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民用航空飞机的客舱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9457发布日期:2018-09-08 00:57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民用航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民用航空飞机的客舱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民用航空,是指使用各类航空器从事除了军事性质(包括国防、警察和海关)以外的所有的航空活动;民用航空从用途上归类,主要可以分为货运和客运两类;20世纪50年代以来,民用航空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一个国家的重要经济部门,民用航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客货运输量的迅速增长,定期航线密布于世界各大洲,由于快速、安全、舒适和不受地形限制等一系列优点,民用航空在交通运输结构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它促进了国内和国际贸易、旅游和各种交往活动的发展,使在短期内开发边远地区成为可能。

对于客运的民用航空飞机而言,乘客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在飞行过程中,需要对飞机客舱进行监控;就目前而言,飞机起飞前,往往会对乘客是否系上安全带进行检查,但是在飞机运行过程中,乘客可能会做出四处走动,解开安全带等不安全的动作,如果在乘客未系上安全带或者四处走动时,飞机遇上不平稳气流,飞机会根据指定航线飞航有事会向上有时会向下,很容易造成颠簸,使乘客失去重心,从容引起摔倒或碰撞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民用航空飞机的客舱监控系统,能够对飞机各个客舱的视频图像、环境信息和座位监控信息进行采集,并汇总到监控后台进行统一监控管理,保证了飞行过程中乘客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民用航空飞机的客舱监控系统,包括监控后台和位于航空飞机不同客舱内的监控节点,所述监控后台通过CAN总线分别与每一个监控节点连接;

所述监控节点包括视频监控模块、座椅监控模块、环境监控模块、客舱处理器和节点CAN总线接口,所述视频监控模块、座椅监控模块和环境监控模块的输出端均与客舱处理器连接,所述客舱处理器与节点CAN总线接口连接;

所述监控后台包括计算机组、显示模块和后台CAN总线接口,所述节点CAN总线接口与后台CAN总线接口之间通过CAN总线进行数据传输,所述计算机组分别与CAN总线接口和显示模块连接;

所述座椅监控模块多个座椅监控单元,所述座椅监控单元与客舱中的乘客座椅数目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座椅监控单元包括安全带检测装置、微处理器和设置于座椅坐垫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安全检测装置的输出端均与微处理连接,所述微处理器与客舱处理器连接。

所述座椅监控单元还包括与微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保存有座椅编号。

所述安全带检测装置可以包括红外对管,所述红外对管包括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所述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正对设置于安全带锁扣的入口两侧,安全带锁舌插入锁扣后,红外接收管无法接收来自红外发射管的红外信号,从而检测出安全带已系好,所述红外接收管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连接。

所述安全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安全带锁扣内部,安全带锁舌插入锁扣后,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信号,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连接。

所述视频监控模块包括布设于客舱内的多个摄像头,每一个摄像头的输出端均与视频监控模块连接。

所述环境监控模块包括设置于客舱内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客舱处理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飞机客舱的每个座椅监控单元中,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可以监控乘客是否在座位上,通过安全带检测装置可以监控乘客安全带是否系好,并通过微处理器将监控信息与存储器中保存的座位编号一起上传给客舱处理器,再由客舱处理器传输给监控后台进行统一监控管理,在乘客离开座位或是乘客未系安全带时,后监控台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确定安全隐患所在的座位,并作相应提醒或处理;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能够对飞机各个客舱的视频图像、环境信息进行监控,并汇总到监控后台进行统一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客舱中乘客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框图;

图2为监控节点的原理框图;

图3为监控后台的原理框图;

图4为座椅监控单元的原理框图;

图5为实施例中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的设置示意图。

图中,1-安全带锁扣,2-安全带锁舌,3-红外发射管,4-红外接收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民用航空飞机的客舱监控系统,包括监控后台和位于航空飞机不同客舱内的监控节点,所述监控后台通过CAN总线分别与每一个监控节点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监控节点包括视频监控模块、座椅监控模块、环境监控模块、客舱处理器和节点CAN总线接口,所述视频监控模块、座椅监控模块和环境监控模块的输出端均与客舱处理器连接,所述客舱处理器与节点CAN总线接口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监控后台包括计算机组、显示模块和后台CAN总线接口,所述节点CAN总线接口与后台CAN总线接口之间通过CAN总线进行数据传输,所述计算机组分别与CAN总线接口和显示模块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显示器,当显示器有多个时,分别显示各个客舱中的环境信息、视频信息和座位监控信息;当显示器只有一个时,显示器为分屏显示器,能够同时各个客舱中的环境信息、视频信息和座位监控信息。

如图4所示,所述座椅监控模块多个座椅监控单元,所述座椅监控单元与客舱中的乘客座椅数目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座椅监控单元包括安全带检测装置、微处理器和设置于座椅坐垫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安全检测装置的输出端均与微处理连接,所述微处理器与客舱处理器连接。所述座椅监控单元还包括与微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保存有座椅编号。

一般情况下,座椅的安全带由安全带锁扣1和安全带锁舌2相配合,实现乘客保护;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全带检测装置包括红外对管,所述红外对管包括红外发射管3和红外接收管4,所述红外发射管3和红外接收管4正对设置于安全带锁扣1的入口两侧,安全带锁舌2插入锁扣1后,红外接收管4无法接收来自红外发射管3的红外信号,从而检测出安全带已系好,所述红外接收管4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全检测装置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于安全带锁扣3内部,安全带锁舌2插入锁扣1后,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信号,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连接。

所述视频监控模块包括布设于客舱内的多个摄像头,每一个摄像头的输出端均与视频监控模块连接。

所述环境监控模块包括设置于客舱内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客舱处理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每一个监控节点所对应的飞机客舱中,布设在客舱内的摄像头实时采集客舱内的视频信息,传输给客舱处理器,环境监控模块实时采集客舱内的温度、湿度和烟雾等信息,传输给客舱处理器;客舱内的每个座椅监控单元,实时监控乘客是否在座椅上,是否系好安全带,并将监控信息与座椅编号一起传输给客舱处理器;客舱处理器将实时接收到的视频信息、环境信息和来自每一个座椅监控单元的信息,通过CAN总线传输给监控后台;监控后台中,计算机组将各个监控节点所对应的环境信息、视频图像信息在显示模块上进行展示,并将各客舱中的座椅监控信息(乘客是否在座椅上,是否系好安全带)与对应的座椅编号一起在显示模块上进行显示;后台工作人员通过各客舱的座椅监控信息,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乘客不在座椅上,或未系好安全带),并确定安全隐患所对应的座位编号,及时进行相应处理,避免飞机遇上不平稳气流,颠簸或失去重心对乘客带来的伤害。后台工作人员结合各客舱内的视频监控信息和环境信息,能够实现整个飞机的客舱综合监控,进一步提高了客舱中乘客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