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器及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5040发布日期:2019-01-29 17:16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发声器及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声器及耳机。



背景技术:

发声器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重要声学器件,其用于完成电信号与声音信号之间的转换,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由于要适应便携设备的轻量化、小型化,需要应用到在小型声学产品中(如耳机)的发声器通常都设计得非常小巧,由于内部空间受限发声器的前腔及后腔均比较小。而小体积的腔体限制振膜的振幅和灵敏度,从而影响发声器的声学性能。

此外,为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发声器在与前腔连通的声孔处安装了防尘细孔(或细网)。如此,振膜振动时,前腔空间较小,其瞬时气压大,而防尘细网的设置会导致气流流通受阻较大,从而影响产品振幅和灵敏度,造成失真,进一步地对发声器的声学性能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声器,旨在解决现有的小体积声腔限制振膜的振幅和灵敏度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声器,包括壳体以及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包括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所述振膜的前侧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间形成前腔,所述振膜的背侧与所述磁路系统的导磁轭之间的空间形成后腔,所述发声器还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吸音部件,所述吸音部件包括围成填充区域的围合壁,以及填充在所述填充区域内的吸音材料,所述围合壁具有开口部,在所述开口部上设置有透气封装件,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前腔与吸音部件的第一气流通道、以及连通所述后腔与吸音部件的第二气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吸音部件设置为环状并沿所述导磁轭的周向延伸布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均设置为沿所述振膜的周向延伸而呈狭孔状,且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均位于所述吸音部件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吸音部件、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分别设置有2个,并关于所述振膜的中心对称布置。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下侧呈敞口设置的上壳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敞口处的环形支架,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均形成在所述环形支架上,所述吸音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环形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环形支架包括固定环及设于所述固定环外周面的外凸部,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开设于所述外凸部,所述上壳设有对应所述第一气流通道的避位凹槽。

优选地,所述吸音部件的围合壁为一端开口的槽型件,所述槽型件的开口端设有透气封装件,所述槽型件通过粘接、超声焊接或激光热熔焊接的方式固定结合于所述环形支架的底面。

优选地,所述槽型件的顶面开设有与所述环形支架的侧壁相对应的凹槽,所述环形支架的侧壁嵌入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吸音部件的围合壁由所述环形支架的侧壁延伸出来的凸出部形成,所述凸出部与环形支架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凸出部的底壁开设有用于灌装吸音材料的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该耳机包括上述的发声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发声器通过在壳体上设置连通前腔与吸音部件的第一气流通道,以及连通后腔与吸音部件的第二气流通道,使得在振膜振动时可以借由吸音部件调整前腔与后腔的气压,如此,利用吸音部件的吸音效果,增加了前腔与后腔空间的压缩比,使振膜的振幅及灵敏度的得以增大,从而提升了声学性能。换句话说,与现有的发声器相比,在保证相同性能的前提下,本发明的前腔与后腔可以设计得更小,应用到相应的产品时,可以进一步缩小该产品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4示出本发明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声器,该发声器包括壳体以及发声单元。发声单元包括振动系统21及磁路系统22,壳体用于承载振动系统与磁路系统。振动系统21包括振膜211;振膜211的前侧与壳体之间的空间形成前腔111,磁路系统22包括导磁轭221,振膜211的背侧与磁路系统22的导磁轭221、壳体之间形成后腔112,为了使发声器发出的声音传出,在壳体上还设置有出音孔11。

振动系统21及磁路系统22均可以参考现有的形式,具体的,振动系统21还包括与振膜211固定连接的音圈212,作为示例,磁路系统22包括导磁轭221、磁钢222及导磁板223,磁路系统22内形成有供音圈212伸入的磁隙,音圈212连通变化的电流则受到不同大小的安培力而振动,音圈212振动带动振膜211振动,其能量变换方式是电能—机械能—声能。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发声器还包括与壳体连接的吸音部件3,该吸音部件3包括围成填充区域的围合壁、以及填充在填充区域内的吸音材料。围合壁具有开口部,在开口部上设置有透气封装件31。透气封装件为阻尼网布,可允许振动气流通过,并对吸音材料进行封装。吸音材料为天然沸石、活性炭、白炭黑、海泡石绒和沸石粉中的至少一种,吸音材料以颗粒状填充到填充区域中;或者吸音材料以吸音棉的形式设置在填充区域。壳体上开设有第一气流通道12和第二气流通道13,第一气流通道12用于连通前腔111与吸音部件3,第二气流通道13用于连通后腔112与吸引部件3。

本实施例中,第一气流通道12和第二气流通道13的大小及位置也可以不做限定,只要能满足连通的流量要求即可,换句话说,只要第一气流通道12、第二气流通道13的流通面积与前腔111、后腔112的空间大小相适应即可。应当理解的是,当第一气流通道12或第二气流通道13只设置一个时,该流通面积指该第一气流通道12或第二气流通道13本身的流通面积。当第一气流通道12或第二气流通道13分别设置有多个时,该流通面积分别指多个第一气流通道或第二气流通道的总流通面积。

本发明的发声器通过采用在壳体上设置连通前腔111与吸音部件3的第一气流通道12、以及连通后腔112与吸音部件3的第二气流通道13,使得在振膜211振动时可以藉由吸音部件3分别调整前腔111和后腔112的气压,如此,利用吸音部件3的吸音效果,增加了前腔111与后腔112的压缩比。吸音部件3内填充的吸音材料是由非发泡多孔性材料经过造粒工艺制成,其可利用非发泡多孔性材料的微观孔道结构对气体快速吸附-脱附的性质,使得发声器的谐振空间虚拟增大,从而有效降低发声器共振频率、扩展中低频带宽。具体地,在前腔111被压缩时,前腔111中的一部分空气可经由第一气流通道12进入吸音部件3,在后腔112被压缩时,后腔112中的一部分空气可经由第二气流通道13进入吸音部件3,如此,前腔111和后腔112均得以被更大程度地压缩。并且由于阻碍减小,振膜211的振幅及灵敏度的得以增大,从而提升了声学性能。换句话说,与现有的发声器相比,在保证相同性能的前提下,本发明的前腔111和后腔112均可以设计得更小,应用到相应的产品时,可以进一步缩小该产品的体积。

由于吸音部件3与壳体固定连接,为了见下吸音部件3对发声器横向空间的占用,吸音部件3设置为环状并沿导磁轭221的周向延伸布置。

进一步地,为了减小第一气流通道12和第二气流通道13对发声器横向空间的占用,第一气流通道12与第二气流通道13均沿振膜211的周向延伸而呈狭孔状,且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2与第二气流通道13均位于所述吸音部件的上方。

进一步地,为了更均衡地调整前腔111和后腔112的气压、平衡振膜,第一气流通道12、第二气流通道13和吸音部件3均设置有两个,并沿振膜211的周向间隔布置,每一侧的第一气流通道12和第二气流通道均只与本侧的吸音部件3连通。优选地,两个第一气流通道12、第二气流通道13和吸音部件3关于振膜211的中心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上壳14及环形支架15,所述上壳14的下侧呈敞口设置,环形支架15设于所述上壳14下侧的敞口处,第一气流通道12和第二气流通道13均形成在环形支架15上,吸音部件3固定连接在环形支架15上。

本实施例中,具体地,上壳14的顶壁与振膜211之间形成前腔111,振膜211与导磁轭221、环形支架15之间形成后腔112。可以理解的是,壳体被细分为上壳14及环形支架15,二者通过粘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而第一气流通道12和第二气流通道13均设置在环形支架15上,如此不仅有利于集中成形第一气流通道12和第二气流通道13,而且还便于振动系统21及磁路系统22的装配。

进一步地,环形支架15包括固定环151及设于固定环151外周面的外凸部152,第一气流通道12开设于外凸部152,第二气流通道13开设于固定环151。上壳14设有对应第一气流通道12的避位凹槽。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气流通道12的作用在于连通前腔111与吸音部件3,通过在固定环151的外周面设置外凸部152以开设第一气流通道12,则可以避免第一气流通道12挤占振动系统21或磁路系统22的安装空间。

进一步地,吸音部件3的围合壁为顶面开口的槽型件,槽型件的顶面封合透气封装件,槽型件通过粘接、超声焊接或激光热熔焊接的方式固定结合于环形支架15的底面。优选地,槽型件的顶面开设有凹槽32,环形支架15向下方延伸的侧壁嵌入凹槽32内,从而增强吸音部件3与环形支架15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吸音部件3的围合壁由环形支架15的侧壁延伸出来的凸出部153形成,凸出部153与环形支架15一体注塑成型。此种结构的壳体结构简单,并且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使得壳体的加工变得更容易。可以理解的是,此种结构的透气封装件注塑在凸出部153与环形支架15之间,从而分隔出用于填充吸音材料的空间,凸出部153的底壁开设有用于灌装吸音材料的孔。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耳机,该耳机包括发声器,该发声器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耳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