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89725发布日期:2019-01-14 19:0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的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图像采集时,如果当前场景中外界光线不足,例如当前场景为夜间场景,此时为了保证采集到的图像的质量,需要使用补光灯进行补光处理,在进行图像采集时,开启补光灯。由于高亮度可见光补光灯,在爆闪时,容易惊吓到车辆中的司机,因此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红外光补光灯进行补光。现有技术方案为,在外界光线不足的场景中,在采集图像时,触发红外光补光灯开启,采用红外光补光灯进行补光。随着用户对图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用户需要既能在图像中看清高红外反射区域信息,例如车辆的车牌信息,也能看清低红外反射区域信息,例如车内的人脸信息。现有技术中,如果红外光补光灯的红外光功率较低,则能看清高红外反射区域信息,但是无法看清低红外反射区域信息;如果红外光补光灯的红外光功率较高,则能看清低红外反射区域信息,但是无法看清高红外反射区域信息。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图像中无法同时看清低红外反射区域信息和高红外反射区域信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判断当前时刻是否为图像采集时刻;如果是,在低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一图像;在高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二图像;其中,所述低补光亮度的光功率不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所述高补光亮度的光功率不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一阈值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对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进一步地,采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之后,对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处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分别识别所述第一图像中的高红外反射区域和第二图像中的低红外反射区域;所述对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包括:获取所述高红外反射区域中每个第一像素点的第一坐标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坐标信息对应的每个第一像素点的第一像素值和预设的第一权重,以及所述第二图像中所述第一坐标信息对应的每个第二像素点的第二像素值和预设的第二权重,对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一权重大于预设的第二权重;或获取所述低红外反射区域中每个第三像素点的第二坐标信息,根据所述第二图像中的所述第二坐标信息对应的每个第三像素点的第三像素值和预设的第三权重,以及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第二坐标信息对应的每个第四像素点的第四像素值和预设的第四权重,对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三权重大于预设的第四权重。进一步地,所述采集第一图像包括:基于预设的曝光时间采集第一图像;所述采集第二图像包括:基于预设的曝光时间采集第二图像;其中,所述预设的曝光时间不大于5毫秒。进一步地,所述在低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一图像;在高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二图像包括:控制第一红外光补光灯打开,并采集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第一红外光补光灯的亮度为低补光亮度;经过预设的时间间隔,控制第二红外光补光灯打开,并采集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一红外光补光灯的亮度与所述第二红外光补光灯的亮度之和为高补光亮度。进一步地,所述采集第二图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二红外光补光灯关闭。进一步地,所述在低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一图像;在高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二图像包括:控制高补光亮度的第三红外光补光灯打开,并采集第二图像;控制所述第三红外光补光灯关闭,经过预设的时间间隔,采用所述第三红外光补光灯当前的亮度进行补光,并采集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第三红外光补光灯关闭后经过预设的时间间隔的亮度为低补光亮度。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时间间隔不大于5毫秒。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采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时刻是否为图像采集时刻;采集模块,用于当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在低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一图像;在高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二图像;其中,所述低补光亮度的光功率不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所述高补光亮度的光功率不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一阈值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融合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识别模块,用于分别识别所述第一图像中的高红外反射区域和第二图像中的低红外反射区域;所述融合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所述高红外反射区域中每个第一像素点的第一坐标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坐标信息对应的每个第一像素点的第一像素值和预设的第一权重,以及所述第二图像中所述第一坐标信息对应的每个第二像素点的第二像素值和预设的第二权重,对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一权重大于预设的第二权重;或获取所述低红外反射区域中每个第三像素点的第二坐标信息,根据所述第二图像中的所述第二坐标信息对应的每个第三像素点的第三像素值和预设的第三权重,以及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第二坐标信息对应的每个第四像素点的第四像素值和预设的第四权重,对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三权重大于预设的第四权重。进一步地,所述采集模块,具体用于基于预设的曝光时间采集第一图像;基于预设的曝光时间采集第二图像;其中,所述预设的曝光时间不大于5毫秒。进一步地,所述采集模块,具体用于控制第一红外光补光灯打开,并采集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第一红外光补光灯的亮度为低补光亮度;经过预设的时间间隔,控制第二红外光补光灯打开,并采集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一红外光补光灯的亮度与所述第二红外光补光灯的亮度之和为高补光亮度。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红外光补光灯关闭。进一步地,所述采集模块,具体用于控制高补光亮度的第三红外光补光灯打开,并采集第二图像;控制所述第三红外光补光灯关闭,经过预设的时间间隔,采用所述第三红外光补光灯当前的亮度进行补光,并采集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第三红外光补光灯关闭后经过预设的时间间隔的亮度为低补光亮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判断当前时刻是否为图像采集时刻;如果是,在低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一图像;在高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二图像;其中,所述低补光亮度的光功率不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所述高补光亮度的光功率不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一阈值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对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到达图像采集时刻时,在低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一图像;在高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二图像。因此第一图像中高红外反射区域信息清楚,第二图像中低红外反射区域信息清楚。因此,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融合处理,得到的目标图像中既能看清低红外反射区域信息,也能看清高红外反射区域信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图像采集过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帧模式a和帧模式b交替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图像采集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图像融合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帧模式c和帧模式d交替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图像采集流程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过程示意图,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101:判断当前时刻是否为图像采集时刻,如果是,进行s10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方法应用于图像采集设备,图像采集设备预先设定有图像采集的帧率以及初始采集图像的时间点,例如帧率为25帧/秒,初始采集图像的时间点为8点整。图像采集设备中还可以包括计时器,计时器实时记录当前的时刻,根据预先设定的图像采集的帧率以及初始采集图像的时间点,可以确定当前时刻是否为图像采集时刻。当前时刻不为图像采集时刻时,图像采集设备不进行后续的图像采集过程,当前时刻为图像采集时刻时,图像采集设备则进行后续的图像采集过程。s102:在低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一图像;在高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二图像;其中,所述低补光亮度的光功率不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所述高补光亮度的光功率不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一阈值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图像采集设备可以产生低补光亮度和高补光亮度,其中,低补光亮度的光功率不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高补光亮度的光功率不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预设的第一阈值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预设的第一阈值和预设的第二阈值可以根据目标对象与图像采集设备的距离灵活设定,当目标对象与图像采集设备的距离较大时,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可以设置的较大,当目标对象与图像采集设备的距离较小时,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可以设置的较小。其中,预设的第一阈值可以为1瓦,预设的第二阈值可以为10瓦。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对图像采集设备中低亮度的补光灯数量以及高亮度的补光灯数量进行限定,只要低亮度的补光灯的光功率之和不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高亮度的补光灯的光功率之和不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即可。当前时刻为图像采集时刻时,图像采集设备产生低补光亮度,在地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一图像,在高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二图像。其中,采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时间间隔,不超过根据图像采集设备的帧率采集相邻两帧图像的时间间隔。例如,帧率为25帧/秒,则根据图像采集设备的帧率采集相邻两帧图像的时间间隔为40毫秒,则采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时间间隔不超过40毫秒。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到达图像采集时刻时,在低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一图像;在高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二图像。因此第一图像中高红外反射区域信息清楚,第二图像中低红外反射区域信息清楚。因此,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融合处理,得到的目标图像中既能看清低红外反射区域信息,也能看清高红外反射区域信息。其中,高红外反射区域可以是车牌区域,低红外反射区域可以是车内人脸区域。s103:对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图像采集设备在获取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之后,可以分别识别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像素值。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是分辨率相同的两幅图像,因此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的像素点是一一对应的。在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处理时,针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一一对应的像素点,可以将一一对应的像素点中较高的像素值乘以较大的权重,较低的像素值乘以较低的权重,然后再将一一对应的像素点的像素值求和,得到目标图像。例如,较大的权重可以是0.8,较小的权重可以是0.2。另外,对于边缘区域的像素点,其对应的较大权重和较小权重可以与其他像素点对应的较大权重和较小权重不同。例如,边缘区域的像素点对应的较大的权重是0.6,较小的权重是0.4,其他像素点对应的较大的权重是0.8,较小的权重是0.2。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到达图像采集时刻时,基于相对较低的亮度进行补光,并采集第一图像,基于相对较高的亮度进行补光,并采集第二图像。由于车牌对红外光的反射率高,因此第一图像中车牌清楚,而人对红外光的反射率低,因此第二图像中车内人脸清楚。因此,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融合处理,得到的目标图像中既能看清车牌,也能看清车内人脸。实施例2:为了使确定的目标图像中车牌和车内人脸更清楚,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之后,对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处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分别识别所述第一图像中的高红外反射区域和第二图像中的低红外反射区域;所述对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包括:获取所述高红外反射区域中每个第一像素点的第一坐标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坐标信息对应的每个第一像素点的第一像素值和预设的第一权重,以及所述第二图像中所述第一坐标信息对应的每个第二像素点的第二像素值和预设的第二权重,对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一权重大于预设的第二权重;或获取所述低红外反射区域中每个第三像素点的第二坐标信息,根据所述第二图像中的所述第二坐标信息对应的每个第三像素点的第三像素值和预设的第三权重,以及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第二坐标信息对应的每个第四像素点的第四像素值和预设的第四权重,对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三权重大于预设的第四权重。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高红外反射区域是车牌区域,低红外反射区域是车内人脸区域进行说明。图像采集设备在获取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之后,分别识别第一图像中的车牌区域和第二图像中的车内人脸区域,其中,识别图像中的车牌区域和车内人脸区域的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对该过程进行赘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的车牌区域和车内人脸区域,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一图像中的车牌区域中每个像素点作为第一像素点,将第一像素点的坐标信息作为第一坐标信息。由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分辨率相同,因此可以在第二图像中确定第一坐标信息对应的每个第二像素点。由于第一图像中的车牌区域清楚,而第二图像中的车牌有可能出现过曝,因此将第一图像中的第一坐标信息对应的每个第一像素点的第一像素值乘以预设的第一权重,将第二图像中所述第一坐标信息对应的每个第二像素点的第二像素值乘以预设的第二权重,然后再对车牌区域对应的像素点的像素值求和。其中,预设的第一权重大于预设的第二权重,例如预设的第一权重为0.8,预设的第二权重为0.2。这样得到的目标图像中车牌区域清楚,由于第二图像中的车内人脸区域清楚,因此得到的目标区域中车内人脸区域和车牌区域都是清楚的。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二图像中的车内人脸区域中每个像素点作为第三像素点,将第三像素点的坐标信息作为第二坐标信息。由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分辨率相同,因此可以在第一图像中确定第二坐标信息对应的每个第四像素点。由于第二图像中的车内人脸区域清楚,因此将第二图像中的第二坐标信息对应的每个第三像素点的第三像素值乘以预设的第三权重,将第一图像中所述第二坐标信息对应的每个第四像素点的第四像素值乘以预设的第四权重,然后再对人脸区域对应的像素点的像素值求和。其中,预设的第三权重大于预设的第四权重,并且预设的第三权重和预设的第一权重可以相同或不同,预设的第四权重和预设的第二权重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预设的第三权重为0.7,预设的第四权重为0.3。这样得到的目标图像中车内人脸区域清楚,由于第一图像中的车牌区域清楚,因此得到的目标区域中车内人脸区域和车牌区域都是清楚的。对于目标图像中除车牌区域和车内人脸区域之外的像素点的像素值,可以采用第一图像中对应的像素点的像素值,也可以采用第二图像中对应的像素点的像素值,或者也可以计算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的对应像素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再或者也可以为对应的像素点中较高的像素值分配较大的权重,较低的像素值分配较低的权重。实施例3:在采集图像时,如果曝光时间较长,会使得图像中存在拖影现象,从而影响图像质量,为了减轻图像中的拖影现象,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采集第一图像包括:基于预设的曝光时间采集第一图像;所述采集第二图像包括:基于预设的曝光时间采集第二图像;其中,所述预设的曝光时间不大于5毫秒。对于相对较低的亮度,虽然其对应的光功率小,但是在相对较低的亮度下是为了看清车牌,而车牌对红外光的反射率高,因此不需要长时间曝光也能看清。对于相对较高的亮度,其对应的光功率大,补光空间范围大,可以对较大的场景同时补光,因此不需要长时间曝光,也可以看清图像中的车内人脸。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预设的曝光时间采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其中,预设的曝光时间不大于5毫秒。需要说明的是,光功率越高,则需要的曝光时间越短,光功率越低,则需要的曝光时间越长。实施例4:为了使采集的第一图像中车牌区域清楚,第二图像中车内人脸区域清楚,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在低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一图像;在高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二图像包括:控制第一红外光补光灯打开,并采集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第一红外光补光灯的亮度为低补光亮度;经过预设的时间间隔,控制第二红外光补光灯打开,并采集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一红外光补光灯的亮度与所述第二红外光补光灯的亮度之和为高补光亮度。图像采集设备包括第一红外光补光灯和第二红外光补光灯,其中,第一红外光补光灯的亮度为低补光亮度,第一红外光补光灯的亮度与第二红外光补光灯的亮度之和为高补光亮度。第一红外光补光灯可以是红外常亮补光灯、调低亮度的红外爆闪灯、脉冲调制的低亮度红外补光灯等;第二红外光补光灯可以是红外爆闪灯,该红外爆闪灯可以是基于led的红外爆闪灯,也可以是基于短脉冲红外激光器ld的红外爆闪灯。其中,基于ld的红外爆闪灯可以获得更大的瞬时光功率,具有更大的补光覆盖范围,使整个监控场景内都被照亮。在采集图像时,分为两种帧模式,分别为帧模式a和帧模式b,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进行帧模式a,即打开第一红外光补光灯,在低补光亮度场景采集第一图像。然后经过预设的时间间隔,进行帧模式b,即打开第二红外光补光灯,在高补光亮度场景采集第二图像。上式两种帧模式的特点说明如下表:帧模式补光曝光时间主要目标识别物帧模式a第一红外光补光灯短曝光车牌帧模式b第二红外光补光灯短曝光车内人脸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帧模式a和帧模式b在图像采集的过程中交替进行,图2为帧模式a和帧模式b交替示意图,图2中的每个图像采集时刻为根据图像采集帧率确定的图像采集时刻,当到达每个图像采集时刻时,都先进行帧模式a,再进行帧模式b,然后将帧模式a下得到的第一图像和帧模式b下得到的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得到当前帧的目标图像。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流程示意图,在正常曝光模式下,判断是否开启宽动态模式,也就是判断是否开启两种帧模式采集图像,如果否,则继续采用正常曝光模式进行图像采集,如果是,当到达图像采集时刻时,开启第一红外光补光灯,进入帧模式a,在帧模式a下采集第一图像,然后经过预设的时间间隔,开启第二红外光补光灯,进入帧模式b,在帧模式b下采集第二图像。然后判断是否关闭宽动态模式,如果关闭,则进入正常曝光模式,否则当到达图像采集时刻时,继续执行宽动态模式。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像融合示意图,在宽动态模式下,提取帧模式a下采集的第一图像,再提取帧模式b下采集的第二图像,融合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得到目标图像并输出。判断是否处于宽动态模式,如果否,则按正常曝光模式下单帧处理图像,如果是,当到达图像采集时刻时,继续进行图像融合。为了减少图像采集设备的功耗,在采集第二图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二红外光补光灯关闭。第一红外光补光灯处于常亮状态。实施例5:为了使采集的第一图像中车牌区域清楚,第二图像中车内人脸区域清楚,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在低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一图像;在高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二图像包括:控制高补光亮度的第三红外光补光灯打开,并采集第二图像;控制所述第三红外光补光灯关闭,经过预设的时间间隔,采用所述第三红外光补光灯当前的亮度进行补光,并采集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第三红外光补光灯关闭后经过预设的时间间隔的亮度为低补光亮度。图像采集设备还包括第三红外光补光灯,其中,第三红外光补光灯的亮度为高补光亮度。如果第二红外光补光灯的亮度对应的光功率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第三红外光补光灯与第二红外光补光灯可以为同一个。由于高补光亮度的第三红外光补光灯在一定的关闭时间内仍然有微弱的红外光输出,利用这一特点,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采集图像时,分为两种帧模式,分别为帧模式c和帧模式d,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进行帧模式c,即打开第三红外光补光灯,在高补光亮度场景采集第二图像。然后进行帧模式d,即关闭第三红外光补光灯,经过预设的时间间隔,采用第三红外光补光灯当前的亮度进行补光,并采集第一图像。其中,预设的时间间隔不大于5毫秒,可以保证第三红外光补光灯当前输出低补光亮度。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帧模式c和帧模式d在图像采集的过程中交替进行,图5为帧模式c和帧模式d交替示意图,图5中的每个图像采集时刻为根据图像采集帧率确定的图像采集时刻,当到达每个图像采集时刻时,都先进行帧模式c,再进行帧模式d,然后将帧模式c下得到的第二图像和帧模式d下得到的第一图像进行融合,得到当前帧的目标图像。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流程示意图,在正常曝光模式下,判断是否开启宽动态模式,也就是判断是否开启两种帧模式采集图像,如果否,则继续采用正常曝光模式进行图像采集,如果是,当到达图像采集时刻时,开启第三红外光补光灯,进入帧模式c,在帧模式c下采集第二图像,然后关闭第三红外光补光灯,进入帧模式b,经过预设的时间间隔,采集第一图像。然后判断是否关闭宽动态模式,如果关闭,则进入正常曝光模式,否则当到达图像采集时刻时,继续执行宽动态模式。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判断模块71,用于判断当前时刻是否为图像采集时刻;采集模块72,用于当判断模块71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在低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一图像;在高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二图像;其中,所述低补光亮度的光功率不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所述高补光亮度的光功率不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一阈值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融合模块73,用于对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所述装置还包括:识别模块74,用于分别识别所述第一图像中的高红外反射区域和第二图像中的低红外反射区域;所述融合模块73,具体用于获取所述高红外反射区域中每个第一像素点的第一坐标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中的所述第一坐标信息对应的每个第一像素点的第一像素值和预设的第一权重,以及所述第二图像中所述第一坐标信息对应的每个第二像素点的第二像素值和预设的第二权重,对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一权重大于预设的第二权重;或获取所述低红外反射区域中每个第三像素点的第二坐标信息,根据所述第二图像中的所述第二坐标信息对应的每个第三像素点的第三像素值和预设的第三权重,以及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第二坐标信息对应的每个第四像素点的第四像素值和预设的第四权重,对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三权重大于预设的第四权重。所述采集模块72,具体用于基于预设的曝光时间采集第一图像;基于预设的曝光时间采集第二图像;其中,所述预设的曝光时间不大于5毫秒。所述采集模块72,具体用于控制第一红外光补光灯打开,并采集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第一红外光补光灯的亮度为低补光亮度;经过预设的时间间隔,控制第二红外光补光灯打开,并采集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一红外光补光灯的亮度与所述第二红外光补光灯的亮度之和为高补光亮度。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75,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红外光补光灯关闭。所述采集模块72,具体用于控制高补光亮度的第三红外光补光灯打开,并采集第二图像;控制所述第三红外光补光灯关闭,经过预设的时间间隔,采用所述第三红外光补光灯当前的亮度进行补光,并采集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第三红外光补光灯关闭后经过预设的时间间隔的亮度为低补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判断当前时刻是否为图像采集时刻;如果是,在低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一图像;在高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二图像;其中,所述低补光亮度的光功率不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所述高补光亮度的光功率不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一阈值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对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图像。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到达图像采集时刻时,在低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一图像;在高补光亮度场景下,采集第二图像。因此第一图像中高红外反射区域信息清楚,第二图像中低红外反射区域信息清楚。因此,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融合处理,得到的目标图像中既能看清低红外反射区域信息,也能看清高红外反射区域信息。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同时看清远处的人或物、以及近处的人或物,其中,第一图像中近处的人或物清楚,远处的人或物补光不足,第二图像中近处的人或物过曝,远处的人或物清楚。因此融合后的目标图像中可以同时看清远处的人或物、以及近处的人或物。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