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前感知射频场强变化的麦克风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0785发布日期:2019-01-14 19:0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前感知射频场强变化的麦克风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麦克风领域,特别是一种提前感知射频场强变化的麦克风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衰落效应是影响无线通信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的快衰落深度可达30-40db。当使用两副间距大于1/4波长的天线接收同一个信号时,它们受到的衰落影响是不相关的,而且二者在同一时刻经受深衰落谷点影响的可能性也很小,因此设计一检测电路当rf场强出现衰落到某一设定值时就切换至另一支天线接收信号。现时市面上所见的天线分集无线麦克风采用的是单点rf场强检测电路,此方法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两方面,第一方面:直到接收机遇到麻烦时才做出反应,这会经常使边缘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第二方面:由于切换电路位于射频信号路径中且只在低射频强度情况下进行切换,所以当切换发生时将会产生“滴答声”。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从而会影响到无线麦克风的正常使用,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前感知射频场强变化的麦克风电路,不仅能够提前感知rf场强变化电路,在信号有出现衰落迹象时即时切换到别一支天线,而且还采用了迟滞原理,避免开关在切换时产生的瞬时空值而造成接收机产生“滴答声”,保证了无线麦克风的正常使用,大大增强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提前感知射频场强变化的麦克风电路,包括检测比较电路、开关控制电路和工作电压电路,所述检测比较电路和开关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工作电压电路同时连接至检测比较电路和开关控制电路,所述检测比较电路设置有用于检测信号强弱的射频检测端口,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天线的第一天线接入端口、用于连接第二天线的第二天线接入端口和用于输出射频信号的射频输出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比较电路设置有用于控制音频电路静音的静音控制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比较电路包括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第三比较器、第三二极管、第一npn三极管和第十四电容,所述第三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十三电阻连接至工作电压电路,同时还依次通过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和第十四电阻连接至地,反相输出端通过第十电阻连接至射频检测端口,输出端通过第九电阻连接至工作电压电路,同时还依次通过第十一电阻和第十四电容连接至地,同时还连接至第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八电阻连接至工作电压电路,同时还直接连接至开关控制电路,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十二电阻连接至第十一电阻和第十四电容之间,集电极连接至开关控制电路,发射极连接至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至第十五电阻和第十六电阻之间,反相输入端同时连接至第三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和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至第十六电阻和第十四电阻之间,同时还通过第十八电阻连接至静音控制端口,输出端直接连接至静音控制端口,同时还通过第十七电阻连接至工作电压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双d触发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三电感,所述双d触发器设置有电源端、原码输出端、反码输出端、时钟输入端、复位端、数据输入端、置位端和接地端,所述双d触发器的反码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一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连接至地,原码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二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二电容连接至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反码输出端,正极连接至第一电阻和第三电阻之间,同时还通过第五电容连接至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原码输出端,正极连接至第二电阻和第四电阻之间,同时还通过第六电容连接至地,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至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之间,另一端连接至地,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至第四电阻和第二电容之间,另一端连接至地,所述第八电容的一端连接至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之间,另一端连接至地,所述第九电容的一端连接至第四电阻和第二电容之间,另一端连接至地,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至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之间,另一端通过第一电感连接至第五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还通过第十一电容连接至第一天线接入端口,正极通过第十二电容连接至射频输出端口,同时还依次通过第三电感和第七电阻连接至工作电压电路,所述第十电容的一端连接至第三电感和第七电阻之间,另一端连接至地,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连接至第三电感和第七电阻之间,另一端连接至地,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至第四电阻和第二电容之间,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二电感连接至第四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还通过第十三电容连接至第二天线接入端口,正极连接至第五二极管的正极,所述双d触发器的电源端连接至工作电压电路,所述反码输出端和数据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时钟输入端连接至检测比较电路,所述复位端、置位端和接地端均连接至地。

进一步地,所述双d触发器的型号为cd4013双d触发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第一天线连接至第一天线接入端口,所述第二天线连接至第二天线接入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电压电路所提供的电压等级为+5v。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前感知射频场强变化的麦克风电路,包括检测比较电路、开关控制电路和工作电压电路,所述检测比较电路和开关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工作电压电路同时连接至检测比较电路和开关控制电路,所述检测比较电路设置有用于检测信号强弱的射频检测端口,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天线的第一天线接入端口、用于连接第二天线的第二天线接入端口和用于输出射频信号的射频输出端口。本发明通过检测比较电路来提前感知rf场强变化,在信号有出现衰落迹象时即时切换到别一支天线,而且还在开关控制电路中采用了迟滞原理,快速接通到另一支天线的同时还滞后切断原来连接天线,避免开关在切换时产生的瞬时空值而造成接收机产生“滴答声”,保证了无线麦克风的正常使用,大大增强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提前感知射频场强变化的麦克风电路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提前感知射频场强变化的麦克风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提前感知射频场强变化的麦克风电路,包括检测比较电路100、开关控制电路200和工作电压电路300,所述检测比较电路100和开关控制电路200相连接,所述工作电压电路300同时连接至检测比较电路100和开关控制电路200,所述检测比较电路100设置有用于检测信号强弱的射频检测端口rssi,所述开关控制电路200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天线ant-a的第一天线接入端口、用于连接第二天线ant-b的第二天线接入端口和用于输出射频信号的射频输出端口rf-out。

本发明通过检测比较电路100来提前感知rf场强变化,在信号有出现衰落迹象时即时切换到别一支天线,而且还在开关控制电路200中采用了迟滞原理,快速接通到另一支天线的同时还滞后切断原来连接天线,避免开关在切换时产生的瞬时空值而造成接收机产生“滴答声”,保证了无线麦克风的正常使用,大大增强了用户体验。此外,为了保证实时性,不采用mcu软件检测而是采用了纯硬度设计的方案。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比较电路100设置有用于控制音频电路静音的静音控制端口mute。当所检测的信号较低时,所述检测比较电路100还会通过静音控制端口mute来控制音频电路静音,防止弱rf信号时出现的噪音。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比较电路100包括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一比较器ic1a、第二比较器ic1b、第三比较器ic1c、第三二极管d3、第一npn三极管q1和第十四电容c14,所述第三比较器ic1c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十三电阻r13连接至工作电压电路300,同时还依次通过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和第十四电阻r14连接至地,反相输出端通过第十电阻r10连接至射频检测端口rssi,输出端通过第九电阻r9连接至工作电压电路300,同时还依次通过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四电容c14连接至地,同时还连接至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通过第八电阻r8连接至工作电压电路300,同时还直接连接至开关控制电路200,所述第一npn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十二电阻r12连接至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四电容c14之间,集电极连接至开关控制电路200,发射极连接至第二比较器ic1b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比较器ic1b的同相输入端连接至第十五电阻r15和第十六电阻r16之间,反相输入端同时连接至第三比较器ic1c的反相输入端和第一比较器ic1a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一比较器ic1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至第十六电阻r16和第十四电阻r14之间,同时还通过第十八电阻r18连接至静音控制端口mute,输出端直接连接至静音控制端口mute,同时还通过第十七电阻r17连接至工作电压电路300。

所述检测比较电路100能够实现对rssi场强电压变化的监控,提前感知rf场强变化。具体工作原理如下:a点输入来的rssi场强电压分别连接到第一比较器ic1a、第二比较器ic1b和第三比较器ic1c的反相输入端,当接收到的rf信号足够强时a点rssi场强电压会比b点电压高,三个比较器输出端都为低电平,由于rssi场强电压会随着rf信号的强弱而上升或下降,当a点电压比b点电低时第三比较器ic1c的输出脚由低电平变高电平经第三二极管d3,所述第一npn三极管q1在f点形成一个正脉冲触发电平;同理当a点电压比c点电压低时第二比较器ic1b的输出脚由低电平变高电平使f点生成一个正脉冲触发电平,这样就实现多点提前感知rssi场强电压变化及时切换天线。

另外,所述检测比较电路100还能够实现音频电路静音,防止弱rf信号时出现的噪音。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当a点的rssi场强电压低到d点比较电压时第一比较器ic1a输出的e点为高电平来控制音频电路静音,防止弱rf信号时出现的噪声。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控制电路200包括双d触发器ic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和第三电感l3,所述双d触发器ic2设置有电源端vdd、原码输出端q2、反码输出端时钟输入端ck2、复位端res2、数据输入端da2、置位端set2和接地端vss,所述双d触发器ic2的反码输出端依次通过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和第一电容c1连接至地,原码输出端q2依次通过第二电阻r2、第四电阻r4和第二电容c2连接至地,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至反码输出端正极连接至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之间,同时还通过第五电容c5连接至地,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至原码输出端q2,正极连接至第二电阻r2和第四电阻r4之间,同时还通过第六电容c6连接至地,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至第三电阻r3和第一电容c1之间,另一端连接至地,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至第四电阻r4和第二电容c2之间,另一端连接至地,所述第八电容c8的一端连接至第三电阻r3和第一电容c1之间,另一端连接至地,所述第九电容c9的一端连接至第四电阻r4和第二电容c2之间,另一端连接至地,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至第三电阻r3和第一电容c1之间,另一端通过第一电感l1连接至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还通过第十一电容c11连接至第一天线接入端口,正极通过第十二电容c12连接至射频输出端口rf-out,同时还依次通过第三电感l3和第七电阻r7连接至工作电压电路300,所述第十电容c10的一端连接至第三电感l3和第七电阻r7之间,另一端连接至地,所述第七电容c7的一端连接至第三电感l3和第七电阻r7之间,另一端连接至地,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至第四电阻r4和第二电容c2之间,另一端依次通过第二电感l2连接至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还通过第十三电容c13连接至第二天线接入端口,正极连接至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所述双d触发器ic2的电源端vdd连接至工作电压电路300,所述反码输出端和数据输入端da2相连接,所述时钟输入端ck2连接至检测比较电路100,所述复位端res2、置位端set2和接地端vss均连接至地。

所述开关控制电路200采用了迟滞原理,能够快速接通到另一支天线的同时还滞后切断原来连接天线,避免开关在切换时产生的瞬时空值而造成接收机产生“滴答声”。具体工作原理如下:f点的脉冲触发电平输入到双d触发器ic2的时钟输入端ck2,每收到一个正脉冲触发电平时双d触发器ic2的反码输出端和原码输出端q2所输出的电平就翻转一次,假设当g点为高电平h点为低电平,则第四二极管d4导通第五二极管d5截止,此时使用的是第二天线ant-b的信号,如果此时f点出现一个正脉冲触发电平则g点为低电平,h点为高电平,第一电容c1的电压通过第一二极管d1迅速释放而第五二极管d5导通,从而切换使用第一天线ant-a的信号,而h点电平通过第二电阻r2和第四电阻r4向第二电容c2充电,所述第二电容c2的充电时间大于第一电容c1的放电时间,结果是第五二极管d5先导通,而第四二极管d4滞后截止,这样保证了开关切换时不会出现空值导致的“滴答声”产生。

进一步地,所述双d触发器ic2的型号为cd4013双d触发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天线ant-a和第二天线ant-b,所述第一天线ant-a连接至第一天线接入端口,所述第二天线ant-b连接至第二天线接入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电压电路300所提供的电压等级为+5v。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