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穿戴式设备的闹钟关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01254发布日期:2018-10-19 19:52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穿戴式设备的闹钟关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设备以及穿戴式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随身通讯工具和数字助手,通过智能移动终端提供的日历、记事、闹钟等智能化及人性化功能,使得人们的生活更简单和方便。

为了保证准时起床,人们通常会在移动终端上设定闹钟,以使移动终端在预定时间发出声音或震动,敦促自己起床。现在人们大多有赖床的习惯,为了确保闹钟可以叫醒自己,人们一般会在移动终端上设置多个关联闹钟,第一个闹钟关闭后再睡一会回笼觉,后面几个闹钟响铃时才会起床,然而,这种关联闹钟开启后需要人们一个一个去关闭闹钟,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不高。

在某些情况下,用户可能会在移动终端的闹钟铃响之前起床,然而,用户在起床后忘记关闭预先设定在移动终端上的闹钟,导致闹钟依然会准时响起,而此时,用户可能正在忙于其他事情,空不去手对移动终端的闹钟进行关闭,从而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穿戴式设备的闹钟关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由于现有技术无法提供一种有效的闹钟关闭方法,导致闹钟关闭操作繁琐、不便捷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穿戴式设备的闹钟关闭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获取所述运动状态的状态参数值,并根据所述状态参数值确定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变化次数;

获取闹钟的当前状态,所述当前状态为闹铃状态、休眠状态或者关闭状态;

判断所述运动状态变化次数在所述当前状态下是否达到预设的变化阈值;

是则,将所述当前状态设置为关闭状态,以终止所述闹钟;

否则,当所述当前状态为闹铃状态时,关闭所述闹钟的当前闹铃,将所述当前状态设置为休眠状态,并跳转至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的步骤。

优选地,当所述当前状态为闹铃状态时,关闭所述闹钟的当前闹铃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当前状态为休眠状态或者关闭状态时,根据预先设置的休眠时长或者闹铃时间对所述闹钟的当前状态进行监测,并跳转至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的步骤。

优选地,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集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生理参数;

根据采集到的所述生理参数确定所述穿戴式设备是否被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佩戴。

优选地,判断所述运动状态变化次数在所述当前状态下是否达到预设的变化阈值的步骤,包括:

判断在所述当前状态下所述运动状态变化次数在预设的限定时长内是否达到预设的变化阈值。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穿戴式设备的闹钟关闭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变化次数确定单元,用于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获取所述运动状态的状态参数值,并根据所述状态参数值确定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变化次数;

当前状态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闹钟的当前状态,所述当前状态为闹铃状态、休眠状态或者关闭状态;

当前状态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运动状态变化次数在所述当前状态下是否达到预设的变化阈值;

闹钟终止单元,用于是则,将所述当前状态设置为关闭状态,以终止所述闹钟;以及

当前状态设置单元,用于否则,当所述当前状态为闹铃状态时,关闭所述闹钟的当前闹铃,将所述当前状态设置为休眠状态,并触发所述变化次数确定单元执行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当前状态监测单元,用于当所述当前状态为休眠状态或者关闭状态时,根据预先设置的休眠时长或者闹铃时间对所述闹钟的当前状态进行监测,并触发所述变化次数确定单元执行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

生理参数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生理参数;以及

设备佩戴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采集到的所述生理参数确定所述穿戴式设备是否被所述穿戴式设备用户佩戴。

优选地,所述当前状态判断单元包括:

状态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在所述当前状态下所述运动状态变化次数在预设的限定时长内是否达到预设的变化阈值。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穿戴式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基于穿戴式设备的闹钟关闭方法所述的步骤。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基于穿戴式设备的闹钟关闭方法所述的步骤。

本发明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获取运动状态的状态参数值,并根据状态参数值确定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变化次数,获取闹钟的当前状态,判断运动状态变化次数在当前状态下是否达到预设的变化阈值,是则,将当前状态设置为关闭状态,以终止闹钟,否则,当当前状态为闹铃状态时,关闭闹钟的当前闹铃,将当前状态设置为休眠状态,并继续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从而通过穿戴式设备对穿戴式设备自身或移动终端的闹钟进行控制,提高了闹钟的智能化程度和便捷度,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闹钟关闭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闹钟关闭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闹钟关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闹钟关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穿戴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闹钟关闭方法的实现流程,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在步骤S101中,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获取运动状态的状态参数值,并根据状态参数值确定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变化次数。

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穿戴式设备,例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通过穿戴式设备内置的运动传感器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例如,静态或者动态、快或者慢)进行监测,获取运动状态对应的状态参数值(例如,穿戴式设备用户手臂运动的速度或者加速度或者晃动频率等),并根据状态参数值确定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变化次数。例如,当监测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加速度从0变化到0.5米/秒,则表明穿戴式设备用户手臂晃动了,则运动状态变化次数增加1次。

在根据状态参数值确定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变化次数时,优选地,当状态参数值达到预设的运动阈值时,为一次有效的运动变化,则运动状态变化次数增加1次,从而提高运动状态变化次数计数的有效性。

在步骤S102中,获取闹钟的当前状态,该当前状态为闹铃状态、休眠状态或者关闭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用户预先设置的闹钟参数(闹钟参数包括闹钟闹铃时间(例如:6:30开始闹钟提醒)、闹钟是否开启休眠模式(开启则表示本次闹钟被暂时关闭后经过休眠时长会再次进行闹钟提醒)、休眠时长(例如,5分钟)、闹钟的循环模式(例如,工作日循环)),通过穿戴式设备获取闹钟的当前状态,该当前状态为闹铃状态、休眠状态或者关闭状态,其中,闹铃状态即穿戴式设备正在通过铃声和/或者震动和/或者语音方式对穿戴式设备用户进行闹钟提醒,休眠状态即已经闹铃的闹钟被暂时关闭,以等待预设的休眠时长(例如5分钟)再次闹铃,关闭状态即已闹铃或者即将闹铃的闹钟的本次运行被终止。

在获取闹钟的当前状态时,优选地,穿戴式设备通过WiFi或者蓝牙与移动终端(例如,手机或者平板)连接,再通过穿戴式设备获取预先设置在该移动终端或者本穿戴式设备中的闹钟的当前状态,从而通过穿戴式设备对移动终端闹钟的控制,提高对移动终端闹钟进行关闭的便捷度。

在步骤S103中,判断运动状态变化次数在当前状态下是否达到预设的变化阈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闹钟的当前状态下,将运动状态变化次数与预设的变化阈值(例如,3次)进行比较,当运动状态变化次数在当前状态达到预设的变化阈值,则执行步骤S104将当前状态设置为关闭状态,以终止该闹钟,否则,执行步骤S105当当前状态为闹铃状态时,关闭该闹钟的当前闹铃,将当前状态设置为休眠状态。

在判断运动状态变化次数在当前状态是否达到预设的变化阈值时,优选地,在当前状态,判断运动状态变化次数在预设的限定时长(例如30秒)内是否达到预设的变化阈值,从而提高对运动状态变化次数判断的有效性。

在步骤S104中,将当前状态设置为关闭状态,以终止该闹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变化次数达到预设的变化阈值(例如,3次)时,说明穿戴式设备用户已经清醒,不需要进行闹钟提醒,则不论闹钟当前处在何种状态(关闭状态或者休眠状态或者闹铃状态),通过穿戴式设备将闹钟的当前状态设置为关闭状态,对闹钟的本次运行进行终止。

作为示例地,若闹钟的闹铃时间为7:00,而穿戴式设备在6:50监测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变化次数已达到3次,说明在闹钟闹铃前穿戴式设备用户已经清醒,则通过穿戴式设备将闹钟的当前状态设置为关闭状态,对闹钟的本次运行进行终止,即不需要开启闹钟;若在闹钟为闹铃状态时,监测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变化次数已达到3次,则通过穿戴式设备将闹钟的当前状态设置为关闭状态,对闹钟的本次运行进行终止;若在闹钟为休眠状态时,监测到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变化次数已达到3次,则通过穿戴式设备将闹钟的当前状态设置为关闭状态,对闹钟的本次运行进行终止,即该闹钟不需要再次闹铃。

在步骤S105中,当当前状态为闹铃状态时,关闭该闹钟的当前闹铃,将当前状态设置为休眠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当前状态为闹铃状态时,即闹钟当前正在通过铃声或者震动和/或者语音对穿戴式设备用户进行闹钟提醒,则穿戴式设备对闹钟的当前闹铃进行关闭,再将当前的闹铃状态设置为休眠状态,以等待预设的休眠时长后该闹钟再次闹铃,并跳转至步骤S101,使得闹钟在休眠状态时继续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获取运动状态的状态参数值,并根据状态参数值确定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变化次数,获取闹钟的当前状态,判断运动状态变化次数在当前状态下是否达到预设的变化阈值,是则,将当前状态设置为关闭状态,以终止闹钟,否则,当当前状态为闹铃状态时,关闭闹钟的当前闹铃,将当前状态设置为休眠状态,并继续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从而通过穿戴式设备对穿戴式设备自身或移动终端的闹钟进行控制,提高了闹钟的智能化程度和便捷度,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闹钟关闭方法的实现流程,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在步骤S201中,采集穿戴式设备用户的生理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穿戴式设备采集穿戴式设备用户的生理参数(例如,体温、脉搏、血压以及心率等)。

在步骤S202中,根据采集到的生理参数确定穿戴式设备是否被穿戴式设备用户佩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采集到的生理参数进行分析,以判断生理参数是否符合人体的生理特征,例如,正常人体的脉搏是在60~100次/分、体温在36°~37°,根据分析结果确定穿戴式设备用户是否佩戴了该穿戴式设备,当确定穿戴式设备被佩戴后,执行步骤S203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否则,不执行后续步骤。

在步骤S203中,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获取运动状态的状态参数值,并根据状态参数值确定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变化次数。

在步骤S204中,获取闹钟的当前状态,该当前状态为闹铃状态、休眠状态或者关闭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203-步骤S204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考实施例一的步骤S101-步骤S102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205中,判断运动状态变化次数在当前状态下是否达到预设的变化阈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闹钟的当前状态下,将运动状态变化次数与预设的变化阈值(例如,3次)进行比较,当运动状态变化次数在当前状态达到预设的变化阈值,则执行步骤S206将当前状态设置为关闭状态,以终止该闹钟,否则,执行步骤S207确定当前状态为闹铃状态或者休眠状态或者关闭状态。

在步骤S206中,将当前状态设置为关闭状态,以终止该闹钟。

在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206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考实施例一的步骤S104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207中,确定当前状态为闹铃状态或者休眠状态或者关闭状态,当当前状态为闹铃状态时,执行步骤S208,当当前状态为休眠状态时,执行步骤S209,当当前状态为关闭状态时,执行步骤210。

在步骤S208中,关闭该闹钟的当前闹铃,将当前状态设置为休眠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208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考实施例一的步骤S105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S209中,根据预先设置的休眠时长对闹钟的当前状态进行监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当前状态为休眠状态时,根据预先设置的休眠时长(例如5分钟)对闹钟的当前状态进行监测,以等待本次闹钟再次闹铃,并跳转至步骤S203,使得闹钟在休眠状态时继续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

在步骤S210中,根据预先设置的闹铃时间对闹钟的当前状态进行监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当前状态为关闭状态时,根据预先设置的闹铃时间(例如6:30)对闹钟的当前状态进行监测,以等待本次闹钟被开启,并跳转至步骤S203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采集到的生理参数确定穿戴式设备是否佩戴在穿戴式设备用户手臂上,当确定后,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以确定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变化次数,获取闹钟的当前状态,根据当前状态和运动状态变化次数对闹钟执行相应的处理,从而通过对穿戴式设备是否被佩戴的判断,避免造成穿戴式设备不必要的功耗,并提高了闹钟的智能化程度和便捷度,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三: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闹钟关闭装置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其中包括:

变化次数确定单元31,用于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获取运动状态的状态参数值,并根据状态参数值确定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变化次数;

当前状态获取单元32,用于获取闹钟的当前状态,该当前状态为闹铃状态、休眠状态或者关闭状态;

当前状态判断单元33,用于判断运动状态变化次数在当前状态下是否达到预设的变化阈值;

闹钟终止单元34,用于是则,将当前状态设置为关闭状态,以终止该闹钟;以及

当前状态设置单元35,用于否则,当当前状态为闹铃状态时,关闭该闹钟的当前闹铃,将当前状态设置为休眠状态,并触发变化次数确定单元31执行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穿戴式设备的闹钟关闭装置的各单元可由相应的硬件或软件单元实现,各单元可以为独立的软、硬件单元,也可以集成为一个软、硬件单元,在此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具体地,各单元的实施方式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一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基于穿戴式设备的闹钟关闭装置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其中包括:

生理参数采集参与41,用于采集穿戴式设备用户的生理参数;

设备佩戴确定单元42,用于根据采集到的生理参数确定穿戴式设备是否被穿戴式设备用户佩戴;

变化次数确定单元43,用于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获取运动状态的状态参数值,并根据状态参数值确定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变化次数;

当前状态获取单元44,用于获取闹钟的当前状态,该当前状态为闹铃状态、休眠状态或者关闭状态;

当前状态判断单元45,用于判断运动状态变化次数在当前状态下是否达到预设的变化阈值;

闹钟终止单元46,用于是则,将当前状态设置为关闭状态,以终止该闹钟;

当前状态设置单元47,用于否则,当当前状态为闹铃状态时,关闭该闹钟的当前闹铃,将当前状态设置为休眠状态,并触发变化次数确定单元43执行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以及

当前状态监测单元48,用于当当前状态为休眠状态或者关闭状态时,根据预先设置的休眠时长或者闹铃时间对闹钟的当前状态进行监测,并触发变化次数确定单元43执行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

其中,优选地,当前状态判断单元45包括:

状态判断子单元451,用于判断在当前状态下运动状态变化次数在预设的限定时长内是否达到预设的变化阈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穿戴式设备的闹钟关闭装置的各单元可由相应的硬件或软件单元实现,各单元可以为独立的软、硬件单元,也可以集成为一个软、硬件单元,在此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具体地,各单元的实施方式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穿戴式设备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本发明实施例的穿戴式设备5包括处理器50、存储器51以及存储在存储器51中并可在处理器5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52。该处理器50执行计算机程序52时实现上述基于穿戴式设备的闹钟关闭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5。或者,处理器50执行计算机程序5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单元的功能,例如图3所示单元31至35的功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获取运动状态的状态参数值,并根据状态参数值确定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变化次数,获取闹钟的当前状态,判断运动状态变化次数在当前状态下是否达到预设的变化阈值,是则,将当前状态设置为关闭状态,以终止闹钟,否则,当当前状态为闹铃状态时,关闭闹钟的当前闹铃,将当前状态设置为休眠状态,并继续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从而通过穿戴式设备对穿戴式设备自身或移动终端的闹钟进行控制,提高了闹钟的智能化程度和便捷度,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的穿戴式设备可以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该穿戴式设备5中处理器50执行计算机程序52时实现基于穿戴式设备的闹钟关闭方法时实现的步骤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基于穿戴式设备的闹钟关闭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S101至S105。或者,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单元的功能,例如图3所示单元31至35的功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获取运动状态的状态参数值,并根据状态参数值确定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变化次数,获取闹钟的当前状态,判断运动状态变化次数在当前状态下是否达到预设的变化阈值,是则,将当前状态设置为关闭状态,以终止闹钟,否则,当当前状态为闹铃状态时,关闭闹钟的当前闹铃,将当前状态设置为休眠状态,并继续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从而通过穿戴式设备对穿戴式设备自身或移动终端的闹钟进行控制,提高了闹钟的智能化程度和便捷度,进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例如,ROM/RAM、磁盘、光盘、闪存等存储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