫使用的所述最优sim卡。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智能呼叫功能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与所述处理器耦接的存储器和通信电路,并配置有至少两个sim卡,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上述的智能呼叫方法的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所述通信电路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程序指令从所述至少两个sim卡中选择相应的最优sim卡执行呼叫指令。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数据,所述程序数据能够被执行以实现上述的智能呼叫方法。

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智能呼叫方法通过确定获取到移动终端的呼叫指令;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包含的至少两个sim卡的至少两个卡状态;比较所述至少两个sim卡的至少两个卡状态,根据比较结果从所述至少两个sim卡中选择出最优sim卡;利用所述最优sim卡执行所述呼叫指令。根据上述方案,在用户向被呼叫方发起呼叫请求后,移动终端获取其包含多个sim卡的卡状态,并比较多个sim卡的卡状态,进而从多个sim卡中选择最合适的sim卡执行呼叫指令,由此可只能的根据sim卡的卡状态选择最优sim卡进行呼叫,不需要用户手动选择,且能够减少向被呼叫方发起呼叫请求后出现呼叫失败的情况,提高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移动终端的智能呼叫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步骤s13的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步骤s13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步骤s13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步骤s13的再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移动终端的智能呼叫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步骤s24的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移动终端的智能呼叫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具有智能呼叫功能的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具有智能呼叫功能的移动终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移动终端的智能呼叫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呼叫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s11中,确定获取到移动终端的呼叫指令。

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发起呼叫指令,一般来说,用户通过键盘拨号或者在通讯录中查找被呼叫方,确认呼叫,进而对移动终端发起呼叫该被呼叫方的呼叫指令,移动终端接收到该呼叫指令则根据该呼叫指令向对应的被呼叫方发出呼叫请求,若被呼叫方接收到呼叫请求,并接通呼叫,则呼叫成功,用户与被呼叫方之间建立通信连接进行通话。

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接收用户发起的呼叫指令后,并不直接根据呼叫指令向与该呼叫指令对应的被呼叫方发出呼叫请求,而是继续执行后续步骤,对sim卡进行智能选择。

在步骤s12中,获取移动终端包含的至少两个sim卡的至少两个卡状态。

当确认接收到用户发起的呼叫指令后,分别获取移动终端中包含的至少两个sim卡中每个sim卡的卡状态。本实施例中的卡状态至少可包括sim卡在当前环境下的当前信号强度、使用情况、支付归属地、支持的通信网络(例如,联通、移动或电信)、剩余通话时间等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sim卡的通信能力和用户的使用习惯等,进而可以在后续操作步骤中根据sim卡的通信能力和用户的使用习惯等对sim卡进行合适的选择。

由于可获取的卡状态可包括多种卡状态,移动终端可以获取至少两个sim卡中每个sim卡的可获取的全部卡状态,也可以仅获取部分卡状态。本实施例中,可通过用户设置,获取用户设置的卡状态;例如,用户设置了当前信号强度和剩余通话时间这个两个卡状态,则在获取至少两个sim卡的卡状态时,可以仅获取当前信号强度和剩余通话时间,其他的卡状态可以不需要获取。

在步骤s13中,比较至少两个sim卡的至少两个卡状态,根据比较结果从至少两个sim卡中选择出最优sim卡。

进一步利用步骤s12获得的每个sim卡的卡状态,通过比较每个sim卡的卡状态,进而从多个sim卡中选择出相对最优的sim卡。

本实施例中,由于卡状态的多样性,会使得比较结果不同。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需要进行比较的卡状态进行设置,则比较卡状态时仅比较用户选择的卡状态。例如,卡状态可包括在当前环境下的信号强度、使用情况、支付归属地、剩余通话时间,而用户仅选择将当前信号强度和剩余通话时间作为需要比较的卡状态,则本步骤中只会将移动终端的至少两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和剩余通话时间进行比较,得到相应的比较结果,根据比较结果从至少两个sim卡中选择最优sim卡。进一步,用户可以对至少两个卡状态的比较顺序进行优先级设置,优先级较高的卡状态优先比较,对至少两个sim卡进行初次选择,再比较优先级较高的卡状态,从初次选择出的sim卡中再次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若在利用优先级较高的卡状态进行比较时,仅能选择出一个sim时,则直接将该sim卡作为最优sim卡,而不需要再对后续的卡状态进行比较。

本实施例中,根据卡状态的多样性,用户可自由继续组合和优先级的设置,进而在通话呼出之前,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sim卡作为最优sim卡。

在步骤s14中,利用最优sim卡执行呼叫指令。

选择出最优sim卡之后,则利用选择出的最优sim卡执行用户的呼叫指令,向被呼叫方发起呼叫请求。

本实施例通过在向被呼叫方发起呼叫请求前,获取移动终端中包含多个sim卡的卡状态,并比较多个sim卡的卡状态,进而从多个sim卡中选择最合适的sim卡执行呼叫指令,由此可只能的根据sim卡的卡状态选择最优sim卡进行呼叫,不需要用户手动选择,且能够减少向被呼叫方发起呼叫请求后出现呼叫失败的情况,提高通信质量,此外能够令用户的呼叫操作更加便捷有效,提升用户的体验。

本申请中卡状态至少可包括信号强度、使用情况、支付归属地、支持的通信网络(例如,联通、移动或电信)、剩余通话时间;其中,使用情况指用户对与呼叫指令对应的被呼叫方常使用哪个sim卡进行呼叫,即sim卡与呼叫指令对应的被呼叫方的匹配情况,例如,用户对呼叫被呼叫方a常用a卡进行呼叫,而对呼叫号码b常用b卡进行呼叫。根据不同的卡状态和卡状态组合,可以实现多种实施方式,以下则为本申请根据卡状态组合举例的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方式(s13a):

令卡状态包括信号强度及与呼叫指令对应的被呼叫方的匹配关系。此时,如图2所示,图1所示的步骤s13可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s13a1中,获取至少两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以及与呼叫指令对应的被呼叫方。

本实施方式根据设置的卡状态,分别获取移动终端的至少两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此外,由于需要从至少两个sim卡的中选择相对于与本次的被呼叫方相匹配的sim卡,因此还需要获取此次呼叫的呼叫指令对应的被呼叫方;一般来说,是获取被呼叫方的电话号码和/或联系人名称。

本实施例中的最低强度阈值可由用户设置,也可由移动终端根据通常的通话记录所对应的信号强度,自动设置最低强度阈值。

在步骤s13a2中,从至少两个sim卡中选择出当前信号强度满足信号强度条件,且对被呼叫方的呼叫次数最多的sim卡,将选择出的sim卡作为最优sim卡。

本实施方式中,信号强度条件可以为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大于通信所需的最低强度阈值,即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满足信号强度条件为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大于通信所需的最低强度阈值。本实施方式根据至少两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选择出当前信号强度大于最低强度阈值的sim卡,再从选择出的sim卡中进一步选择对被呼叫方的呼叫次数最多的sim卡,将最终选择出的sim卡作为最优sim卡。

进一步,如果至少两个sim卡中仅有一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大于最低强度阈值,则可以直接将该sim卡作为最优sim卡,而不需要再比较至少两个sim卡对被呼叫方的呼叫次数。

例如,移动终端包含有a卡、b卡和c卡,根据a卡、b卡和c卡的当前信号强度和最低强度阈值,从a卡、b卡和c卡中选择出当前信号强度大于最低强度阈值的a卡和b卡,再进一步从a卡和b卡中选择出对本次呼叫指令对应的呼叫号码进行呼叫次数最多的a卡,则将a卡作为最优sim卡。若仅有a卡的当前信号强度大于最低强度阈值,则直接将a卡作为最优sim卡。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支持双卡的移动终端,首先判断两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是否都大于最低强度阈值,若只有一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大于最低强度阈值,则将该sim卡作为最优sim卡,若两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均大于最低强度阈值,则进一步从两个sim卡中选择对本次呼叫指令对应的呼叫号码进行呼叫最多次数的sim卡作为最优sim卡。

第二种实施方式(s13b):

令卡状态包括信号强度以及支付归属地。此时,如图3所示,图1所示的步骤s13可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s13b1中,获取至少两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相应的支付归属地,以及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

本实施方式根据设置的卡状态,分别获取移动终端的至少两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和支付归属地;此外,由于需要从至少两个sim卡的中选择出支付归属地与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相对应的sim卡,因此还需要获取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可以通过gps定位、卫星定位等定位方式得到。

在步骤s13b2中,从至少两个sim卡中选择出当前信号强度满足信号强度条件,且支付归属地与当前位置匹配的sim卡,将选择出的sim卡作为最优sim卡。

本实施方式中,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满足信号强度条件为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大于通信所需的最低强度阈值。本实施方式根据至少两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选择出当前信号强度大于最低强度阈值的sim卡,再从选择出的多个sim卡中进一步选择出中支付归属地与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相匹配的sim卡作为最优sim卡。其中,支付归属地与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相匹配指的是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位于sim卡的支付归属地的范围内;例如,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为广东省深圳市某区,而sim卡的支付归属地为深圳市,则支付归属地与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相匹配;若sim卡的支付归属地为广州市,则支付归属地与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不匹配。

进一步,如果至少两个sim卡中仅有一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大于最低强度阈值,则可以直接将该sim卡最优sim卡,而不需要再比较至少两个sim卡的支付归属地与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之间的匹配关系。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支持双卡的移动终端,首先判断两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是否都大于最低强度阈值,若只有一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大于最低强度阈值,则将该sim卡作为最优sim卡,若两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均大于最低强度阈值,则进一步从两个sim卡中选择出支付归属地与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相匹配的sim卡作为最优sim卡。

第三种实施方式(s13c):

令卡状态包括信号强度以及剩余通话时长。此时,如图4所示,图1所示的步骤s13可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s13c1中,获取至少两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以及相应的剩余通话时长。

本实施方式根据设置的卡状态,分别获取移动终端的至少两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和剩余通话时长。本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读取至少sim卡的套餐情况,根据套餐情况获取剩余通话时长,或获取至少两个sim卡的剩余话费,根据通话收费方式计算得到与剩余话费对应的剩余通话时长。

在步骤s13c2中,从至少两个sim卡中选择出当前信号强度满足信号强度条件,且剩余通话时长满足通话时长需求的sim卡,将选择出的sim卡作为最优sim卡。

本实施方式中,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满足信号强度条件为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大于通信所需的最低强度阈值。本实施方式根据至少两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选择出当前信号强度大于最低强度阈值的sim卡,再从选择出的多个sim卡中进一步选择出剩余通话时长满足通话时长需求的sim卡作为最优sim卡。

其中,通话时长需求可是为通话时长阈值,相应的,剩余通话时长满足通话时长需求指的是剩余通话时长大于或等于通话时长阈值。本实施例可以在用户设置卡状态时,令用户根据自己的一般通话时间设置相应的通话时长阈值,例如,用户一般的通话时长不超过半小时,则可以将通话时长阈值设置为30分钟,相应的,剩余通话时长满足通话时长需求即为剩余通话时长大于或等于30分钟。可以理解的是,通话时长阈值可由用户根据自身通话习惯进行设置,也可以由移动终端根据用户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通话时间进行设置;例如,用户在最近一周内的最长通话为37分钟,则移动终端可根据该通话时长将通话时长阈值设置为40分钟。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支持双卡的移动终端,首先判断两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是否都大于最低强度阈值,若只有一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大于最低强度阈值,则将该sim卡作为最优sim卡,若两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均大于最低强度阈值,则进一步从两个sim卡中选择出剩余通话时长大于或等于通话时长阈值的sim卡作为最优sim卡。

上述三个实施方式都是将当前信号强度作为卡状态之一进行比较,避免了在通话时由于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过弱而导致呼叫失败的情况。可以理解的是,用户也可根据自身需求,不将当前信号强度作为卡状态之一进行比较。

上述三个实施方式均以卡状态包括两个状态为例,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三个甚至更多个卡状态进行组合,利用三个甚至更多个卡状态的比较结果选择最优sim卡,此时,用户可也对进行组合的三个甚至更多个卡状态进行优先级设置,在对卡状态进行比较时,根据用户设置的优先级逐一对不同的卡状态进行比较。

举例说明,令卡状态包括当前信号强度、支付归属地和剩余通话时长,根据用户设置,其中,当前信号强度的优先级最高,其次是支付归属地,最后是剩余通话时长。此时,如图5所示,图1中的步骤s13可包括如下步骤(s13d):

在步骤s13d1中,获取至少两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支付归属地和剩余通话时长,以及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

本实施方式根据设置的卡状态,分别获取移动终端的至少两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支付归属地和剩余通话时长;此外,还需要获取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对当前信号强度、支付归属地、剩余通话时长以及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的获取方式可参见图2至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相应卡状态的获取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s13b2中,从至少两个sim卡中选择出当前信号强度满足信号强度条件,且支付归属地与当前位置匹配,且剩余通话时长满足通话时长需求的sim卡,将选择出的sim卡作为最优sim卡。

本实施方式根据至少两个sim卡的三个卡状态的优先级进行逐一对每个卡状态进行比较,首先根据至少两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选择出当前信号强度大于最低强度阈值的sim卡,再从选择出的多个sim卡中进一步选择出支付归属地与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匹配的多个sim卡,再进一步从上一次选择出的多个sim卡中选择剩余通话时长满足通话时长需求的sim卡作为最优sim卡。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对当前信号强度、支付归属地与当前位置的匹配以及剩余通话时长的比较方式与图2至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相应比较方式相同,具体可参见图2至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相应卡状态的比较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换言之,在对至少两个sim卡的三个甚至更多个卡状态进行比较时,若在对优先级较高的卡状态进行比较时,仅选择出了一个sim卡时,则不再进行后续卡状态的比较。例如,假设移动终端包含有a卡、b卡和c卡,根据a卡、b卡和c卡的当前信号强度和最低强度阈值,从a卡、b卡和c卡中选择出当前信号强度大于最低强度阈值的a卡和b卡,再确定a卡和b卡的支付归属地与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匹配,在从a卡和b卡中选择出剩余通话时长大于或等于通话时长阈值的a卡,将a卡作为最优sim卡。若仅有a卡的当前信号强度大于最低强度阈值,则直接将a卡作为最优sim卡,此时不再对支付归属地和剩余通话时长进行比较。

上述实施例根据不同的卡状态以及卡状态组合举例了不同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仅是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用户可根据上述的每个卡状态的比较方式,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一个或多个卡状态作为选择最优sim卡的条件,且可对于多个卡状态可根据自身需求和使用习惯设置相应的优先级,进而构成多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

进一步,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移动终端的智能呼叫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呼叫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s21中,确定获取到移动终端的呼叫指令。

在步骤s22中,获取移动终端包含的至少两个sim卡的至少两个卡状态。

本实施例中,步骤s21和步骤s22分别与图1所示的步骤s11和步骤s12相同,具体的执行内容请详见对图1中的步骤s11和步骤s12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s23中,确定至少两个sim卡均不满足通话需求,判断移动终端所在的环境是否具有可用wifi网络。

移动终端在支持电话呼叫之外,还可以在具有合适的网络环境下利用各类社交应用与社交好友进行语音或视频通话,通常会在wifi网络下利用各类社交应用与社交好友进行语音或视频通话。

进一步,根据步骤s22获取的卡状态,对至少两个sim卡的卡状态与通话需求进行比较,若确定至少两个sim卡的卡状态均不能满足通话需求,则说明利用移动终端中的任一sim卡都无法顺利执行呼叫指令;则判断移动终所在环境中是否有可用wifi网络,根据判断结果执行后续步骤。其中,可用wifi网络指用户的移动终端能够搜索到且能够连接的wifi网络。本实施例中判断移动终所在环境中是否有可用wifi网络可包括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已经连接有可用wifi网络,若移动终端未连接可用wifi网络,则搜索移动终端所在环境是否存在可用wifi网络。

通常来说,当移动终端的至少两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都小于信号强度阈值时,说明至少两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都不足以支持通话,或者移动终端的至少两个sim卡的都欠费时,也无法利用移动终端的至少两个sim卡进行通话,此时,移动终端的至少两个sim卡均不满足通话需求,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sim卡均不满足通话需求至少可包括至少两个sim卡的当前信号强度均小于信号强度阈值;或至少两个sim卡的剩余通话时长均小于通话时长阈值。进一步,根据用户需求,也可以将支付归属地作为条件之一,即至少两个sim卡均不满足通话需求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sim卡的支付归属地均与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不匹配,此时至少两个sim卡进行通话均为长途通话,会产生较高的通话费用,由此可利用移动终端周边的可用wifi网络进行通话,以节省通话费用。

在步骤s24中,利用可用wifi网络对呼叫指令对应的被呼叫方进行网络呼叫。

当步骤s23确定移动终端所在的环境具有可用wifi网络时,可进一步判断用户是否连接该可用wifi网络,若没有连接,可提示用户将移动终端连接该可用wifi网络,当确定移动终端连接该可用wifi网络后,则利用可用wifi网络对呼叫指令对应的被呼叫方进行网络呼叫。

进一步,如图7所示,步骤s24可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s241中,获取移动终端中的社交应用的通讯录。

本实施例中利用社交应用对呼叫指令对应的被呼叫方进行网络呼叫是通过社交应用进行的,因此要在社交应用中查找到与该被呼叫方对应的社交好友,由此需要先获取移动终端中的社交应用的通讯录,例如,微信、qq等社交应用的通讯录。本实施例中可根据用户使用习惯、用户使用喜好等获取一个或几个社交应用的通讯录;例如,根据用户的选择,可仅获取微信的通讯录或qq的通讯录。

在步骤s242中,在通讯录中查找与呼叫指令对应的被呼叫方匹配的社交好友。

通常人们的社交应用账号会与其电话号码绑定,或使用相同的用户名称,由此,移动终端可以根据与呼叫指令对应的被呼叫方的电话号码和/或联系人名称从社交应用的通讯录中查找到相应的社交好友。

在步骤s243中,在可用wifi网络环境下,通过社交应用对查找到的社交好友发起呼叫请求。

查找到相应的社交好友后,则在可用wifi网络下,利用社交应用对该社交好友发起呼叫请求,该呼叫请求根据用户选择可为语音呼叫请求或视频呼叫请求。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通过社交应用对社交好友发起呼叫请求之前,还可以向用户发出呼叫提示,询问用户是否需要在可用wifi网络下,利用社交应用对该社交好友发起呼叫请求,以及发起语音或视频呼叫请求;进一步,根据用户选择的呼叫方式向该社交好友发起呼叫或结束呼叫请求。

在步骤s25中,不执行呼叫指令,并提示当前状态不满足通话需求。

当步骤s23确定移动终端所在的环境不具有可用wifi网络时,则说明当前环境即不能通过sim卡进行通话,也不能利用wifi网络进行呼叫请求,则结束本次呼叫指令,并向用户反馈移动终端的当前状态不满足通话需求。其中,移动终端的当前状态不满足通话需求可包括移动终端的至少两个sim卡不满足通话需求,且移动终端所在环境中也没有可用于网络呼叫的可用wifi网络。

进一步,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移动终端的智能呼叫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呼叫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s31中,确定获取到移动终端的呼叫指令。

在步骤s32中,获取移动终端包含的至少两个sim卡的至少两个卡状态。

在步骤s33中,比较至少两个sim卡的至少两个卡状态,根据比较结果从至少两个sim卡中选择出最优sim卡。

在步骤s34中,利用最优sim卡执行呼叫指令。

本实施例中,步骤s31至步骤s34分别与图1所示的步骤s11至步骤s14相同,具体的执行内容请详见对图1中的步骤s11至步骤s14的说明,进一步,步骤s33的具体执行内容可详见图2至图5对步骤s13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s35中,确定本次呼叫结束,记录并反馈本次呼叫使用的最优sim卡。

当确定本次呼叫结束后,可将本次使用的是最优sim卡的哪个sim卡反馈给用户,并且对本次使用的最优sim卡进行记录。进一步,对本次使用的最优sim卡进行记录的可用于下一次最优sim卡的选择,例如,记录本次使用的最优sim卡,并且记录下本次通话时移动终端的位置,当用户下一次再在相同位置处对相同的被呼叫方发起呼叫请求时,则可直接使用本次使用的最优sim卡。

进一步,将本次使用的是最优sim卡的哪个sim卡反馈给用户时,若移动终端的至少两个sim卡中有sim卡存在卡状态异常的情况,则将卡状态异常的sim卡反馈给用户,并将具体的卡状态反馈给用户。例如,根据至少两个sim卡的卡状态确定至少两个sim卡中有sim卡存在欠费、信号强度异常(sim卡消磁等造成信号异常而无法进行通信)等状态时,将卡状态异常的sim卡反馈给用户,并将具体的卡状态反馈给用户,以使用户可根据反馈的卡状态对相应的sim卡进行相应的处理。

进一步,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具有智能呼叫功能的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包括处理器101、与处理器101耦接的存储器102和通信电路103,并配置有用于指令呼叫指令的至少两个sim卡104(如图9所示的sim卡1041至sim卡1044)。

存储器102用于存储实现图1至图5所示的智能呼叫方法第一实施例,和/或图8所示的智能呼叫方法第三实施例的程序指令;处理器101执行存储器102存储的上述指令,以执行图1至图5所示的智能呼叫方法第一实施例,和/或图8所示的智能呼叫方法第三实施例,通信电路103用于根据处理器101的执行结果,利用处理器101从至少两个sim卡104选择出的最优sim卡进行通话呼叫。

具体执行的内容与图1至图5所示的智能呼叫方法第一实施例和/或图8所示的智能呼叫方法第三实施例的内容相同,详情请参见上述对智能呼叫方法第一实施例和/或第三实施例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参阅10,图10是本申请具有智能呼叫功能的移动终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200在图9所示的移动终端100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wifi通信电路105,wifi通信电路105与处理器101耦接,用于在处理器101确定至少两个sim卡均不满足通话需求,利用可用wifi网络对呼叫指令对应的被呼叫方进行网络呼叫。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存储器102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可被处理器101执行以实现图6至图7所示的智能呼叫方法第二实施例,具体执行的内容与图6至图7所示的智能呼叫方法第二实施例的内容相同,详情请参见上述对智能呼叫方法第二实施例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存储介质300中存储有能够被执行的程序数据301,该程序数据301被执行能够实现图1至图8所示的智能呼叫方法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该存储介质300可以是智能终端的存储模块、移动存储装置(如移动硬盘、u盘等)、网络云盘、应用存储平台或服务器等具备存储功能的介质。此外,该存储介质还可以为上述图9和图10中所示的存储器102。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