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0244发布日期:2020-02-25 11:3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终端设备的全面屏,可以在终端设备的背面设置图像采集设备,图像采集设备能够在终端设备的背面转动,以使该图像采集设备既可以作为前置摄像头使用,又可以作为后置摄像头使用。当将受话器安装于图像采集设备上时,受话器跟着图像采集设备转动,存在受话器与终端设备相背的显示屏设置的情形,进而使受话器无法朝向终端设备显示屏所在的一侧发声,导致终端设备使用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以解决电子装置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该电子装置包括终端设备和图像采集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和背面,所述背面上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朝向所述终端设备的顶部边缘延伸,以使所述终端设备顶部边缘处在所述背面处形成缺口;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显示面处设有第一声孔,所述第一声孔贯穿所述容置槽的槽底壁;

所述图像采集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置槽处,以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图像采集设备包括摄像头和受话器,所述受话器能够与所述终端设备电性连接,以使所述终端设备能够控制所述受话器发声,所述受话器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出音孔和第二出音孔,所述受话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出音孔或所述第二出音孔向外传播声音。当所述图像采集设备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图像采集设备位于所述容置槽中,且所述摄像头的入光面朝向所述背面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一出音孔与所述第一声孔相连通。当所述图像采集设备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图像采集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的顶部边缘处的所述缺口伸出所述容置槽,所述入光面位于所述容置槽外,且所述入光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二出音孔与所述第一声孔相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图像采集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二声孔和第三声孔,当所述图像采集设备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声孔位于所述第一出音孔和所述第一声孔之间;当所述图像采集设备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三声孔位于所述第二出音孔和所述第一声孔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二声孔朝外的一端处设有第一胶圈,以在所述图像采集设备位于第一位置时,使所述第一声孔和所述第二声孔能够密封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声孔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分孔和第二分孔,所述第一分孔相对靠近所述显示面,所述第二分孔相对靠近所述容置槽,所述第一分孔的中心线与所述显示面向垂直,所述第二分孔相对于所述显示面朝向所述终端设备的底壁倾斜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图像采集设备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声孔相对于所述显示面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声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分孔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50°。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图像采集设备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三声孔相对于所述显示面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三声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分孔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5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受话器包括导磁轭、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第一华司、第二华司、第一音圈、第二音圈、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所述导磁轭包括底壁部、第一凸出部、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分别位于所述底壁部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一磁铁位于所述导磁轭中所述第一凸出部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一凸出部之间形成第一磁缝隙,所述第二磁铁位于所述导磁轭中所述第二凸出部所在的一侧,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二凸出部之间形成第二磁缝隙;所述第一音圈插入所述第一磁缝隙中,所述第二音圈插入所述第二磁缝隙中。所述底壁部与所述受话器的壳体连接,以使所述受话器的壳体内形成第一音腔和第二音腔,所述第一出音孔和所述第二出音孔位于所述受话器的壳体,所述第一出音孔与所述第一音腔连通,所述第二出音孔与所述第二音腔连通。所述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磁铁、所述第一华司、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一振膜位于第一音腔内,所述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磁铁、所述第二华司、所述第二音圈和所述第二振膜位于第二音腔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壁部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凸出部位于第一侧,所述第二凸出部位于第二侧;所述第一凸出部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位于所述底壁部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二凸出部包括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位于所述底壁部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缝隙用于形成第一磁缝隙;所述第二磁铁位于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之间,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之间的缝隙用于形成第二磁缝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壁部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凸出部位于第一侧,所述第二凸出部位于第二侧;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均呈柱状,且所述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和所述底壁部上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第一磁铁环设于所述第一凸出部的外侧,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一凸出部之间的缝隙用于形成所述第一磁缝隙;所述第二磁铁环设于所述第二凸出部的外侧,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二凸出部之间的缝隙用于形成所述第二磁缝隙。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采用双面发声的受话器,在图像采集设备处于第一位置作为后置摄像头时,能够从显示面所在一侧接听到受话器的声音;在图像采集设备处于第二位置作为前置摄像头时,也能够从显示面所在一侧接听到受话器的声音。这样可以使电子装置的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电子装置中的图像采集设备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电子装置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电子装置在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电子装置中的图像采集设备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示的电子装置在b-b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所示的电子装置中的图像采集设备从容置槽中转出的一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电子装置中的图像采集设备和终端设备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界面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电子装置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图像采集设备的发生器中的磁路系统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包括图9中所示的磁路系统的发声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磁路系统中的导磁轭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图像采集设备的发生器中的磁路系统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包括图12中所示的磁路系统的发声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图12所示磁路系统中的导磁轭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受话器10磁路系统100导磁轭110底壁部111第三分通孔1111第一凸出部112第一板体1121第二板体1122第一分通孔1123第二凸出部113第三板体1131第四板体11321第二分通孔1133通孔114第一磁铁120第二磁铁130第一华司140第二华司150第一磁缝隙160第二磁缝隙170第一音圈210第二音圈220第一振膜310第二振膜320壳体400第一出音孔410第二出音孔420第一音腔510第二音腔520图像采集设备60摄像头61入光面611壳体62第二声孔621第三声孔622第一胶圈63第二胶圈64正面651反面652终端设备70显示屏71显示面711背面72容置槽73槽底壁731缺口74第一声孔75第一分孔751第二分孔752第一孔口753第二孔口75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设备”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以下任意一种或者数种连接方式连接的能够接收和/或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

(1)经由有线线路连接方式,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switchedtelephone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subscriber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

(2)经由无线接口方式,如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

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设备可以被称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电子装置:

(1)卫星电话或蜂窝电话;

(2)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communicationssystem,pcs)终端;

(3)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接收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

(4)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

(5)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等。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终端设备70和图像采集设备60,终端设备70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711和背面72。结合图3、图5和图6所示,背面72上设有容置槽73,容置槽73朝向终端设备70的顶部边缘延伸,以使终端设备70顶部边缘处在背面72处形成缺口74(参照图7)。终端设备70的显示面处设有第一声孔75,第一声孔75贯穿容置槽73的槽底壁731。图像采集设备60与终端设备70转动连接于容置槽73处,以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图像采集设备60包括摄像头61和受话器10,受话器10能够与终端设备70电性连接,受话器1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出音孔410和第二出音孔420,受话器10能够通过第一出音孔410或第二出音孔420向外传播声音。当图像采集设备60处于第一位置时,图像采集设备60位于容置槽73中,且摄像头61的入光面611朝向背面72所在的一侧,第一出音孔410与第一声孔75相连通;当图像采集设备60处于第二位置时,图像采集设备60从终端设备70的顶部边缘处的缺口74伸出容置槽73,入光面611位于容置槽73外,且入光面611朝向显示面711所在的一侧;第二出音孔420与第一声孔75相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图8所示,第一声孔75包括第一孔口753和第二孔口754,第一孔口753位于显示面71所在的一侧,第二孔口754位于槽底壁731上。图像采集设备60能够作为终端设备70的摄像装置使用。当图像采集设备60位于第一位置时,图像采集设备60安放于容置槽73中,此时图像采集设备60相当于作为终端设备70的后置摄像头使用。当图像采集设备60从第一位置转动180°后置第二位置时,此时,图像采集设备60作为终端设备70相当于作为终端设备70的前置摄像头使用。其中,在一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设备60中还可设有电池、主板,受话器10、摄像头61和电池均与主板连接,电池为主板供电。图像采集摄像与终端设备70之间能够通信连接,将摄像头61拍摄的图像传送给终端设备70。同时,终端设备70也可以为图像采集设备60中的电池充电。

如图3、图5和图8所示,图像采集设备60中的受话器10能够与终端设备70电性连接,终端设备70可以控制受话器10,使受话器10发出声音。图像采集设备60包括正面651和反面652,当图像采集设备60位于第一位置时(如图3所示),图像采集设备60的正面651朝向终端设备70的背面72所在的一侧,图像采集设备60的反面652朝向终端设备70的显示面711所在的一侧。当图像采集设备60位于第二位置时(如图5所示),图像采集设备60正面651和反面652的位置互换,图像采集设备60的正面651朝向终端设备70的显示面711所在的一侧,图像采集设备60的反面652朝向终端设备70的背面72所在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出音孔410位于图像采集设备60的反面652所在的一侧,第二出音孔420位于图像采集设备60的正面651所在的一侧。

如图3、图5和图8所示,本申请的中的受话器10具有双面发声的功能,既可以朝向第一出音孔410的方向发出声音,即朝向图像采集设备60的反面652发声,也可以朝向第二出音孔420的方向发声,即朝向图像采集设备60的正面651发声。这样,当图像采集设备60处于第一位置时,终端设备70的第一声孔75与受话器10的第一出音孔410连通,这样从终端设备70的显示面711所在的一侧能够听到受话器10从第一出音孔410发出的声音。当图像采集设备60处于第二位置时,终端设备70的第一声孔75与受话器10的第二出音孔420连通,这样从终端设备70的显示面711所在的一侧能够听到受话器10从第二出音孔420发出的声音。可以理解的是,当图像采集设备60位于第一位置时,终端设备70可以控制受话器10只从第一出音孔410发声,当图像采集设备60位于第二位置时,终端设备70可以控制受话器10只从第二出音孔420发声,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当图像采集设备60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第一出音孔410和第二出音孔420也可以同时发声。

通过上述设置,就可以无需在终端设备70上设置受话器10,终端设备70的顶部就无需保留安装受话器10的容置空间,只需在终端设备70的顶部设置一个声孔(即第一声孔75),这样就可以在终端设备70的显示面711所在一侧为屏幕留出更大的空间,提高终端设备70的屏占比。并且由于图像采集设备60可以作为终端设备70的前置摄像头61使用,这样也无需在终端设备70顶部保留安装受话器10的容置空间,进一步提高终端设备70的屏占比。同时,无论图像采集设备60是处于第一位置还是处于第二位置时,受话器10均能朝向显示面711的方向发声,使终端设备70的使用更加方便。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更好的实现终端设备70的全面屏。

如图3、图5和图8所示,图像采集设备60包括壳体62,壳体62上设有第二声孔621和第三声孔622。当图像采集设备60处于第一位置时,且第二声孔621位于第一出音孔410和第一声孔75之间,即第一出音孔410和第一声孔75通过第二声孔621连接。当图像采集设备60处于第二位置时,且第三声孔622位于第二出音孔420和第一声孔75之间,即第二出音孔420和第一声孔75通过第三声孔622连接。

壳体62在第二声孔621朝外的一端处设有的第一胶圈63,以在图像采集设备60位于第一位置时,使第一声孔75和第二声孔621能够密封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胶圈63为硅胶圈,在图像采集设备6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胶圈63被紧压于壳体62和容置槽73的槽底壁731之间,使第一声孔75和第二声孔621的连接处不存在缝隙,避免受话器10从第一出音孔410传出的声音在第一声孔75和第二声孔621的连接处泄露。同理,壳体62在第三声孔622朝外的一端处设有第二胶圈64,以在终端设备70位于第二位置时,使第一声孔75和第三声孔622能够密封连通。此时第二胶圈64也能起到与第一胶圈63相同的作用。

第一声孔75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分孔751和第二分孔752,第一分孔751相对靠近显示面711,第二分孔752相对靠近容置槽73,第一分孔751的中心线与显示面711向垂直,第二分孔752相对于显示面711朝向所述终端设备的底部倾斜设置。第一分孔751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第二分孔752沿上下方向倾斜设置。第一声孔75包括位于显示面711一侧的第一孔口753和位于槽底壁731上的第二孔口,第一孔口753高于第二孔口。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孔口753即第一分孔751朝向显示面711一侧的孔口,第二孔口即第二分孔752朝向容置槽73一侧的孔口。为了进一步提供终端设备70的屏占比,使显示屏71相对更大,一般第一孔口753尽量靠近终端设备70顶部的边缘;同时第二孔口754离终端设备70的顶部边缘具有一定的距离,以便于与第二声孔621和第三声孔622对接。所以,第一声孔75按照上述方式设置,第一孔口753的位置高于第二孔口754的位置,保证屏占比的同时还可使受话器10与第一声孔75能够更好的配合,获得更好的声音传播效果。

其中,在图像采集设备6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声孔621相对于显示面711倾斜设置,且第二声孔621的中心线与第二分孔752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50°。这样就可以避免使第一声孔75和第二声孔621连接处的夹角较小,有利于将受话器10的发出的声音从第二声孔621传递第一声孔75中。同理,在图像采集设备6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三声孔622相对于显示面711倾斜设置,且第三声孔622的中心线与第二分孔752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50°。

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受话器10包括磁路系统100和壳体400,受话器10还包括第一音圈210、第一振膜310、第二音圈220和第二振膜320。其中,磁路系统100包括导磁轭110、第一磁铁120和第二磁铁130,导磁轭110包括底壁部111、第一凸出部112、第二凸出部113,第一凸出部112和第二凸出部113分别位于底壁部111相背的两侧。此处,底壁部111呈板状,第一凸出部112位于底壁部111的上侧,第二凸出部113位于底壁部111的下侧。底壁部111与壳体400连接,将壳体400分割成上下两个部分,以形成第一音腔510和第二音腔520。第一音腔510位于底壁部111的上侧,第二音腔520位于底壁部111的下侧。第一磁铁120和第一凸出部112位于第一音腔510中,第二磁铁130和第二凸出部113位于第二音腔520中。第一音圈210和第一振膜310位于第一音腔510中,第二音圈220和第二振膜320位于第二音腔520中。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音圈210的一端与第一振膜310连接在一起,第一音圈210能够带动第一振膜310振膜;第二音圈220的一端与第二振膜320连接在一起,第二音圈220能够带动第二振膜320振动。

壳体400上设有第一出音孔410和第二出音孔420两个出音孔,第一出音孔410与第一音腔510连通,第一音腔510中的产生的声音通过第一出音孔410向外传播,第二音腔520中的产生的声音通过第二出音孔420向外传播。

结合图11所示,底壁部111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磁铁120位于导磁轭110中第一凸出部112所在的第一侧,第一磁铁120与第一凸出部112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受话器10的第一音圈210的第一磁缝隙160。其中,第一侧为底壁部111的上侧,第一磁铁120位于底壁部111的上侧,在平行于底壁部111的方向上,第一磁铁120与第一凸出部112间隔设置,第一磁铁120与第一凸出部112之间的缝隙形成第一磁缝隙160。第一音圈210的另一端(该处的另一端是相对于第一音圈210与第一振膜310连接的一端)插设于第一磁缝隙160中。第二磁铁130位于导磁轭110中第二凸出部113所在的第二侧,第二磁铁130与第二凸出部113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受话器10的第二音圈220的第二磁缝隙170。其中,第二侧为底壁部111的下侧,第二磁铁130位于底壁部111的下侧,在平行于底壁部111的方向上,第二磁铁130与第二凸出部113间隔设置,第二磁铁130与第二凸出部113之间的缝隙形成第二磁缝隙170。第二音圈220另一端(该处的另一端是相对于第二音圈220与第二振膜320连接的一端)插设于第二磁缝隙170中。导磁轭110由铁质材料形成,第一凸出部112、第二凸出部113和底壁部111一体成型。

通过上述设置,在本申请中的磁路系统100相当于具有两个分磁路系统100,即第一凸出部112、底壁部111和第一磁铁120组成一个分磁路系统100,该分磁路系统100为第一分磁路系统100。第二凸出部113、底壁部111和第二磁铁130组成另一分磁路系统100,该分磁路系统100为第二分磁路系统100。每一个分磁路系统100的功能与普通的磁路系统100的功能相同。其中,磁路系统100还包括第一华司140和第二华司150,第一华司140固定于第一磁铁120上,第一磁铁120位于第一华司140和底壁部111之间,即第一华司140位于第一磁铁120的上方。第二华司150固定于第二磁铁130上,第二磁铁130位于底壁部111和第二华司150之间,即第二华司150位于第二磁铁130的下方。

通过上述设置,本申请的受话器10具有双分磁路系统100,且每一分磁路系统100均单独对应一个音圈和振膜。第一分磁路系统100对应第一音圈210和第一振膜310,第二分磁路系统100对应第二音圈220和第二振膜320。这样本申请的中的受话器10相当于具有两个通常意义上的受话器10。当第一音圈210通入电流时,第一音圈210能够在第一磁路系统100的作用下带动第一振膜310振动,进而产生声音,然后通过第一出音孔410传播到受话器10外。同理,当第二音圈220通入电流时,第二音圈220能够在第二磁路系统100的作用下带动第二振膜320振动,进而产生声音,然后通过第二出音孔420传播到受话器10外。这样,当受话器10需要第一出音孔410所在的一侧发出声音时,可以让第一音圈210通过电流,使第一振膜310振动发出声音;当受话器10需要第二出音孔420所在的一侧发出声音时,可以让第二音圈220通过电流,使第二振膜320振动发出声音。这样,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是受话器10在两个方向上发出声音。可以理解的是,也可同时往第一音圈210和第二音圈220中通入电流,让第一振膜310和第二振膜320同时振动。

在本申请中,磁路系统100包括外磁模式(如图12所示)和内磁模式(如图9所示)。如图9和图10所示,当磁路系统100为内磁模式,第一凸出部112包括第一板体1121和第二板体1122,第一板体1121和第二板体1122位于底壁部111的相对两端。第二凸出部113包括第三板体1131和第四板体1132,第三板体1131和第四板体1132位于底壁部111的相对两端。第一磁铁120位于第一板体1121和第二板体1122之间,第一磁铁120与第一板体1121和第二板体1122之间的缝隙用于形成第一磁缝隙160。第二磁铁130位于第三板体1131和第四板体1132之间,第二磁铁130与第三板体1131和第四板体1132之间的缝隙用于形成第二磁缝隙170。此时如图9所示,此时导磁轭110的截面图的上下两侧均呈u型设置,第一磁铁120位于第一板体1121和第二板体1122的内侧,第一音圈210环设于第一磁铁120的外侧,且位于第一板体1121和第二板体1122之间。第二磁铁130位于第三板体1131和第四板体1132的内侧,第二音圈220环设于第二磁铁130的外侧,且位于第三板体1131和第四板体1132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底壁部为长方形板状,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位于底壁部长度方向的两端,同理,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也位于底壁部长度方向的两端。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在底壁部长度方向的两侧也可以设有板体,用于构成磁缝隙。底壁部也可成圆形设置,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应呈弧形。

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当磁路系统100为外磁模式,第一凸出部112和第二凸出部113均呈柱状,且第一凸出部112、第二凸出部113和底壁部111上设有贯穿的通孔114;第一磁铁120环设与第一凸出部112的外侧,第一磁铁120与第一凸出部112之间的缝隙用于形成第一磁缝隙160;第二磁铁130环设与第二凸出部113的外侧,第二磁铁130与第二凸出部113之间的缝隙用于形成第二磁缝隙170。此时,如图12所示,导磁轭110的截面图的上下两侧均呈t型设置。第一磁铁120位于第一凸出部112的外侧,第一音圈210位于第一磁铁120和第一凸出部112之间;第二磁铁130位于第二凸出部113的外侧,第二音圈220位于第二磁铁130和第二凸出部113之间。其中,第一凸出部112和第二凸出部113形状相同,且在第一凸出部112和第二凸出部113在底壁部111上对称排布。通孔114是有位于第一凸出部112上的第一分通孔1123、位于第二凸出部113上的第二分通孔1133、底壁部111上的第三分通孔1111串联在一起组成的。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