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应急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9202发布日期:2019-03-13 23:1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慧应急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风险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慧应急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智慧应急控制系统是一种由具有传感器的终端将监测数据发送至数据中心,经过云计算分析获取异常情况,再将异常情况推送至受控终端、监管终端的应急控制系统。

然而,由于大量终端都会连网,因此会产生极其大量的数据,而大量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可能造成数据中心和终端之间的i/o(输入输出)瓶颈,传输速率大大下降,甚至造成很大的时延。

由于数据中心下行延迟不可控,因此,数据中心很难及时将控制指令下达受控终端,并且延长了异常情况到达监管终端的时间,使得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处理应急事件,因此不能将应急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慧应急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中心很难及时将控制指令下达受控终端,并且延长了异常情况到达监管终端的时间,使得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处理应急事件,因此不能将应急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慧应急控制系统,包括云计算中心、物联网设备、应急中心、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设备以及至少两个监控终端;

所述云计算中心与所述边缘计算设备、所述应急中心和有线网络通信连接;

所述物联网设备与所述边缘计算设备通信连接;其中,所述物联网设备包括智能传感器、网络摄像头、受控终端;

所述应急中心与所述边缘计算设备通信连接;

所述边缘计算设备与所述监控终端通信连接;

所述边缘计算设备用于接收所述智能传感器发送的监测数据,对所述监测数据进行风险分析,获取分析结果,将所述分析结果发送至所述监控终端,将所述监测数据发送至所述云计算中心;其中,所述分析结果包括传感器预警、网络摄像头监控区域风险预警;

所述云计算中心用于处理非实时性的物联网服务请求,存储所述边缘计算设备发送的监测数据,并对所述监测数据进行非实时分析,获取非实时分析结果,将所述非实时分析结果发送至所述应急中心和/或所述监控终端;其中,所述非实时分析结果包括应急分布重点区域、应急情况发生主要原因、应急情况救援设施分布统计,应急事件发生预测;

所述监控终端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分析结果和所述非实时分析结果,进行风险预警或展示。

可选的,一个所述边缘计算设备与至少一个所述监控终端通信连接;

一个所述监控终端与至少两个所述边缘计算设备通信连接。

可选的,所述边缘计算设备还用于在所述分析结果为存在风险时,将所述分析结果发送至所述应急中心,以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处理;

所述应急中心用于接收所述边缘计算设备发送的所述分析结果和/或所述云计算中心发送的所述非实时分析结果,根据所述分析结果和/或所述非实时分析结果进行风险预警或展示。

可选的,所述边缘计算设备还用于在所述分析结果为存在风险时,发送与所述风险的类型对应的第一控制指令至所述受控终端。

可选的,所述边缘计算设备还用于接收所述应急中心或所述监控终端发送的第二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受控终端;

所述受控终端用于根据所述边缘计算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或第二控制指令执行对应的操作。

可选的,所述边缘计算设备还用于在所述分析结果为存在风险时,发送风险信息至所述云计算中心。

可选的,所述边缘计算设备还用于在发送所述监测数据时,获取与所述云计算中心之间的通信时延,在所述通信时延超过第一预设阈值时,保存所述监测数据。

可选的,所述边缘计算设备还用于在所述通信时延低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发送本地存储的所述监测数据至所述云计算中心。

可选的,所述受控终端包括火灾报警设备、ai救援机器人、救灾飞行器、智能开关和智能阀门。

可选的,所述智能传感器包括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气传感器、氰化氢传感器、ph酸碱传感器、氰化氢传感器、硫酸雾传感器、氮氧化物传感器、铬酸雾传感器、氰化氢传感器、风尘传感器或臭味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云计算中心与边缘计算设备、应急中心和有线网络通信连接,物联网设备与边缘计算设备通信连接,应急中心与边缘计算设备通信连接,边缘计算设备与监控终端通信连接;边缘计算设备处理实时性的物联网服务请求,接收智能传感器发送的监测数据,并将监测数据发送至云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处理非实时性的物联网服务请求,存储监测数据并进行风险分析,将分析结果发送至边缘计算设备和/或应急中心。监控终端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风险预警或展示,能够及时将云计算中心的控制指令下达至受控终端,同时延长了异常情况到达监控管理终端的时间,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处理应急事件,将应急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智慧应急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智慧应急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或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此外,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慧应急控制系统1,其包括云计算中心101、物联网设备102、应急中心103、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设备104以及至少两个监控终端105;

云计算中心101与边缘计算设备104、应急中心103有线网络通信连接;

物联网设备102与边缘计算设备104通信连接;其中,物联网设备102包括智能传感器1021、网络摄像头1022、受控终端1023;

应急中心103与边缘计算设备104通信连接;

边缘计算设备104与监控终端105通信连接;

边缘计算设备104用于接收智能传感器1021发送的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风险分析,获取分析结果,将分析结果发送至监控终端105,将监测数据发送至云计算中心101;其中,分析结果包括传感器预警、网络摄像头监控区域风险预警;

云计算中心101用于处理非实时性的物联网服务请求,存储边缘计算设备104发送的监测数据,并对监测数据进行非实时分析,获取非实时分析结果,将非实时分析结果发送至应急中心103和/或监控终端105;其中,非实时分析结果包括应急分布重点区域、应急情况发生主要原因、应急情况救援设施分布统计,应急事件发生预测;

监控终端105,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分析结果和非实时分析结果,进行风险预警或展示。

在具体应用中,图1示例性的示出了包括两个边缘计算设备104以及两个监控终端105智慧应急控制系统1的结构示意图,其还包括云计算中心101、物联网设备102、应急中心103,云计算中心101与边缘计算设备104、应急中心103有线网络通信连接,物联网设备102与边缘计算设备104通信连接,应急中心103与边缘计算设备104通信连接,边缘计算设备104与监控终端105通过wifi通信连接。其中,边缘计算设备104是指具有sdn控制器功能的设备。物联网设备102包括但不限于智能传感器1021、网络摄像头1022、受控终端1023,受控终端1023是指根据云计算中心发送的控制指令执行控制操作的终端设备,例如,受控终端1023包括火灾报警设备、ai救援机器人、救灾飞行器。

边缘计算设备104用于接收智能传感器1021发送的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风险分析,获取分析结果,将监测数据发送至云计算中心101,将分析结果发送至监控终端105;其中,分析结果包括但不限于传感器预警、网络摄像头监控区域风险预警,云计算中心101用于处理非实时性的物联网服务请求,存储边缘计算设备104发送的监测数据并对监测数据进行非实时分析,获取非实时分析结果,将非实时分析结果发送至应急中心103和/或监控终端105;其中,非实时分析结果包括但不限于应急分布重点区域、应急情况发生主要原因、应急情况救援设施分布统计,应急事件发生预测。监控终端105,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分析结果和非实时分析结果,进行风险预警或展示。在本实施例中,若分析结果为存在风险,则监控终端105根据分析结果获取风险的类型,并根据风险的类型执行对应的预警,或者,若分析结果为无风险,则监控终端105将分析结果进行展示,以便于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分析结果。其中,监控终端包括手机、pc、平板电脑或其他可用于监控的终端设备。

在一个实施中,边缘计算设备104还用于在分析结果为存在风险时,发送风险信息至云计算中心101。

在具体应用中,边缘计算设备104还用于在分析结果为存在风险时,发送风险信息至云计算中心101,以便于云计算中心101根据风险信息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风险。在本实施例中,边缘计算设备104还用于在分析结果为存在风险时,将分析结果发送至应急中心103,便于提醒管理人员及时确认并处理风险。

在一个实施中,边缘计算设备104,还用于在发送监测数据时,获取与云计算中心101之间的通信时延,在通信时延超过第一预设阈值时,保存监测数据。

在具体应用中,边缘计算设备104,还用于在发送监测数据时,获取边缘计算设备104与云计算中心101之间的通信时延,在通信时延超过第一预设阈值时,边缘计算设备104保存监测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可设定在通信时延超过第一预设阈值时,边缘计算设备104保存监测数据后,中断与云计算中心的通信。

在一个实施中,边缘计算设备104还用于在通信时延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发送本地存储的监测数据至云计算中心101。

在具体应用中,边缘计算设备104还用于在通信时延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发送本地存储的监测数据至云计算中心101。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到通信时延超过第一预设阈值,边缘计算设备104保存监测数据并中断与云计算中心101的通信之后,持续检测通信时延,并在通信时延低于第一预设阈值后,恢复发送监测数据至云计算中心101。

在一个实施中,一个边缘计算设备104与至少一个监控终端105通信连接;

一个监控终端105与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设备104通信连接。

在具体应用中,一个边缘计算设备104与至少一个监控终端105通信连接,一个监控终端105与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设备104通信连接,在图1中示例性的示出了包括两个边缘计算设备104以及两个监控终端105,且一个边缘计算设备104与两个监控终端105通信连接,一个监控终端105与两个边缘计算设备104通信连接的智慧应急控制系统1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边缘计算设备104还用于在分析结果为存在风险时,将分析结果发送至应急中心103,以提醒管理人员及时确认并处理;

应急中心103用于接收边缘计算设备104发送的分析结果和/或云计算中心101发送的非实时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和/或非实时分析结果进行风险预警或展示。

在具体应用中,边缘计算设备104还用于在分析结果为存在风险时,将分析结果发送至应急中心103,以提醒管理人员及时确认并处理,应急中心103用于接收边缘计算设备104发送的分析结果和/或云计算中心101发送的非实时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和/或非实时分析结果进行风险预警或展示。在本实施例中,若分析结果为存在风险,则应急中心103根据分析结果获取风险的类型,并根据风险的类型执行对应的预警,或者,若分析结果为无风险,则应急中心103将分析结果进行展示,以便于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分析结果。

在一个实施中,边缘计算设备104还用于在分析结果为存在风险时,发送与风险的类型对应的第一控制指令至受控终端1023。

在具体应用中,边缘计算设备104还用于在分析结果为存在风险时,发送与风险的类型对应的第一控制指令至受控终端1023,以使受控终端1023用于根据边缘计算设备104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执行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中,边缘计算设备104还用于接收应急中心103或监控终端105发送的第二控制指令,并发送至受控终端1023;

受控终端1023用于根据边缘计算设备104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或第二控制指令执行对应的操作。

在具体应用中,边缘计算设备104还用于接收应急中心103或监控终端105发送的第二控制指令,并发送至受控终端1023,受控终端1023用于根据边缘计算设备104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或第二控制指令执行对应的操作。

本实施例通过云计算中心与边缘计算设备、应急中心和有线网络通信连接,物联网设备与边缘计算设备通信连接,应急中心与边缘计算设备通信连接,边缘计算设备与监控终端通信连接;边缘计算设备处理实时性的物联网服务请求,接收智能传感器发送的监测数据,并将监测数据发送至云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处理非实时性的物联网服务请求,存储监测数据并进行风险分析,将分析结果发送至边缘计算设备和/或应急中心。监控终端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风险预警或展示,能够及时将云计算中心的控制指令下达至受控终端,同时延长了异常情况到达监控管理终端的时间,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处理应急事件,将应急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慧应急控制系统1包括云计算中心101、物联网设备102、应急中心103、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设备104以及至少两个监控终端105;

云计算中心101与边缘计算设备104、应急中心103和有线网络通信连接;

物联网设备102与边缘计算设备104通信连接;其中,物联网设备102包括智能传感器1021、网络摄像头1022、受控终端1023;

应急中心103与边缘计算设备104通信连接;

边缘计算设备104与监控终端105通信连接;

边缘计算设备104用于接收智能传感器1021发送的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风险分析,获取分析结果,将分析结果发送至监控终端105,将监测数据发送至云计算中心101;其中,分析结果包括传感器预警、网络摄像头监控区域风险预警;

云计算中心101用于处理非实时性的物联网服务请求,存储边缘计算设备104发送的监测数据,并对监测数据进行非实时分析,获取非实时分析结果,将非实时分析结果发送至应急中心103和/或监控终端105;其中,非实时分析结果包括应急分布重点区域、应急情况发生主要原因、应急情况救援设施分布统计,应急事件发生预测;

监控终端105,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分析结果和非实时分析结果,进行风险预警或展示。

在具体应用中,图2示例性的示出了一种智慧应急控制系统1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云计算中心101、物联网设备102、应急中心103、至少两个边缘计算设备104以及至少两个监控终端105,其中,物联网设备102包括智能传感器1021、网络摄像头1022和受控终端1023。

云计算中心101与边缘计算设备104、应急中心103有线网络通信连接,物联网设备102与边缘计算设备104通信连接,应急中心103与边缘计算设备104通信连接,边缘计算设备104与监控终端105通信连接。

边缘计算设备104用于接收智能传感器1021发送的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风险分析,获取分析结果,将监测数据发送至云计算中心101,将分析结果发送至监控终端105;其中,分析结果包括但不限于传感器预警、网络摄像头监控区域风险预警,云计算中心101用于处理非实时性的物联网服务请求,存储边缘计算设备104发送的监测数据并对监测数据进行非实时分析,获取非实时分析结果,将非实时分析结果发送至应急中心103和/或监控终端105;其中,非实时分析结果包括但不限于应急分布重点区域、应急情况发生主要原因、应急情况救援设施分布统计,应急事件发生预测。监控终端105,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分析结果和非实时分析结果,进行风险预警或展示。在本实施例中,若分析结果为存在风险,则监控终端105根据分析结果获取风险的类型,并根据风险的类型执行对应的预警,或者,若分析结果为无风险,则监控终端105将分析结果进行展示,以便于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分析结果。其中,监控终端包括手机、pc、平板电脑或其他可用于监控的终端设备。

在一个实施中,受控终端1023包括火灾报警设备、ai救援机器人、救灾飞行器、智能开关和智能阀门。

在具体应用中,受控终端1023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控制指令或第二控制指令执行对应的控制操作,受控终端1023包括但不限于火灾报警设备、ai救援机器人、救灾飞行器、智能开关、智能阀门或其他智能开关设备。

在一个实施中,智能传感器1021包括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气传感器、氰化氢传感器、ph酸碱传感器、氰化氢传感器、硫酸雾传感器、氮氧化物传感器、铬酸雾传感器、氰化氢传感器、风尘传感器或臭味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在具体应用中,智能传感器1021包括但不限于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气传感器、氰化氢传感器、ph酸碱传感器、硫酸雾传感器、氮氧化物传感器、铬酸雾传感器、风尘传感器或臭味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氰化氢标准状态下为液体。氰化氢易在空气中均匀弥散,在空气中可燃烧且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5.6%~12.8%时,具有爆炸性的剧毒类物质;硫酸雾也叫酸雾,通常是指一种大量漂浮的硫酸微粒形成的烟雾;铬酸雾是指铬酸挥发在空气中形成的液体微滴,常见于电镀作业电镀槽周围的空气中。当空气中铬酸雾的质量浓度达到0.1mg/m3时,长期接触可引起鼻中隔穿孔;如果铬酸雾浓度过高,接触数月即可发生鼻中隔穿孔。此外还可引起咽喉炎、肺炎及过敏性哮喘;氮氧化物,包括多种化合物,且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摄像头获取被监控环境中的监测视频,上传至边缘计算设备104,边缘计算设备104对监测视频进行视频分析,获取是否存在烟雾、烟火、值班人员是否在岗和/或消防通道是否被堵塞等情况,若监测视频中存在烟雾、烟火,则发送用于控制火灾的第一控制指令至受控终端1023(例如在受控终端为ai救援机器人的情况下),以控制ai救援机器人启动进行火灾救援。

在一个实施例中,ph酸碱传感器获取到排放废水的实时ph值,发送至边缘计算设备104,边缘计算设备104根据实时ph值与其对应的预设阈值进行对比,若实时ph值超过其对应的预设阈值,则边缘计算设备104发送用于停止排放废水的第一控制指令,以使受控终端1023根据第一控制指令控制对应排水设备的停止工作,并向应急中心103、监控终端105发送预警信息。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种受控终端即智能传感器,能够实现对被监控环境的有效监测,为系统及时发现应急事件奠定了基础。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