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编码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9900发布日期:2018-07-31 23:24阅读:8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听觉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听觉编码耳机。



背景技术: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世界约有11亿年轻人(12-35岁)因长时间大音量使用耳机听音乐的习惯而面临听力衰减的隐患。在我国,有关机构曾对某高校38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耳机使用率为99.8%,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已经出现了噪声性损伤的超过了1000人,所占比例接近30%。

因为听力损伤的年轻化趋势严重,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听觉保护,但由于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又难以完全断绝对耳机的使用,于是有大量文章传授使用耳机时的各种注意事项,例如:对比于入耳式耳机,头戴式耳机由于佩戴时不用入耳,可以减少对耳道和鼓膜的伤害;佩戴时注意小音量,不要长时间连续使用,在嘈杂的环境中尽量不要使用;改掉睡觉前使用耳机的习惯,以防止入睡后忘记关机所造成的持续性声音刺激,损害耳蜗功能等。这些建议虽然可以对听力保护有所帮助,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所有的措施都是在使用传统耳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改变,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耳机不光可以用于工作和学习,同时也提供了一种生活的体验和享受,如果继续沿用目前的耳机输出技术,即便平时非常注意保持良好的使用习惯,久而久之还是对听觉产生负面影响。

传统耳机采用全频段线性音量输出调控技术,没有对输出调控进行通道划分并进行独立编程等调试功能,一般只有响应频率的宽窄之分,也就意味着任何一名使用者使用同一副传统耳机时的输出声是一样的,此时问题就来了,不同使用者的听觉状态不同,有些是听力正常的,而有些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同样的输出声对不同听觉状态的使用者来说,会有千差万别的声音感受。对于听力损伤的使用者来说会觉得音量小要调大,不当地调大音量会造成更严重的听力损害;对于那些常规听力正常的使用者,长期的佩戴可能导致隐匿的听力损伤。总而言之,传统耳机的声处理方法并不符合个体使用者的听觉状态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听觉编码耳机,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听觉编码耳机,包括USB接口、模拟选择开关、DSP数字信号处理器、音频解码器、EEPROM存储器和声音输出模块,所述USB接口与模拟选择开关双向连接,所述模拟选择开关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双向连接,所述音频解码器分别与模拟选择开关和DSP数字信号处理器连接,所述EEPROM存储器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双向连接,所述声音输出模块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听觉编码耳机还包括LDO电源,所述LDO电源的输入端与USB接口连接,所述LDO电源的输出端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连接。由此,LDO电源可稳压并对DSP供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听觉编码耳机还包括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连接。由此,控制按钮可进行音量微调等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声音输出模块包括第一功率放大器和第一喇叭,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喇叭连接。由此,第一功率放大器可对DSP数字信号处理器3输出的声音信号进行放大,并提供良好的音质输入到第一喇叭并由第一喇叭输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声音输出模块还包括第二功率放大器和第二喇叭,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喇叭连接。由此,第二功率放大器可对DSP数字信号处理器3输出的声音信号进行放大,并提供良好的音质输入到第二喇叭并由第二喇叭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验配软件进行精确编程,实现了用更小的声能获得更佳的聆听效果,可有效保护听觉,对预防隐性听力损伤、噪声性听力损伤、耳鸣等有重要作用,并给使用者带来更高质量的安全的聆听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听觉编码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听觉编码耳机。

参照图1,听觉编码耳机包括USB接口1、模拟选择开关2、DSP数字信号处理器3、音频解码器4、EEPROM存储器5、声音输出模块6、LDO电源7和控制按钮8。DSP为Digital Signal Process,即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USB接口1用于将本实用新型的听觉编码耳机与电脑或音频设备进行连接和通讯。可以连接编程器、MP3、手机、电脑等设备。

USB接口1可通过一体式数据传输线与模拟选择开关2实现双向连接,模拟选择开关2可将进行编程模式和音频输入模式之间的转换。模拟选择开关2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3双向连接,可向DSP数字信号处理器3输入数据或将DSP数字信号处理器3生成的数据输出。

音频解码器4分别与模拟选择开关2和DSP数字信号处理器3连接,音频解码器4用于将音频设备输入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再传输至DSP数字信号处理器3。

EEPROM存储器5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3双向连接,EEPROM存储器5用于储存DSP运算后的用户参数,如增益、压缩比等参数。声音输出模块6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3连接。

LDO电源7的输入端与USB接口1连接,LDO电源7的输出端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3连接。LDO电源7可稳压并对DSP供电。

控制按钮8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3连接。控制按钮8可设置成多个,并分别配置成音量调节、歌曲切换、停止/开始等操作。

声音输出模块6包括第一功率放大器61、第一喇叭62、第二功率放大器63和第二喇叭64。第一喇叭62和第二喇叭64即是耳机的左右耳塞。第一功率放大器61的输入端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3连接,第一功率放大器61的输出端与第一喇叭62连接。第二功率放大器63的输入端与DSP数字信号处理器3连接,第二功率放大器63的输出端与第二喇叭64连接。第一功率放大器61和第二功率放大器63可对DSP数字信号处理器3输出的声音信号进行放大,并提供良好的音质输出到第一喇叭62和第二喇叭64播出。

本实用新型的听觉编码耳机首先根据患者的听力检测结果的听力图得知患者的耳鸣或听损类型,通过上位机连接USB接口1,模拟选择开关2设置成编程模式,写入相应的声音文件和根据不同听力情况匹配的听力补偿参数到DSP数字信号处理器3并传送到EEPROM存储器5进行存储。

使用时,USB接口1与音频设备连接,模拟选择开关2设置成音频输入模式。声音经过USB接口1输入到模拟选择开关2后由模拟选择开关2输送到音频解码器4,音频解码器4对声音进行解码,DSP数字信号处理器3对解码后的输入信息与EEPROM存储器5中的声音文件信息进行比对;如果存在相应的听力缺损则DSP数字信号处理器3选择对应的参数储存器5中的参数对声音进行增强或削弱,实现增益或其他相应处理,实现听力补偿。最后经过声音输出模块6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听觉编码耳机可进行声音输出而非全频段线性放大输出,听力正常的使用者可以长期佩戴而不出现隐性听力损伤,不同程度的听损者则可得到符合其损伤状态的声音输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