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系统的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161615发布日期:2019-07-13 09:21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电子系统的操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操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电子系统的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商务办公型态的多元化,对于无固定座位商务办公型态而言,由于没有固定座位或会议室,难以通过固定式的电话会议机来接听网络企业群组电话(mvpn)。因此,要如何能够具有弹性地接听网络企业群组电话则是本领域要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系统的操作方法,其可选择地使用电子装置或扩充装置来接听电话。

本发明的一种电子系统的操作方法,其中电子系统包括一电子装置及可选择地电性连接于电子装置的扩充装置,电子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当电子装置的第一通讯模块接收到通话信号时,电子装置的控制器检测扩充装置是否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依据控制器检测扩充装置是否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时,电子系统执行以电子装置的第一扬声器来扩音,或以扩充装置的第二扬声器来播放。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电子系统的操作方法还包含当该控制器检测到扩充装置有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时,电子系统执行以电子装置的第一扬声器来扩音,当控制器检测到扩充装置未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时,电子系统执行以扩充装置的该第二扬声器来播放。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电子系统的操作方法还包含当控制器检测到扩充装置未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时,电子装置的控制器传递信号至电子装置的第二通讯模块,以使电子装置的第二通讯模块判断是否与扩充装置的第三通讯模块之间存在无线信号连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电子系统的操作方法还包含当电子装置的第二通讯模块与扩充装置的第三通讯模块之间存在无线信号连线时,电子装置的第二通讯模块判断是否接收到扩充装置的第三通讯模块所发出的欲接听信号;以及当电子装置的第二通讯模块接收到扩充装置的第三通讯模块所发出的欲接听信号时,电子装置的第二通讯模块传递语音信号至扩充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第二通讯模块判断是否与扩充装置的第三通讯模块之间存在无线信号连线的步骤中,当电子装置的第二通讯模块判断与扩充装置的第三通讯模块之间不存在无线信号连线时,电子系统执行以电子装置来扩音的第一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电子装置的第二通讯模块判断是否接收到扩充装置的第三通讯模块所发出的欲接听信号的步骤中,当电子装置的第二通讯模块判断未接收到扩充装置的第三通讯模块所发出的欲接听信号,电子系统执行以电子装置来扩音的第一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电子装置的第二通讯模块传递语音信号至扩充装置之后,还包括:扩充装置的距离检测器检测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是否超过预设值;以及当扩充装置的距离检测器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未超过预设值时,电子系统执行以扩充装置来进行小音量拨放的第二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扩充装置的距离检测器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超过预设值时,电子系统执行以扩充装置来扩音的第三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电子装置的第二通讯模块传递语音信号至扩充装置之后,还包括:当使用者让扩充装置发出的切换信号时,电子装置的第二通讯模块判断是否接收到扩充装置的第三通讯模块所发出的切换信号;以及当电子装置的第二通讯模块接收到扩充装置的第三通讯模块所发出的切换信号时,电子系统执行以电子装置来扩音的第一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电子装置的第二通讯模块未接收到扩充装置的第三通讯模块所发出的切换信号时,电子装置的第二通讯模块继续传递语音信号至扩充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切换信号是经由使用者按压扩充装置的按钮来触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电子装置的第二通讯模块传递语音信号至扩充装置之后,还包括:当使用者将扩充装置重新电性连接于电子装置时,电子装置的控制器检测第二通讯模块与扩充装置的第三通讯模块之间是否存在无线信号连线;以及当电子装置的控制器检测到第二通讯模块与扩充装置的第三通讯模块之间存在无线信号连线时,控制器发送关闭信号至第二通讯模块,以解除第二通讯模块与第三通讯模块之间的无线信号连线,且电子装置的控制器主动结束通话。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电子装置的第二通讯模块传递语音信号至扩充装置之后,还包括:使用者从电子装置的屏幕点选结束通话。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电子系统的操作方法中,当电子装置接收到通话信号时,电子装置的控制器检测扩充装置是否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依据控制器检测扩充装置是否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时,电子系统执行以电子装置的第一扬声器来扩音,或以扩充装置的第二扬声器来播放。也就是说,当电子装置接收到通话信号时,若扩充装置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则以电子装置来扩音。若扩充装置未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则使用者可在扩充装置连线于电子装置的状态下,以扩充装置接听电话,而提供具有弹性的接听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系统的扩充装置安装在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系统的扩充装置移出于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系统的操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电子装置

12:控制器

14:第二通讯模块

16:第一通讯模块

18:连接端口

19:第一扬声器

20:扩充装置

22:第二扬声器

24:麦克风

26:第三通讯模块

28:按钮

100:电子系统的操作方法

110~184: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系统的扩充装置安装在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系统的扩充装置移出于电子装置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电子系统包括电子装置10及可选择地电性连接于电子装置10的扩充装置20。举例来说,电子装置10例如是笔记本电脑,扩充装置20例如是手机(图中示出笔形手机,但手机的形式不以此为限制)。当然,电子装置10与扩充装置20的种类不以此为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也可以是平板电脑或双屏幕电脑,扩充装置20也可以具有手机以外的其他功能,例如是触控笔功能或是录音功能等。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扩充装置20可配置在电子装置10的凹槽上。凹槽内可设有连接端口18,以使扩充装置20安装在电子装置10上时能够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10。电子装置10可通过连接端口18对扩充装置20充电或是传输信号。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包括控制器12、第一通讯模块16、第二通讯模块14及第一扬声器19。控制器1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或是其他用来控制通讯信号的控制器12。第一通讯模块16可用来接收与传输电话的信号,第二通讯模块14可用来无线连接至扩充装置20的第三通讯模块26。第一扬声器19电性连接于控制器12。扩充装置20包括第二扬声器22与麦克风24,且具有外露于表面的按钮28。

下面将介绍以图1与图2所示的电子装置10与扩充装置20所组成的电子系统在接听网络电话时的操作方式。当然,电子系统的操作方法并不限于应用在图1与图2所示的电子装置10与扩充装置20所组成的电子系统。

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系统的操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电子系统的操作方法100包括下列步骤。首先,电子装置10的第一通讯模块16接收到通话信号(步骤1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讯模块16用来接收网络电话,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讯模块16也可以接收其他形式的电话。

接着,电子装置10的控制器12检测扩充装置20是否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10(步骤120)。电子系统执行以电子装置10的第一扬声器19来扩音,或以扩充装置20的第二扬声器22来播放。在本实施例中,当扩充装置20安装在电子装置10上的凹槽时,扩充装置20会电性连接于电子装置10。接着,当控制器12检测到扩充装置20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10时,电子系统执行以电子装置10来扩音的第一模式(步骤122)。也就是说,在此状态下,电子装置10(也就是笔记本电脑)会作为电话会议机,第一扬声器19可将语音信号扩音出来。

相反地,当控制器12检测到扩充装置20未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10时,电子装置10的控制器12传递信号至电子装置10的第二通讯模块14(步骤130)。电子装置10的第二通讯模块14判断是否与扩充装置20的第三通讯模块26之间存在无线信号连线(步骤140)。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的第二通讯模块14与扩充装置20的第三通讯模块26例如是蓝牙模块,但不以此为限制。换句话说,当扩充装置20不在电子装置10上时,电子装置10会确认是否与扩充装置20之间有无线(蓝牙)连线。

在本实施例中,当电子装置10的第二通讯模块14判断与扩充装置20的第三通讯模块26之间不存在无线信号连线时,电子系统执行以电子装置10来扩音的第一模式。也就是说,若电子装置10与扩充装置20之间不存在无线连线时,电子装置10所接收到的通话信号不能被传递到扩充装置20上,所以,电子装置10所接收到的通话信号仍是由电子装置10来扩音播放。

相反地,当电子装置10的第二通讯模块14与扩充装置20的第三通讯模块26之间存在无线信号连线时,电子装置10的第二通讯模块14判断是否接收到扩充装置20的第三通讯模块26所发出的欲接听信号(步骤150)。在本实施例中,扩充装置20的第三通讯模块26所发出的欲接听信号例如是由使用者按下扩充装置20上的按钮28所触发的信号,但不以此为限制。

当电子装置10的第二通讯模块14判断未接收到扩充装置20的第三通讯模块26所发出的欲接听信号,电子系统执行以电子装置10来扩音的第一模式。这代表着,使用者并没有要从扩充装置20上来接听电话,因此,电子装置10所接收到的通话信号仍是由电子装置10来扩音播放。

相反地,当电子装置10的第二通讯模块14接收到扩充装置20的第三通讯模块26所发出的欲接听信号时,电子装置10的第二通讯模块14传递语音信号至扩充装置20(步骤160)。也就是说,使用者例如是通过按压下扩充装置20上的按钮28来发出欲接听信号,电子装置10在接收到此信号之后,便将语音信号传递至扩充装置20来播放。也就是说,在此状态下,扩充装置20会作为电话会议机,将语音信号扩音出来。

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子系统可供使用者选择要以电子装置10还是以扩充装置20来接听电话,而增加使用上的弹性。电子装置10与扩充装置20的至少一者可以是可携式装置,这样可以使得没有固定座位的商务客能够通过本实施例的电子系统来接听网络会议电话。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系统的运作也可以是,当该控制器12检测到扩充装置20有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10时,电子系统执行以电子装置10的第一扬声器19来扩音。当控制器12检测到扩充装置20未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10时,电子系统执行以扩充装置20的该第二扬声器22来播放。电子系统的运作方式并不以图3为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电子装置10的第二通讯模块14传递语音信号至扩充装置20之后,电子系统的操作方法可选择地包括下列步骤。首先,扩充装置20的距离检测器检测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是否超过预设值(步骤170)。距离检测器例如是检测扩充装置20与使用者的脸部之间的距离,距离检测器例如是红外线检测器,但距离检测器的种类不以此为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当扩充装置20的距离检测器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未超过预设值时,电子系统执行以扩充装置20来进行小音量拨放的第二模式(步骤172)。相反地,当扩充装置20的距离检测器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超过预设值时,电子系统执行以扩充装置20来扩音的第三模式(步骤174)。

详细地说,若是扩充装置20与使用者的脸部之间的距离未超于预设值,代表扩充装置20很靠近使用者的脸部,此时,扩充装置20的音量可如同一般手机一样的音量。若是扩充装置20与使用者的脸部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值,代表扩充装置20离使用者的脸部有一段距离,此时,为了让使用者能够清楚听到语音内容,扩充装置20会自动转成扩音(或是微扩音)的音量。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当使用者想要改到电子装置10上接听电话时,使用者例如可以按压扩充装置20上的按钮28来进行切换接听的对象。当然,扩充装置20发出切换信号发出的方式不以此为限制。电子系统的操作方法可选择地包括下列步骤。当使用者让扩充装置20发出切换信号时,电子装置10的第二通讯模块14判断是否接收到扩充装置20的第三通讯模块26所发出的切换信号(步骤180)。当电子装置10的第二通讯模块14接收到扩充装置20的第三通讯模块26所发出的切换信号时,电子系统执行以电子装置10来扩音的第一模式。

相反地,在本实施例中,当电子装置10的第二通讯模块14未接收到扩充装置20的第三通讯模块26所发出的切换信号时,电子装置10的第二通讯模块14继续传递语音信号至扩充装置20。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电子装置10的第二通讯模块14传递语音信号至扩充装置20之后,若使用者想结束通话,使用者可将扩充装置20重新电性连接于电子装置10。也就是,使用者可将扩充装置20重新插回电子装置10上,以使扩充装置20电性连接于电子装置10。此时,电子装置10的控制器12检测第二通讯模块14与扩充装置20的第三通讯模块26之间是否存在无线信号连线。当电子装置10的控制器12检测到第二通讯模块14与扩充装置20的第三通讯模块26之间存在无线信号连线时,控制器12发送关闭信号至第二通讯模块14,以解除第二通讯模块14与第三通讯模块26之间的无线信号连线,且电子装置10的控制器12主动结束通话(步骤182)。当然,结束通话的方式不以上述为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若使用者想结束通话,也可以选择从电子装置10的屏幕点选结束通话(步骤184)。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电子系统的操作方法中,当电子装置接收到通话信号时,电子装置的控制器检测扩充装置是否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当控制器检测到扩充装置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时,电子系统执行以电子装置来扩音的第一模式。当控制器检测到扩充装置未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时,电子装置判断是否与扩充装置之间存在无线信号连线。若有,电子装置判断是否接收到扩充装置的欲接听信号(例如是使用者按下扩充装置上的按钮所触发的信号)。若是,电子装置的第二通讯模块传递语音信号至扩充装置。也就是说,当电子装置接收到通话信号时,若扩充装置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则以电子装置来扩音。若扩充装置未电性连接至电子装置,则使用者可在扩充装置连线于电子装置的状态下,以扩充装置接听电话,而提供具有弹性的接听方式。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改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