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及其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1561发布日期:2019-08-17 01:1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及其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手表领域,尤其涉及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及其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表能够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例如,智能手表不仅能够实现通话功能,同时还可实现拍摄功能。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智能手表的摄像头的拍摄角度通常是朝上设置,即,与智能手表的显示面同向设置。用户在使用摄像头进行拍摄或者是视频功能时,需要转动手臂或手腕来调节摄像头的取景角度,以实现正常拍摄或是视频。但是,这种方式需要用户的手臂长时间保持相同的姿势,容易造成用户的手臂乏累,从而给用户带来不舒适的使用体验;此外,在视频或拍照时,主机本体因运行可能会发出热量,而智能手表因佩戴在用户手上且贴近手臂,从而可能出现烫伤用户手臂皮肤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了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及智能手表,能够旋转主机本体,实现任意角度拍摄,改善了用户在使用传统智能手表时需扭动手臂以及不方便拍摄的问题;通过可取卸的主机本体来解决主机发热烫手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所述智能主机结构包括:承载支架,所述承载支架包括第一相对端,所述第一相对端设有第一连接件;以及

主机本体,所述主机本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实现所述主机本体与所述承载支架连接或与所述承载支架分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支架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架连接部设于所述承载支架的所述第一相对端;第一轴接部,所述第一轴接部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部轴接;以及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轴接部;所述主机本体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可转动且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一轴接部可相对所述第一支架连接部转动,以使所述主机本体可相对所述承载支架转动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且在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承载支架转动至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连接部可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以使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轴向方向转动;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主机本体叠设于所述承载支架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承载支架形成一定角度的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转轴或轴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的轴孔或转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转轴,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轴孔,所述主机本体设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主机本体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与第二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被设置成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被设置成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以保持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进而保持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支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相对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相对端,所述第二相对端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承载支架转动至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主机本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手表还包括保持结构,所述保持结构用于连接所述主机本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以使所述主机本体保持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连接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保持结构包括按键结构和/或磁吸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扣合部,所述按键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主机本体的按压部件、设于所述按压部件的弹性件和扣合元件,所述按压部件用于提供按压作用力以使所述扣合元件扣合于所述扣合部,所述弹性件用于提供保持所述扣合元件扣合于所述扣合部的作用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保持结构为磁吸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主机本体的第一磁性元件和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磁性元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为磁性相反的两磁性元件;

所述第二磁性元件用于与所述第一磁吸元件吸合,以使所述主机本体保持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的状态,进而使得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承载支架保持所述第一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主机本体设有拍摄装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拍摄装置包括第一拍摄装置和第二拍摄装置,所述第一拍摄装置至少具有第一拍摄方向和第二拍摄方向,所述第二拍摄装置至少具有第四拍摄方向和第五拍摄方向;

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承载支架转动并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转换时,所述第一拍摄装置在所述第一拍摄方向和所述第二拍摄方向之间转换,所述第二拍摄装置在所述第四拍摄方向和所述第五拍摄方向之间转换;

所述第二拍摄方向与所述第一拍摄方向不同向,所述第五拍摄方向与所述第四拍摄方向不同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拍摄装置还具有第三拍摄方向,所述第二拍摄装置还具有第六拍摄方向;

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以使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轴向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拍摄装置在所述第二拍摄方向和所述第三拍摄方向之间转换,所述第二拍摄装置在所述第五拍摄方向和所述第六拍摄方向之间转换;

所述第三拍摄方向及所述第六拍摄方向均为所述主机本体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轴向转动的方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主机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设有第一拍摄视窗,所述下表面设有第二拍摄视窗,所述第一拍摄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拍摄视窗实现取景,所述第二拍摄装置通过所述第二拍摄视窗实现取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

第二支架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架连接部设于所述承载支架的所述第二相对端,所述主机本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部;以及

第二轴接部,所述第二轴接部设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支架为折弯杆件弯折形成的环状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折弯杆件包括第一折弯杆件和与所述第一折弯杆件间隔设置的第二折弯杆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均连接于所述第一折弯杆件和所述第二折弯杆件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折弯杆件、所述第二折弯杆件形成闭合的所述环状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折弯杆件设有凸起部,所述主机本体对应所述凸起部设有凹槽,所述凸起部用于与所述凹槽卡合,以使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承载支架保持所述第一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接部设有阻尼结构,所述阻尼结构用于提供保持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承载支架转动形成所述一定角度的作用力。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智能手表,其包括表带与上述所述的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中,所述表带连接于所述智能主机结构的所述承载支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中,所述表带、所述主机本体与所述承载支架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共轴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及其智能手表,通过在承载支架上设置与主机本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使得主机本体可与承载支架和手表表带分离,从而实现任意角度拍摄与扫码支付的功能,进而还避免了佩戴时主机本体因热量无法散发而烫伤用户手臂的情况。

此外,通过设置主机本体可相对承载支架转动以及可实现自转,从而可进一步调节主机本体上的显示屏的显示朝向和摄像头的拍摄角度,进而能够适合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智能主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主机本体相对承载支架分离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轴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第二按键以及挡板的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主机本体处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承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第一支架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主机本体处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按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主机本体处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主机本体处于自转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主机本体的状态转换的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拍摄装置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第一拍摄方向与第四拍摄方向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第二拍摄方向与第五拍摄方向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第三拍摄方向与第六拍摄方向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阻尼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智能手表(主机本体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智能手表(主机本体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顶”、“底”、“中”、“竖”、“斜”、“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设置”、“固设”、“连接”、“固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包括承载支架以及主机本体。承载支架包括第一相对端,第一相对端设有第一连接件,主机本体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连接件,以实现主机本体与承载支架连接或与承载支架分离。

实施例二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包括承载支架1以及主机本体2。承载支架1包括第一相对端(未标注),第一相对端设有第一连接件13,主机本体2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3,以实现主机本体2与承载支架1连接或与承载支架1分离。

其中,定义主机本体2与承载支架1分离的状态为分离状态,则当主机本体2处于分离状态的时候,主机本体2可离开承载支架1,从而能够变成小型的智能设备供用户使用,即,可以像手机一样拿在手里自由操作,这样,在打电话时放到用户耳边使通话更清晰。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主机结构可应用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智能设备。当智能主机结构应用于智能手表时,该主机本体2可作为智能手表的手表主机使用。即,主机本体2可实现通话、收发信息、视频通话、扫描二维码、移动支付、查看环境信息以及查看身体信息等功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该主机本体2可包括未图示的主板组件、显示屏组件、电池、扬声器、麦克风、卡座组件,通信模块及实现各种功能的传感器,其中传感器可以是重力传感器、加速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心率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紫外线检测器等。主机本体同时还包括用于身份识别的元件,例如指纹识别模组、面部识别模组等。

但是,应该得知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主机本体2的显示屏应为单一显示屏,即,本发明通过主机本体2可相对承载支架1可拆卸分离的方式,来使得用户对于主机本体2的显示屏的使用操作可如对手机的显示屏般操作,因此,无需设置双显示屏,可减少对主机本体2内部电池的电量耗用,提高电池续航能力。

结合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机本体2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3,以实现主机本体2与承载支架1连接或与承载支架1分离。具体地,第一连接件13包括第一连接部134,主机本体2设有第二连接部21,主机本体2上设置的第二连接部21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3的第一连接部134。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34可为转轴,该转轴可为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嵌入第一连接件13的尺寸较大的轴体,第二部分为尺寸较小的轴体,用于使连接于该转轴的构件旋转,第三部分为用于连接构件的尺寸较小的轴体。第二连接部21为轴孔,该轴孔的尺寸大小与转轴的第三部分相配合,采用这种设计方式可以使用户在拆卸主机本体2时较为简便。

结合图4所示,进一步地,主机本体2设有第一连接杆22a和第二连接杆22b,第二连接杆22b与第一连接杆22a连接,且第二连接杆22b与第一连接杆22a之间形成第二连接部21。具体地,第一连接杆22a与第一连接杆22b均为l形杆,第一连接杆22a与第一连接杆22b均包括长杆和与长杆垂直连接的短杆,该短杆上开设有半圆形凹槽,第一连接杆22a与第一连接杆22b反向相对设置使两短杆上的两半圆形凹槽围合形成第二连接部21(即,形成轴孔),该轴孔用于使转轴进入并卡合,从而实现主机本体2与第一连接件13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转轴可轻易自轴孔内脱离以及在取卸主机本体2时,便于用户操作,主机本体2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23a与第二弹性复位件23b,第一弹性复位件23a被设置成与第一连接杆22a连接,第二弹性复位件23b被设置成与第二连接杆22b连接,以保持第一连接杆22a与第二连接杆之22b间形成的第二连接部21,进而保持第二连接部21与第一连接部134连接的状态。

优选地,第一弹性复位件23a与第二弹性复位件23b可为弹簧,第一弹性复位件23a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22a的长杆的一端连接,第二弹性复位件23b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22a的长杆的一端连接,以保持轴孔和转轴的卡合状态。即,利用第一弹性复位件23a和第二弹性复位件23b的弹性作用力,可使得该第一连接杆22a和第二连接杆22b可保持其形成该轴孔的状态不变,从而使得转轴能够牢牢地卡合在轴孔内,进而确保主机本体2在与承载支架1连接时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第一弹性复位件23a和第二弹性复位件23b的固定,手机主机2还包括第一固定板24a与第二固定板24b,第一固定板24a与第二固定板24b相对设置于第二连接部21的两侧,且第一固定板24a和第二固定板24b均固定设置于主机本体2。第一弹性复位件23a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板24a固接,第二弹性复位件23b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板24b固接。采用这种方式,当用户同时按压第一连接杆22a的长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22b的长杆的另一端时,第一连接杆22a向第一固定板24a的方向移动从而压缩第一弹性复位件23a,使第一弹性复位件23a具有弹性势能,与此同时,第二连接杆22b向第二固定板24b的方向移动从而压缩第二弹性复位件23b,使第二弹性复位件23b具有弹性势能,进而使得第一连接杆22a与第二连接杆22b所围成的轴孔的孔径变大,使得转轴可随意进入轴孔或与轴孔分离。而当用户撤消按压第一连接杆22a与第二连接杆22b的按压力时,第一弹性复位件23a的弹性势能转换为动能推动第一连接杆22a朝第一固定板24a的反方向移动,第二弹性复位件23b的弹性势能转换为动能推动第二连接杆22b朝第二固定板24b的反方向移动,从而使得该轴孔回复至其最初的尺寸(即与转轴相配合的尺寸),进而使得转轴卡合于轴孔内而无法自轴孔内脱离。采用这种方式设置,用户不需要工具即可实现第一连接部134与主机本体2的连接或分离,从而便于用户连接或拆卸主机本体2。

结合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用户按压该第一连接杆22a和第二连接杆22b,第一连接杆22a的长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按键221,第二连接杆22b的长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按键222,第一按键221与第二按键222用于供用户按压,而使转轴与轴孔分离,从而提高用户的操作便捷性。

结合图4与图5所示,第一轴接部132与上述的第一连接杆22a、第二连接杆22b、第一弹性复位件23a、第二弹性复位件23b、第一固定板24a以及第二固定板24b之间设置有挡板20,挡板20为留空转轴位置且斜向设置于主机本体2的长方板。挡板20用于保护第一连接杆22a、第二连接杆22b、第一弹性复位件23a、第二弹性复位件23b、第一固定板24a以及第二固定板24b之间的连接结构以及减少上述构件被污染或被触摸的程度,进而能够减缓上述构件的老化速度,挡板20的斜向设计还用于增大主机本体2与第一轴接部132的连接面积,从而使得主机本体2和第一轴接部132在连接的时候更加牢固以及便于主机本体2的旋转。

应该得知的是,除了本发明实施例提到的第二连接部21是轴孔,第一连接部134是转轴的情况,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1也可为转轴,第一连接部134也可为轴孔,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的第一连接杆22a、第二连接杆22b、第一弹性复位件23a、第二弹性复位件23b、第一固定板24a、第二固定板24b均应设置于第一轴接部132上,具体的轴孔与转轴设置位置应参考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具体原理与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1是轴孔,第一连接部134是转轴的情况原理相同,故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通过主机本体可相对承载支架可拆卸连接,即,主机本体可相对承载支架分离,从而可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例如通话、视频、操作显示屏幕等)以及不同场合(如需进行私密通话可将主机本体与承载支架分离并将主机本体贴近用户耳边),从而能够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进而能够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主机本体与承载支架的可拆卸连接是通过转轴与轴孔配合的方式,拆装更方便且结构设计更简单。

实施例三

结合图1、图2以及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了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与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的区别之处在于:

该主机本体2可转动且可拆卸连接于承载支架1的第一连接件13,从而使得主机本体2在与第一连接件13连接时,可相对承载支架1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支架1为由折弯杆件弯折形成的环状结构。具体地,承载支架1包括第一折弯杆件15和与第一折弯杆件15连接的第二折弯杆件16,第一连接件13连接于第一折弯杆件15和第二折弯杆件16之间,并与第一折弯杆件15、第二折弯杆件16形成闭合的环状结构。

优选地,第一折弯杆件15与第二折弯杆件16均为近似“匚”形的杆件,该近似“匚”形杆件可以分成三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其中,以第一弯折杆件15为例,第一部分151为竖向杆,第二部分152与第三部分均153为横向杆。第二弯折杆件16结构与第一弯折杆件15相同,故不再赘述。且第一折弯杆件15与第二折弯杆件16均为匚形杆件中的竖向杆向上弯折形成凸起的杆件。采用这种设计,承载支架1能够符合人体工学,贴合用户手臂还留出了少量的散热空间,能减少用户感受到的主机本体2发出的热量。

进一步地,承载支架1设有凸起部(未标注),主机本体2对应凸起部设有凹槽(未标注),凸起部用于与凹槽卡合,以使主机本体2相对承载支架1保持扣合。具体地,凸起部为匚形杆件中的第一部分151向上弯折所形成的部分。设置在主机本体2两侧的凹槽在主机本体2叠设于承载支架1时与凸起部相卡合,使放置在承载支架1上的主机本体2更加稳固。

结合图2、图3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3包括第一支架连接部131、第一轴接部132以及第一转轴133,第一轴接部132与第一支架连接部131轴接于第一转轴133,第一支架连接部131设有两连接孔(未标注),用于使第一折弯杆件15与第二折弯杆件16的第二部分152分别进入并卡合。采用第一折弯杆件和第二折弯杆件16与第一支架连接部131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能便于承载支架1的拆装。

进一步地,该第一连接件13还包括与第一支架连接部131轴接的第一轴接部132。具体地,第一支架连接部131设于承载支架1的第一相对端,在主机本体2连接于该第一连接部134时,由于第一轴接部132可相对第一支架连接部131转动,因此,主机本体2亦可在第一轴接部132的作用下相对第一支架连接部131转动。具体地,该第一轴接部132通过第一转轴133实现与第一支架连接部133的转动连接。

结合图2、图7以及图8所示,优选地,第一支架连接部131共设有三孔,其中两孔用于使第一折弯杆件15与第二折弯杆件16分别进入并卡合,另一孔为供第一转轴133穿设的中空孔131a,第一支架连接部131的外侧设有连接槽131b,该连接槽131b用于使第一轴接部132嵌入后共同轴接于第一转轴133上。第一支架连接部131还设有弧形保护板131c,该弧形保护板131c设于背向佩戴者手臂设置的一侧,用于使结构厚实。其中,第一轴接部132的内侧设有第二留空槽(未标示),该第二留空槽用于使第一支架连接部131进入并卡合。

结合图1、图3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接部132可相对第一支架连接部131转动,以使主机本体2可相对承载支架1转动,从而使得主机本体2可相对承载支架1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且在主机本体2相对承载支架1转动至位于第二状态时,该主机本体2可相对第一连接部134转动。具体地,第一轴接部132以第一转轴133的轴向方向为转动方向a相对第一支架连接部131转动,使得用户在使用智能手表的时候可以通过转动主机本体2来实现改变主机本体2上的显示屏27朝向以及拍摄装置的拍摄方向等功能,使用户不用旋转手臂就能进行不同方向的拍摄,使用户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智能手表更方便。

结合图1与图6所示,主机本体2发生纵向转动为主机本体2在叠设于承载支架1的状态下向承载支架1的端部外转动,并最终使得设有显示屏27的一面朝向承载支架1的端部外侧,以形成第二状态的转动。可以得知的是主机本体2也可由第二状态沿纵向转动的反方向朝承载支架1的端部向内转动,直至主机本体2叠设于承载支架1上,则此时设有显示屏27的一面朝向背离承载支架1的一面。

其中,第一状态为主机本体2叠设于承载支架1的状态,第二状态为主机本体2相对承载支架1形成一定角度的状态。具体地,在第一状态时,主机本体2是叠设于在承载支架1上方的,即,主机本体2完全覆盖承载支架1。

定义第二状态为主机本体2从第一状态沿第一转轴133的轴向方向转动过程中可沿第一连接部134轴向旋转360度的状态,第一轴接部132可相对第一转轴133轴向转动以使主机本体2从第一状态转动到第二状态。由于在第二状态时主机本体2相对承载支架1形成了一定角度,则此时,第二连接部21可相对第一连接部134转动,以使主机本体2相对第一连接部134的轴向方向b转动,即主机本体2既可绕第一转轴133做轴向运动,又可绕第一连接部134做轴向运动。

进一步地,定义该一定角度为一个角度区间,该角度区间为主机本体2从第一状态沿转动方向a转动过程中可沿第一连接部134的轴向方向b旋转时主机本体2与第一支架连接部131所形成的角度。

可以得知的是,在主机本体2在从第一状态沿第一转轴133进入第二状态之前,会存在一段主机本体2不与承载支架1贴合,也不能沿第一连接部134轴向旋转一周的状态,定义这段状态为中间状态,中间状态即是在主机本体2从第一状态沿第一转轴133轴向旋转至第二状态之间的状态。在中间状态下,主机本体2尚不能沿第一连接部134轴向旋转一周,即是主机本体2沿第一连接部134轴向旋转时会受到承载支架1的阻挡。

进一步地,在主机本体2沿第一转轴133从第二状态以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动方向a继续转动时,会转动到主机本体2不能沿第一连接部134轴向旋转360度的状态,因为这时的主机本体2会受到承载支架1的阻挡,定义这种状态为第三状态。第三状态下的主机本体2通常被用于拍摄大角度的景物景观,通过主机本体2大角度的转动,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由此可知,主机本体2在沿第一转轴133轴向运动的时候可分为四种状态,分别为第一状态、中间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第一状态为主机本体2在与第一连接件13连接,且主机本体叠设于承载支架1之上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主机本体2与承载支架1成0度角,在该状态下主机本体2与传统的智能手表的主机使用无异;中间状态为主机本体2与第一连接件13连接,在第一状态沿第一转轴133旋转到第二状态之间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主机本体2通常与承载支架1成0-60度角,在该状态下主机本体2是较为适合用户自拍的角度;第二状态为主机本体2可沿第一连接件134轴向旋转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主机本体2与承载支架1成60-150度角,在该状态下主机本体2较为适合用于风景拍摄;第三状态为由第二状态沿第一转轴133继续旋转直至无法旋转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主机本体2与承载支架1成150-180度角,在该状态下主机本体2较为适合用于大角度拍摄。

具体地,主机本体2在第三状态下还可以继续沿转动方向a继续转动,但是继续转动就失去了主机本体2的使用意义。这是因为,当本发明的智能主机结构应用于智能手表时,在用户佩戴该智能手表的情况下,由于主机本体2是相对承载支架1发生纵向转动,以形成该第二状态,即,主机本体2相对承载支架1转动时,其具有显示屏27的一面是由叠设在承载支架1上方的第一状态向承载支架1的端部外转动,并最终使得设有显示屏27的一面朝向承载支架1的端部外,因此,当主机本体2与承载支架1所成角度为180度时,则此时主机本体2的显示屏27朝向用户的手臂佩戴面,受用户的手臂佩戴面遮挡,用户将无法看到显示屏27上所显示的画面。

结合图2、图6和图7所示,为了在主机本体2与第一连接件13连接且处于第一状态时,能够保持主机本体2处于第一状态而不向第二状态转换,承载支架1还包括与第一相对端(未标注)相对设置的第二相对端(未标注),该第二相对端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14,该第二连接件14同样用于在主机本体2与第一连接件13连接时与主机本体2可拆卸连接。也就是说,在主机本体2与第一连接件13连接时且处于第一状态时,主机本体2也同样与第二连接件14连接,从而保持主机本体2处于第一状态。

而当主机本体2想由第一状态转换至第二状态时,则需首先使得主机本体2与第二连接件14分离才可实现。具体地,第二连接件14同样连接于第一折弯杆件15和第二折弯杆件16之间,且第二连接件14与第一折弯杆件15、第二折弯杆件16以及第一连接件13围合连接形成封闭环状结构。该第二连接件14上可设有用于扣合主机本体2的扣合件(例如凸起的扣件、凹陷设置的扣槽或者是具有磁性的部件等),即可在主机本体2叠设于承载支架1时实现保持主机本体2的当前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通过设置主机本体在与第一连接件连接时,可在第一连接件的作用下相对承载支架转动,从而可通过转动角度的调节来实现改变主机本体上的显示屏的相对朝向以及拍摄装置的拍摄方向,进而可以满足用户不同场合的显示和拍摄需求。

此外,采用主机本体相对承载支架可转动的方式,也可实现在无需拆下主机本体的情况下,可有效改善用户在使用时的手臂被主机本体发热烫伤的问题。

实施例四

结合图9至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了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与实施例三的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的区别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手表还包括保持结构,该保持结构用于连接主机本体2与第二连接件14,以使主机本体2保持与第二连接件14的连接状态。

具体地,该保持结构可包括按键结构和/或磁吸结构。

请结合图9至图10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保持结构包括按键结构,第二连接件14上设有扣合部144,按键结构包括设于主机本体2的按压部件25、设于按压部件的弹性件251及扣合元件252,按压部件25用于在用户提供按压作用力时使扣合元件252扣合于扣合部144,弹性件251用于提供保持扣合元件252扣合于扣合部144的作用力。具体地,该弹簧251与扣合元件252用于使连接后的第二连接件14与主机本体2保持扣合从而保持连接。当然,应该得知的是,若用户需将主机本体2与第二连接件14分离,可通过按压该按压部件25使得扣合元件252与扣合部144分离,因此,在此情况下,弹性件251还可实现提供弹性作用力使得扣合元件252与扣合部144发生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按压部件25包括按压部253和挤压部(未标注),该按压部253用于按压,该弹性件251及扣合元件252均设于挤压部。具体地,扣合元件252包括第一扣合端252a与第二扣合端252b,第一扣合端252a设于该挤压部上,第二扣合端252b用于扣合于扣合部144。当主机本体2位于第一状态时,用户可按压该主机本体2,使得该第二扣合端252b对准扣合部144并扣合于扣合部144内,此时,该弹性件251处于预压状态,从而使得第二扣合端252b牢牢地扣合在扣合部144内。

而当需使得主机本体2与第二连接件14分离以实现其转动功能时,则可通过按压该按压部253,此时,该挤压部受按压部253的按压作用而挤压该弹性件251,则弹性件251受挤压,则弹性件251的拉伸行程变短,此时,弹性件251往朝向按压部253的方向收缩,从而带动着第二扣合端252b往朝向按压部的方向运动(即,向上顶起),此时,第二扣合端252b即可从扣合部144内脱离。

应该得知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节省部件的设置、组装以及使得智能主机结构整体结构简单,该按键结构可为一个,且该按键结构可设置在主机本体2非转动端的端部的中心处,从而在按压时可尽量保持主机本体2的平衡性。

此外,为了提高用户的按压舒适度,该按压部253可选用硅胶材料或者是可在按压部253外部套设硅胶按键。

需要得知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主机本体2上设置扣合部144,然后在第二连接件14上设置按键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按压部件25各部分的大小与位置以及扣合部144的大小与位置设计就需要参考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具体原理与本实施例中原理相同,故不再赘述。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保持结构也可包括磁吸结构,磁吸结构包括设于主机本体2的第一磁性元件(未图示)和设于第二连接件14的第二磁性元件(未图示),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为磁性相反的两磁性元件;第二磁性元件用于与第一磁吸元件吸合,以使主机本体2保持与第二连接件14连接的状态,进而使得主机本体2相对承载支架1保持第一状态。具体地,第一磁性元件可设置于第二连接件14上,第二磁性元件则可设置在主机本体2对应第一磁性元件的位置。在智能手表佩戴在用户手上的时候,随着用户推动主机本体2向第二连接件14转动,当主机本体2转动到与第二连接件14的距离较小时,磁吸结构会将主机本体2吸附到第二连接件14上,使主机本体2与第二连接件14连接并能保持这种连接,当用户需要旋转主机本体2进行其他操作的时候,需要给一个大于磁吸结构产生的磁性吸附力的拉力,来拉开主机本体2与第二连接件14,从而可以使主机本体2进入中间状态从而沿第一转轴133进行轴向旋转。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通过增加保持结构的设置,使得主机本体在由第二状态转换(或恢复)至第一状态时,可保持在第一状态不变,从而使得该主机本体的使用与传统智能手表的主机使用无异,从而可满足用户在无需使用该智能主机结构的场合可将主机本体叠设于承载支架上而不会轻易向第二状态转换的需求。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了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与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的区别之处在于:

结合图3、图11、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主机本体2的第二连接部21可转动且可拆卸而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3的第一连接部134,因此,在主机本体2与第一连接部134连接在一起并处于第二状态时,主机本体2可相对第一连接部134转动,而由于第一连接部134为转轴,因此,主机本体2可沿第一连接部134的轴向方向b发生自转,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通过调整主机本体2相对第一连接部134的轴向方向b的转动角度,从而调整主机本体2上的显示屏27以及拍摄装置相对第一连接部的轴向方向b的转动角度,从而可使得主机本体上的显示屏和拍摄装置可便于调整至正对用户或背向用户的角度,更加方便用户的使用。

也就是说,主机本体2除了上述实施例二的分离状态、上述实施例三的第一状态、中间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以外还具有自转的状态,定义主机本体2在第二状态下能够进行自转的状态为自转状态,则自转状态为主机本体2沿第一连接部134的轴向发生自转的状态。

结合图11、图12以及图13所示,具体地,主机本体2在第一状态、中间状态、第二状态、自转状态、第三状态以及分离状态的六种状态是可以通过用户的操作而相互转化的。例如,当主机本体2处于第一状态时,将主机本体2与承载支架1上的第一连接件13与第二连接件14分离后,主机本体2处于分离状态;而当将处于分离状态的主机本体2再次连接上第一连接件13与第二连接件14后,则主机本体2回到第一状态。当主机本体2处于第一状态时,将主机本体2与第二连接件14分离并保持主机本体2与第一连接件13的连接状态,此时转动主机本体2使得主机本体2相对承载支架1形成一定角度,当主机本体2沿转动方向a转动至尽头时,主机本体2会依次经过中间状态、第二状态与第三状态。当主机本体2处于第二状态时,可沿第一连接部134进行自转。

具体地,结合图11与图12所示,在主机本体2处于第二状态时,此时,若主机本体2的显示屏27朝向承载支架1外侧的方向,则可通过转动主机本体2,使得主机本体2沿第一连接部134自转使得主机本体2的显示屏27由朝向承载支架1外侧的方向转动至朝向承载支架1内侧的方向,这样,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调整该转动角度,从而改变该显示屏27的相对朝向。即,当用户想便于操作显示屏27时,则可转动至显示屏27朝向承载支架1内侧的方向,便于对准用户(如图12所示)。而当用户想向他人展示显示屏27上的内容时,则可转动至显示屏27朝向承载支架1外侧的方向,便于对准他人(如图11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通过在第一轴接部上设置第一连接部的方式可使主机本体沿第一连接部进行自转,便于用户以任意角度进行拍摄。

实施例六

请一并参阅图14至17,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了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与本发实施例五的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的区别之处在于:

结合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机本体2设有拍摄装置26。拍摄装置26包括第一拍摄装置261和第二拍摄装置262。为了便于设置拍摄装置,该主机本体2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表面(未标注)和下表面(未标注),上表面设有第一拍摄视窗(未标注),下表面设有第二拍摄视窗(未标注),第一拍摄装置261通过第一拍摄视窗实现取景,第二拍摄装置262通过第二拍摄视窗实现取景。具体地,该主机本体的上表面可为设有显示屏27的一面,则主机本体的下表面即为背离显示屏27的一面。则,第一拍摄装置261可为前置拍摄装置,第二拍摄装置262即为后置拍摄装置。第一拍摄视窗与第二拍摄视窗用于保护第一拍摄装置261与第二拍摄装置262不受到用户手上的汗液、油脂以及外界环境所腐蚀。

结合图15与图16所示,进一步地,第一拍摄装置261至少具有第一拍摄方向x1和第二拍摄方向x2,第二拍摄装置262至少具有第三拍摄方向x3和第四拍摄方向x4;主机本体2相对承载支架1转动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时,第一拍摄装置261在第一拍摄方向x1和第二拍摄方向x2之间转换,第二拍摄装置262在第四拍摄方向x4和第五拍摄方向x5之间转换;第二拍摄方向x2与第一拍摄方向x1不同向,第五拍摄方向x5与第四拍摄方向x4不同向。

具体地,在主机本体2处于第一状态下,第一拍摄装置261具有第一拍摄方向x1,第二拍摄装置262具有第四拍摄方向x4,第一拍摄方向x1仅是第一拍摄装置261在主机本体2处于第一状态下所处的方向,第四拍摄方向x4仅是第二拍摄装置262在主机本体2处于第一状态下所处的方向。即,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拍摄方向x1是朝向显示屏27向上的方向,第四拍摄方向x4是朝向背离显示屏27向下的方向。即,第四拍摄方向x4与第一拍摄方向x1反向设置。

而在主机本体2从第一状态转动到第二状态的区间,第一拍摄装置261还具有第二拍摄方向x2,第二拍摄装置262还具有第五拍摄方向x5,第二拍摄方向x2为第一拍摄装置261随着主机本体2从第一状态转动到第二状态下所经过的每个方向,第五拍摄方向x5为第二拍摄装置262随着主机本体2从第一状态转动到第二状态下所经过的每个方向。且应得知的是,第五拍摄方向x5应与第二拍摄方向x2反向设置。

其中,第一拍摄装置261与第二拍摄装置262均可搭载一个或多个摄像头,搭载摄像头的数量可根据行业标准与用户要求而改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拍摄装置261还具有第三拍摄方向x3,第二拍摄装置262还具有第六拍摄方向x6;主机本体2相对第一连接部134转动,以使主机本体2相对第一连接部134的轴向方向b转动时,第一拍摄装置261在第二拍摄方向x2和第三拍摄方向x3之间转换,第二拍摄装置262在第五拍摄方向x5和第六拍摄方向x6之间转换;第三拍摄方向x3及第六拍摄方向x6均为主机本体2沿第一连接部134的轴向方向b转动的方向。

结合图16与图17所示,图16为主机本体2处于第二状态,且显示屏27朝向承载支架1的端部外侧,图17为主机本体2处于图16的状态下沿第一连接部134的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的主机本体2处于自转状态的图,此时显示屏27朝向用户。

具体地,第三拍摄方向x3为第一拍摄装置261在第二拍摄方向x2所经过的路径上沿第一连接部134轴向转动所经过的方向的集合,第六拍摄方向x6为第二拍摄装置262在第五拍摄方向x5所经过的路径上沿第一连接部134轴向转动所经过的方向的集合。

结合图13所示,第一拍摄方向x1与第四拍摄方向x4是主机本体2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拍摄装置261与第二拍摄装置262所对应的拍摄方向;第二拍摄方向x2与第五拍摄方向x5是主机本体2处于中间状态、第二状态以及第三状态时,第一拍摄装置261与第二拍摄装置262所对应的拍摄方向;第三拍摄方向x3与第六拍摄方向x6是主机本体2处于自转状态时,第一拍摄装置261与第二拍摄装置262所对应的拍摄方向。

采用上述拍摄方向的划分方式,当用户需要使用智能主机结构拍摄天空或地面时,将主机本体2两端与第一连接件13以及第二连接件14连接,在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使用第一拍摄装置261及第二拍摄装置262,即可拍摄出第一拍摄方向x1的图片;当用户需要使用智能主机结构拍摄用户前方或用户后方时,拆开主机本体2与第二连接件14的连接,使得主机本体2相对承载支架1形成一定角度,即可使用第一拍摄装置261或第二拍摄装置262在第二拍摄方向x2或第五拍摄方向x5找到使用户满意的拍摄位置进行拍摄,即是仅使主机本体2沿第一转轴133做轴向运动至用户满意的拍摄位置进行拍摄;当用户需要拍摄用户左方或右方时,使用第一或第二拍摄装置262在第三拍摄方向x3或者第六拍摄方向x6找到使用户满意的拍摄位置进行拍摄,即是既使主机本体2沿第一转轴133做轴向运动,又使主机本体2沿第一连接部134做轴向运动,从而找到使用户满意的拍摄位置进行拍摄。

由此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主机结构,可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任意调整主机本体2的拍摄方向,相对于传统的智能手表,本发明实施例智能主机结构应用于智能手表时能够拥有更高的拍摄自由度,更加符合用户的不同拍摄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通过在主机本体上设置第一拍摄装置与第二拍摄装置,使得主机本体具有第一拍摄方向、第二拍摄方向、第三拍摄方向、第四拍摄方向、第五拍摄方向和第六拍摄方向,采用这六个拍摄方向可以全方位覆盖周遭环境能够拍摄到的景物景观,使用户拍摄体验佳。

实施例七

请一并参阅图18,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了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与本发明实施例六的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的区别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接部132设有阻尼结构,阻尼结构用于提供保持主机本体2相对承载支架1转动形成一定角度的作用力。具体地,该阻尼结构是指第一轴接部132、第一支架连接部131以及环形弹片135形成的使主机本体2能在沿第一转轴133轴向旋转的任意角度中固定住的结构。其中,该环形弹片135为近似c形的弹片,在环形弹片135设有凸起,该凸起用于在第一轴接部132旋转的时候与该第一转轴133和第一支架连接部131产生挤压摩擦力从而使得第一轴接部132不与第一支架连接部131发生相对转动,也就是说,该阻尼结构使得主机本体2在沿第一转轴133做轴向运动的时候可以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以任意角度停驻。

采用这种阻尼结构,用户在使用智能手表的时候可以将主机本体2固定于某一角度来进行使用,便于用户长时间将主机本体2转动至某一角度进行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通过在第一转轴上设置环形弹片,使第一轴接部、第一支架连接部以及环形弹片形成阻尼结构,在用户使主机本体沿第一转轴做轴向运动的时候可以以任意角度停驻,无需用户手动保持,用户使用体验更佳。

实施例八

请一并参阅图2、图9、图19以及图20,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了智能手表,包括表带及如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七所述的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该表带连接于承载支架1。

进一步地,表带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端,表带3的一端设有第一表带连接部(未图示),第一表带连接部轴接于第一轴接部132,第一表带连接部、第一轴接部132以及第一支架连接部131三者共轴连接,即,第一表带连接部、第一轴接部132以及第一支架连接部131共同轴接于第一转轴133,第一表带连接部与第一支架连接部131可相对转动,从而使得用户在佩戴智能手表时,通过转动第一表带连接部或第一支架连接部131即可调整手表的贴紧程度,进而便于用户使用。

进一步地,表带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表带连接部(未图示),第二表带连接部与第二轴接部142轴接于第二转轴143。

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智能手表,通过将表带的一端与主机本体以及承载支架的第一支架连接部共轴连接,从而实现主机本体与表带的共轴转动。这样,在不增加传统智能手表的表带连接轴的基础上,也可实现了主机本体与承载支架的转动连接,从而有效减少部件的设计和组装,使得智能手表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及其智能手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可取卸的智能主机结构及其智能手表;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