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组件、闪光灯组件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17193发布日期:2018-12-19 05:31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组件、闪光灯组件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组件、闪光灯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由于摄像头和闪光灯的功能需求,需要在电子设备的壳体上开设贯通孔以实现透光功能,摄像头镜片与闪光灯镜片外漏、与壳体形成明显的颜色差,破坏了电子设备视觉上的一体性。

申请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组件,所述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组件具有结构简单、外观表现效果佳的优点。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组件。

本申请又提出一种电子设备的闪光灯组件,所述电子设备的闪光灯组件具有结构简单、视觉效果佳的优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组件,包括:镜片组件;镜头盖板,所述镜头盖板盖设于所述镜片组件,所述镜头盖板的至少部分表面设有第一变色层,所述第一变色层适于在第一透光状态和第二透光状态之间切换;第一供电电路,所述第一供电电路与所述第一变色层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变色层在所述第一透光状态和所述第二透光状态之间切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组件,通过在镜头盖饭上设置第一变色层,第一变色层可以在第一透光状态与第二透光状态之间切换,从而可以使镜头盖板呈现不同的表现效果,进而可以丰富摄像头组件的外观效果,还可以实现电子设备的一体化视觉效果、提升电子设备的外观表现力。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摄像头组件,所述摄像头组件为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组件,所述摄像头组件嵌设于所述壳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在镜头盖饭上设置第一变色层,第一变色层可以在第一透光状态与第二透光状态之间切换,从而可以使镜头盖板呈现不同的表现效果,进而可以丰富摄像头组件的外观效果,还可以实现电子设备的一体化视觉效果、提升电子设备的外观表现力。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闪光灯组件,包括:光源件;闪光灯盖板,所述闪光灯盖板盖设于所述光源件,所述闪光灯盖板的至少部分表面设有第二变色层,所述第二变色层适于在第一透光状态和第二透光状态之间切换;第二供电电路,所述第二供电电路与所述第二变色层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二变色层在所述第一透光状态和所述第二透光状态之间切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闪光灯组件,通过在闪光灯盖板上设置第二变色层,通过第二供电电路控制第二变色层的外观状态,使得呈现不同的透光效果,以保证闪光灯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提高闪光灯组件与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外观一致性,从而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表现力,进而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市场竞争力。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组件的镜头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组件的镜头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子设备1,摄像头组件2,闪光灯组件3,壳体4,

镜片组件10,

镜头盖板20,

第一变色层100,第一导电层110,电致变色功能层120,离子存储层121,电解质层122,电致变色层123,第二导电层130,第一衬底层140,第二衬底层150,

光源件30,闪光灯盖板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的摄像头组件2,包括镜片组件10、镜头盖板20和第一供电电路。

具体而言,如图1-图3所示,镜头盖板20盖设于镜片组件10,镜头盖板20的至少部分表面设有第一变色层100。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是镜头盖板20的一部分设有第一变色层100,例如,镜头盖板20的视窗区域,即镜头盖板20的实现透光功能的区域涂覆有第一变色层100。又如,镜头盖板20的边缘区域,即镜头盖板20的装饰边框处可以涂覆有第一变色层100。当然,也可以第一变色层100覆盖镜头盖板20一侧的表面。

第一变色层100适于在第一透光状态和第二透光状态之间切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变色层100处于第一透光状态时与第一变色层100处于第二透光状态时,第一变色层100能够透过的光线不同,以使第一变色层100具有不同的外观效果。

例如,当第一变色层100处于第一透光状态时,第一变色层100可以呈透明状态,此时,镜头盖板20可以透过全部光线,摄像头组件2可以进行正常拍摄。当第一变色层100处于第二透光状态时,第一变色层100可以呈红色、蓝色、灰色或白色等颜色,可以使得镜头盖板20与电子设备1的壳体4相适配,以提高电子设备1的外观表现力。

第一供电电路可以与第一变色层100电连接以控制第一变色层100在第一透光状态和第二透光状态之间切换。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变色层100所处的透光状态可以通过第一供电电路进行控制。例如,可以通过第一供电电路对第一变色层100施加电压,通过控制电压值的大小以使第一变色层100在第一透光状态和第二透光状态之间切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的摄像头组件2,通过在镜头盖板20上设置第一变色层100,第一变色层100可以在第一透光状态与第二透光状态之间切换,从而可以使镜头盖板20呈现不同的表现效果,进而可以丰富摄像头组件2的外观效果,还可以实现电子设备1的一体化视觉效果、提升电子设备1的外观表现力。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镜头盖板20可以为透明板。换言之,镜头盖板20可以呈透明的,光线可以通过镜头盖板20。

如图2及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变色层1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110、电致变色功能层120和第二导电层130。第一导电层110设于镜头盖板20的表面,且第一导电层110与第一供电电路的一端电连接,第二导电层130与第一供电电路的另一端电连接。

例如,第一导电层110可以铺设于镜头盖板20的表面,电致变色功能层120可以铺设于第一导电层110,第一导电层110夹设于镜头盖板20与电致变色功能层120之间。第二导电层130铺设于电致变色功能层120,电致变色功能层120夹设于第一导电层110与第二导电层130之间。第一导电层110与第二导电层130中的一个连接第一供电电路的正极,另一个连接第一供电电路的负极。

由此,第一供电电路可以通过第一导电层110与第二导电层130为电致变色功能层120提供电压,从而可以均匀地为电致变色功能层120不同区域提供电压,进而可以使得不同区域的电致变色功能层120均能够在第一透光状态与第二透光状态之间切换,且可以提高电致变色功能层120位于不同区域的部分在第一透光状态与第二透光状态之间切换的一致性。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需求调整第一导电层110和第二导电层130的位置及线路设计,以实现对第一变色层100的部分区域的单独颜色控制,如仅使镜头盖板20上具有透光功能的区域可以在透明状态与有颜色的状态之间切换,而边框区域始终保持有颜色状态。又如镜头盖板20的边框区域可以在透明状态与有颜色的状态之间切换,而镜头盖板20上具有透光功能的区域始终保持透明状态。

如图2及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功能层12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离子存储层121、电解质层122和电致变色层123,离子存储层121铺设于第一导电层110,电致变色层123铺设于第二导电层130。可以理解的是,离子存储层121与第一导电层110接触,电致变色层123与第二导电层130接触,电解质层122位于离子存储层121与电致变色层123之间。

例如,离子存储层121铺设于第一导电层110,电解质层122铺设于第一导电层110,离子存储层121位于第一导电层110与电解质层122之间,电致变色层123铺设于电解质层122,电解质层122位于离子存储层121与电致变色层123之间,电致变色层123与第二导电层130直接接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110和第二导电层130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溅镀工艺或蒸镀工艺制成。例如,第一导电层110可以通过溅镀工艺或蒸镀工艺铺设于镜头盖板20上。溅镀工艺是通过在真空环境下,通入适当的惰性气体作为媒介,靠惰性气体加速撞击镜头盖板20的表面,使镜头盖板20的表面上的原子被撞击出来,并在镜头盖板20的表面镀第一导电层110。蒸镀工艺是将第一导电层110在真空环境中加热,使其气化并沉积到镜头盖板20上。溅镀工艺和蒸镀工艺均可以保证第一导电层110或第二导电层130的附着力、安装稳定性,也可以保证第一导电层110或第二导电层130的铺设均匀性。

如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镜头盖板20上可以设有第一衬底层140,第一变色层100铺设于第一衬底层140的远离镜头盖板20一侧的表面。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衬底层140与镜头盖板20连接,第一变色层100设于第一衬底层140,第一衬底层140位于镜头盖板20与变色层之间。例如,镜头盖板20与第一衬底层140层叠设置,第一变色层100进一步地铺设于第一衬底层140。由此,第一衬底层140的设置可以便于第一变色层100的设置,为第一导电层110提供附着基板,还可以提高镜头盖板20的结构强度。

如图2及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镜头盖板20上设有第二衬底层150,第二衬底层150位于变色层远离镜头盖板20一侧的表面。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变色层100夹设于镜头盖板20与第二衬底层150之间。例如,第一变色层100包括变色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110、电致变色功能层120和第二导电层130。第一导电层110可以利用蒸镀工艺或是溅镀工艺设于镜头盖板20,第二导电层130可以利用蒸镀工艺或是溅镀工艺设于第二衬底层150,电致变色功能层120夹设于第一导电层110与第二导电层130之间。由此,第一衬底层140的设置可以便于第一变色层100的设置,为第二导电层130提供附着基板,还可以提高镜头盖板20的结构强度。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电子设备1的摄像头组件2还包括闪光灯组件3,闪光灯组件3与镜片组件10间隔设置。闪光灯组件3包括光源件30和闪光灯盖板300,闪光灯盖板300盖设于光源件30,闪光灯盖板300的至少部分表面设有第二变色层,第二变色层适于在第一透光状态和第二透光状态之间切换。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变色层处于第一透光状态时、第一变色层100也处于第一透光状态时,第二变色层与第一变色层100所呈现的颜色一致或均为透明状态,第二变色层处于第二透光状态、第一变色层100也处于第二透光状态时,第二变色层与第一变色层100所呈现的颜色一致或均为透明状态。

第二供电电路,第二供电电路与第二变色层电连接以控制第二变色层在第一透光状态和第二透光状态之间切换。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变色层所处的透光状态可以通过第二供电电路进行控制。例如,可以通过第二供电电路对第二变色层施加电压,通过控制电压值的大小以使得第二变色层在第一透光状态和第二透光状态之间切换。

由此,可以通过第二供电电路控制第二变色层的外观状态,使得闪光灯盖板300呈现不同的透光状态,以保证闪光灯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提高闪光灯组件3与电子设备1的壳体4的外观一致性,从而可以提高电子设备1的外观表现力,进而可以提高电子设备1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变色层的构造可以与第一变色层100的构造相同。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变色层的结构及材料成分可以与第一变色层100的结构及材料成分一致,从而可以简化摄像头组件2的构造,降低电子设备1的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闪光灯盖板300由镜头盖板20延伸出。可以理解的是,镜头盖板20的一部分可以构造形成闪光灯盖板300以遮挡光源件30。由此,可以简化摄像头组件2的安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包括壳体4和摄像头组件2,摄像头组件2为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1的摄像头组件2,摄像头组件2嵌设于壳体4。例如,壳体4可以开设有安装孔,摄像头组件2与壳体4连接,摄像头组件2的镜头盖板20适于遮挡安装孔。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1”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电话、寻呼机、摄像机、录影机、手机等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通过在镜头盖板20上设置第一变色层100,第一变色层100可以在第一透光状态与第二透光状态之间切换,从而可以使镜头盖板20呈现不同的表现效果,进而可以丰富摄像头组件2的外观效果,还可以实现电子设备1的一体化视觉效果、提高电子设备1的外观表现力。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的闪光灯组件3,包括光源件30、闪光灯盖板300和第二供电电路。闪光灯盖板300盖设于光源件30,闪光灯盖板300的至少部分表面设有第二变色层,第二变色层适于在第一透光状态和第二透光状态之间切换。第二供电电路与第二变色层电连接以控制第二变色层在第一透光状态和第二透光状态之间切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的闪光灯组件3,通过在闪光灯盖板300上设置第一变色层100,第一变色层100可以在第一透光状态与第二透光状态之间切换,从而可以使得闪光灯盖板300呈现不同的表现效果,进而可以丰富摄闪光灯组件3的外观效果,还可以实现电子设备1的一体化视觉效果、提高电子设备1的外观表现力。

下面参考图1-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1可以是各种内置有电池,并具有摄像头组件2的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摄影机、录像机或信息显示设备等。

下面以手机为例对本申请所适用的终端进行介绍。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包括壳体4、电池和摄像头组件2。壳体4具有安装空间,电池及摄像头组件2均位于安装空间内。壳体4设有两个安装孔,两个安装孔贯通壳体4的后盖。摄像头组件2包括镜片组件10、镜头盖板20、第一供电电路和闪光灯组件3。其中,闪光灯组件3包括光源件30和闪光灯盖板300。镜头盖板20位于其中一个安装孔处以遮挡该安装孔,闪光灯盖板300位于两个安装孔处以遮挡该安装孔。镜片组件10与镜头盖板20相对,光源件30与闪光灯盖板300相对。

闪光灯盖板300可以由镜头盖板20构造成,即镜头盖板20的一部分构造形成闪光灯盖板300。镜头盖板20朝向镜片组件10的一侧涂覆有第一变色层100,第一变色层100完全覆盖镜头盖板20。

在摄像头组件2不使用时,第一变色层100显示出颜色以遮挡镜片组件10和光源件30;当需使用相关功能时,第一变色层100变化为透明,取消对镜片组件10和光源件30的遮挡。

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变色层1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110、电致变色功能层120和第二导电层130。第一导电层110附着在第一衬底层140上,第二导电层130附着在第二衬底层150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衬底层140与镜头盖板20连接,第一导电层110设于第一衬底层140远离镜头盖板20的一侧,电致变色功能层120铺设于第一导电层110上,第二导电层130与电致变色功能层120接触,第二衬底层150位于第二导电层130远离电致变色功能层120的一侧。

第一导电层110、第二导电层130均为透明导电层,换言之,光线可以穿过第一导电层110和第二导电层130。第一导电层110和第二导电层130均可以通过溅镀工艺或蒸镀工艺制成。镜头盖板20为透明基板,光线可以穿过镜头盖板20。第一衬底层140和第二衬底层150均由透明底板构成,可以为玻璃、复合板材、薄膜等透明件。

如图2及图3所示,电致变色功能层12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离子存储层121、电解质层122和电致变色层123,离子存储层121铺设于第一导电层110,电致变色层123铺设于第二导电层130。

第一导电层110和第二导电层130可以通过fpcbonding(柔性电路板接触的方式)或到点触点的方式连接到第一供电电路的两极,第一供电电路可以根据场景需求对第一变色层100输出不同电压,以控制镜头盖板20的颜色。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通过在镜头盖板20上设置第一变色区100,为电子设备1熄屏状态下的外观效果提供了更多的效果选择,如摄像头组件2在不使用时可以为白色或红色,摄像头组件2在工作过程中,摄像头组件2的外漏部分为透明,以保证摄像头组件2的正常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