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城市公路道路照明网络的5G基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3760发布日期:2019-03-27 11:04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城市公路道路照明网络的5G基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5g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城市公路道路照明网络的5g基站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网络依赖度越来越高,移动运营商已完成4g数据通信的构架和商业化,但是随着数据业务的数量增加和对速率的要求提高,5g已经进入实验阶段,预计在2020-2025年实现商业应用,信息数据化的大局势也要求5g技术尽快的完善,因此,5g组网的建设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

根据中国发明cn2104054401b公布的一种用于室外照明网络的管理的方法和设备,该用于室外照明网络的管理的方法和设备网络布线更加成熟,并且我国城市环境中有着完善的市政照明系统,且该系统所组成的网络均匀度很高,是应该深度利用的现有资源,城市照明网络基本可以完全覆盖城市各个角落,此价值现在未被完全利用,并且5g基站的建设也需要完全覆盖城市的各个角落,将5g基站与现有的城市照明网络相结合,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更高的价值,故而提出一种基于城市公路道路照明网络的5g基站系统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城市公路道路照明网络的5g基站系统,具备充分利用城市公路照明的价值的优点,解决了我国城市环境中有着完善的市政照明系统,且该系统所组成的网络均匀度很高,是应该深度利用的现有资源,城市照明网络基本可以完全覆盖城市各个角落,此价值现在未被完全利用,并且5g基站的建设也需要完全覆盖城市的各个角落,将5g基站与现有的城市照明网络相结合,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更高的价值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充分利用城市公路照明的价值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城市公路道路照明网络的5g基站系统,包括移动通信中心,所述移动通信中心与连接节点双向电连接,所述连接节点与入网端口双向电连接,所述入网端口与网络运营商双向电连接,所述连接节点与卫星接入端口双向电连接,所述卫星接入端口与5g数据一号设备双向电连接,所述5g数据一号设备与放大一号设备双向信号连接,所述放大一号设备与中继一号设备双向信号连接,所述中继一号设备的输入端与照明灯杆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网络运营商与5g数据二号设备双向信号连接,所述网络运营商与放大二号设备双向信号连接,所述网络运营商与中继二号设备双向信号连接,所述中继二号设备的输入端与照明灯杆的输出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5g数据一号设备根据覆盖区域的要求和需求,配置不同类型设备,对区域进行信号覆盖,达到连接通许的条件。

优选的,所述放大一号设备和中继一号设备之间采用增益天线进行信号传输,增益天线根据数据传输的要求,设置为不同类型、不同数量增益天线。

优选的,所述照明灯杆包括灯头和灯杆,所述灯杆为中空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节点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所述连接节点的分布呈集群蜂窝网络。

优选的,所述照明灯杆的外部设置有连接端口,根据不同的需要连接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

优选的,所述放大一号设备是一种信号放大器,也叫直放站,用于如商场、宾馆、机场、码头、车站、体育馆、娱乐厅、地铁、隧道、高速公路和海岛等各种场所。

优选的,所述中继一号设备是在具有相同接口和相同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的同构网段互联时,中间加入的仪器设备。

优选的,所述网络运营商包括移动、联通和电信,所述网络运营商主要负责提供数据内容以及后续维护。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城市公路道路照明网络的5g基站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基于城市公路道路照明网络的5g基站系统,现有的4g基站只有十几根天线,但5g基站可以支持上百根天线,这些天线可以通过massivemimo技术形成大规模天线阵列,这就意味着基站可以同时从更多用户发送和接收信号,从而将移动网络的容量提升数十倍倍或更大,充分利用现有城市道路及公共区域照明网络,以照明灯杆为设备基座及载体,预留5g数据一号设备、放大一号设备、中继一号设备、5g数据二号设备、放大二号设备、中继二号设备和连接端口等,提供电源及有缘数据信号等,通过照明基座预留连接端口,根据不同需要连接不同类型电子设备,并通过连续照明网络组成5g集群蜂窝网络,实现充分利用城市公路照明的价值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城市公路道路照明网络的5g基站系统的系统图。

图中:1移动通信中心、2入网端口、3卫星接入端口、4网络运营商、5连接节点、65g数据一号设备、7放大一号设备、8中继一号设备、9照明灯杆、105g数据二号设备、11放大二号设备、12中继二号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基于城市公路道路照明网络的5g基站系统,包括移动通信中心1,移动通信中心1与连接节点5双向电连接,连接节点5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连接节点5的分布呈集群蜂窝网络,连接节点5与入网端口2双向电连接,入网端口2与网络运营商4双向电连接,利用原有4g网大基站辐射照明网络的5g小基站,网络运营商4包括移动、联通和电信,网络运营商4主要负责提供数据内容以及后续维护,连接节点5与卫星接入端口3双向电连接,卫星接入端口3与5g数据一号设备6双向电连接,5g数据一号设备6根据覆盖区域的要求和需求,配置不同类型设备,对区域进行信号覆盖,达到连接通许的条件,5g数据一号设备6与放大一号设备7双向信号连接,放大一号设备7是一种信号放大器,也叫直放站,用于如商场、宾馆、机场、码头、车站、体育馆、娱乐厅、地铁、隧道、高速公路和海岛等各种场所,放大一号设备7与中继一号设备8双向信号连接,放大一号设备7和中继一号设备8之间采用增益天线进行信号传输,增益天线根据数据传输的要求,设置为不同类型、不同数量增益天线,中继一号设备8的输入端与照明灯杆9的输出端电连接,网络运营商4与5g数据二号设备10双向信号连接,网络运营商4与放大二号设备11双向信号连接,网络运营商4与中继二号设备12双向信号连接,中继二号设备12的输入端与照明灯杆9的输出端电连接,中继一号设备8是在具有相同接口和相同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的同构网段互联时,中间加入的仪器设备,照明灯杆9包括灯头和灯杆,灯杆为中空结构,照明灯杆9的外部设置有连接端口,根据不同的需要连接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现有的4g基站只有十几根天线,但5g基站可以支持上百根天线,这些天线可以通过massivemimo技术形成大规模天线阵列,这就意味着基站可以同时从更多用户发送和接收信号,从而将移动网络的容量提升数十倍倍或更大,充分利用现有城市道路及公共区域照明网络,以照明灯杆9为设备基座及载体,预留5g数据一号设备6、放大一号设备7、中继一号设备8、5g数据二号设备10、放大二号设备11、中继二号设备12和连接端口等,提供电源及有缘数据信号等,通过照明基座预留连接端口,根据不同需要连接不同类型电子设备,并通过连续照明网络组成5g集群蜂窝网络,实现充分利用城市公路照明的价值的目的,mimo的意思是多输入多输出,实际上这种技术已经在一些4g基站上得到了应用,“massivemimo开启了无线通讯的新方向——当传统系统使用时域或频域为不同用户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时,massivemimo则导入了空间域(spatialdomain)的途径,其方式是在基地台采用大量的天线以及为其进行同步处理,如此则可同时在频谱效益与能源效率方面取得几十倍的增益,massivemimo的主要挑战是减少干扰,但正是因为massivemimo技术每个天线阵列集成了更多的天线,如果能有效地控制这些天线,让它发出的每个电磁波的空间互相抵消或者增强,就可以形成一个很窄的波束,而不是全向发射,有限的能量都集中在特定方向上进行传输,不仅传输距离更远了,而且还避免了信号的干扰,这种将无线信号(电磁波)按特定方向传播的技术叫做波束成形。

综上所述,该基于城市公路道路照明网络的5g基站系统,现有的4g基站只有十几根天线,但5g基站可以支持上百根天线,这些天线可以通过massivemimo技术形成大规模天线阵列,这就意味着基站可以同时从更多用户发送和接收信号,从而将移动网络的容量提升数十倍倍或更大,充分利用现有城市道路及公共区域照明网络,以照明灯杆9为设备基座及载体,预留5g数据一号设备6、放大一号设备7、中继一号设备8、5g数据二号设备10、放大二号设备11、中继二号设备12和连接端口等,提供电源及有缘数据信号等,通过照明基座预留连接端口,根据不同需要连接不同类型电子设备,并通过连续照明网络组成5g集群蜂窝网络,实现充分利用城市公路照明的价值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