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钮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8626发布日期:2018-08-04 17:52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戴式耳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旋钮式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式音频播放设备和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应用,为了让使用者在不干扰旁人的状况下聆听电子产品所提供的声音信号,耳机已经成为各电子产品的必备配件,此外耳机也提供了聆听者较佳的声音传输,使聆听者能清楚的听到及了解声音内容,因此用于电子式音频播放设备和手机等电子产品接听使用的耳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目前市面上耳机的结构及功能都过于单一,其次现有的耳机整体外观也不好看;现有技术中的耳机,声音大小和音质效果的调整是由播放设备的调整控制来实现的,耳机本身无法对声音大小和音质效果进行调整;由于现有技术中的耳机自身没有设置调音装置,给使用带来诸多不便,耳机的音质效果完全由播放设备的质量和耳机质量限制,现有技术中的耳机已经难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使用要求和审美需求。

故很有必要对现行头戴式耳机进行结构设计,以满足广大消费者对耳机的便捷式操作和外观紧凑新颖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钮式耳机;该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新颖并具有调节音量大小及音质效果好的旋钮式头戴耳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旋钮式耳机,包括头带组件及分别设置于该头带组件两端的第一耳壳本体和第二耳壳本体;所述第一耳壳本体包括第一耳壳,设于该第一耳壳内侧的第一耳套组件和设于该第一耳壳外侧的旋钮组件;所述第一耳壳中部位置开设有一通孔;所述旋钮组件包括内齿轮、与该内齿轮相互啮合的外齿圈、转轴、电位器;所述转轴穿过所述通孔使其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耳壳的内侧和外侧,位于所述第一耳壳内侧的所述转轴一端上设有所述电位器,位于所述第一耳壳外侧的所述转轴一端上设有所述内齿轮,所述转轴枢接在所述内齿轮中心;旋转所述外齿圈并带动与其啮合的所述内齿轮旋转,从而带动所述转轴旋转,实现了所述电位器的转动,从而实现了调节音量大小功能。

较佳地,所述第一耳套组件由外到内一次设有第一耳套、第一垫盘和第一喇叭,所述第一垫盘上设有第一组喇叭孔,所述第一喇叭通过所述第一组喇叭孔传递声音信号到所述第一耳套;使得使用者通过所述第一耳套接收声音信号。

较佳地,所述第一耳壳具有一盆状外形,所述第一耳壳外侧端面上设有两个安装柱,两所述安装柱上设有一滑动弹簧,所述滑动弹簧中间部位上设有一波点,所述波点与所述内齿轮齿形相接触;使得所述内齿轮与外齿圈啮合的过程中产生顿挫感。

较佳地,所述第一耳壳外环面上设有插线孔、麦克风组件和静音键;通过所述插线孔与电子式音频播放设备和手机等电子产品相连,接收其音频信号;通过所述麦克风组件组件组件组件组件组件可以输出音频信号;通过所述静音键可以开启或关闭所述麦克风组件输出的音频信号。

较佳地,所述第二耳壳本体包括第二耳壳和设于该第二耳壳内侧的第二耳套组件;所述第二耳套组件由外到内一次设有第二耳套、第二垫盘和第二喇叭,所述第二垫盘上设有第二组喇叭孔,所述第二喇叭通过所述第二组喇叭孔传递声音信号到所述第二海绵皮套耳罩,使得使用者通过所述第二耳套接收声音信号。

较佳地,所述头带组件包括弧形护套组件及其两端分别设有勾架和滑动调节件;两所述勾架分别卡接所述第一耳壳和第二耳壳,使得所述第一耳壳和所述第二耳壳可在所述勾架上摆动;增强了该旋钮式耳机的适用性和舒适性。

较佳地,所述弧形护套组件包括头带护套和设于其内的头带钢片,增强了该旋钮式耳机的通用性和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转轴穿过所述通孔使其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耳壳的内侧和外侧,位于所述第一耳壳内侧的所述转轴一端上设有所述电位器,位于所述第一耳壳外侧的所述转轴一端上设有所述内齿轮;旋转所述外齿圈并带动与其啮合的所述内齿轮旋转,从而带动所述转轴旋转,实现了所述电位器的转动,从而实现了调节音量大小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旋钮式耳机立体机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旋钮式耳机第一耳壳本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旋钮式耳机第二耳壳本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旋钮式耳机头带组件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旋钮式耳机第一耳壳本体一视角机构图。

附图标记:100—头带组件、110—弧形护套组件、111—头带护套、112—头带钢片、120—勾架、130—滑动调节件、200—第一耳壳本体、210—第一耳壳、211—通孔、212—安装柱、213—滑动弹簧、214—波点、215—插线孔、216—麦克风组件组件组件组件组件组件、217—静音键、220—第一耳套组件、221—第一耳套、222—第一垫盘、223—第一喇叭、224—第一组喇叭孔、230—旋钮组件、231—内齿轮、232—外齿圈、233—转轴、234—电位器、300—第二耳麦组件、310—第二耳壳、320—第二耳套组件、321—第二耳套、322—第二垫盘、323—第二喇叭、234—第二组喇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所示,一种旋钮式耳机,包括头带组件100及分别设置于该头带组件两端的第一耳壳本体200和第二耳壳本体300;所述第一耳壳本体200包括第一耳壳210,设于该第一耳壳内侧的第一耳套组件220和设于该第一耳壳外侧的旋钮组件230;所述第一耳壳210中部位置开设有一通孔211;所述旋钮组件230包括内齿轮231、与该内齿轮相互啮合的外齿圈232、转轴233和电位器234;所述转轴233穿过所述通孔211使其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耳壳210的内侧和外侧,位于所述第一耳壳210内侧的所述转轴233一端上设有所述电位器234,位于所述第一耳壳210外侧的所述转轴233一端上设有所述内齿轮231,所述转轴233枢接在所述内齿轮231中心;旋转所述外齿圈232并带动与其啮合的所述内齿轮231旋转,从而带动所述转轴233旋转,实现了所述电位器234的转动,从而实现了调节音量大小功能。

如图2所所示,所述第一耳套组件220由外到内一次设有第一耳套221、第一垫盘222和第一喇叭223,所述第一垫盘222上设有第一组喇叭孔234,所述第一喇叭223通过所述第一组喇叭孔234传递声音信号到所述第一耳套221;使得使用者通过所述第一耳套221接收声音信号。

如图5所所示,所述第一耳壳210具有一盆状外形,所述第一耳壳外侧端面上设有两个安装柱212,两所述安装柱上设有一滑动弹簧213,所述滑动弹簧中间部位上设有一波点214,所述波点214与所述内齿轮231齿部相接触;使得所述内齿轮231与外齿圈232啮合的过程中产生顿挫感。

如图2所所示,所述第一耳壳210外环面上设有插线孔215、麦克风组件组件组件组件组件组件216和静音键217;通过所述插线孔215与电子式音频播放设备和手机等电子产品相连,接收其音频信号;通过所述麦克风组件组件组件组件组件组件216可以输出音频信号;通过所述静音键217可以开启或关闭所述麦克风组件组件组件组件组件组件216输出的音频信号。

如图3所所示,所述第二耳壳本体300包括第二耳壳310和设于该第二耳壳内侧的第二耳套组件320;所述第二耳套320组件由外到内依次设有第二耳套321、第二垫盘322和第二喇叭323,所述第二垫盘322上设有第二组喇叭孔324,所述第二喇叭323通过所述第二组喇叭孔324传递声音信号到所述第二耳套321,使得使用者通过所述第二耳套321接收声音信号。

如图4所所示,所述头带组件100包括弧形护套组件110及其两端分别设有勾架120和滑动调节件130;两所述勾架120分别卡接所述第一耳壳210和第二耳壳310,使得所述第一耳壳210和所述第二耳壳310可在所述勾架120上翻转;增强了该旋钮式耳机的适用性和舒适性。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护套组件110包括头带护套111和设于其内的头带钢片112,增强了该旋钮式耳机的通用性和舒适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