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的终端设备和控制壳体开合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84431发布日期:2020-05-26 17:2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折叠式的终端设备和控制壳体开合的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折叠式的终端设备和控制壳体开合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对于终端设备的隐私保护越来越重视。现有的终端设备的隐私保护均在终端设备的屏幕内,即点亮终端设备的屏幕后,通过密码等技术识别机主后进入终端设备的系统。但对于折叠式的终端设备来说,采用这种隐私保护的方式,仍然会被他人物理开合屏幕,达不到隐私保护的目的。因此,提出一种便于开合的折叠式的终端设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折叠式的终端设备及控制壳体开合的方法,通过磁极吸附或排斥原理,实现折叠式的终端设备的弹开或闭合,便于开合折叠式的终端设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折叠式的终端设备,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的转动装置(130);该折叠式的终端设备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110)上的第一磁性模块(111);设置在第二壳体(120)上的第二磁性模块(121);设置在该折叠式的终端设备中的磁极转动机构(140),磁极转动机构(140)用于控制第一面的磁极。其中,第一面可以为第一磁性模块(111)中面向第二磁性模块(121)的磁极面;或者,第一面可以为第二磁性模块(121)中面向第一磁性模块(111)的磁极面;或者,第一面可以指的是第一壳体(110)或所述第二壳体(120)所对应的面。则,控制第一面的磁极可以是改变第一磁性模块(111)中面向第二磁性模块(121)的磁极面,或,改变第二磁性模块(121)中面向第一磁性模块(111)的磁极面,或,同时改变第一磁性模块(111)中面向第二磁性模块(121)的磁极面和第二磁性模块(121)中面向第一磁性模块(111)的磁极面。

具体地,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能够与所述第一磁性模块(111)相互吸附或者相互排斥;当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与所述第一磁性模块(111)相互吸附时,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相互折叠,所述折叠式的终端设备处于闭合状态;当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与所述第一磁性模块(111)相互排斥时,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相互弹开,所述折叠式的终端设备处于打开状态。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折叠式的终端设备处于闭合状态称为该折叠式的终端设备处于锁定转态,将折叠式的终端设备处于打开状态称为该折叠式的终端设备处于非锁定转态。即,可以将第二磁性模块(121)和所述第一磁性模块(111)看成是折叠式的终端设备中的锁定装置。

该锁定装置不限于设置于折叠式的终端设备中,还可以设置在其他设备中,通过磁极吸附或排斥实现设备的开合,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的终端设备,在可折叠壳体上分别设置磁性模块,通过磁极吸附原理实现磁性模块之间的吸附或者排斥,能够实现折叠式的终端设备的锁定或非锁定,与纯机械的锁定装置相比,降低了磨损。

还应理解,对于终端设备来说,第一壳体上还包括第一屏幕用于显示用户界面,第二壳体上还包括第二屏幕用于显示用户界面。第一屏幕与第二屏幕可以为同一个柔性屏幕的两个部分,折叠式的终端设备中的可以折叠的屏幕可以为一个整体的柔性屏幕。

为了简化,这里未详细介绍壳体的具体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磁极转动机构(140)为,其中,所述电动机构(140)与所述第一磁性模块(111)相连接,所述第一磁性模块(111)包括第一磁极面和第二磁极面,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的磁极相反,所述电动机构(140)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磁性模块(111)旋转,以变更所述第一磁性模块(111)中的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中面向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的磁极面;和/或,所述电动机构(140)与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相连接,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包括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所述电动机构(140)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旋转,以变更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中的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中面向第一磁性模块(111)的磁极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的终端设备,通过设置电动机构旋转第一磁性模块(111)和/或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改变第一磁性模块(111)和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互相面向的磁极面的磁极,能够完成第一磁性模块(111)与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吸附或者相互排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磁性模块(111)包括第一部分(112)和第二部分(113),其中,第一部分(112)包括第一磁极面和第二磁极面,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二部分(113)包括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且所述第一部分(112)和第二部分(113)中分别面向所述第二壳体(120)的磁极面的磁极相反,所述磁极转动机构(140)为电动机构(140),所述电动机构(140)与所述第一部分(112)和/或所述第二部分(113)相连接,所述电动机构(140)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部分(112)和第二部分(113)中面向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的部分;和/或,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包括第三部分(122)和第四部分(123),其中,所述第三部分(122)包括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所述第四部分(123)包括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且所述第三部分(122)和第四部分(123)中分别面向所述第一壳体(110)的磁极面的磁极相反;,所述电动机构(140)与所述第三部分(122)和/或所述第四部分(123)相连接,所述电动机构(140)用于控制第三部分(122)和第四部分(123)中面向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的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的终端设备,通过设置电动机构控制第一磁性模块(111)和/或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中的组成部分,中面向对方的部分能够使得第一磁性模块(111)与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吸附或者相互排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磁极转动机构(140)为电流装置(140),其中,所述第一磁性模块(111)包括第一磁极面和第二磁极面,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的磁极相反,所述电流装置(140)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磁性模块(111)中的电流方向,以变更所述第一磁性模块(111)中的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中面向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的磁极面;和/或,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包括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所述电动机构(140)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中的电流方向,以变更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中的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中面向第一磁性模块(111)的磁极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的终端设备,通过磁感线圈构成第一磁性模块(111)和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以及改变磁感线圈中电流的方向达到改变第一磁性模块(111)和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互相面向的磁极面的磁极,使得第一磁性模块(111)与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吸附或者相互排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认证装置(150),所述认证装置(150)设置于所述终端设备上,用于确定用户是否被允许更改所述终端设备的状态;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状态包括:锁定状态和非锁定状态,其中,所述锁定状态为所述第一磁性模块(111)与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吸附的状态,所述非锁定状态为所述第一磁性模块(111)与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排斥的状态;所述认证装置(150)包括:脸部特征数据采集装置、指纹特征数据采集装置或密码输入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的终端设备,通过设置认证装置(150)使得用户无法直接打开或闭合折叠式的终端设备,需要通过相应的认证方式之后,才能被允许打开或闭合折叠式的终端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阻尼机构(160),所述阻尼机构(160)设置于所述转动装置(130)上,所述阻尼机构(160)的阻尼大小与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相互弹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定装置,通过设置阻尼机构(160)控制折叠壳体弹开的角度大小,方便用户打开折叠式的终端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设置在第一壳体(110)中的第一磁性模块(111)包括:所述第一磁性模块(111)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0)的非显示面上;和/或,设置在第二壳体(120)中的第二磁性模块(121)包括: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120)的非显示面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定装置,通过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非显示面上设置磁性模块,能够提高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中显示屏幕的显示面积,提高屏占比。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壳体开合的方法,应用于折叠式的终端设备中,所述折叠式的终端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转动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壳体中设置第一磁性模块,在第二壳体中设置第二磁性模块,所述第一磁性模块和所述第二磁性模块互相面向的磁极面的磁极通过磁极转动机构控制;当所述第一磁性模块和所述第二磁性模块互相面向的磁极面的磁极相反时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闭合状态;当所述第一磁性模块和所述第二磁性模块互相面向的磁极面的磁极相同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弹开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壳体开合的方法,基于磁性模块之间的吸附或者排斥完成控制壳体的开合,能够在简化壳体的开合的前提下,实现折叠式终端设备的隐私保护。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磁极转动机构为电动机构,所述电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磁性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一磁性模块包括第一磁极面和第二磁极面,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的磁极相反,所述方法还包括:经由所述电动机构旋转所述第一磁性模块,以变更所述第一磁性模块中的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中面向所述第二磁性模块的磁极面;和/或,所述电动机构与所述第二磁性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二磁性模块包括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经由所述电动机构旋转所述第二磁性模块,以变更所述第二磁性模块中的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中面向第一磁性模块的磁极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壳体开合的方法,可以通过电动机构旋转磁性模块改变磁性模块互相面向的磁极面的磁极,进而可以实现使得第一磁性模块与所述第二磁性模块相互吸附或者相互排斥。其中,改变磁性模块互相面向的磁极面的磁极指的是改变磁极的方向,例如,磁性模块的n极向上,s极向下,通过电动机构旋转使得磁性模块的s极向上,n极向下,称为改变了磁性模块互相面向的磁极面的磁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磁性模块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磁极面和第二磁极面,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且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分别面向所述第二壳体的磁极面的磁极相反;所述磁极转动机构为电动机构,所述电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相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经由所述电动机构控制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面向所述第二磁性模块的部分;和/或,所述第二磁性模块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其中,所述第三部分包括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所述第四部分包括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且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中分别面向所述第一壳体的磁极面的磁极相反所述电动机构与所述第三部分和/或所述第四部分相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经由所述电动机构控制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中面向所述第二磁性模块的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壳体开合的方法,可以将一个磁性模块由两个二部分组成,并且这两个部分中分别面向对向的壳体的磁极面的磁极相反(例如,第一部分s极向上,n极向下;第二部分n极向上,s极向下)当电动机构水平推动某个部分时,使得第一磁性模块与所述第二磁性模块相互吸附或者相互排斥。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磁极转动机构为电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磁性模块包括第一磁极面和第二磁极面,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的磁极相反所述方法还包括:经由所述电流装置改变所述第一磁性模块中的电流方向,以变更所述第一磁性模块中的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中面向所述第二磁性模块的磁极面;和/或,所述第二磁性模块包括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所述方法还包括:经由所述电流装置改变所述第二磁性模块中的电流方向,以变更所述第二磁性模块中的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中面向第一磁性模块的磁极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壳体开合的方法,还可以通过改变电流流向的方式改变第一磁性模块(111)和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互相面向的磁极面的磁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脸部特征识别、指纹特征识别或密码识别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用户是否被允许更改所述折叠式的终端设备的状态,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状态包括:锁定状态和非锁定状态,所述锁定状态为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闭合状态,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弹开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壳体开合的方法,提供多种认证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终端设备的配置灵活选择。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阻尼机构的阻尼大小,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弹开的角度在预设角度范围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壳体开合的方法,预设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互弹开的角度,为用户打开折叠式终端设备提供便利。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磁性模块与所述第二磁性模块相互吸附时,所述第一磁性模块与所述第二磁性模块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投影部分或全部重合。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在第一壳体中设置第一磁性模块包括:在所述第一壳体的非显示面上设置第一磁性模块;和/或,在第二壳体中设置第二磁性模块包括:在所述第二壳体的非显示面上设置第二磁性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壳体开合的方法,在壳体的非显示面上设置磁性模块,不占用有效显示面积,提高了屏占比。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折叠式的终端设备。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控制壳体开合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使得计算机中的服务器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控制壳体开合的方法。

或者说,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服务器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任一种控制壳体开合的方法所设计的程序。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计算机中的服务器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所涉及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折叠式的终端设备及控制壳体开合的方法。通过磁极吸附或排斥原理,实现开合该折叠式的终端设备,便于开合折叠式的终端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折叠式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折叠式手机。

图3中(a)、图3中(b)以及图3中(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种磁极吸附原理示意图。

图4中(a)、图4中(b)以及图4中(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种认证方式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式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6中(a)-(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四种折叠式的终端设备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7中(a)-(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四种折叠式的终端设备的弹开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括阻尼机构的折叠式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式的终端设备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折叠式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折叠式的终端设备的可以在现有的折叠式的终端设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折叠式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翻盖式终端设备。日常中常见的折叠式终端设备有折叠式的手机。如图1所示。

图1是一种折叠式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具体地,图1为一种翻盖式手机的示意图。

其中,该翻盖式手机10,包括外壳体11,转轴12以及内壳体13。其中,外屏幕安装在外壳体11上;内屏幕安装在内壳体13上。

应理解,本申请中涉及的壳体包括显示面,以及显示面的反面,也就是说壳体有两个面,其中一个面可以显示用户界面,另一个面可以集成电路用于与手机的其他模块连接通信。

可选地,外壳体11以及内壳体13在翻盖式手机10处于未翻开(即,外屏幕与内屏幕相互折叠)状态时,外屏幕与内屏幕可以看成两个屏幕;当翻盖式手机10处于翻开(即,外屏幕与内屏幕未相互折叠)状态时,该外屏幕以及内屏幕可以组成整个屏幕,即外屏幕以及内屏幕实际上可以是一整个柔性屏幕,只是在折叠时,从视觉上来说位于两个壳体上形成两个屏幕。

可选地,外屏幕以及内屏幕也可以是无论翻盖式手机10处于何种状态,均为独立的、位于通过转轴12连接的两个壳体上。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折叠式的终端设备对于柔性屏幕或是非柔性屏幕均适用,对于屏幕的材质本申请并不限制。

还应理解,图1是一种示意形式,该手机还包括其他部件或模块,只是在图1中未示出。由于本申请主要涉及控制图1所示的外壳体11和内壳体13之间的开合的锁定装置,所以图1仅示出本申请主要涉及的终端设备的部分。

还应理解,图1以终端设备为手机例,实际上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landmobile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该硬件层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management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该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该应用层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并且,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者,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另外,本申请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制品”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盘(compactdisc,cd)、数字通用盘(digitalversatiledisc,dvd)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eprom)、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另外,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当前终端设备的隐私保护,基本上是在内壳体13中的内屏幕上通过密码技术识别机主后进入系统。针对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来说,基于当前的终端设备的隐私保护方法,终端设备的仍然会被除机主以外的用户物理开合外壳体,虽然无法登入系统,但是也对机主的部分隐私造成威胁,并且其他用户可以随意把玩终端设备,会对转轴12以外壳体11和内壳体13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现有技术中针对图1所示的折叠式终端设备,也有相应的锁定装置。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现有技术中折叠式终端设备的锁定装置,以及该锁定装置存在的缺陷。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锁定装置应用的折叠式终端设备如图2所示,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折叠式手机。

从图2中可以看出,终端设备的外壳体120以及终端设备内壳体110之间通过铰链200连接。该终端设备还包括锁定外壳体120和内壳体110的锁定装置(如图2所示的411、413、415部分),其中,锁定装置用于当未通过验证的时候锁住终端设备防止铰链200旋转,打开外壳体120。

针对该折叠式手机的隐私保护方法重点是在终端设备的外壳上设置鉴定装置,防止未通过鉴定的用户打开外壳。

该方法的缺陷在于锁定装置为纯物理机械式的,影响终端设备的外观,并且锁定装置占用有效显示面积,不适用于全面屏时代极致简洁和高屏占比要求的终端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折叠式的终端设备。该折叠式的终端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转动装置。需要说明的是,该折叠式的终端设备还包括锁定装置,并且该锁定装置能够在不影响折叠式的终端设备的屏占比的前提下,有效地保护终端设备的隐私。

为了便于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折叠式的终端设备的理解,下面简单介绍本申请涉及的几种基本概念。

1、磁极吸附原理。

具体地,磁极吸附指的是,当两个磁性部件的极性相反的磁极互相面向时,两个磁性部件相互吸附;当两个磁性部件的极性相同的磁极互相面向时,两个磁性部件相互排斥。

应理解,本申请中涉及的磁性部件可以是电磁铁、永磁铁等磁性部件,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同磁极相互吸附,异磁极相互排斥的磁性部件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结合图3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如何利用磁极吸附原理,实现两个物体之间的吸附和排斥的。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极吸附原理示意图。

(1)基于磁感线圈的磁极吸附。

如图3(a)所示,包括两个磁感线圈,具体地,每个磁感线圈包括两个磁极面(北(north,n)极-称为第一磁极面,和南(south,s)极-称为第二磁极面)。

当两个磁感线圈(如图3(a)中所示的第一磁感线圈和第二磁感线圈)的互相面向的磁极面为磁极相反的两个磁极面时(如图3(a)中左侧所示的第一磁感线圈的北(north,n)极与第二磁感线圈的南(south,s)极互相面向),两个磁感线圈之间相互吸附;若,第一磁感线圈和第二磁感线圈分别设置于两个不同的物体(如图1所示的外壳体11和内壳体13)中,即该两个不同的物体之间相互吸附。

若需要达到该两个磁感线圈之间相互排斥的目的,可以改变其中一个磁感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如图3(a)所示,改变第一磁感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变更第一磁感线圈中的第一磁极面和第二磁极面中面向第二磁感线圈的磁极面(如图3(a)所示,第一磁感线圈中的第一磁极面和第二磁极面由图3(a)左侧所示变更为图3(a)右侧所示的情况)。则此时第一磁感线圈和第二磁感线圈的互相面向的磁极面为相同的磁极(如图3(a)中右侧所示的第一磁感线圈的s极与第二磁感线圈的s极互相面向),达到两个磁感线圈相互排斥的效果。

(2)基于磁铁和电动机构的磁极吸附。

如图3(b)所示,包括两个磁铁,具体地,每个磁铁包括两个磁极面(北极-称为第一磁极面,和南极-称为第二磁极面)。

当两个磁铁(如图3(b)中所示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互相面向的磁极面为磁极相反的两个磁极面时(如图3(b)中左侧所示的第一磁铁的n极与第二磁铁的s极互相面向),两个磁铁之间相互吸附;若,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分别设置于两个不同的物体(如图1所示的外壳体11和内壳体13)中,即该两个不同的物体之间相互吸附。

若需要达到该两个磁铁之间相互排斥的目的,可以通过电动机构旋转其中一个磁铁(如图3(b)所示,旋转第一磁铁),以变更第一磁铁中的第一磁极面和第二磁极面中面向第二磁铁的磁极面(如图3(b)所示,第一磁铁中的第一磁极面和第二磁极面由图3(b)左侧所示变更为图3(b)右侧所示的情况)。则此时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互相面向的磁极面为极性相同的磁极面(如图3(b)中右侧所示的第一磁铁的s极与第二磁铁的s极互相面向),达到两个磁铁相互排斥的效果。

如图3(c)所示,包括三个磁铁,具体地,每个磁铁包括两个磁极面(北极-称为第一磁极面,和南极-称为第二磁极面)。

当三个磁铁(如图3(c)中所示的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中,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互相面向的磁极面为极性相反的两个磁极面时(如图3(c)中所示的第一磁铁的n极与第二磁铁的s极互相面向),两个磁铁之间相互吸附;若,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第三磁铁分别设置于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如图1所示的第一磁铁设置于外壳体11上、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设置于内壳体13上),即该两个不同的物体之间相互吸附。

若需要达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在的两边之间(如图1所示的外壳体11和内壳体13)相互排斥的目的,可以通过电动机构推动第三磁铁(如图3(c)所示,推动第三磁铁),则此时第一磁铁和第三磁铁的互相面向的磁极面为极性相同的磁极面(如图3中所示的第一磁铁的s极与第三磁铁的s极互相面向),达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在的两边相互排斥的效果。

2、认证方式。

具体地,认证方式指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针对隐私保护过程中,如何判断即将访问终端设备的用户是否为机主的方式。包括以下两种形式:

(1)主动式认证。

指终端设备的系统通过多器件联动,主动基于不同的触发条件开启识别认证。主动式认证时机包括拿起终端设备、按压终端设备、触摸终端设备的两个壳体开合的边缘、挤捏终端设备、滑动终端设备等。

例如,如图4(a)所示,检测单元检测到用户拿起终端设备,终端设备自动开启前摄传感器捕捉用户脸部信息,完成认证。

(2)被动认证。

指的是认证模块被动感知用户的输入。

例如,如图4(b)或图4(c)所示,指纹采集模块检测到明确的用户手指输入后,启动认证。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认证方式包括不限于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掌纹识别、心率识别等技术。

人脸识别:指的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等用户的脸部特征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用户的脸部特征数据,并基于采集到的脸部特征数据检测用户的脸部特征。进一步地,将检测到的用户的脸部特征和预先在终端设备存储单元中保存的脸部特征进行比较,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

指纹识别:指的是用指纹传感器等用户的指纹特征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用户的指纹特征数据,并基于采集到的指纹特征数据检测用户的指纹特征。进一步地,将检测到的用户的指纹特征和预先在终端设备存储单元中保存的指纹特征进行比较,进而对检测到的指纹进行指纹识别。

密码识别:通过图形、数字、字母等方式进行特定特征的密码输入,与终端设备的数据库内容进行匹配,进而进行身份认证。

下面结合图5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的终端设备。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式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该示意图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转动装置(130)、设置在第一壳体(110)中的第一磁性模块(111)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120)中的第二磁性模块(121)和设置在所述折叠式的终端设备中的磁极转动机构(140)。下面详细介绍这几个部分。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式终端设备中的设置在第一壳体(110)中的第一磁性模块(111)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120)中的第二磁性模块(121)可以称为折叠式的终端设备的锁定装置。具体地,折叠式的终端设备处于闭合状态也可以理解为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折叠式的终端设备处于弹开状态也可以理解为锁定装置处于非锁定状态。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包括第一屏幕,第二壳体(120)包括第二屏幕,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为两个物理意义上不同的屏幕,即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为两个独立的不同的屏幕,只是分别位于通过转动装置(130)连接的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上。

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为同一个屏幕的两个不同的部分。

例如,当终端设备处于折叠的状态时,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从视觉上来看为两个屏幕;当终端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从视觉上来看为一个整体屏幕,该整体屏幕为柔性一体屏。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装置(130)为转轴。即,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通过转轴连接。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转轴为现有技术中,折叠式终端设备中连接外壳和主体的转轴类似,这里不再详述。

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转动装置(130)为铰链。即,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通过铰链连接。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铰链为现有技术中,折叠式终端设备中连接外壳和主体的铰链类似,这里不再详述。

应理解,本申请中对于连接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转动装置(130)的具体形式并不限制,可以是除上述转轴或铰链之外的其他连接机构。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或者非锁定状态主要是依靠设置在第一壳体(110)中的第一磁性模块(111)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120)中的第二磁性模块(121)之间是处于相互吸附状态还是相互排斥状态。

例如,当第一磁性模块(111)与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吸附时,第一壳体(110)与所述第二壳体(120)由于吸附力而相互折叠,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或者,

当第一磁性模块(111)与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排斥时,第一壳体(110)与所述第二壳体(120)由于排斥力二相互弹开,锁定装置处于锁非锁定状态。

下面,详细介绍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的具体流程:

步骤一:在第一预设时机,终端设备中的控制单元向终端设备中的锁定装置发送锁定信号。

其中,第一预设时机可以是第一壳体(110)向第二壳体(120)折叠时;或者,第二壳体(120)向第一壳体(110)折叠时;或者,终端设备关机时;或者,用户手动锁定第一(110)(110)和第二(110)(120)时等时机。

终端设备中的控制单元可以理解为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中的主控单元(例如,cpu)或处理器、终端设备中的锁定装置包括能够控制第一磁性模块(111)与第二磁性模块(121)互相面向的磁极面的磁极单元。

锁定信号指的是控制单元向锁定装置发送锁定电子信号,告知锁定装置开启吸附锁定功能。

步骤二:锁定装置激活第一磁性模块(111)与第二磁性模块(121)之间的相互吸附功能,进而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通过磁力吸附在一起而相互折叠,则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磁性模块(111)和第二磁性模块(121)为磁感线圈时,磁极转动机构(140)为电流装置(140),电流装置(140),其中,所述第一磁性模块(111)包括第一磁极面和第二磁极面,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的磁极相反,所述电流装置(140)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磁性模块(111)中的电流方向,以变更所述第一磁性模块(111)中的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中面向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的磁极面,和/或,

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包括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所述电流装置(140)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中的电流方向,以变更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中的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中面向第一磁性模块(111)的磁极面;

使得第一磁性模块(111)与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吸附,进而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通过磁力吸附在一起而相互折叠,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

如图6(a)所示。在图6(a)中,电流装置(140)与第一磁性模块(111)和第二磁性模块(121)通过导线相连接,为第一磁性模块(111)和第二磁性模块(121)提供电流,其中,第一磁性模块(111)和第二磁性模块(121)中的电流流向如图6(a)所示,第一磁性模块(111)的n极与第二磁性模块(121)的s极互相面向,进而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通过磁力吸附在一起而相互折叠,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

例如,第一磁性模块(111)为图3(a)所示的第一磁感线圈、第二磁性模块(121)为图3(a)所示的第二磁感线圈。其中,第一磁感线圈设置在第一壳体(110)中,第二磁感线圈设置在第二壳体(120)中。即,锁定单元激活第一磁性模块(111)与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吸附功能可以理解为,给第一磁感线圈和第二磁感线圈通电流,并实现如图3(a)左侧所示的第一磁感线圈和第二磁感线圈相互吸附的状态。

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极转动机构(140)为电动机构(140),其中,所述电动机构(140)与所述第一磁性模块(111)相连接,所述第一磁性模块(111)包括第一磁极面和第二磁极面,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的磁极相反,所述电动机构(140)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磁性模块(111)旋转,以变更所述第一磁性模块(111)中的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中面向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的磁极面;和/或,

所述电动机构(140)与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相连接,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包括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所述电动机构(140)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旋转,以变更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中的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中面向第一磁性模块(111)的磁极面

使得第一磁性模块(111)与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吸附,进而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通过磁力吸附在一起,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

如图6(b)所示。在图6(b)中,电动机构(140)与第一磁性模块(111)和/或第二磁性模块(121)相连接,其中,第一磁性模块(111)和第二磁性模块(121)的两个磁极面如图6(b)所示,第一磁性模块(111)的s极与第二磁性模块(121)的n极互相面向,进而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通过磁力吸附在一起而相互折叠,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

例如,第一磁性模块(111)为图3(b)所示的第一磁铁、第二磁性模块(121)为图3(b)所示的第二磁铁。其中,第一磁铁设置在第一壳体(110)上,第二磁铁设置在第二壳体(120)上。即,锁定单元激活第一磁性模块(111)与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吸附功能可以理解为,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通过电动机构的旋转,实现如图3(b)左侧所示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互吸附的状态。

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磁性模块(121)包括第三部分(122)和第四部分(123)其中,所述第三部分(122)包括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所述第四部分(123)包括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且所述第三部分(122)和所述第四部分(123)中分别面向所述第一壳体(110)的磁极面的磁极相反;,所述电动机构(140)与所述第三部分(122)和/或所述第四部分(123)相连接,用于推动第三部分(122)和/或第四部分(123),控制所述第三部分(122)和/或所述第四部分(123)中面向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的部分。

使得第一磁性模块(111)与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吸附,进而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通过磁力吸附在一起,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

如图6(c)所示。在图6(c)中,电动机构(140)与第二磁性模块(121)的第三部分(122)和第四部分(123)相连接,其中,第三部分(122)和第四部分(123)均为磁性结构,且磁极面分布如图6(c)所示,此时,第一磁性模块(111)的s极与第四部分(123)的n极相面向,进而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通过磁力吸附在一起而相互折叠,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

例如,第一磁性模块(111)为图3(c)所示的第一磁铁、第二磁性模块(121)为图3(c)所示的包括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其中,第一磁铁设置在第一壳体(110)上,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设置在第二壳体(120)上。即,锁定单元激活第一磁性模块(111)与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吸附功能可以理解为,第二磁铁或第三磁铁通过电动机构的推动,实现如图3(c)左侧所示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互吸附的状态。

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模块(111)包括第一部分(112)和第二部分(113),其中,第一部分(112)包括第一磁极面和第二磁极面,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二部分(113)包括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且所述第一部分(112)和所述第二部分(113)中分别面向所述第二壳体(120)的磁极面的磁极相反;

所述电动机构(140)与所述第一部分(112)和/或所述第二部分(113)相连接,用于推动第一部分(112)和/或第二部分(113),使得第一磁性模块(111)与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吸附,进而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通过磁力吸附在一起,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

如图6(d)所示。在图6(d)中,电动机构(140)与第一磁性模块(111)的第一部分(112)和第二部分(113)相连接,其中,第一部分(112)和第二部分(113)均为磁性结构,且磁极面分布如图6(d)所示,此时,第二磁性模块(111)的n极与第一部分(112)的s极互相面向,进而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通过磁力吸附在一起而相互折叠,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

例如,第二磁性模块(121)为图3(c)所示的第一磁铁、第一磁性模块(111)为图3(c)所示的包括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其中,第一磁铁设置在第二壳体(120)上,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设置在第一壳体(110)上。即,锁定单元激活第一磁性模块(111)与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吸附功能可以理解为,第二磁铁或第三磁铁通过电动机构的推动,实现如图3(c)左侧所示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互吸附的状态。

应理解,上述说明锁定装置激活第一磁性模块(111)与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吸附功能可能的情况只是举例的形式,其他的通过简单变形,并通过磁性吸附功能实现吸附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方法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一壳体(110)上的第一磁性模块(111)包括:在第一壳体(110)的非显示用户界面的一面的边缘分布布置多个磁铁,该多个磁铁称为第一磁性模块(111);设置在第二壳体(120)上的第二磁性模块(121)包括:在第二壳体(120)的非显示用户界面的一面的边缘分布布置多个磁铁,该多个磁铁称为第二磁性模块(121)。

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模块(111)随机分布在第一壳体(110)的非显示用户界面的一面的上,不限制一定在第一壳体(110)的非显示用户界面的一面的边缘上;同理,第二磁性模块(121)随机分布在第二壳体(120)的非显示用户界面的一面的上,不限制一定在第二壳体(120)的非显示用户界面的一面的边缘上。

具体地,第一磁性模块(111)与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吸附时,第一磁性模块(111)与第二磁性模块(121)在第一壳体(110)和/或第二壳体(120)上的投影部分或全部重合。以达到良好的吸附功能。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壳体(110)上的第一磁性模块(111)如何分布,以及第二壳体(120)上的第二磁性模块(121)如何分布并不限制,只要第一磁性模块(111)和第二磁性模块(121)能够依据磁极吸附原理相互吸附或相互排斥,实现锁定装置的锁定状态或非锁定状态即可。而且,第一磁性模块(111)以及第二磁性模块(121)的设置并不影响第一壳体(110)以及第二壳体(120)的显示,不会占用有效显示面积。磁性模块设置于壳体的显示面的对面即可,这样既不会影响屏占比也不会影响壳体之间的吸附。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保证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低功耗的吸附锁定,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之间的吸附力可以随着终端设备的状态动态变化:

例如,当终端设备的机身没有任何移动时,降低吸附力至最小;或者,

当终端设备的机身明确检测被手握时,增加吸附力至最大。其中,如何检测手握状态为现有技术中的通用技术,本申请中不再赘述;或者,

终端设备为其他状态时,控制吸附力保持平衡状态。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包括:

认证装置(150),所述认证装置(150)设置于所述终端设备上,用于确定用户是否被允许更改所述终端设备的状态,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状态包括:

锁定状态和非锁定状态,所述锁定状态为所述第一磁性模块(111)与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吸附的状态,所述非锁定状态为所述第一磁性模块(111)与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排斥的状态。

例如,第一磁性模块(111)与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从相互吸附状态变为相互排斥状态之前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确定用户能否打开锁定装置。

应理解,认证装置(150)包括采集模块以及对比模块。其中采集模块采集用户的相关信息,对比模块用于对比采集到的用户相关信息与数据库中保存的信息比较。通过比较的,即认证通过,未通过比较的,即认证未通过。

具体地,认证装置(150)在第二预设时机开启认证,并可以基于不同认证方式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将认证结果传递给控制单元。

其中,第二预设时机包括被动式认证时机和主动式认证时机。

被动式认证时机指认证装置(150)被动感知用户的输入。例如,指纹模块检测明确的用户手指输入后,启动认证。

主动式认证时机指终端设备的系统通过多器件联动,认证装置(150)主动基于不同的触发条件开启识别认证。主动式认证时机包括用户拿起手机、用户按压手机、用户触摸开合边缘、用户挤捏手机、用户滑动手机等。例如,检测用户拿起手机,认证装置(150)自动开启前摄传感器捕捉用户脸部信息,完成认证。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具体的认证方式并不限制,可以是前文所述的多种认证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认证装置(150)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的外壳上,即在外壳上包括指纹输入、前摄传感器或密码输入模块等;或者,认证装置(150)可以设置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相接触的侧边如图4(b)所示;或者,认证装置(150)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的其他位置上,本申请中对于具体位置并不限制。

下面,详细介绍认证装置(150)在确定用户通过认证之后,使得第一磁性模块(111)与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从相互吸附状态变为相互排斥状态的具体流程:

步骤一:在第二预设时机,用户通过认证装置(150)的认证之后。终端设备中的控制单元向终端设备中的锁定装置发送解锁信号。

其中,终端设备中的控制单元可以理解为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中的主控单元、终端设备中的锁定装置为终端设备中的控制第一磁性模块(111)与第二磁性模块(121)互相面向的磁极面的磁极单元。

解锁信号指的是当用户通过认证装置(150)的认证之后,控制单元向锁定装置发送解锁电子信号,告知锁定装置开启解锁功能,锁定装置通过改变单侧磁极来执行解锁功能。

步骤二:锁定装置改变第一磁性模块(111)或第二磁性模块(121)互相面向的磁极面的磁极,使得原本处于相互吸附状态的第一磁性模块(111)和第二磁性模块(121)变为相互排斥状态,进而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因对应的相斥力弹起一个角度。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装置通过改变第一磁性模块(111)或第二磁性模块(121)中的电流方向,使得第一磁性模块(111)与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排斥,进而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通过排斥力而弹开,使锁定装置处于非锁定状态。

如图7(a)所示。在图7(a)中,电流装置(140)与第一磁性模块(111)和第二磁性模块(121)通过导线相连接,其中,第一磁性模块(111)和第二磁性模块(121)中的电流流向如图7(a)所示(可以理解为电流装置(140)使得第一磁性模块(111)中的电流方向从图6(a)所示的情况变化为图7(a)所示的情况),第一磁性模块(111)的s极与第二磁性模块(121)的s极互相面向,进而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通过排斥而相互弹开,锁定装置处于非锁定状态。

例如,第一磁性模块(111)为图3(a)所示的第一磁感线圈、第二磁性模块(121)为图3(a)所示的第二磁感线圈。其中,第一磁感线圈设置在第一壳体(110)上,第二磁感线圈设置在第二壳体(120)上。即,锁定装置改变第一磁性模块(111)或第二磁性模块(121)中的电流方向,使得第一磁性模块(111)与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排斥可以理解为,改变第一磁感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实现如图3(a)右侧所示的第一磁感线圈和第二磁感线圈相互排斥的状态。

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极转动机构(140)为电动机构(140),用于旋转第一磁性模块(111)和/或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以变更所述第一磁性模块(111)中的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中面向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的磁极面;和/或,以变更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中的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中面向第一磁性模块(111)的磁极面。使得第一磁性模块(111)与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排斥,进而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通过排斥力而弹开,锁定装置处于非锁定状态。

如图7(b)所示。在图7(b)中,电动机构(140)与第一磁性模块(111)和/或第二磁性模块(121)相连接,其中,第一磁性模块(111)和第二磁性模块(121)的磁极面情况如图7(b)所示(可以理解为电动机构(140)旋转第一磁性模块(111)使得第一磁性模块(111)中的磁极面情况从图6(a)所示的情况变化为图7(a)所示的情况),第一磁性模块(111)的n极与第二磁性模块(121)的n极互相面向,进而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通过排斥而相互弹开,锁定装置处于非锁定状态。

例如,第一磁性模块(111)为图3(b)所示的第一磁铁、第二磁性模块(121)为图3(b)所示的第二磁铁。其中,第一磁铁设置在第一壳体(110)上,第二磁铁设置在第二壳体(120)上。即,电动机构(140),用于旋转第一磁性模块(111)或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使得第一磁性模块(111)与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排斥可以理解为,电动机构(140)旋转第一磁铁,实现如图3(b)右侧所示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互排斥的状态。

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磁性模块(121)包括第三部分(122)和第四部分(123)所述第四部分(123)包括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且所述第三部分(122)和所述第四部分(123)中分别面向所述第一壳体(110)的磁极面的磁极相反;,所述电动机构(140),用于推动第三部分(122)或第四部分(123),控制所述第三部分(122)和/或所述第四部分(123)中面向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的部分。使得第一磁性模块(111)与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排斥,进而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通过排斥力而弹开,锁定装置处于非锁定状态。

如图7(c)所示。在图7(c)中,电动机构(140)与第二磁性模块(121)的第三部分(122)和第四部分(123)相连接,其中,第三部分(122)和第四部分(123)均为磁性,且磁极面情况如图7(c)所示,此时,第一磁性模块(111)的s极与第三部分(122)的s极互相面向,进而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通过排斥而相互弹开,锁定装置处于非锁定状态。

例如,第一磁性模块(111)为图3(c)所示的第一磁铁、第二磁性模块(121)为图3(c)所示的包括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其中,第一磁铁设置在第一壳体(110)上,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设置在第二壳体(120)上。即,第一磁性模块(111)与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排斥可以理解为,第二磁铁或第三磁铁通过电动机构的推动,实现如图3(c)右侧所示的第一磁铁和第三磁铁相互排斥的状态。

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模块(111)包括第一部分(112)和第二部分(113)其中,第一部分(112)包括第一磁极面和第二磁极面,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二部分(113)包括所述第一磁极面和所述第二磁极面,且所述第一部分(112)和所述第二部分(113)中分别面向所述第二壳体(120)的磁极面的磁极相反,所述电动机构(140),用于推动第一部分(112)或第二部分(113),控制所述第一部分(112)和所述第二部分(113)中面向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的部分。使得第一磁性模块(111)与所述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排斥,进而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通过排斥力而弹开,锁定装置处于非锁定状态。

如图7(d)所示。在图7(d)中,电动机构(140)与第一磁性模块(111)的第一部分(112)和第二部分(113)相连接,其中,第一部分(112)和第二部分(113)均为磁性,且磁极分布如图7(d)所示,此时,第二磁性模块(121)的n极与第二部分(113)的n极互相面向,进而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通过排斥而相互弹开,锁定装置处于非锁定状态。

例如,第二磁性模块(121)为图3(c)所示的第一磁铁、第一磁性模块(111)为图3(c)所示的包括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其中,第一磁铁设置在第二壳体(120)上,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设置在第一壳体(110)上。即,第一磁性模块(111)与第二磁性模块(121)相互排斥可以理解为,第二磁铁或第三磁铁通过电动机构的推动,实现如图3(c)右侧所示的第一磁铁和第三磁铁相互排斥的状态。

应理解,上述说明锁定装置改变第一磁性模块(111)或第二磁性模块(121)的互相面向的磁极面的磁极,使得原本处于相互吸附状态的第一磁性模块(111)和第二磁性模块(121)变为相互排斥状态的情况只是举例的形式,其他的通过简单变形,并通过磁性排斥功能实现排斥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方法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因为第一磁性模块(111)和第二磁性模块(121)的磁极从相互吸附状态变为相互排斥状态。则,相互排斥力推动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强行分离,如果用户手持该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放置在某个平面上,则展现效果为一侧壳体(第一壳体(110)或第二壳体(120))向上弹起。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阻尼机构(160),用于控制一侧壳体向上弹起的角度范围。

在实际设计阻尼大小时,基于第一壳体(110)和/或第二壳体(120)的尺寸、重量或厚度等因素。阻尼机构(160)通过与一侧壳体的转轴部件的间隙处过盈配合实现控制一侧壳体向上弹起的角度范围。其中,角度范围的设置以用户方便打开为目的。

例如,设定x角度是需要弹起角度。则,0~x角度时终端设备不安装阻尼机构(160),或者阻尼机构的阻尼为0。x角度以后终端设备安装阻尼机构(160),在阻尼机构(160)的控制下,让一侧壳体弹起角度控制在x+y角度以内。其中,y为允许的误差,阻尼机构(160)的阻尼越大y越小。如图8所示。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括阻尼机构的锁定装置的示意图。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装置(130)旋转并打开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至第一壳体(110)和/或第二壳体(120)点亮,第一壳体(110)和/或第二壳体(120)内跳过锁屏,直接呈现解锁后内容。

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转动装置(130)旋转并打开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至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点亮,第一壳体(110)或第二壳体(120)内可以再次进行用户身份认证,现有技术中壳体点亮之后的认证方式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上面结合图5-图8详细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折叠式的终端设备的具体结构以及的锁定装置的锁定流程和锁定装置的解锁流程。下面结合图9-图11简单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折叠式的终端设备具体结构以及系统具体结构。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式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终端设备包括转动装置(130)。具体地,转动装置(130)包含转轴、阻尼机构和角度传感器。其中,转轴用于实现折叠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的翻折转动,阻尼机构和角度传感器用来控制和检测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开合角度的大小。

终端设备还包括显示装置。具体地,显示装置包括前文所述的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用于显示用户操作的用户界面(userinterface,ui)。例如,显示锁定桩子解锁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上的内容。

终端设备还包括认证装置(150)用于识别使用者身份,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掌纹识别和心率识别等。

终端设备还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屏幕控制识别程序和屏幕控制操作程序。分别用于存储解锁显示内容的控制条件以及执行对应指令。解锁控制操作程序用于根据身份认证进行解锁操作。

具体地,终端设备包括锁定装置,用于锁定或解锁折叠屏幕。包括磁铁和电动机构。

应理解,图9只是一种简单的示意图,实际上终端设备还包括其他模块,如图10所示。该终端设备还包括多个模块。

下面结合图10详细介绍该终端设备。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终端设备1001可包括在图9中示出的终端设备的全部。终端设备1001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10。例如,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processor,ap)。其中,处理器1010可以是图9中所示的控制单元。

终端设备1001还包括通信模块1020、用户识别模块(例如,用户身份识别卡(subscriberidentitymodule,sim))1024、存储器1030、传感器模块1040、输入装置1050、显示器1060、接口1070、音频模块1080、相机模块1091、电源管理模块1095、电池1096、指示器1097和马达1098。

处理器1010可运行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以控制连接到处理器1010的多个硬件或软件元件,并且可处理各种数据并执行操作。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处理器1010可进一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gpu)和/或图像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认证装置采集的识别数据。

处理器1010可包括图10中示出的元件中的至少一部分(例如,蜂窝模块1021)。处理器1010可将从其他元件(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接收到的指令或数据加载到易失性存储器上以处理该指令或数据,并可将各种数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通信模块1020可与图9所示的通信单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配置。通信模块1020可包括例如蜂窝模块1021、无线网络(wirelessfidelity,wifi)模块1023、蓝牙(bluetooth,bt)模块1025、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system,gps)模块1027、近场通讯(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模块1028和射频(radiofrequency,rf)模块1029。

蜂窝模块1021可通过通信网络提供例如,语音呼叫服务、视频呼叫服务、文本消息服务或互联网服务。蜂窝模块1021可使用用户识别模块1024(例如,sim卡)来识别和验证通信网络中的终端设备1001。蜂窝模块1021可执行可由处理器1010提供的至少一部分功能。蜂窝模块1021可包括通信处理器(cp)。

wifi模块1023、蓝牙模块1025、gps模块1027和nfc模块1028中的每个可包括例如,用于处理通过这些模块发送/接收的数据的处理器。蜂窝模块1021、wifi模块1023、蓝牙模块1025、gps模块1027和nfc模块1028中的至少一部分(例如,两个或更多个)可被包括在单个集成芯片(integratedcircuit,ic)或ic封装中。

rf模块1029可例如发送/接收通信信号(例如,rf信号)。rf模块1029可包括例如收发器、功率放大模块(poweramplifymodule,pam)、频率滤波器、低噪声放大器(lna)、天线等。蜂窝模块1021、wifi模块1023、蓝牙模块1025、gps模块1027或nfc模块1028中的至少一个可通过单独的rf模块发送/接收rf信号。sim1024可包括例如包含用户识别模块的卡和/或嵌入式sim,并可包括唯一的识别信息,例如,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ntegratecircuitcardidentity,iccid)或用户信息,还例如,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ty,imsi)。

存储器1030(例如,图9中所示的存储器)可包括例如内部存储器1032或外部存储器1034。内部存储器1032可包括下列项中的至少一个: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d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ndomaccessmemory,s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sdra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次性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ot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eeprom)、掩模型只读存储器、闪速只读存储器、闪存(例如,nand闪存、nor闪存等))、硬盘驱动器或固态驱动器(solidstatedrive,ssd)。

外部存储器1034可包括闪存驱动器,诸如紧凑型闪存(compactflash,cf)、安全数字卡(securedigitalcard,sd)、微型sd、迷你sd、极速卡、多媒体卡(multimediacard,mmc)、记忆棒等。外部存储器1034可通过各种接口被可操作地和/或物理地连接到终端设备1001。

传感器模块1040可测量物理量或检测终端设备1001的操作状态,以将测量或检测的信息转换为电信号。传感器模块1040可包括例如手势传感器1040a、陀螺仪传感器1040b、大气压力传感器1040c、磁性传感器1040d、加速度传感器1040e、握持传感器1040f、接近传感器1040g、颜色传感器1040h(例如,红/绿/蓝(red/green/blue,rgb)传感器)、生物传感器1040i、温度/湿度传感器1040j、照度传感器1040k或紫外(ultraviolet,uv)传感器1040m中的至少一个。另外地或替代地,传感器模块1040可包括例如嗅觉传感器(电子鼻传感器)、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传感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传感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y,ecg)传感器、红外(infrared,ir)传感器、虹膜识别传感器和/或指纹传感器。传感器模块1040可进一步包括用于控制包括在其中的至少一个传感器的控制电路。处理器1010的一部分或者单独地控制传感器模块1040,从而在处理器1010处于休眠状态时控制传感器模块1040。

输入装置1050可包括例如触摸面板1052、(数字)笔传感器1054、键盘1056或超声波输入装置1058。触摸面板1052可采用电容式感测方法、电阻式感测方法、红外感测方法和超声波感测方法中的至少一种。触摸面板1052可进一步包括控制电路。触摸面板1052可进一步包括触觉层以向用户提供触觉反馈。其中,输入装置1050可以是图9中所示的认证装置的采集模块。

(数字)笔传感器1054可包括例如作为触摸面板的一部分的或者单独的识别片。键1056可包括例如物理按钮、光学按钮或键盘。超声波输入装置1058可感测通过麦克风1088由输入工具产生的超声波以识别与感测到的超声波相对应的数据。

显示器1060(例如,显示器960)可包括面板1062、全息照相装置1064或投影仪1066。面板1062可与图9的显示器960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构造。面板1062可以是例如柔性的、透明的或可穿戴的。面板1062和触摸面板1052可集成为单个模块。全息照相装置1064可使用光干涉现象而在空间中显示立体图像。投影仪1066可将光投射到屏幕上以便显示图像。显示器1060可进一步包括用于控制面板1062、全息照相装置1064或投影仪1066的控制电路。

接口1070可包括例如hdmi1072、usb1074、光学接口1076或d-超小型接口(dsub)1078。例如,接口1070可被包括在图9中示出的通信接口970中。另外地或替代地,接口1070可包括例如移动高清链接(mhl)接口、sd卡/多媒体卡(mmc)接口或红外数据协会(irda)接口。

例如,音频模块1080可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或者可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音频模块1080的元件中的至少一部分可被包括在图9中示出的输入/输出接口950中。音频模块1080可处理通过扬声器1082、接收器1084、耳机1086或麦克风1088输入或输出的声音信息。

例如,相机模块1091是用于拍摄静止图像或视频的装置。相机模块1091可包括至少一个图像传感器(例如,前方传感器或后方传感器)、透镜、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signalprocessor,isp)或闪光灯(例如,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或氙灯)。

电源管理模块1095可管理终端设备1001的电源。电源管理模块1095可包括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owermanagementics,pmic)、充电器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或电池量表。pmic可采用有线和/或无线充电方法。无线充电方法可包括例如磁共振方法、磁感应方法、磁性方法等。可进一步包括用于无线充电的另外的电路,诸如,线圈回路、谐振电路、整流器等。电池量表可测量例如电池1096剩余的容量以及电池在充电时的电压、电流或温度。电池1096可包括可再充电电池和/或太阳能电池。

指示器1097可显示终端设备1001或其部件(例如,处理器1010)的特定状态,诸如启动状态、消息状态、充电状态等。马达1098可将电信号转换成机械振动,并且可产生振动或触觉效果。尽管未示出,但是终端设备1001中可包括用于支持移动电视的处理装置(例如,地面动力装置(groundpowerunit,gpu))。用于支持移动电视的处理装置可根据数字多媒体广播(digitalmediabroadcasting,dmb)、数字视频广播(digitalvideobroadcasting,dvb)等标准来处理媒体数据。

在此所描述的每个元件可配置有一个或多个组件,并且可根据终端设备的类型来改变元件的名称。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包括图10所示的元件中的多个,并且可省略一些元件或者可添加其他额外的元件。此外,终端设备的一些元件可彼此组合成一个实体,从而可以与组合之前以相同的方式来执行元件的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括图9或图10所示的终端设备的系统,下面结合图11简单介绍该系统。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系统示意图。

将参照图11简单介绍申请实施例的处于网络环境900下的终端设备901。终端设备901可包括总线910、处理器920、存储器930、输入/输出接口950、显示器960和通信接口970。图9所示的元件中可被添加到终端设备901,图11中未具体示出。

总线910可包括用于将上述元件910、920、930、950、960和970彼此连接并在上述元件之间传输通信(例如,控制消息和/或数据)的电路。

处理器920为图9中所示的控制单元,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应用处理器或通信处理器(communicationprocessor,cp)中的至少一个。处理器920可执行与终端设备901的其他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的控制和/或通信相关的操作或数据处理。

存储器930可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器930可存储与终端设备901的其他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相关的指令或数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930可存储软件和/或程序940。程序940可包括例如内核941、中间件943、应用程序界面(applicationprograminterface,api)945和/或应用程序947。内核941、中间件943或api945的至少一部分可被称为操纵系统(os)。

内核941可控制或管理用于执行其他程序(例如,中间件943、api945或应用程序947)的操作或功能的系统资源(例如,总线910、处理器920、存储器930等)。此外,内核941可提供接口,该接口允许中间件943、api945或应用程序947访问终端设备901的各个元件以控制或管理系统资源。

中间件943可充当中介,使得api945或应用程序947与内核941通信和交换数据。

此外,中间件943可根据优先级顺序处理从应用程序947接收到的一个或更多个任务请求。例如,中间件943可为至少一个应用程序947分配使用终端设备901的系统资源(例如,总线910、处理器920、存储器930等)的优先级。例如,中间件943可根据分配给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优先级来处理一个或更多个任务请求,从而针对一个或更多个任务请求执行调度或负载平衡。

api945,作为用于允许应用程序947控制由内核941或中间件943提供的功能的接口,可包括例如用于文件控制、窗口控制、图像处理、字符控制等的至少一个接口或功能(例如,指令)。

输入/输出接口950可用于将从用户或其他外部装置输入的指令或数据传输到终端设备901的其他元件。此外,输入/输出接口950可将从终端设备901的其他元件接收到的指令或数据输出给用户或其他外部装置。

显示器960可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微机电系统(mems)显示器或电子纸显示器。显示器960可向用户呈现各种内容(例如,文本、图像、视频、图标、符号或类似物)。显示器960可包括触摸屏,并且可接收从电子笔或用户身体的一部分输入的触摸、手势、接近或悬停。

通信接口970可建立终端设备901与外部装置(例如,其他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例如,通信接口970可经由无线通信或有线通信连接到网络962,以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无线通信可采用蜂窝通信协议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division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radio,nr)等。无线通信可包括例如短程通信964,短程通信可包括wifi、蓝牙、nfc、磁条传输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中的至少一个。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