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收发机射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81596发布日期:2019-01-14 18:01阅读:745来源:国知局
北斗收发机射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北斗收发机射频装置,属于射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随着北斗系统的飞速发展,我国空军的定位通信装备也采用了北斗系统,因现有北斗系统中收发机体积大、功能单一,无法满足部队的要求,使用不方便且维修困难。另外,其可靠性低,适用范围不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可靠性高、易维护且通用性强的收发机射频模块。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北斗收发机射频装置,包括多工器、s下变频通道和l上变频调制通道,多工器分别与s下变频通道和l上变频调制通道连接;

所述s下变频通道包括第一混频器、第一本振、第一滤波器、第一衰减器、第一放大器、第二本振、第二混频器、第二滤波器和第一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一混频器、第一滤波器、第一衰减器、第一放大器、第二混频器、第二滤波器和第一运算放大器依次连接,第一本振与第一混频器连接;第二本振与第二混频器连接;

所述l上变频调制通道包括第三本振、第二放大器、第二衰减器、第三放大器、第三衰减器、第三混频器、第四衰减器、第三滤波器、第四放大器、第五滤波器、第五衰减器、第五放大器、第一与非门和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三本振、第二放大器、第二衰减器、第三放大器、第三衰减器、第三混频器、第四衰减器、第三滤波器、第四放大器、第五滤波器、第五衰减器和第五放大器依次连接,第一与非门、第二运算放大器和第三混频器连接;

所述第五放大器和第一混频器均与多工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多工器采用双工器。

进一步地,第一本正振、第二本振和第三本振都是通过频率源生成的,所述频率源包括晶振、锁相环和单片机,所述锁相环分别晶振和单片机连接,晶振采用16.32mhz温补晶振。

进一步地,所述晶振还依次连接有第二与非门、lc滤波器和第六放大器,用于输出参考时钟信号。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壳体内设有两个分割开的腔体,一个用于设置s下变频通道,另一个用于设置l上变频调制通道。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多工器连接s下变频通道和l上变频调制通道,使用同一射频模块即可实现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并且可同时进行,不影响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使其应用范围广;

(2)通过s下变频通道对接收的信号与本振进行两次混频,再输入到后期处理,整个过程为一线通处理过程,信号处理更方便且便于操作和维修,同时更适应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

(3)通过l上变频调制通道对即将发送的数据进行调制放大,此信号处理过程也未一线通,信号处理便捷且便于操作和维修,同时更适应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

(4)通过设有两个腔体的壳体分别放置s下变频通道和l上变频调制通道,通过物理隔离方式增加接收与发射通道的隔离度及降低信号件的电磁串扰;

(5)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s下变频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l上变频调制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频率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北斗收发机射频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双工器、s下变频通道、l上变频调制通道和频率源,如图1所示,所述双工器分别与s下变频通道和l上变频调制通道连接,可以同时接收和发送信号,并分别单独对信号进行调制,使信号之间不相互影响;所述频率源用于产生s下变频通道和l上变频调制通道中所需要的本振频率以及参考时钟信号。

如图2所示,所述s下变频通道第一混频器、第一本振、第一滤波器、第一衰减器、第一放大器、第二本振、第二混频器、第二滤波器和第一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一混频器、第一滤波器、第一衰减器、第一放大器、第二混频器、第二滤波器和第一运算放大器依次连接,第一本振与第一混频器连接;第二本振与第二混频器连接;接收北斗卫星下行信号通过双工器发送至第一混频器,第一混频器将下行信号和第一本振的本振频率信号进行混频后依次输入第一滤波器、第一衰减器和第一放大器进行滤波、衰减和放大处理,经滤波、衰减和放大处理的信号与第二本振的本振频率信号再次进行第二混频后输入到第二滤波器和第一运算放大器中进行滤波、放大后输出中频信号,中频信号的频率为12.24mhz,此时的信号可输入至收发机(中频处理模块)进行信号的后续处理。

如图3所示,所述l上变频调制通道包括第三本振、第二放大器、第二衰减器、第三放大器、第三衰减器、第三混频器、第四衰减器、第三滤波器、第四放大器、第五滤波器、第五衰减器、第五放大器、第一与非门和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三本振、第二放大器、第二衰减器、第三放大器、第三衰减器、第三混频器、第四衰减器、第三滤波器、第四放大器、第五滤波器、第五衰减器和第五放大器依次连接,第一与非门、第二运算放大器和第三混频器连接;所述第三本振的本振频率信号为第一本振的频率信号,该频率信号依次经过第二放大器、第二衰减器、第三放大器、第三衰减器进行放大、衰减、再放大、再衰减后输入到第三混频器中,所述收发机的发送的bpsk发送数据经过第二与非门和运算放大器处理后输入第三混频器中,第三混频器将本振频率信号和发送数据进行混频后依次输入第四衰减器、第三滤波器、第四放大器、第五滤波器、第五衰减器、第五放大器做多次衰减、滤波和放大处理,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双工器,双工器输出调制放大后的信号,该信号的频率为1615.68mhz。

如图4所示,所述频率源包括晶振、锁相环、单片机、第二与非门、lc滤波器和第六放大器,所述晶振为16.32mhz温补晶振,晶振、第二与非门、lc滤波器和第六放大器依次连接产生48.96mhz时钟信号,后续的收发机(中频处理模块)提供48.96mhz参考时钟信号。所述晶振产生的16.32mhz的频率信号经过锁相环输出1615.68mhz、863.83mhz两个本振频率,向s下变频通道和l上变频调制通道提供本振频率信号,输出本振频率的大小有单片机控制。

所述壳体内设有上下两个盖板,上盖板用于放置s下变频通道,下盖板用于放置频率源和l下变频调制通道,通过腔体物理隔离的方式增加接收与发射通道的隔离度及降低信号间的电磁串扰;腔体和腔体盖板的外形按照技术要求进行设计,设计外形尺寸满足技术协议书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基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发明构思进行的改造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