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充电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3283发布日期:2019-02-01 19:44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机充电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耳机充电座。



背景技术:

目前,耳机已成为人们在使用智能终端时不可或缺的配件,在看视频或者听音乐时,均可以通过耳机获取声音。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耳机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除了普通耳机外,还有降噪耳机。降噪耳机,能够准确阻隔噪音,随声音的变化自动调节,可实时音频校准,优化声音输出。降噪耳机内置有充电电池,用户在使用时需使用充电座为降噪耳机充电。

现有耳机充电座的输出端口内的输电线及音频传输线为同一条线。所以在降噪耳机插入充电座的充电接口后,降噪耳机的音频传输线被占用,所以只能进行充电,不能用于声音传输。如果用户想用该耳机听音乐或者通话,必须将耳机与充电座分离。例如,用户通过笔记本的USB口给降噪耳机充电,当需要同时听音乐时,则无法实现,只能使用另外一条耳机,或者是将该耳机从充电座上拔下来不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充电座,可实现充电功能及音频传输功能的自动转换。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充电座,包括: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设备接口、用于与耳机连接的耳机接口、第一开关单元、处理器、充电电路及第二开关单元;其中,

所述设备接口分别与所述处理器及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一端连接;

所述耳机接口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处理器及所述充电电路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电路连接;

用于根据所述设备接口接收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及第二开关单元导通与断开的所述处理器,还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及第二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为单刀双掷开关;

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所述控制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动端与所述耳机接口连接,两个固定端分别与所述处理器及所述充电电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为单刀双掷开关;

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所述控制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动端与所述充电电路连接,两个固定端分别与所述设备接口及地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为模拟开关芯片;

所述模拟开关芯片的所述控制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公共端与所述耳机接口连接,两个连接端分别与所述处理器及所述充电电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为模拟开关芯片;

所述模拟开关芯片的所述控制端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公共端与所述充电电路连接,两个连接端分别与所述设备接口及地线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提示组件;

所述提示组件设置在所述设备接口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之间;或者

所述提示组件设置在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之间;或者

所述提示组件设置在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之间。

可选地,所述提示组件包括扬声器、指示灯、震动器以及显示器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可选地,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电源管理器及限流电阻;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及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均与所述电源管理器连接;

所述限流电阻一端与电源管理器连接,另一端与地线连接;

可选地,所述限流电阻至少为两个,所述限流电阻的电阻值范围为1-15K。

另外,可选地,所述耳机接口包括用于连接耳机麦克线的第一端子及用于分别连接耳机左声线及右声线的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

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连接;

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三端子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处理器能根据设备接口接收的信号控制第一开关单元及第二开关单元导通与断开,从而实现充电座充电功能和音频传输功能的自动转换,用户无需将耳机从充电座上拔出,也能使用耳机听音或通话;在听音或通话结束后充电座还能自动切换回充电模式继续为耳机充电,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充电座的内部电路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设备接口;20:耳机接口;21:第一端子;22:第二端子;23:第三端子;30:第一开关单元;40:处理器;50:第二开关单元;51:电源管理器;52:限流电阻;60:提示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这些操作可以不按照其在本文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操作的序号如101、102等,仅仅是用于区分各个不同的操作,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执行顺序。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降噪耳机插入目前使用的充电座的充电接口后,降噪耳机只能进行充电操作,如果用户想用该耳机听音乐或通话,必须将耳机与充电座分离。究其原因是充电座的输出端口内的输电线及音频传输线为同一条线,在降噪耳机插入充电座的充电接口后,音频传输通道被占用,无法实现音频传输。如果用户想用该耳机听音乐或通话,必须将耳机与充电座分离,再次充电时,再将耳机与充电座连接,操作十分繁琐。

因此,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充电座,可实现充电功能及音频传输功能的自动转换。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充电座的内部电路图,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充电座,包括: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设备接口10、用于与耳机连接的耳机接口20、第一开关单元30、处理器40、充电电路及第二开关单元50;其中,

设备接口10分别与处理器40及第二开关单元50的一端连接;

耳机接口20与第一开关单元30的一端连接;

第一开关单元30的另一端分别与处理器40及充电电路连接;

第二开关单元50的另一端与充电电路连接;

用于根据设备接口10接收的信号控制第一开关单元30及第二开关单元50导通与断开的处理器40,还与第一开关单元30及第二开关单元50的控制端连接。

具体的,设备接口10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设备接口10包括但不限于USB接口等,外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脑等。耳机接口20用于与耳机连接,耳机接口20包括但不限于3.5mm耳机接口。耳机充电座初始状态为第一开关单元30连通充电电路及耳机接口20间的通路,断开耳机接口20与处理器40间的通路,同时第二开关单元50连通充电电路及设备接口10间的通路。以外部设备为电脑为例,用户可通过设备接口10将耳机充电座插在电脑上,耳机通过耳机接口20插在耳机充电座上,电脑即可为耳机提供充电电能。

其中,当需要听音乐时,处理器40检测到设备接口10输入音频信号,处理器40控制第一开关单元30将耳机接口20与充电电路间的通路断开,将耳机接口20与处理器40间的通路连通,同时,处理器40控制第二开关单元50将充电电路及设备接口10间的通路断开,此时耳机充电座不进行充电,处理器40将设备接口10发来的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从耳机接口20向耳机输出,用户即可通过耳机进行听音乐或通话。

当处理器40检测到设备接口10没有输入音频信号,则处理器40控制第一开关单元30将连通耳机接口20与充电电路间的通路,将耳机接口20与处理器40间的通路断开,同时,控制第二开关单元50连通充电电路及设备接口10间的通路,此时耳机充电座不进行音频传输,设备接口10将电脑的电能通过充电电路输出至耳机接口20,此时,用户可以通过耳机充电座为耳机充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处理器40能根据设备接口10接收的信号控制第一开关单元30及第二开关单元50导通与断开,从而实现充电座充电功能和音频传输功能的自动转换。用户无需将耳机从耳机充电座上拔出,也能使用耳机听音或通话;在听音或通话结束后充电座还能自动切换回充电模式继续为耳机充电,方便用户使用。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充电座做进一步详细的介绍。

继续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充电电路包括电源管理器51及限流电阻52。第一开关单元30及第二开关单元50均与电源管理器51连接。限流电阻52一端与电源管理器51连接,另一端与地线连接。电源管理器51用于将外部设备输出的电能转换成耳机适用的电能。具体地,如果通过耳机充电座为耳机充电时,外部设备输出的电压可能大于或小于适用于为耳机充电的电压,大于时会对耳机电池在成损坏,小于时不能完成充电。同时,外部设备输出的电压可能会出现波动,导致充电电压不稳定,同样对耳机电池会造成损害。通过电源管理器51可将外部设备输出的电压调节成适用于为耳机电池充电的电压,同时电源管理器51还能够保证输出至耳机电池的电压处于稳定的状态。通过电源管理器51,在通过使用耳机充电座位耳机充电操作时,为耳机电池提供保护作用。

限流电阻52为电源管理器51进行限流控制。限流电阻52可以为多个,限流电阻的电阻值范围为1-15K。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地,限流电阻52为两个,一个限流电阻的电阻值为1K,另一个为10K。

当设备接口10与外部设备连接时,如果电源管理器51直接与设备接口10连接,那么电源管理器51自身会产生能耗,且在耳机接口20与处理器40连通时,电源管理器51与第一开关单元30的连接端仍会产生一定电压,会在音频传输时产生电磁干扰。

为防止此种情况发生,在设备接口10与充电电路之间设置第二开关单元50。处理器40根据设备接口10接收的信号,控制第二开关单元50在断开状态和连通状态的转换。

举例来说,当处理器40检测到设备接口10输入音频信号时,处理器40控制第二开关单元50处于断开状态,即充电电路与设备接口10断开。也就是,处理器40控制第一开关单元30连通耳机接口20与处理器40间的通路,同时控制第二开关单元50断开电源管理器51与设备接口10,以在音频信号传输时避免电源管理器51产生功耗及电磁干扰。

当处理器40检测到设备接口10没有音频信号输入时,处理器40控制第二开关单元50处于连通状态,即充电电路与设备接口10连通。也就是,处理器40控制第一开关单元30连通耳机接口20与电源管理器51间的通路,同时控制第二开关单元50连通电源管理器51与设备接口10间的通路,以便电源管理器51将设备接口10输送过来的供电设备的电能转换,转换成耳机适用的电能后,通过耳机接口20输送至耳机,为耳机充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单元30及第二开关单元50均可以为模拟开关芯片或者单刀双掷开关。

当第一开关单元30为单刀双掷开关时,单刀双掷开关的控制端与处理器40连接,动端与耳机接口20连接,两个固定端分别与处理器40及充电电路连接。处理器40根据设备接口10接收的信号向单刀双掷开关的控制端输出控制指令,以控制单刀双掷开关的动端与两个固定端中的一个连接,实现耳机接口20与处理器40或者充电电路连接。其中,耳机接口20与处理器40连接时,实现耳机充电座的音频传输功能,耳机接口20与充电电路连接时,实现耳机充电座的充电功能。

当第一开关单元30为模拟开关芯片时,模拟开关芯片的控制端与处理器40连接,公共端与耳机接口20连接,两个连接端分别与处理器40及充电电路连接。处理器40控制公共端与两个连接端中的一个连接,以便实现耳机接口20与处理器40或者充电电路连接。

当第二开关单元50为单刀双掷开关时,单刀双掷开关的控制端与处理器40连接,动端与充电电路连接,两个固定端分别与设备接口10及地线连接。根据设备接口10接收的信号,处理器40通过控制端向单刀双掷开关输出控制指令,控制单刀双掷开关的动端与两个固定端中的一个连接,以便实现设备接口10与充电电路或者地线连接。其中,设备接口10与充电电路连接时,实现耳机充电座的充电功能,设备接口10与地线连接时,实现耳机充电座的音频传输功能。

当第二开关单元50为模拟开关芯片时,模拟开关芯片的控制端与处理器40连接,公共端与充电电路连接,两个连接端分别与设备接口及地线连接。处理器40控制公共端与两个连接端中的一个连接,以便实现设备接口10与充电电路或者地线连接。

为了在连通充电电路与耳机接口20间的通路后,提醒用户此时耳机充电座处于充电功能,耳机充电座还包括提示组件60。

提示组件60设置在设备接口10与第二开关单元50之间;或者提示组件60设置在充电电路与第二开关单元50之间;或者提示组件60设置在充电电路与第一开关单元30之间。提示组件60包括扬声器、指示灯、震动器以及显示器中的一种或其组合。例如,处理器40控制第一开关单元30及第二开关单元50进行功能转换时,在设备接口10及耳机接口20均与充电电路连通后,扬声器发出有限次数的滴滴声,或者指示灯常亮或闪烁,或者震动器有限次数的震动,或者通过显示器显示正在充电及充电量等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机接口20包括用于连接耳机麦克线的第一端子21及用于分别连接耳机左声线及右声线的第二端子22和第三端子23。在耳机通过耳机充电座进行充电时,通过第一开关单元30,充电电路可占用全部的三个端子进行电能传输,或者占用其中的一个端子进行电能传输。例如,耳机接口20可仅通过第一端子21与第一开关单元30连接。具体地,第一端子21通过电连接件与第一开关单元30连接。通过第一开关单元30连通第一端子21与充电电路间的通路后,耳机进行充电的同时,用户不能进行通话。可有效防止充电电路产生的电流声影响用户,对用户通话时产生噪声影响。

为了实现耳机充电的同时,能够收听声音,耳机接口20的第二端子22和第三端子23分别通过对应的电连接件与处理器40连接。这样在耳机进行充电时,不占用第二端子22和第三端子23,耳机在进行充电的同时还可以收听声音。

下面以第一开关单元30及第二开关单元50均为模拟开关芯片为例,通过具体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充电座中各个部件的连接关系做介绍。

参见图1,设备接口10为USB接口,包括电源引脚1(图中VBUS)、负极差分信号引脚2(图中D-)、正极差分信号引脚3(图中D+)及接地引脚4(图中GND)。

处理器40型号为MSP430G2553,包括数字电源电压引脚1(图中DVCC)、数字电源电压引脚20(图中DVSS)、检测引脚17(图中TEST)、输入/输出引脚2、3、10、15、13、12及11(图中P1.0、P1.1、P2.2、P1.7、P2.5、P2.4及P2.3)。

第一开关单元30型号为SGM3717YUWQ10G,包括电源引脚1(图中VCC)、常开引脚2(图中NO1)、常闭引脚5(图中NC1)、公共引脚3(图中COM1)、控制引脚4(图中IN1)及接地引脚6(图中GND)。

第二开关单元50型号为SGM3717YUWQ10G,包括电源引脚1(图中VCC)、常开引脚2(图中NO1)、常闭引脚5(图中NC1)、公共引脚3(图中COM1)、控制引脚4(图中IN1)及接地引脚6(图中GND)。

电源管理器51型号为BQ2404,包括输入引脚1(图中IN)、输出引脚10(图中OUT)、限流引脚2、7及4(图中ISET1、SET2及PRTM)、提示引脚8(图中CHG)及电源接地引脚3(图中VSS)。

耳机接口20包括接地引脚6、麦克引脚5(第一端子21)、左声线引脚4(第二端子22)、右声线引脚2(第三端子23)及检测接件1。

其中,设备接口10的引脚1、2、3分别与处理器40的引脚1、2、3对应连接,设备接口10的引脚4与地线连接。

处理器40的引脚20与地线连接,引脚10与第一开关单元30的引脚4连接,引脚11与第二开关单元50的引脚4连接,引脚15、13分别与耳机接口20的引脚4及引脚2连接,引脚12与第一开关单元30的引脚2连接,引脚17与耳机接口20的引脚1连接。

第一开关单元30的引脚1与设备接口10的引脚1连接,引脚5与电源管理器51的引脚10连接,引脚3与耳机接口20的引脚5连接,引脚6与地线连接。

第二开关单元50的引脚1、2均与设备接口10的引脚1连接,引脚5、6与均地线连接,引脚3与电源管理器51的引脚1连接。

电源管理器51的引脚2、4分别通过限流电阻52与地线连接,引脚3、7与均地线连接,引脚10与提示组件60的输入引脚连接,引脚8与提示组件60的输出引脚连接。

耳机接口20的引脚6与地线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处理器能根据设备接口接收的信号控制第一开关单元及第二开关单元导通与断开,从而实现充电座充电功能和音频传输功能的自动转换,用户无需将耳机从充电座上拔出,也能使用耳机听音或通话;在听音或通话结束后充电座还能自动切换回充电模式继续为耳机充电,方便用户使用。同时,可以有效的避免还可充电电路产生的电流声串入音频转换电路内,形成噪声干扰。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充电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用户的整体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旨在简明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特点,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直观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特点,并不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当限定。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