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以及时刻修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8234发布日期:2019-05-15 22:1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以及时刻修正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对当前位置的时刻进行显示的钟表功能的电子设备以及时刻修正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电子钟表,所述电子钟表经由路由器而与网络连接,并且在与网络上的其他设备(ntp服务器或者时区检索服务器)之间接收、发送各种信息(专利文献1)。

所述电子钟表确立了与路由器之间的无线通信,并在设定了ipv6地址之后,将该地址发送至时区检索服务器。时区检索服务器对接收到的所述地址是否被登记在表格中进行判断,如果已被登记,则将所对应的tz-id或者最近的ntp服务器信息等的区域信息发送至电子钟表。

电子钟表在获得区域信息时,从区域信息所包含的所述最近的ntp服务器中取得标准时刻(网络标准时刻等),并且基于所述tz-id和标准时刻而将计时时刻修正为当前时刻。

由于在所述专利文献1的电子钟表中,每当在与路由器之间确立无线通信时,对ipv6地址进行设定,从而自动地实施与时区检索服务器、ntp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因此通信频率变高,而且功率消耗也会增加。因此,在以如手表那样的小型的电子钟表来实现的情况下,存在如下课题,即,电池寿命成为从一天到数天左右,从而与通常的模拟石英钟的电子钟表那样的一至两年左右的电池寿命相比而变得非常短,由此作为电子钟表而使用便利性降低。

此外,由于功率消耗的增加,即使在组装了可充电的二次电池的情况下,也难以利用被组装在通常的钟表中那样的太阳能电池来进行充电。因此,专利文献1的电子钟表具备能够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连接器,并且通过从与连接器连接的外部设备所提供的电力来进行充电。因此,存在如下课题,即,为了充电而必须与外部设备连接,从而与利用太阳能电池而被充电的通常的电子钟表相比,使用便利性降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8588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由网络而取得与时区相关的信息并能够修正为当前位置的当地时刻,还能够降低功率消耗的电子设备以及时刻修正系统。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具有;时刻显示部,其对时刻进行显示;通信部,其与基站连接;控制部,其执行如下处理,即:基站信息取得处理,从所连接的所述基站中取得与该基站相关的固有的基站信息;取得判断处理,基于所述基站信息而对是否取得与时区相关的信息进行判断;时区信息取得处理,在所述取得判断处理中判断为取得关于所述时区的信息的情况下,取得基于所述基站信息的与所述时区相关的信息;时刻修正处理,基于所取得的与所述时区相关的信息而对显示时刻进行修正。

根据本发明,由于电子设备的控制部对通信部进行控制以与基站连接,因此能够通过无线通信而与互联网等的网络连接。因此,如手表那样,与用户一起移动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随着进行移动而能够与不同的基站连接,并且在移动之后也能够与网络连接。

并且,控制部实施取得所连接的基站的固有的基站信息的处理,并且根据所取得的基站信息,而能够对是否取得与时区相关的信息进行判断。在此,与时区相关的信息是指,能够确定当前位置的时区的信息,例如,基站的位置信息(纬度、经度等)、或者基站的位置的时区(相对于协调世界时间utc的时差等)。

因此,由于控制部例如在已取得的基站信息与上一次相同的情况下判断为持有电子设备的用户停留于同一时区中,从而不执行此后的时区信息取得处理、时刻修正处理,因此能够降低电子设备的功率消耗。另一方面,由于控制部在已取得的基站信息与上一次不同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有可能移动到了不同的时区,从而执行时区信息取得处理或时刻修正处理,因此能够自动地修正为与当前位置的时区相应的时刻。

因此,由于控制部通过最初取得基站信息,从而对是否需要此后的处理进行判断,并且仅在判断为需要的情况下执行处理,因此与一直执行时区信息取得处理、时刻修正处理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功率消耗。因此,在电子设备通过一次电池而被驱动的情况下,能够延长电池寿命,并且即使在如电子钟表那样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中也能够防止使用便利性的降低。此外,由于既能够在电子设备中安装太阳能电池以及二次电池来进行驱动,并且也不需要与外部设备而进行充电,因此在该点上也能够防止使用便利性的降低。

而且,由于在通信部与基站确立通信时能够取得基站信息,并且基站信息的取得所需的功率消耗也较少,因此,例如也能够以十分钟间隔来取得基站信息,由此能够提高取得频率。因此,即使在移动至不同的时区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取得不同的基站的信息而迅速地检测出时区的变化,并且迅速地实施时区信息取得处理、时刻修正处理,从而能够较早地修正为与当前位置的时区相应的时刻,由此能够提高便利性。

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优选为,具备存储部,所述存储部对上一次取得的基站信息进行存储,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取得判断处理中,在经由所述通信部而取得的所述基站信息、与被存储于所述存储部中的上一次所取得的基站信息相一致的情况下,在所述取得判断处理中判断为不取得与所述时区相关的信息。

由于控制部在本次所取得的基站信息、与上一次所取得的基站信息相一致的情况下判断为不取得与时区相关的信息,因此能够容易地实施取得判断处理。例如,即使在作为基站与通信部之间的通信方式而利用了如lpwa那样的能够实现低功率且长距离(数km至数十km左右)的通信的规格的情况下,如果所连接的基站相同,则时区也相同的概率较高。因此,如果根据基站信息是否一致来实施取得判断处理,则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判断。

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优选为,具备存储部,所述存储部将过去所取得的基站信息与时差信息相对应地进行存储,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基站信息取得处理中所取得的所述基站信息被包含在所述存储部所存储的过去已取得的基站信息中的情况下,在所述取得判断处理中判断为不取得与所述时区相关的信息,并且,所述控制部执行利用被存储于所述存储部中的相对应的时差信息而执行对显示时刻进行修正的时刻修正处理。

存储部将过去所取得的基站信息与在取得该基站信息时所设定的时差信息相对应地进行存储。

在本次所取得的基站信息被包含在存储部所存储的过去已取得的基站信息中的情况下,控制部不执行与时区相关的信息的取得处理,而从存储部中读取与符合的基站信息相对应的时差信息,并利用该时差信息来执行对显示时刻进行修正的时刻修正处理。在用户的通常的生活范围、例如上下班、上学或者购物等进行移动的范围内,在过去取得基站信息,并将根据该基站信息而设定的时差信息(时区)存储于存储部中。因此,由于不需要重新取得与时区相关的信息,并且也不实施无用的通信处理,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功率消耗。

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优选为,具备时差信息存储部,所述时差信息存储部将位置信息与时差信息相对应地进行存储,作为所述时区信息取得处理,所述控制部执行如下处理,即:位置信息取得处理,将所述基站信息经由所述基站而输出至网络,并且从被设置于所述网络上且对所述基站信息和与该基站相对应的位置信息进行存储的位置信息服务器中,取得所述基站的位置信息;时差信息取得处理,从所述时差信息存储部中取得与所取得的所述基站的位置信息相对应的时差信息,并且,作为所述时刻修正处理,所述控制部利用在所述时差信息取得处理中所取得所述时差信息,来对显示时刻进行修正。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电子设备中设置时差信息存储部,因此只需在网络中从位置信息服务器取得与基站信息相对应的位置信息即可,而不需要从服务器中取得与位置信息相对应的时差信息。因此,与还从服务器中取得与位置信息相对应的时差信息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向互联网的通信次数,从而能够降低电子设备的功率消耗。

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优选为,作为所述时区信息取得处理,所述控制部执行如下处理,即:位置信息取得处理,将所述基站信息经由所述基站而输出至网络,并且从被设置于所述网络上且对所述基站信息和与该基站相对应的位置信息进行存储的位置信息服务器中,取得所述基站的位置信息;时差信息取得处理,将所述基站的位置信息经由所述基站而输出至网络,并且从被设置于所述网络上且对所述位置信息和与该位置信息相对应的时差信息进行存储的时区服务器中,取得所述位置信息的时差信息,并且,作为所述时刻修正处理,所述控制部利用在所述时差信息取得处理中所取得的所述时差信息来对显示时刻进行修正。

根据本发明,由于从网络上的位置信息服务器中取得位置信息,并且从时区服务器中取得时差信息,因此无需在电子设备中设置时差信息存储部,所述时差信息存储部将位置信息与时差信息相对应地进行存储。因此,既能够减少电子设备所需要的存储部的容量,也可以省略时差信息存储部的维护。

而且,由于网络上的时区服务器对存储容量的限制较少,因此能够细致地设定位置信息与时差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由此能够提高从时区服务器中取得的时差信息的精度。

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优选为,作为所述时区信息取得处理,所述控制部执行时差信息取得处理,在所述时差信息取得处理中,将所述基站信息经由所述基站而输出至网络,并且从被设置于所述网络上且对所述基站信息和与该基站相对应的时差信息进行存储的基站时差信息服务器中,取得所述基站的时差信息,并且,作为所述时刻修正处理,所述控制部利用在所述时差信息取得处理中所取得的所述时差信息,来对显示时刻进行修正。

根据本发明,由于从网络上的基站时差信息服务器中直接取得时差信息,因此与在网络上设置位置信息服务器和时区服务器这两种服务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服务器的数量,从而能够降低设置成本。此外,由于电子设备只需仅与基站时差信息服务器进行通信即可,因此与两个服务器实施两次通信处理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通信次数减半,从而也能够降低功率消耗。

此外,由于无需在电子设备中设置将位置信息和时差信息相对应地进行存储的时差信息存储部,因此既能够缩小电子设备所需的存储部的容量,也可以省略时差信息存储部的维护。

而且,由于基站时差信息服务器将各基站与设置有该基站的地点的时差信息相对应地进行存储,并且能够利用针点来检测各基站的时差,因此也能够提高从基站时差信息服务器中取得的时差信息的精度。

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优选为,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时区信息取得处理中,于连续多次取得了相同的时差信息的情况下,执行所述时刻修正处理。

根据本发明,由于电子设备在所取得的时差信息从当前所设定的时差信息发生了变更的情况下,于连续多次取得变更后的时差信息时实施时刻修正,因此例如与仅通过一次的取得而实施时刻修正的情况相比,移动至不同的时区的可能性也变高,而且能够提高可修正为准确的时刻的概率。

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优选为,所述控制部以第一时间间隔而定期地执行所述基站信息取得处理,在所述时区信息取得处理中取得了与当前所设定的时差信息不同的时差信息的情况下,以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相比而较短的第二时间间隔来执行所述基站信息取得处理。

根据本发明,由于当在连续多次取得变更后的时差信息的情况下执行时刻修正处理时,能够缩短到实施第二次以后的基站信息的取得处理为止的间隔,因此也能够缩短到时刻修正处理结束为止的时间。因此,能够缩短从移动至不同的时区起至显示时刻被修正为止的期间,从而也能够提高便利性。

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具备操作部,所述控制部根据按照所述操作部的操作而对实施时差修正的条件进行选择,并且,基于所选择的条件来执行所述时刻修正处理。

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用户的操作而能够选择实施时差修正的条件,因此用户例如能够对仅通过取得一次已变更的时差信息来修正显示时刻的模式、和在连续多次取得已变更的时差信息的情况下修正显示时刻的模式等进行选择。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执行时刻修正处理。

由于例如在用户乘坐汽车等而高速地移动的情况下,执行时区信息取得处理的时间间隔中的移动距离也变长,因此在移动至不同的时区的情况下,在距以前的时区较远的位置上实施时区信息取得处理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即使仅通过取得一次已变更的时差信息来修正显示时刻,也能够迅速地修正为准确的时刻。

另一方面,由于在用户以徒步方式而进行移动的情况下,在执行时区信息取得处理的时间间隔中的移动距离也较短,因此在移动至不同的时区的情况下,在距以前的时区不太远的位置上实施时区信息取得处理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连续多次取得已变更的时差信息之后,修正显示时刻的方式更能够提高可修正为准确的时刻的概率。

因此,如果能够根据用户的状况来选择时差修正模式,则能够可靠地执行时刻修正处理,并且也能够提高便利性。

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优选为,具备操作部,所述控制部在基于通过所述时区信息取得处理而取得的与时区相关的信息从而修正了显示时刻之后,在通过所述操作部而实施了被预先设定的操作的情况下,返回至修正前的时区而对显示时刻进行修正。

根据本发明,虽然用户未移动至不同的时区,但是在由于与不同时区的基站连接而自动地修正了显示时刻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来修正为原始的时区的时刻。因此,即使违反用户的意图而修正了显示时刻,也能够容易地修正为原始的时刻,因此能够提高便利性。

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优选为,具有:发电部,其实施发电;二次电池,其通过所述发电部而被充电。

根据本发明,由于电子设备具备发电部以及二次电池,因此无需与外部的电源连接而进行充电,从而能够提高便利性。尤其是在基站信息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由于电子设备通过取得与时区相关的信息而降低功率消耗,因此既能够减小二次电池的电池容量,也能够减小发电部的发电功率,因此也能够应用手表那样的小型的设备以作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

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优选为,所述控制部定期地执行所述基站信息取得处理,在预定期间内未执行由所述发电部实施的发电的情况下,停止定期的所述基站信息取得处理、或者降低定期的所述基站信息取得处理的实施频率。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发电部的发电在预定期间内未被执行的情况下,即,在二次电池的电池余量正在下降的情况下,停止定期的基站信息取得处理、或者降低实施频率,因此能够防止在通信处理过程中二次电池的电源的电量下降而中断处理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优选为,所述控制部定期地执行所述基站信息取得处理。

虽然也能够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来执行基站信息取得处理,但是如果是定期地执行,则能够在用户未意识到的情况下自动地修正为当前位置的时区的时刻,从而能够提高便利性。

在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中,优选为,所述通信部以能够通过lpwa的通信方式而与所述基站连接的方式构成。

如果利用如lpwa(lowpowerwidearea)那样的低功率消耗(lowpower)且大范围(widearea)的无线通信方式而将通信部和基站连接,则能够降低电子设备中的通信处理时的功率消耗。此外,由于也能够减少基站的设置数量,因此也能够降低基站的设置成本。

本发明的时刻修正系统具备:基站,且经由网络而被设置有多个;服务器,其被设置于所述网络上,且将与所述基站相关的固有的基站信息和与所述基站所处的地点的时区相关的信息相对应地进行存储;电子设备,其能够与所述基站连接,所述时刻修正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时刻显示部,其对时刻进行显示;通信部,其与所述基站连接;控制部,其执行如下处理,即:基站信息取得处理,从所连接的所述基站中取得与该基站相关的固有的基站信息;取得判断处理,基于所述基站信息,来对是否取得与时区相关的信息进行判断;时区信息取得处理,当在所述取得判断处理中判断为取得与所述时区相关的信息的情况下,取得基于所述基站信息的与所述时区相关的信息;时刻修正处理,基于所取得的与所述时区相关的信息而对显示时刻进行修正,所述服务器在从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基站信息时,将与该基站信息相对应的关于所述时区的信息向所述电子设备输出。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与所述电子设备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由于只需针对现有的基站以及网络而重新设置如下的服务器即可,因此能够容易地构筑系统,所述服务器将与所述基站相关的固有的基站信息和与所述基站所处的地点的时区相关的信息相对应地进行存储。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主视图。

图2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简要剖视图。

图3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4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时差信息存储部中所存储的时区表的图。

图5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时刻修正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6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时刻修正系统的位置信息服务器中所存储的数据库的结构的图。

图7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时区确认处理的流程图。

图8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内部时刻修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9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时区表的更新处理的流程图。

图10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11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基站信息存储部的结构的图。

图12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时区确认处理的流程图。

图13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14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时刻修正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15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时刻修正系统的时区服务器中所存储的时区表的图。

图16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时区确认处理的流程图。

图17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18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第一时区确认处理的流程图。

图19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第二时区确认处理的流程图。

图20为对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时区确认处理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21为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主视图。

图22为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23为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时区确认处理的流程图。

图24为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事后修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25为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时刻修正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6为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时刻修正系统的基站时差信息服务器中所存储的表格的图。

图27为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的时区确认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9,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虽然由于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具体例因而附加了技术上较为优选的各种限定,但是只要在以下的说明中并未特别记载对本发明进行限定的主旨,则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这些方式。

电子钟表的构造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即电子钟表1的主视图,图2为电子钟表1的简要剖视图。从图1中可明确地获知,电子钟表1为被佩戴于使用者的手腕上的手表(电子钟表),且具备表盘11以及指针12,并对时刻进行计时而显示在表面上。表盘11的大部分由光以及电波易于透过的非金属的材料(例如,塑料或者玻璃)而形成。指针12被设置于表盘11的表面侧。此外,指针12包括以旋转轴13为中心进行旋转移动的秒针121、分针122以及时针123,经由齿轮列211而被步进电机驱动。

此外,电子钟表1具备作为操作部的表冠14以及按钮15a、15b、15c。

如图2所示,电子钟表1具备由不锈钢(sus)或者钛等金属构成的外装壳体17。外装壳体17被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外装壳体17的表面侧的开口上,经由表圈18而安装有表面玻璃19。表圈18由陶瓷等非金属材料而构成,以便提高卫星信号的接收性能。在外装壳体17的背面侧的开口上,安装有后盖20。在外装壳体17的内部配置有转动机构21、作为发电部的太阳能电池22、天线23、二次电池24等。

转动机构21以包含步进电机和齿轮列211的方式而构成。步进电机由电机线圈212、定子、转子等构成,并且通过齿轮列211、旋转轴13而对指针12进行驱动。

在转动机构21的后盖20侧配置有电路基板25。电路基板25经由连接器26而与天线基板27以及二次电池24连接。

在电路基板25上安装有通信电路30和控制电路40等,所述通信电路30利用天线23而实施发送接收处理,所述控制电路40实施步进电机的驱动控制等各种控制。通信电路30、控制电路40被密封板29覆盖,并且利用从二次电池24被供给的电力而被驱动。

太阳能电池22为实施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光发电的光发电元件。太阳能电池22具备用于输出所产生的电力的电极,并且被配置在表盘11的背面侧。由于表盘11的大部分由易于透光的材料而形成,因此太阳能电池22能够接受透射过表面玻璃19以及表盘11的光而实施光发电。

二次电池24为电子钟表1的电源,并且对由太阳能电池22所产生的电力进行储存。因此,由于二次电池24通过太阳能电池22而被充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22构成发电部。

在电子钟表1中,能够将太阳能电池22的两个电极与二次电池24的两个电极分别电连接,当进行连接时,通过太阳能电池22的光发电而对二次电池24进行充电。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二次电池24而使用了适合于便携设备的锂电池,但是既可以使用锂聚合物电池或者其它的二次电池,也可以使用与二次电池不同的蓄电体(例如电容元件)。

天线23为,接收如lpwa(lowpowerwideangle:低功率广角)之类的低功耗且大范围的无线通信标准的电波的天线,例如被配置在表盘11的背面侧,并且被安装在后盖20侧的天线基板27上。在与表盘11正交的方向上,与天线23重叠的表盘11的部分由电波易于透过的材料(例如,导电率以及透磁率较低的非金属的材料)而形成。此外,具备电极的太阳能电池22并未介于天线23与表盘11之间。由此,天线23能够接收透射过表面玻璃19以及表盘11的电波。

通信电路30为,利用被储存于二次电池24中的电力而被驱动的负载,并执行通过天线23而实施的发送接收处理。在通信电路30中,通过电波的接收而取得的信息向控制电路40被供给。此外,通信电路30在接收失败的情况下,将该内容的信息向控制电路40供给。另外,由于通信电路30的结构与众所周知的lpwa用的通信电路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图3为表示电子钟表1的电路结构的框图。如该图所示,电子钟表1具备作为发电部的太阳能电池22、二次电池24、天线23、通信电路30、作为控制部的控制电路40、二极管41、充电控制用开关42、发电状态检测电路43、开路电压检测电路44、电池电压检测电路45、计时单元51、作为时刻显示部的时刻显示单元52和存储部60。另外,lpwa通信用的天线23和控制电路40为本发明的通信部的一个示例。

控制电路40由用于对电子钟表1进行控制的cpu构成。如下文所述,该控制电路40通过对通信电路30进行控制从而执行通信处理。此外,控制电路40将基于由电池电压检测电路45检测出的电池电压的二次电池24的余量水平存储于存储部60中。

此外,控制电路40通过对计时单元51以及时刻显示单元52进行控制,从而实施计时处理以及时刻显示处理。

而且,控制电路40对充电控制用开关42、发电状态检测电路43、开路电压检测电路44、电池电压检测电路45的工作进行控制。

二极管41被设置于将太阳能电池22与二次电池24电连接的路径上,并且不切断从太阳能电池22向二次电池24的电流(顺时针方向电流),而切断从二次电池24向太阳能电池22的电流(逆时针电流)。另外,顺时针方向电流的流动在与二次电池24的电压相比太阳能电池22的电压较高的情况下、即在充电时被限制。二极管41在太阳能电池22的电压变得低于二次电池24的情况下,防止电流从二次电池24流向太阳能电池22。此外,也可以采用场效应晶体管(fet:fieldeffecttransistor),以代替二极管41。

充电控制用开关42为连接及切断电流从太阳能电池22向二次电池24的路径的部件,并且具备被设置在将太阳能电池22和二次电池24电连接的路径上的开关元件。开关元件例如为p沟道型的晶体管,并且在栅极电压为低电平的情况下变成接通状态,而在高电平的情况下变成断开状态。控制电路40对栅极电压进行控制。

当开关元件从断开状态转移至接通状态时进行接通(连接),并且当开关元件从接通状态向断开状态转移时进行断开(切断)。

控制电路40在二次电池24的电池电压成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充电控制用开关42设为断开,以便防止成为因为过充电而使电池特性劣化的状态。因此,充电控制用开关42作为防止过充电的限制器而发挥功能。

发电状态检测电路43基于对发电状态(充电状态)的检测定时进行指定的控制信号而进行工作,并且对从太阳能电池22向二次电池24的充电状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向控制电路40进行输出。检测结果为“发电状态(充电状态)”或者“非发电状态(非充电状态)”中的任意一个。该检测结果基于电池电压vcc、和充电控制用开关42接通时的太阳能电池22的pvin而被判断。例如,在将二极管41的下降电压设为vth,并且忽略了开关元件的通态电阻时,在pvin-vth>vcc的情况下判断为“充电状态”,而在pvin-vth≤vcc的情况下判断为“非充电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信号为周期为一秒的脉冲信号,发电状态检测电路43在控制信号为高电平的期间内实施充电状态的检测。即,发电状态检测电路43将充电控制用开关42就此维持在连接状态,并以一秒的周期而反复实施充电状态的检测。

另外,间歇性地实施充电状态的检测是为了降低发电状态检测电路43的功率消耗量。如果不需要该降低,则也可以采用充电状态连续地被检测的方式。发电状态检测电路43例如能够使用比较电路、a/d转换器等而构成。

开路电压检测电路44基于对电压的检测定时进行指定的控制信号而进行工作,并且在根据该控制信息而将充电控制用开关42设为断开的期间内,对太阳能电池22的端子电压pvin、即太阳能电池22的开路电压进行检测。此外,开路电压检测电路44将开路电压的检测结果向控制电路40进行输出。

电池电压检测电路45对二次电池24的电池电压vcc进行测量。

计时单元51具备:第一计数器,其对水晶振子等的输出标准信号的标准信号源、或标准信号进行计数,从而对协调世界时(utc:coordinateduniversaltime)进行计时;非易失性存储器,其对相对于utc的时差信息进行存储;第二计数器,其根据所述第一计数器的值(utc)和所述时差信息,而对当前位置的地方标准时间进行计时。

计时单元51在由通信电路30接收到时刻信息的情况下,通过接收到的时刻信息而对所述第一计数器进行更新,从而实施时刻修正。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计时单元51对协调世界时(utc)进行计时。因此,如果接收到的时刻信息为utc,则就此对第一计数器进行更新,但是在接收到utc以外的时刻信息(例如,jst:日本标准时间)的情况下,将其换算成utc从而对第一计数器进行更新。

时刻显示单元52具备转动机构21,所述转动机构21通过被储存于二次电池24中的电力而被驱动,使所述指针12移动从而对由计时单元51进行了计时的时刻(第二计数器的时刻)进行指示。

另外,当作为下文所述的时刻服务器120而指定了例如输出jst:日本标准时间的服务器的情况下,计时单元51的第一计数器利用jst来进行更新,并且,当作为与时区相关的信息而取得了相对于utc的时差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其转换为相对于jst的时差信息,并存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从而对第二计数器进行更新。

如图3所示,存储部60具备时差信息存储部61和基站信息存储部62。

时差信息存储部61由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闪存等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并且,如图4所示,存储有时区表(tz数据库)611,所述时区表611将位置信息(纬度以及经度)与相对于utc的时差信息相关联地进行了存储。

在时区表611的位置信息中记录有,在将地图数据划分为矩形区域时,该矩形区域的对角线上的两点的纬度、经度。例如,图4的区域编号1表示:区域的左上的地点(西北端)的位置数据为北纬39度、东经124度,右下的地点(东南端)的位置数据为北纬31度、东经146度,该区域的时差信息为相对于utc的+9小时。

因此,如果控制电路40能够取得所连接的基站180的位置信息(纬度·经度数据),则能够从时差信息存储部61的时区表611中读出与该纬度·经度数据相对应的时差信息(时区)。另外,当在时区中存在夏令时(dst:daylightsavingtime)的期间的情况下,在时区表611中也记录夏令时(dst)的信息,控制电路40通过利用计时单元51来进行计时的日期和时间,来对是否处于夏令时期间进行判断,并且只需读出时差信息即可。

基站信息存储部62与时差信息存储部61同样地由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并且存储有上一次所存储的基站的独特的连续号码信息,具体而言存储有mac地址。

时刻修正系统的结构

接下来,基于图5来对修正电子钟表1的时刻的时刻修正系统100进行说明。

时刻修正系统100被构成为,具备时刻服务器120、位置信息服务器130、tz数据库服务器160、被设置多个的基站(网关:gw)180和电子钟表1。时刻服务器120、位置信息服务器130、tz数据库服务器160、基站180分别与互联网110相连接。

时刻服务器120为,对ntp(networktimeprotocol:网络时间协议)服务器等时刻信息进行传送的服务器。另外,虽然ntp服务器通常情况下传送utc(协调世界时),但是在各国中有时也会传送该国的标准时间。因此,电子钟表1的控制电路40在取得时刻信息时,预先确定所连接的ntp服务器,并且对所取得时刻信息是utc还是特定国家的标准时间(例如,jst:日本标准时间)预先进行设定。并且,控制电路40在取得utc以外的时刻信息的情况下,将所取得的时刻信息转换为utc。并且,如上文所述,控制电路40利用转换后的utc时刻信息而对计时单元51的第一计数器进行更新。

如图6所示那样,位置信息服务器130具备各基站180的固有的信息(以下,基站信息)和该基站180的位置信息(纬度、经度)相对应地被存储的数据库131,当存在基于基站信息的位置信息的询问时,参照数据库131来发送位置信息。

基站信息具体而言为mac(mediumaccess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此外,位置信息利用十进法来标记纬度、经度并进行存储。例如,图6的编号1的位置信息为,北纬35.68(35度40分48秒)、东经139.78(139度46分48秒)。

为了对被存储于电子钟表1的时差信息存储部61中的时区表611进行更新,而设置有tz数据库服务器160。关于由该tz数据库服务器160实施的时区表611的更新处理,将在下文中叙述。

基站180与电子钟表1实施无线通信,并且作为将电子钟表1连接于互联网(网络)110上的网关而发挥功能。电子钟表1和基站180只需能够实施数字节至数十字节左右的通信,即能够与时刻数据、当前位置、时差信息的要求实施接收的通信即可。因此,虽然如lpwa那样,基站180和通信电路30的通信速度较慢,但是通过采用功率消耗较低的通信方式,从而实现节电化。

基站180根据lpwa的种类而被设置,并且为了连接于互联网110,而分别具有上文所述的固有的mac地址。

控制电路的工作

基于图7以及图8的流程图,而对这种电子钟表1中的控制电路40的工作进行说明。

时区确认处理

控制电路40以预先设定的第一时间间隔来执行对图7所示的当前位置的时区进行确认的时区确认处理。第一时间间隔例如为十分钟,并且只需通过二次电池24的容量与时区确认处理过程中的功率消耗之间的收支关系、或者当时区发生了变化时到修正显示时刻为止的时滞的容许时间等来设定即可。

在时区确认处理中,控制电路40执行基站信息取得处理、取得判断处理、时区信息取得处理、时刻修正处理。

基站信息取得处理

当执行图7的时区确认处理时,控制电路40首先实施基站180的存在检查(步骤s1)。具体而言,控制电路40经由通信电路30而对基站180进行上传链路。

接下来,控制电路40根据相对于上传链路的从基站180的下传链路的有无,而对是否存在基站180进行判断(步骤s2)。

控制电路40在存在基站180的情况下,在步骤s2中判断为“是”,并经由通信电路30而取得基站信息、具体而言为mac地址(步骤s3)。

取得判断处理

控制电路40将所取得的基站信息(mac地址)、与存储部60的基站信息存储部62中所存储的上一次所取得的基站信息(mac地址)进行比较,并对是否发生了变化进行判断(步骤s4)。

时区信息取得处理

在基站信息发生了变化而在步骤s4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输出针对互联网110上的位置信息服务器130而取得的基站信息,从而执行位置信息取得处理,在所述位置信息取得处理中,从位置信息服务器130取得与基站信息相对应的位置信息(纬度、经度),以作为与时区相关的信息(步骤s5)。

接下来,控制电路40执行时差信息取得处理,在所述时差信息取得处理中,从时差信息存储部61中取得与在步骤s5中所取得的位置信息(纬度、经度)相对应的时差信息(步骤s6)。例如,当在步骤s5中所取得的位置信息为图6的编号1的北纬35.68、东经139.78的情况下,由于该位置信息被包含在图4的时差信息存储部61中的编号1的区域内,因此控制电路40取得“+9”,以作为时差信息。

时刻修正处理

控制电路40对在步骤s6中所取得的时差信息是否从当前被设定于计时单元51中的时差信息起发生了变化进行判断(步骤s7)。

当在步骤s7中判断为时差信息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利用所取得的时差信息而对由计时单元51所设定的时差信息进行更新。于是,在计时单元51中,对当前位置的标准时间进行计时的第二计数器被修正。控制电路40配合于被修正后的第二计数器的时刻信息来控制时刻显示单元52,从而对由指针12所表示的时刻进行修正(步骤s8)。

时区确认处理的结束

当在步骤s8中修正了时差、即时刻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结束图7所示的时区确认处理。

此外,控制电路40在不存在基站180而在步骤s2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在由于所取得的基站信息未发生变化而在步骤s4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以及由于所取得的时差信息未发生变化而在步骤s7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在不实施步骤s8的时差(时刻)修正的条件下结束时区确认处理。

内部时刻修正处理

控制电路40以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例如,二十四小时间隔)来执行图8所示的内部时刻修正处理。每隔二十四小时就执行内部时刻修正处理是因为,利用了水晶振子等标准信号源的计时单元51的内部时刻精度通常为一天不足一秒,且能够利用一天一次的内部时刻修正处理来维持显示时刻的精度的缘故。

当执行图8的内部时刻修正处理时,与图7的步骤s1、s2同样,控制电路40实施基站180的存在检查(步骤s11),从而对是否存在基站180进行判断(步骤s12)。

当存在基站180而在步骤s12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从互联网110上的时刻服务器120取得时刻信息(步骤s13)。另外,由于所连接的时刻服务器120被预先确定,因此控制电路40可掌握所取得的时刻信息是utc还是特定地域的标准时间,并且在取得了utc以外的地方标准时间的情况下,将其换算为utc。因此,控制电路40利用从时刻服务器120取得的时刻信息(utc)而对计时单元51的第一计数器进行更新。于是,在计时单元51中,对当前位置的标准时间进行计时的第二计数器也被修正。控制电路40配合于被修正后的第二计数器的时刻信息来控制时刻显示单元52,从而对由指针12来表示的时刻进行修正(步骤s14)。

另外,从时刻服务器120取得时刻信息从而进行更新的具体的处理,只需使用利用了ntp(networktimeprotocol:网络时间协议)的一般的方法即可,由此,即使如lpwa那样使用通信速度较慢的通信方式,也能够对通信时间的延迟进行补正从而修正时刻。

时区表的更新处理

接下来,对于某个地域的时区已被变更的情况下的时区表611的更新处理进行说明。

各地域的时区有时会根据管理该时区的政府的意向而被改变。此外,有时夏令时(dst)的开始日期和时间或者结束日期和时间也同样地被改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电子钟表1的时差信息存储部61中所存储的时区表611进行更新。参照图9而对该时区表611的更新处理进行说明。

tz数据库服务器侧的更新处理

tz数据库服务器160中所存储的tz数据库(时区表)由tz数据库服务器160的管理者来管理,在确定了时区信息的变更的情况下,管理者在开始运用变更后的时区之前,对tz数据库服务器160中所存储的tz数据库进行更新为止。通常情况下,在运用开始日的预定期间之前(例如,一个月之前),作为更新预定的tz数据库而进行追加记录,从而在tz数据库服务器160中存储有当前运用中的tz数据库、和用于更新tz数据库的db更新数据。

tz数据库的更新信息由tz数据库服务器160的管理者利用邮件来通知各电子钟表1的用户。此外,用户有时也会通过新闻等来获得更新信息。

电子钟表侧的更新处理

当掌握了tz数据库被更新的情况的用户按下电子钟表1的预定的按钮(例如,按钮15c)时,如图9所示,电子钟表1的控制电路40执行时区表611的更新处理。

当开始实施更新处理时,控制电路40首先对二次电池24的电压进行检测(步骤s21),并对检测出的二次电池24的电压(电源电压)是否大于预定的阈值进行判断(步骤s22)。

即,当在时区表611的db更新数据的接收过程中、或者在时差信息存储部61的改写更新过程中二次电池24的电压降低时,会导致接收处理或者改写处理失败。因此,控制电路40在实施更新处理之前,对二次电池24的电压(电源电压)进行检测,并对是否为实施更新处理所需的电压水平(是否为电池余量)进行判断。

当在步骤s22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中止更新处理。另外,此时,也可以使指针12等移动到预定的位置,从而对电源电压降低的情况进行指示。在该情况下,用户能够掌握二次电池24的电压降低的情况,用户在将电子钟表1的太阳能电池22暴露在太阳光或者电灯下而实施了对二次电池24的充电之后,能够再次按下按钮15c而实施更新处理。

当由于充电电池24的电压大于阈值而在步骤s22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将存储于时差信息存储部61中的时区表611的版本信息(db版本信息)经由基站180而发送至tz数据库服务器160中(步骤s23)。

tz数据库服务器160参照所发送的db版本信息,而将新版本的有无通知给电子钟表1。因此,控制电路40根据从tz数据库服务器160接收到的信息而对是否存在新版本(步骤s24)进行判断,并且在不存在新版本而在步骤s24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中止更新处理。

当存在新版本而在步骤s24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从tz数据库服务器160接收并取得db更新数据(步骤s25)。

接下来,控制电路40利用所取得的db更新数据,而对时差信息存储部61的时区表611(步骤s26)进行更新。另外,为了减小数据量,以便在lpwa中也能够发送接收,从而db更新数据优选为,仅是已被变更的时区的数据。因此,控制电路40只需根据db更新数据而仅对时差信息存储部61中所存储的时区表611中的、被变更了的数据进行更新即可。

另外,虽然数据量会增大,但是也可以从tz数据库服务器160向电子钟表1发送包括更新部分在内的全部tz数据库,并且覆盖时差信息存储部61的时区表611从而进行更新。

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这种第一实施方式,由于电子钟表1的控制电路40在所取得的基站信息与上一次相同的情况下,判断为电子钟表1停留于相同的时区中,从而不执行此后的时区信息取得处理、时刻修正处理,因此能够减少电子钟表1的功率消耗。此外,由于控制电路40在已取得的基站信息与上一次不同的情况下,即在有可能移动至不同的时区的情况下,执行时区信息取得处理、时刻修正处理,因此能够将电子钟表1的显示时刻自动地修正为与当前位置的时区相应的时刻。

因此,由于在跨越时区而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地对时刻显示进行修正,并且也能够减少平均的功率消耗,因此即使在由太阳能电池22所驱动的手表中也能够实现,并且能够提高便利性。

尤其是,由于基站信息能够在通信电路30与基站180确立通信时而取得,并且基站信息的取得所需的功率消耗也较少,因此例如能够以十分钟间隔而取得基站信息。因此,在移动至不同的时区的情况下,能够以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而自动地修正为与当前位置的时区相应的时刻,从而能够提供便利性。

由于基站180与通信电路30之间的连接利用了lpwa,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电子钟表1的通信处理时的功率消耗。此外,由于能够增大基站180的设置间隔且能够减少设置数量,因此也能够减少基站180的设置成本或者运用成本。

由于电子钟表1具备对将位置信息与时差信息相对应的时区表611进行存储的时差信息存储部61,因此无需从服务器取得时差信息。因此,由于经由基站180的通信可以仅在取得来自位置信息服务器130的位置信息时实施,因此能够减少通信次数,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通信处理时的功率消耗。

此外,由于准备有tz数据库服务器160,因此也能够容易地实施时区表611的更新处理。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10至图12,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电子钟表1b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相同的结构,而存储部60中所存储的基站信息存储部62b则有所不同,由此,其为时区确认处理的一部分被变更了方式。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时刻修正系统中,由于网络侧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信息存储部62存储有上一次已取得的基站信息。相对于此,如图11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站信息存储部62b存储有过去已取得的基站信息(mac地址)、和相对应的时差(相对于utc的时差)。

虽然在图11中例示了被存储于基站信息存储部62b中的一部分的基站信息,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存储最近接收到的一百个基站信息。另外,由基站信息存储部62b所存储的基站信息的数量只需根据与存储部60的容量等而设定即可。另外,当在规定数量(一百个)的基站信息被存储于基站信息存储部62b中的状态下,取得了未被存储于基站信息存储部62b中的新的基站信息时,只需追加所取得的基站信息,并在基站信息存储部62b中去除最旧的基站信息即可。

而且,基站信息存储部62b的时差信息中存储有如下的时差信息,即,利用基于基站信息而从位置信息服务器130取得的地理信息(纬度、经度),从而从时差信息存储部61中取得的时差信息。此时,关于存在有夏令时(dst)的期间的时区,也可以在基站信息存储部62b的时差信息中存储两个时差,从而对根据当前的日期和时间而读取的时差进行选择。

接下来,参照图12,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b中的时区确认处理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2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7所示的时区确认处理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当执行图12所示的时区确认处理时,电子钟表1b的控制电路4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时区确认处理同样地实施基站信息取得处理(步骤s1~s3)。接下来,作为取得判断处理,控制电路40对所取得的基站信息是否被存储于基站信息存储部62b中、即是否为过去已取得的基站信息进行判断(步骤s21)。

在步骤s21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执行从位置信息服务器130中取得与基站信息相对应的位置信息的处理(步骤s5)、和从时差信息存储部61中取得与已取得的位置信息相对应的时差信息的处理(步骤s6)。

另一方面,控制电路40在所取得的基站信息被存储于基站信息存储部62b中而在步骤s21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从基站信息存储部62b中取得时差信息(步骤s22)。

接下来,控制电路40将在步骤s6或者步骤s22中所取得的时差信息、与当前被设定的时差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对时差信息是否发生了变化进行判断(步骤s7)。

在步骤s7中时差信息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更新已被设定的时差信息,从而对显示时刻进行修正(步骤s8)。

另一方面,在步骤s2或者步骤s7中被判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在不修正显示时刻的条件下,结束图12所示的时区确认处理。

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而且,由于在基站信息存储部62b中存储有过去所取得的基站信息以及时差信息,因此如果本次所取得的基站信息被存储于基站信息存储部62b中,则无需从位置信息服务器130中取得与时区相关的信息,便能够从过去的记录中取得时差信息从而进行更新。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电子钟表1b的功率消耗。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13至图16,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1b从存储部60的时差信息存储部61中取得了时差信息。相对于此,如图13所示,由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即电子钟表1c在存储部60中不具备时差信息存储部61,因此电子钟表1c为从互联网110上的服务器中取得时差信息的钟表。

即,虽然电子钟表1c的存储部60具备基站信息存储部62,但是不具备时差信息存储部61。

此外,如图14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时刻修正系统100c除了时刻服务器120、位置信息服务器130以外,还设置有时区服务器140。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时刻修正系统100c中也设置有tz数据库服务器160。

时区服务器140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时差信息存储部61同样地,将位置信息和与该位置信息相对应的时差信息作为时区表141而进行存储。如图15所示,在时区表141中,作为位置信息而存储有表示矩形区域的西北端位置和东南端位置的坐标数据,且作为时差信息而存储有该区域的与utc之间的时差信息。而且,在时区表141中还存储有该区域的dst开始日期和时间、dst结束日期和时间、dst时差等。

由于时区服务器140与电子钟表1c的存储部60相比能够增大存储容量,因此能够存储于时区表141中的矩形区域的数量也能够大幅地增多。因此,将各区域设为相同的尺寸的网格数据,并且能够针对每个网格数据而设定时差信息或者dst,从而与时区表611相比能够取得精度更高的时差信息。此外,即使在时区已被变更的情况下,由于只需仅对时区服务器140的时区表141进行更新即可,从而在电子钟表1c侧无需进行更新处理,因此也能够一直参照最新的时区数据来取得时差信息。

接下来,参照图16,对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c中的时区确认处理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6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当执行图16所示的时区确认处理时,电子钟表1c的控制电路4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时区确认处理同样地实施基站信息取得处理(步骤s1~s3)、取得判断处理(步骤s4)。在取得判断处理s4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实施从位置信息服务器130中取得与基站信息相对应的位置信息的处理(步骤s5)。接下来,控制电路40执行向时区服务器140输出已取得的位置信息并从时区服务器140取得时差信息的时差信息取得处理(步骤s31)。

接下来,控制电路40将在步骤s31中已取得的时差信息和与当前被设定的时差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对时差信息是否发生了变化进行判断(步骤s7)。

在步骤s7中时差信息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对所设定的时差信息进行更新,从而修正显示时刻(步骤s8)。

另一方面,在步骤s2、s4、s7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在不修正显示时刻的条件下,结束图16所示的时区确认处理。

第三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而且,由于电子钟表1c从时区服务器140取得时差信息,因此无需在电子钟表1c中设置时差信息存储部61。因此,既能够减小电子钟表1c所需的存储部60的容量,也能够省略时差信息存储部61的维护。

而且,由于时区服务器140对存储容量的限制较少,因此能够细致地设定位置信息与时差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由此,如果从时区服务器140取得时差信息,则能够取得精度较高的时差信息。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7至图20,对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在时差信息与当前的时差信息有所不同的情况下,立即对时差进行变更从而修正了显示时刻。相对于此,在作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电子钟表1d中,在连续地多次实施时差信息的变更并进行检测的情况下,对显示时刻进行修正。

因此,如图17所示,相对于电子钟表1,电子钟表1d在于存储部60中具备对所取得的时差进行存储的取得时差存储部63的这一点上有所不同,而其他的结构均为相同。另外,由于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时刻修正系统中,网络侧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接下来,参照图18、19,对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d中的时区确认处理进行说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通过阶段性地实施图18所示的第一时区确认处理、和图19所示的第二时区确认处理,从而对是否连续地多次(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次)取得变化了的时差信息进行判断,并且在连续两次取得的情况下,实施时差修正。另外,在图18、19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说明。

电子钟表1d的控制电路40在开始图18所示的第一时区确认处理之前,在并未设定对时差信息的连续取得次数进行计数的计数器(变量)的情况下,将初始值设定为“0”。

控制电路40首先对计数器的值是否为“0”进行判断(步骤s41)。由于初始设定的计数器值为“0”,因此控制电路40在步骤s41中判断为“是”。

在步骤s41中为“是”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时区确认处理同样地实施基站信息取得处理(步骤s1~s3)、取得判断处理(步骤s4)、时区信息取得处理(步骤s5~s6)。

接下来,控制电路40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对在步骤s6中所取得的时差信息是否从当前被设定在计时单元51中的时差信息发生了变化进行判断(步骤s7)。

在步骤s7中判断为时差信息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虽然控制电路40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实施了步骤s8的时差(时刻)修正,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计数器的值更新为“1”(步骤s42),并将所取得的时差信息存储于取得时差存储部63中(步骤s43),并且结束本次的时区确认处理。此外,在步骤s2、s4、s7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不会将计数器值变更为“1”,而是结束本次的时区确认处理。

当从上一次的时区确认处理起经过了第一时间间隔(例如,十分钟)时,控制电路40再次执行图18的时区确认处理。在上一次的时区确认处理中将计数器值更新为“1”的情况下,即,在检测出时差信息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在步骤s41中判断为“否”,并执行图19所示的第二时区确认处理。

另一方面,在上一次的时区确认处理中计数器值仍然为“0”的情况下,即,在时差信息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或者无法取得时差信息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执行上文所述的图18的处理。

第二时区确认处理

在图19所示的第二时区确认处理中,控制电路40与第一时区确认处理同样地实施基站信息取得处理(步骤s1~s3)、取得判断处理(步骤s4)、时区信息取得处理(步骤s5~s6)。

并且,在步骤s4中判断为“否”、即基站信息与在第一时区确认处理中所取得的基站信息相同的情况下、和虽然在步骤s7中判断为“否”、即基站信息发生了变化但是所取得的时差信息未从第一时区确认处理中所取得的时差信息而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实施时差(时刻)修正(步骤s44)。

即,第二时区确认处理仅在第一时区确认处理中基站信息发生了变化、且时差信息也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被实施。因此,在第一时区确认处理中所取得的基站信息和第二时区确认处理中所取得的基站信息相同的情况下(在步骤s4中为“否”),通过使佩戴电子钟表1d的用户移动到不同的时区之后,连续地两次与相同的基站连接,并且在该情况下,将显示时刻变更为该基站的时区,从而能够显示正确的时刻的可能性较高。此外,虽然在第二时区确认处理中所取得的基站信息不同,但是在所取得的时差信息相同的情况下(在步骤s7中为“否”),虽然佩戴了电子钟表1d的用户移动至不同的时区之后,与两个不同的基站进行了连接,但是由于各基站的时区均为相同,因此通过将显示时刻变更为该时区,从而能够显示正确的时刻的可能性较高。

在实施了步骤s44的时差修正处理之后、和在第二时区确认处理的步骤s2、s7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使计数器值返回至“0”(步骤s45)。因此,下一次(例如,十分钟后)执行第一时区确认处理。

关于这种电子钟表1d中的时区确认处理,以图20为例来进行说明。在图20的例中,tz9的区域和tz10的区域相邻接,乘坐汽车80的用户佩戴着电子钟表1d。因此,电子钟表1d在与处于tz9的基站180a、180b连接的情况下,取得tz9的时差信息(例如,utc+1),在与处于tz10的基站180c、180d连接的情况下,取得tz10的时差信息(例如,utc+2)。

在汽车80位于位置a的情况下,电子钟表1d被设定为tz9的时差信息,并且显示tz9的时刻。并且,当汽车80跨过时区而移动至tz10的位置b并使电子钟表1d与基站180c连接时,电子钟表1d执行图18的第一时区确认处理,并且取得tz10的时差信息。但是,由于在该时间点上取得从tz9起变化至tz10的第一次的时差信息,因此控制电路40将时差信息存储于取得时差存储部63中,并且仅将计数器设定为“1”而不修正显示时刻。

在于接下来的时间代码确认处理的时间点处汽车80从位置b移动至位置c并与基站180d连接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在步骤s41中被判断为“否”,从而执行图19所示的第二时间代码确认处理。并且,在图19中,由于在步骤s4中判断为“是”,从而控制电路40在步骤s6中取得与上一次相同的tz10的时差信息,因此在步骤s7中判断为“否”。因此,控制电路40在步骤s44中实施时差修正,从而将显示时刻从tz9的时刻修正为tz10的时刻。

另一方面,在于接下来的时间代码确认处理的时间点处汽车80从位置b移动至位置d并且返回至tz9的区域从而与基站180b连接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在步骤s41中被判断为“否”,从而执行图19所示的第二时间代码确认处理。并且,在图19中,由于在步骤s4中判断为“是”,从而控制电路40在步骤s6中取得与上一次不同的tz9的时差信息,因此在步骤s7中判断为“是”。因此,控制电路40不执行步骤s44的时差修正,从而将显示时刻维持在tz9的时刻。

因此,由于电子钟表1d的控制电路40在汽车80暂时地移动至tz10的位置b并立即返回tz9的情况下,不修正显示时刻,而在汽车80从位置b进一步移动至位置c等、在连续两次的时区确认处理的定时位于tz10的区域的情况下,对显示时刻进行修正,因此能够可靠地修正显示时刻。

第四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而且,由于即使时差信息被变更,也是在连续两次取得被变更了的时差信息之后实施实际的时差修正,因此能够在可靠地检测出移动至不同的时区的情况之后修正显示时刻,从而能够提高便利性。

另外,连续地多次取得相同的时差信息的情况下的次数并不限于两次,也可以为三次以上。虽然如果增加该次数,则能够正确地判断出移动至不同的时区的情况,但是由于到显示时刻被修正为止的时滞会变长,因此只需考虑这些问题的平衡来设定即可。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21至图24,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即电子钟表1e在具备模式选择功能和事后修正功能的这一点上与所述各实施方式有所相同,其中,所述模式选择功能为,对自动地实施时差修正的条件进行设定的功能,所述事后修正功能为,将自动修正后的时差以手动操作的方式而返回至原始状态的功能。另外,由于在第五实施方式的时刻修正系统中,网络侧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21、图22所示那样,电子钟表1e具备对所选择的模式进行指示的模式显示单元70。模式显示单元70具备模式针71、和由模式针71来指示的刻度72。

由模式显示单元70所选择的自动修正的条件选择模式被设置有三种,且均在时区确认处理的执行之前由用户设定。即,当由用户按下预定的按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按钮15b)时,控制电路40将条件选择模式依次切换为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第三模式。此外,控制电路40将模式显示单元70的模式针71的指示位置依次移动至表示第一模式至第三模式的位置(在刻度72中带有圆圈的数字1至3的位置)处。而且,当在被切换为第三模式的状态下按下按钮15b时,控制电路40从第三模式切换为第一模式,之后,每按一次按钮15b,便以依次传递的方式而重复实施模式的切换、和模式针71的指示位置的切换。

在此,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地,第一模式为,在检测出一次时差信息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时差(时刻)修正的方式。例如,在以十分钟的间隔而实施时区确认处理的情况下,如果乘坐时速为60km的汽车而移动,则十分钟移动10km。因此,在从某个时区(tz9)移动至不同的时区(tz10)时,如果所取得的时差信息发生了变化,则在从tz9远离的位置上与tz10内的基站180进行通信的可能性较高,且被修正为准确的时刻的概率也较高。

因此,第一模式尤其是在乘坐汽车、火车、飞机等以高速移动的交通工具而移动至不同的时区的情况下较为有效。

与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地,第二模式为,在连续地多次(至少两次)检测出时差信息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时差(时刻)修正的方式。例如,在以十分钟的间隔而实施了时区确认处理的情况下,如果以徒步(时速4km左右)的方式进行移动,则十分钟大约移动670m。因此,当从某个时区tz9朝向不同的时区tz10而以徒步方式进行移动时,由于即使所取得的时差信息变化为tz10也距离tz9不太远,因此有可能导致再次取得tz9的时差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在时差信息从tz9变化为tz10之后,连续地检测出tz10,则能够更可靠地推断为正在向tz10进行移动,并且被修正为准确的时刻的概率也较高。

因此,第二模式在向不同的时区以低速进行移动的情况下较为有效。

第三模式为停止时区确认处理的模式。例如为,在生活在时区不同的区域附近,虽然不会向不同的时区的区域移动,但是在因在不同的时区的基站180较近进行通信,并且实施错误的时差修正的情况较多的情况下等,以不执行时区确认处理本身的方式来设定的模式。

接下来,参照图23,对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e中的时区确认处理进行说明。

当以第一时间间隔(例如,十分钟间隔)来执行图23所示的时区确认处理时,电子钟表1e的控制电路40首先对所设定的模式是否为第一模式进行判断(步骤s51)。在通过由用户实施的按钮15b的操作而预先设定为第一模式从而在步骤s51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执行第一模式处理(步骤s52)。由于第一模式处理为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7所示的时区确认处理相同的处理,因此省略说明。因此,在第一模式处理中,在检测出时差信息的变更的时间点上,实施时差(时刻)修正。

在步骤s51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对所设定的模式是否为第二模式进行判断(步骤s53)。另一方面,在被设定为第二模式而在步骤s53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执行第二模式处理(步骤s54)。由于第二模式处理为,与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的图18、19所示的时区确认处理相同的处理,因此省略说明。因此,在第二模式处理中,在连续两次检测出时差信息的变更的情况下,实施时差(时刻)修正。

在步骤s53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由于所设定的模式为第三模式,因此控制电路40不实施第一模式处理、第二模式处理而结束。

事后修正功能

当设定为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时,由于自动地实施时区确认处理,因此尤其是在生活在时区的边界线的附近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意识地变更时差,从而也能够对显示时刻进行修正。例如,在从某个时区tz9移动至不同的时区tz10而变更为tz10的时差之后,与tz9的基站180进行通信,并且无意识地自动地被变更为tz9的时差的情况下,如果用户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而返回tz10的时差,则会提高便利性。

因此,电子钟表1e的控制电路40具备事后修正功能,所述事后修正功能在被设定为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当执行特定的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按下按钮15a的操作)时,将时差设定返回至前一个设定。

即,如图24所示,控制电路40对是否存在用户按下按钮15a的操作(确定操作)进行判断(步骤s61)。

控制电路40在按钮15a被按下而在步骤s61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对所设定的模式是否为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进行判断(步骤s62)。

控制电路40在被设定为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将时差信息返回至前一个信息,从而对时刻(步骤s63)进行修正。例如,在被设定为第一或者第二模式,且时差信息自动地从“+1”被变更为“+2”的情况下,当按下按钮15a时,控制电路40将时差信息从“+2”返回至“+1”,从而对显示时刻进行修正。

第五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电子钟表1e,由于控制电路40根据由用户事先被设定的模式来对实施时差修正的条件进行变更,因此能够在与各用户的使用状况相应的恰当的条件下实施时差修正。

此外,根据电子钟表1e,由于通过在被设定为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的情况下,按下按钮15a,从而自动地实施了时差修正之后,能够以手动方式返回至原始的时差,因此在违反用户的意图而自动地修正了时差的情况下,能够易于返回原始的时差,从而能够提高便利性。

另外,虽然在电子钟表1e中未对通过特别的操作而返回原始的时差的特别的处理设定限制,但是也可以对特别的处理设置时间上的限制。例如,也可以将按下按钮15a而返回原始的时差的特别处理限制在从由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所实施的自动的时差修正起经过固定时间(例如,六小时、十二小时或者二十四小时等)以内。

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则能够防止在从时差修正经过了固定时间后,在错误地按下了按钮15a的情况下返回原始的时差的情况。

此外,在按下按钮15a从而返回至原始的时差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也可以切换为第三模式。在通过按钮15a从而返回至原始的时差的情况下,通过自动的时差修正而被修正为错误的时差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设定为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的状态下,再次使时差被变更的可能性也变高。因此,在以手动方式返回至原始的时差的情况下,通过切换为第三模式,从而能够防止时差被自动地修正的情况。

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25至图27,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所述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为时刻修正系统100c而在互联网110上设置了位置信息服务器130以及时区服务器140。

相对于此,在第六实施方式的时刻修正系统100f中,如图25所示,设置了基站时差信息服务器150,以代替位置信息服务器130、时区服务器140。

如图26所示那样,基站时差信息服务器150具备使基站信息(mac地址)、与由基站信息所确定的基站的位置的时差信息相对应的表格151。

接下来,参照图27,对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即电子钟表1f中的时区确认处理进行说明。另外,在图27中,对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说明。

当执行图27所示的时区确认处理时,电子钟表1f的控制电路40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时区确认处理同样地,实施基站信息取得处理(步骤s1~s3)、取得判断处理(步骤s4)。当在取得判断处理s4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向基站时差信息服务器150输出所取得的基站信息(mac地址),从而从基站时差信息服务器150中取得与基站信息相对应的时差信息(步骤s61)。

接下来,控制电路40对是否能够取得时差信息进行判断(步骤s62)。例如,在基站时差信息服务器150中未记录有符合的基站信息的情况下,基站时差信息服务器150将被未记录相对应的基站信息的情况发送至电子钟表1f,从而使控制电路40掌握未能取得时差信息的情况。

在能够取得时差信息而在步骤s62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将所取得的时差信息与当前被设定的时差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对时差信息是否发生了变化进行判断(步骤s7)。

在步骤s7中时差信息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地,对所设定的时差信息进行更新,从而修正显示时刻(步骤s8)。

另一方面,在步骤s2、s4、s62、s7中的任意一个步骤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电路40不修正显示时刻,并且结束图27所示的时区确认处理。

另外,基站时差信息服务器150在通过经由基站180的访问从而掌握了存在未记录的基站信息的情况下,优选为通知基站时差信息服务器150的管理者,并催促重新记录。

第六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时刻修正系统100f,由于如第三实施方式那样,无需设置位置信息服务器130、时区服务器140这两个服务器,因此能够降低服务器的设置成本。

此外,由于电子钟表1f仅通过将所取得的基站信息发送至基站时差信息服务器150便能够取得时差信息,因此与通过发送基站信息而取得位置信息,并且通过发送位置信息而取得时差信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时刻修正系统100c相比,能够使发送接收的次数减少一半,而且也能够降低电子钟表1f的功率消耗。

其它的实施方式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被包含在本发明中。

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子钟表1d实施第一时区确认处理、和第二时区确认处理的定时为等间隔。即,在以第一时间间隔(十分钟间隔)而实施第一时区确认处理的情况下,取得变化了的时差信息,且在计数器被变更为“1”的情况下,在经过相同的第一时间间隔后(十分钟后)执行了第二时区确认处理。

相对于此,也可以缩短执行第二时区确认处理的定时(例如,三分钟或者五分钟),从而将在第一时区确认处理之后直至实施第二时区确认处理为止的时间间隔变更为,与第一时间间隔相比而较短的第二时间间隔。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则通过第二时区确认处理,从而能够缩短到确认时区已被变更的情况而修正显示时刻为止的时间,由此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基站180中固有的基站信息并不限定于mac地址,只需为能够确定基站180的信息即可。即,基站信息只需按照lpwa等的通信规格中的基站的规格来设定即可。

此外,在作为基站180的规格而由基站自身来保持基站180的位置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位置信息服务器130。

定期的时区的确认处理并不限定于十分钟间隔,只需按照如下时间等来设定即可,所述时间为,到在二次电池24的容量、时区已被变更时修正显示时刻为止的可容许的时间。

第五实施方式的事后修正功能也能够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使用。即,事后修正功能能够应用于自动地对时区进行修正的电子钟表1至1f中。

此外,虽然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第一模式在检测出一次时差信息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时差(时刻)修正,且第二模式在检测出多次的情况下实施时差(时刻)修正,但是也可以将这些时差修正条件按照基站180的配置密度来进行变更。即,在人口较多的都市部中,预定面积内的基站180的数量也变多且密度也变高,并且基站180的间隔也变窄。另一方面,在人口较少的山区部等中,基站180的数量也变少且密度变低,并且基站180的间隔也变宽。在基站180的密度较高的情况下,与不同时区的基站180进行通信的可能性也变高。因此,由于乘坐在汽车中,因此即使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情况下,也有可能误判断为,通过一次的发送接收来决定时区。

因此,在基站180的密度较高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即使在选择了第一模式时,在第一规定次数(例如,两次)以上连续地检测出相同时区的情况下,也对时区进行修正,并且在选择了第二模式时,在以与第一规定次数相比而较大的第二规定次数(例如,四次)以上而连续地检测出相同时区的情况下,对时区进行修正。

另外,基站180的密度是高还是低的密度信息预先设定在各基站180中,并且只需使控制电路40在与基站180进行通信时也取得密度信息,并按照所取得的密度信息而对在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中实施时差修正的条件进行切换即可。而且,基站180的密度信息并不限定于高低这两种,也可以设定为三个层级以上,在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中实施时差修正的条件也可以设定在三个层级以上。

此外,在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当执行时区确认处理时,通过发电状态检测电路43而检测由太阳能电池22实施的发电状态,在预定期间内未执行发电的情况下,停止定期的时区确认处理、或者降低定期的时区确认处理的实施频率。

在此,所述预定期间只需按照二次电池24的电池容量、或者用户的使用状态来进行设定即可。例如,如果用户将电子钟表1至1f佩戴于手腕上,则能够检测出由太阳能电池22实施的发电状态。因此,如果将所述预定期间设定为七十二小时(三天时间),则即使在用户于周六日的两天时间摘下钟表并收纳于桌子的抽屉等中的情况下,只要平日佩戴于手腕上进行利用,便能够在七十二小时内检测发电状态。另一方面,在七十二小时以上未检测出发电的情况下,未利用该电子钟表1至1f的可能性较高。因此,能够根据发电状态的有无来判断是否利用了电子钟表1至1f,由于在未被利用的情况下,也不需要执行定期的时区确认处理,因此通过停止时区确认处理或者降低时区确认处理的实施频率,从而能够消除无用的接收处理,由此能够降低功率消耗。

此外,也可以阶段性地实施在在预定期间内未执行发电的情况下的定期的时区确认处理的控制。例如,控制电路40也可以根据与未执行发电的期间,且通过第一至第三为止的三个阶段的省电模式来执行时区确认处理。

第一省电模式在由太阳能电池22实施的发电未被执行的期间成为被设定为省电模式转移条件的期间(例如,七十二小时)时开始,并且在从变成第一省电模式起经过了四天时结束。控制电路40在转移至第一省电模式时,停止移动指针,并使秒针121移动至指示第一省电模式的位置(例如,四十五秒位置)处。此外,控制电路40继续进行由计时单元51实施的内部时刻的计数,且定期的时区确认处理如平时那样,例如以十分钟间隔来执行。

第二省电模式在第一省电模式结束(以第一省电模式经过了四天时间的时间点)时开始,并且在变成第二省电模式起经过了二十五天(从第一省电模式开始时起经过了三十天)时结束。控制电路40在转移至第二省电模式时,继续停止移动指针,并使秒针121移动至指示第二省电模式的位置(例如,三十秒位置)处。此外,控制电路40继续进行由计时单元51实施的内部时刻的计数,且定期的时区确认处理例如以二十四小时的间隔(一次/天的频率)来执行。

第三省电模式在第二省电模式结束(从开始第一省电模式时起经过了三十天的时间点)时开始。控制电路40在转移至第三省电模式时,继续停止移动指针,并使秒针121移动至指示第三省电模式的位置(例如,十五秒位置)处。此外,控制电路40继续进行由计时单元51实施的内部时刻的计数,并且不执行定期的时区确认处理。

另外,由于图8所示的内部时刻修正处理为一天一次的处理,并且也提高了时刻精度,因此即使转移至第一至第三省电模式,也优选为每天执行。

各省电模式在检测出由太阳能电池22实施的发电状态时被解除,如果继续进行由计时单元51实施的内部时刻的计数,则控制电路40使指针12(秒针121、分针122、时针123)移动而指示当前时刻。此外,在从第二、第三省电模式复位的情况下,执行十分钟间隔的定期的时区确认处理,如果时区正在进行变更,则对由指针12实施的当前时刻的指示进行修正。

另一方面,在检测出由太阳能电池22实施的发电状态时,在二次电池24的电压下降、且控制电路40等也处于停止状态的情况下,由于由计时单元51实施的内部时刻的计时也并不准确,因此控制电路40使计时单元51的内部计数器复位,并且重新执行时区确认处理以及内部时刻修正处理,并且根据所取得的信息来指示当前时刻。

另外,所述第一省电模式至第三省电模式的转移既可以通过检测二次电池24的电池电压来进行控制,也可以按照太阳能电池22的发电状态的检测结果、与二次电池24的电池电压值之间的组合来进行控制。例如,当第一省电模式、第二省电模式时,定期地(例如,一天一次)对二次电池24的电压进行检测,并且在电池电压过低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时间点上立即转移至第三省电模式。

虽然基站180与通信电路30之间的通信规格并不限定于lpwa,但是优选为,省电且能够长距离的通信的规格。

此外,虽然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子设备而例示了具有秒针121、分针122、时针123的电子钟表1至1f,但是也可以为怀表、座钟以及挂钟等所有钟表,尤其优选为可携带的电子钟表。此外,作为电子设备并不限于钟表,也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手机、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s:掌上电脑)、便携式测量仪、便携式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装置等可便携的电子设备、或者标准振荡器、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中。尤其是,由于本发明能够经由网络而取得与时区相关的信息,从而修正为当前位置的当地时刻,并且也能够降低功率消耗,因此其适合于如下的电子设备,即,内置有供给工作电力的电源部(电池)且要求长时间的工作,进而能够携带的小型的电源内置电子设备。

符号说明

1、1b、1c、1d、1e、1f…电子钟表;12…指针;14…表冠;15a、15b、15c…作为操作部的按钮;22…作为发电部的太阳能电池;23…天线;24…二次电池;30…作为通信部的通信电路;40…作为控制部的控制电路;51…计时单元;52…时刻显示单元;60…存储部;61…时差信息存储部;62、62b…基站信息存储部;63…取得时差存储部;70…模式显示单元;71…模式针;72…刻度;100、100c、100f…时刻修正系统;110…互联网;120…时刻服务器;130…位置信息服务器;131…数据库;140…时区服务器;141…时区表格;150…基站时差信息服务器;151…表格;160…tz数据库服务器;180、180a、180b、180c、180d…基站;611…时区表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