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广播设备间的配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72681发布日期:2019-03-08 23:27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广播设备间的配置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广播设备间的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有的广播系统都属于工程类广播系统,广播设备与管理系统形成一套独立的系统,广播设备由所属的系统进行操作和管理。这种广播系统的设置主要存在的问题为:所有设备直接与管理系统连接,使所有设备在明确所需要连接的管理系统后,都需要通过手工配置,将需要连接的管理系统地址或者连接方式写入到设备中,设备才能正确的连接到管理系统。

现有技术中的nat穿透方式,存在仍需要通过业务系统或第三方系统通知设备进行nat连接,并且在很多情况下是无法进行nat穿透的问题;以及开放端口映射方式,在设备网络发生变化时,需要手动配置设备,特别是在越复杂的网络环境下,配置越复杂,并且因为端口开放,也降低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广播设备间的配置方法,通过提供设备云作为设备与业务系统以外的第三方系统,保存所有设备与业务系统信息,在设备连接或业务系统更新时下发业务系统信息给设备。使在设备获取业务系统通讯地址,或者业务系统通讯地址发生改变时,可通过设备云进行操作,而无需对设备进行本地配置。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广播设备间的配置方法,所述方法由包括设备,设备云以及业务系统的云通信系统执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备启动后,根据已知的设备云域名和端口,连接到设备云;

步骤2,设备云根据设备序列号查询数据库,获取所述设备所要配置的业务系统信息,并将所述业务系统信息下发给所述设备;

步骤3,设备接收到所要配置的所述业务系统信息后,根据所述业务系统信息连接所属的目标业务系统。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业务系统数据的注册过程,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业务系统向设备云发送包含业务系统信息的注册请求;

s2,所述设备云接收到所述注册请求后,查询数据库,判断所述数据库中是否存在所述业务系统信息,并根据所述判断结果确定是否下发配置到设备;

优选的,所述步骤s1具体为:业务系统启动时,根据已知的设备云域名,向所述设备云发送包含系统信息的注册请求,调用设备云api注册业务系统信息;其中,所述业务系统信息包括业务系统名称、通讯地址与端口。

优选的,所述步骤s2具体为:所述设备云接收到所述注册请求后,查询数据库,判断所述数据库中是否存在所述业务系统信息,如果所述业务系统信息不存在,则保存所述业务系统信息;如果所述业务系统信息已经存在,且所述业务系统信息无变化则忽略本次请求;如果所述业务信息已经存在,且有更新则下发配置到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云的api接口采用http协议,遵循restful接口;所述通讯地址为ip或域名。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设备云直接配置设备过程,其具体为:操作人员通过设备云界面,配置设备所属的业务系统,并将所述配置保存到所述数据库;其中,操作人员能够对每台设备进行单独配置,或者通过设置规则的方式进行批量配置。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通过有线网络、蜂窝移动网络或者wifi中的至少一种方式接入设备云;所述设备与设备云之间采用mqtt协议通讯;

优选的,所述设备云具体包括前端管理系统和设备通讯服务模块,所述前端管理系统包括:后台web管理服务模块、核心服务模块、数据库服务器、缓存服务模块、消息队列服务模块、api服务模块、注册中心模块、授权中心模块和网关服务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发明提供的广播设备间的配置方法,通过提供设备云作为设备与业务系统以外的第三方系统,保存所有设备与业务系统信息,在设备连接或业务系统更新时下发业务系统信息给设备。使在设备获取业务系统通讯地址,或者业务系统通讯地址发生改变时,可通过设备云进行操作,而无需对设备进行本地配置,同时,设备配置无需对每台设备进行单独配置,可通过设备云进行批量配置下发,即使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改变,也可通过设备云动态调整。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广播设备间的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2使出了执行本发明的广播设备间的配置方法的云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优选的提供了一种广播设备间的配置方法,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优选的一种具体的配置方法的执行流程;

可选的,所述方法由如图2所示的包括设备,设备云以及业务系统的云通信系统执行。

设备指连接到互联网的实体产品,可通过互联网进行通讯,接收指令并完成指定功能。

设备云在互联网上仅存在唯一实体,部署于国际互联网,拥有互联网固定ip地址,可通过互联网域名访问。

业务系统指设备的管理系统,通过业务系统能够对设备进行管理和操作,使设备完成预定的功能。

更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广播设备间的配置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备启动后,根据已知的设备云域名和端口,连接到设备云;

其中,设备可使用有线网络、4g或者wifi方式连接设备云;设备云与设备之间采用mqtt协议通讯,mqtt协议基于tcp/ip协议,采用tcp长连接;其连接参数为:{“sn”:“序列号”};可选的,4g网络也替换为蜂窝移动网络中的2g、3g等其他网络,此处不作限定;设备与设备云之间的mqtt协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替换为xmpp、http等其他通讯协议,此处也不做限定。

具体的可以是,设备接入到互联网后,通过设备云域名连接到设备云设备通讯服务,设备通讯服务向消息队列发送消息,通知设备上线。

步骤2,设备云根据设备序列号查询数据库,获取所述设备所要配置的业务系统信息,并将所述业务系统信息下发给所述设备;

具体的,设备云核心服务从消息队列中获取设备上线通知,根据通知中的设备序列号,到数据库查询设备与业务系统配置关系。

其中,下发的业务系统信息包括业务系统通讯地址与端口号,具体配置参数为:{“host”:“通讯地址(ip或者域名)”,“port”:通讯端口号}。

步骤3,设备接收到所要配置的所述业务系统信息后,根据所述业务系统信息连接所属的目标业务系统。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业务系统数据的注册过程,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业务系统向设备云发送包含业务系统信息的注册请求;

s2,所述设备云接收到所述注册请求后,查询数据库,判断所述数据库中是否存在所述业务系统信息,并根据所述判断结果确定是否下发配置到设备;

优选的,所述步骤s1具体为:业务系统启动时,根据已知的设备云域名,向所述设备云发送包含系统信息的注册请求,调用设备云api注册业务系统信息;其中,所述业务系统信息包括业务系统名称、通讯地址与端口,优选地,具体执行过程中注册请求的注册接口:[post]http://hostname/system/register,参数结构为:{“name”:“业务系统名称”,“host”:“通讯地址(ip或者域名)”,“port”:通讯端口号}。

优选的,所述步骤s2具体为:所述设备云接收到所述注册请求后,查询数据库,判断所述数据库中是否存在所述业务系统信息,如果所述业务系统信息不存在,则保存所述业务系统信息;如果所述业务系统信息已经存在,且所述业务系统信息无变化则忽略本次请求;如果所述业务信息已经存在,且有更新则下发配置到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设备云直接配置设备过程,其具体为:操作人员通过设备云界面,配置设备所属的业务系统,并将所述配置保存到所述数据库;其中,操作人员能够对每台设备进行单独配置,或者通过设置规则的方式进行批量配置。具体可以是:用户通过设备云web页面,将设备配置到已注册的业务系统。

本发明所述的广播设备间的配置方法通过由设备、设备云、业务系统组成的云通信系统执行,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采用nat穿透方式以及开放端口映射方式,本发明能够实现设备配置无需对每台设备进行单独配置,可通过设备云进行批量配置下发,即使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改变,也可通过设备云动态调整;其次,无论设备处于内网或是外网,都可通过设备云发起升级、调试等运维操作,无需再通过业务系统或者连接到设备内网操作;此外还能有效解决开放端口映射方式的安全性低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对于生产备货,或业务系统变更不利以及成本过高的技术问题。

优选的,执行本发明所述的配置方法的云通信系统中,设备云具体包括前端管理系统和设备通讯服务模块,所述前端管理系统包括:后台web管理服务模块、核心服务模块、数据库服务器、缓存服务模块、消息队列服务模块、api服务模块、注册中心模块、授权中心模块和网关服务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

其中,后台web管理服务用于处理用户操作,核心服务用于处理核心业务;

设备通讯服务用于处理与设备之间的通讯,保证与设备通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设备通讯服务与管理系统之间通过接口调用和消息队列方式通讯,设备通讯服务到管理系统的所有消息通过消息队列,管理系统到设备通讯服务的所有消息通过接口调用方式。核心服务用于数据和业务逻辑处理;api服务向业务系统提供调用接口。

可选的,设备可以通过有线网络、4g或者wifi方式接入互联网,业务系统可以是任何设备可访问的系统,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优选的,业务系统在系统初始化时,读取系统配置,获取系统的通讯地址(域名或者ip)和端口,并调用设备云api接口,进行业务系统注册;设备云接收到业务系统注册,首先对业务系统进行鉴权,鉴权通过后记录业务系统名称、通讯地址和端口。其中,api接口实现方式有很多,协议也有很多,也可以自定义;设备云采用http协议接口,遵循restful风格。注册接口http://api/v1/system/registry,注册参数:业务系统token(由鉴权接口产生),通讯地址和端口。

虽然上面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许多改变和修改。因此,其旨在上述详细描述被认为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应当理解,以下权利要求(包括所有等同物)旨在限定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以上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记载的内容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