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基站下的资源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81523发布日期:2020-03-10 10:45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基于多模基站下的资源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模基站下的资源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组网密度越来越高,且存在2g、3g、4g、nb-iot(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等多制式网络共存,无线基站也逐渐从单一制式基站逐渐演进为多模基站,相应的传输资源如不能高效共享,则造成传输资源的浪费。现有的网络资源多制式网络的基带资源尽管同制下可以由统一的控制模块进行资源管理,但对于不同的制式的资源管理却是各自独立无交叉,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流量传输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模基站下的资源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基站无法在多制式网络环境下有针对性的进行流量传输控制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多模基站下的资源传输控制方法,包括:

在目标终端进行业务过程中,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tcp灌包测试指令,根据所述tcp灌包测试指令与网关共同完成灌包测试并获取测试信息;

获取所述目标终端进行业务过程中的业务流量,根据所述业务流量获得流量负荷和业务类型;

根据所述流量负荷、测试信息和业务类型采用预设的控制策略对所述目标终端所需资源传输进行控制。

可选地,根据所述流量负荷、测试信息和业务类型采用预设的控制策略对所述目标终端所需资源传输进行控制,包括:

所述测试信息包括传输时延、传输抖动和丢包率;

当所述流量负荷大于第一阈值且传输时延大于第一时间门限时,若所述业务类型为非对称业务,对非对称业务降级处理。

可选地,根据所述流量负荷、测试信息和业务类型采用预设的控制策略对所述目标终端所需资源传输进行控制,包括:

所述测试信息包括传输时延、传输抖动和丢包率;

当所述流量负荷大于第二阈值、传输时延大于第一时间门限且传输抖动大于第二时间门限时,若所述业务类型为非对称业务,对非对称业务的上下行速率限速处理。

可选地,根据所述流量负荷、测试信息和业务类型采用预设的控制策略对所述目标终端所需资源传输进行控制,包括:

所述测试信息包括传输时延、传输抖动和丢包率;

当所述流量负荷大于第三阈值、传输时延大于第一时间门限、传输抖动大于第二时间门限且丢包可大于第一百分比门限时,若所述业务类型为非对称业务,对非对称业务进行暂时中断处理。

可选地,获取所述目标终端进行业务过程中的业务流量,根据所述业务流量获得业务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业务流量获得对应的业务特征;

根据所述业务特征和预设的业务特征库匹配获得所述业务流量对应的业务类型。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多模基站下的资源传输控制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在目标终端进行业务过程中,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tcp灌包测试指令,根据所述tcp灌包测试指令与网关共同完成灌包测试并获取测试信息;

分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终端进行业务过程中的业务流量,根据所述业务流量获得流量负荷和业务类型;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流量负荷、测试信息和业务类型采用预设的控制策略对所述目标终端所需资源传输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测试信息包括传输时延、传输抖动和丢包率;

当所述流量负荷大于第一阈值且传输时延大于第一时间门限时,若所述业务类型为非对称业务,对非对称业务降级处理。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测试信息包括传输时延、传输抖动和丢包率;

当所述流量负荷大于第二阈值、传输时延大于第一时间门限且传输抖动大于第二时间门限时,若所述业务类型为非对称业务,对非对称业务的上下行速率限速处理。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测试信息包括传输时延、传输抖动和丢包率;

当所述流量负荷大于第三阈值、传输时延大于第一时间门限、传输抖动大于第二时间门限且丢包可大于第一百分比门限时,若所述业务类型为非对称业务,对非对称业务进行暂时中断处理。

可选地,所述分析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业务流量获得对应的业务特征;

根据所述业务特征和预设的业务特征库匹配获得所述业务流量对应的业务类型。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处理器,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方法。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模基站下的资源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通过在目标终端进行业务过程中,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tcp灌包测试指令,根据所述tcp灌包测试指令与网关共同完成灌包测试并获取测试信息,以及获取所述目标终端进行业务过程中的业务流量,根据所述业务流量获得流量负荷和业务类型,从而根据所述流量负荷、测试信息和业务类型采用预设的控制策略对所述目标终端所需资源传输进行控制,实现针对性开展传输流控,保证业务的传输服务质量,提高传输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模基站下的资源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tcp灌包测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模基站下的资源传输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模基站下的资源传输控制方法,包括:

s11、在目标终端进行业务过程中,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tcp灌包测试指令,根据所述tcp灌包测试指令与网关共同完成灌包测试并获取测试信息;

s12、获取所述目标终端进行业务过程中的业务流量,根据所述业务流量获得流量负荷和业务类型;

s13、根据所述流量负荷、测试信息和业务类型采用预设的控制策略对所述目标终端所需资源传输进行控制。

针对上述步骤s11-步骤s1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多模基站为从单一制式基站演进的多制式网络的基站,由于各制式网络的基带资源各自独立无交叉,故需要本方法对基带资源的传输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所述方法在现有dscp(差分服务代码点)区分业务的基础上,对每一种dscp标识下的业务流量进行传输控制。在实施例中,由于不同业务在数据包的长度(包大小)、包的流量、上下行包比例(包对称性)、数据包发送周期(包间隔)等很多维度上的差异,因此,可以根据这些维度建立业务流量的业务特征库。在这里,业务特征可包括包大小、包间隔、包对称性等。

当获取到目标终端进行业务过程中的业务流量时,根据所述业务流量获得对应的业务特征,根据所述业务特征和预设的业务特征库匹配获得所述业务流量对应的业务类型。在本实施例中,业务特征库中的每一个业务特征会对应一个业务类型,将目标终端的业务特征去业务特征库中进行匹配,匹配会得到业务类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业务类型包括上下行流量大包业务、viop(voiceoverinternetprotocol)业务、下载非对称业务、web业务等。在本实施例中对业务类型未能一一举出。在业务类型中还会区分非对称业务和对称业务,其中非对称业务可以包括上下行流量大包业务、下载非对称业务、web业务,对称业务可以包括viop业务、视频、语音等。

以web和voip两种典型业务为例,其在上下行包大小、包间隔、包对称性等都有明显差异,基于业务员特征库可快速区分其业务类型。

(1)包大小特征:web业务上行90%为小包(小于70字节)和10%的中包(400~800字节)为主,下行70%以上的ip包是大于1300字节的大包;voip业务上下行包大小比较对称,且小包为主,语音通话过程60%的包集中在150~240字节。

(2)包间隔特征:web业务80%的ip包到达间隔小于2毫秒,少部分包间隔超过1秒;voip业务90%的ip包到达时间间隔小于41毫秒,平均到达时间间隔为20毫秒,标准差为19.7毫秒,平均吞吐率在40~60kbps之间。

在传输带宽动态变化场景下,传输瓶颈节点的可用带宽可能会小于接口的限速带宽。此时,如果基站按照限速带宽继续发送数据,会造成传输网络拥塞。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方法通过主动通过tcp灌包测试,通过检测回包的检测传输时延、抖动、丢包指标情况,评估传输链路瓶颈带宽、传输质量。

在目标终端进行业务过程中,基站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tcp灌包测试指令,根据所述tcp灌包测试指令与网关共同完成灌包测试并获取测试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测试信息包括传输时延、传输抖动和丢包率。

如图2所示,在图中,可以看到基站enodeb、网关s-gw和传输网络中的传输设备。

传输设备周期性向enodeb和s-gw发送tcp灌包测试指令。

s-gw在接收到一个tcp灌包测试指令后,检测当前s-gw侧链路质量和带块资源负荷数情况。同时,从s-gw侧发送反向tcp灌包测试,实现传输链路双向检测;

enodeb在接收一个tcp灌包测试指令后,检测当前enodeb侧链路质量和带块资源负荷数情况。从enodeb侧发送反向tcp灌包测试,实现传输链路双向检测。

每个统计周期时间,完成与enodeb和tcp间的环回测试,获取并计算平均传输时延、抖动和丢包率;enodeb根据传输流量控制判定门限,进行差异化资源组带宽流量控制。

具体可包括:

1)当所述流量负荷大于第一阈值且传输时延大于第一时间门限时,若所述业务类型为非对称业务,对非对称业务降级处理,达到降低占用传输带宽资源负荷。

2)当所述流量负荷大于第二阈值、传输时延大于第一时间门限且传输抖动大于第二时间门限时,若所述业务类型为非对称业务,对非对称业务的上下行速率限速处理,达到降低占用传输带宽资源负荷。

3)当所述流量负荷大于第三阈值、传输时延大于第一时间门限、传输抖动大于第二时间门限且丢包可大于第一百分比门限时,若所述业务类型为非对称业务,对非对称业务进行暂时中断处理,达到降低占用传输带宽资源负荷。

在上述的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一时间门限、第二时间门限和第一百分比门限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数值,以实现本方案所执行的各项策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模基站下的资源传输控制方法,通过在目标终端进行业务过程中,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tcp灌包测试指令,根据所述tcp灌包测试指令与网关共同完成灌包测试并获取测试信息,以及获取所述目标终端进行业务过程中的业务流量,根据所述业务流量获得流量负荷和业务类型,从而根据所述流量负荷、测试信息和业务类型采用预设的控制策略对所述目标终端所需资源传输进行控制,实现针对性开展传输流控,保证业务的传输服务质量,提高传输质量。

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模基站下的资源传输控制装置,包括采集模块31、分析模块32和控制模块33,其中:

采集模块31,用于在目标终端进行业务过程中,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tcp灌包测试指令,根据所述tcp灌包测试指令与网关共同完成灌包测试并获取测试信息;

分析模块32,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终端进行业务过程中的业务流量,根据所述业务流量获得流量负荷和业务类型;

控制模块33,用于根据所述流量负荷、测试信息和业务类型采用预设的控制策略对所述目标终端所需资源传输进行控制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原理相同,对于更加详细的解释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硬件处理器(hardwareprocessor)来实现相关功能模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模基站下的资源传输控制装置,通过在目标终端进行业务过程中,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tcp灌包测试指令,根据所述tcp灌包测试指令与网关共同完成灌包测试并获取测试信息,以及获取所述目标终端进行业务过程中的业务流量,根据所述业务流量获得流量负荷和业务类型,从而根据所述流量负荷、测试信息和业务类型采用预设的控制策略对所述目标终端所需资源传输进行控制,实现针对性开展传输流控,保证业务的传输服务质量,提高传输质量。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41、存储器42、总线43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处理器,存储器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方法,例如包括:在目标终端进行业务过程中,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tcp灌包测试指令,根据所述tcp灌包测试指令与网关共同完成灌包测试并获取测试信息,获取所述目标终端进行业务过程中的业务流量,根据所述业务流量获得流量负荷和业务类型,根据所述流量负荷、测试信息和业务类型采用预设的控制策略对所述目标终端所需资源传输进行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方法,例如包括:在目标终端进行业务过程中,接收传输设备发送的tcp灌包测试指令,根据所述tcp灌包测试指令与网关共同完成灌包测试并获取测试信息,获取所述目标终端进行业务过程中的业务流量,根据所述业务流量获得流量负荷和业务类型,根据所述流量负荷、测试信息和业务类型采用预设的控制策略对所述目标终端所需资源传输进行控制。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