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智控照明的港口码头堆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6062发布日期:2018-12-07 22:20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摄像智控照明的港口码头堆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港口码头堆场,尤其涉及一种摄像智控照明的港口码头堆场。



背景技术:

港口码头堆场所需照明区域大、数量多,采用时控式手动开关进行控制只有全开或全关模式,会浪费大量的能源及造成光害。通过人工控制、巡查,受时间环境及观察角度的限制,不能使照明设备处于最佳的使用及维护状态,费时费力效率低。

另外,港口码头堆场为了监控需要会设置大量的摄像头,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摄像头,进行堆场的智能化控制或智能化改造,以实现港口码头堆场的照明智能化,降低能耗显得意义非常。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充分利用港口码头堆场的摄像头,并进一步提升港口码头堆场的智能化程度,而提出一种利用摄像头智能控制照明的港口码头堆场。

摄像智控照明的港口码头堆场,其结构特点是包括:设有摄像装置的码头堆场。

优选地,所述摄像装置包括摄像头、单片机、无线通讯模块、储存器,所述单片机分别于摄像头、无线通讯模块和储存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摄像装置安装在码头堆场的十字路口处,所述摄像装置为四边形盒体,所述摄像头共四个,分别位于盒体的四面上。

优选地,所述摄像装置包括辅助摄像头,所述辅助摄像头位于摄像头下端,所述辅助摄像头与单片机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辅助摄像头的能见角度为115度,其安装角度向下旋转32.5度。

优选地,所述摄像装置安装在杆子上端,所述杆子顶端设有遮雨盖。

优选地,所述遮雨盖设有LED照明灯。

优选地,所述杆子下端设有小门,所述开门打开后内设有应急电源和接线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相应位置的摄像头准确检测汽车或其他移动设备后,对相应区域的灯具进行光线控制,实现统一管理、节能降耗。摄像头检测的信号通过控制器与照明装置连接,合理有效控制灯光,减少人为误操作的可能性,同时定位灯具故障,及时监测灯具使用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摄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发明摄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发明摄像装置监控角度的原理框图。

图5是本发明摄像装置安装在杆子上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码头堆场;2-摄像装置;21-摄像头;211-辅助摄像头;22-单片机;23-无线通讯模块;24-储存器;25-遮雨盖;3-杆子;31-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摄像智控照明的港口码头堆场,包括设有摄像装置2的码头堆场1。本发明通过摄像头对运载工具运动轨迹的监控,然后进行预判断,以实现对照明灯具的亮度的调节,以实现节能目标。

请参阅图2,如图所示,摄像装置2包括摄像头21、单片机22、无线通讯模块23、储存器24,单片机22分别于摄像头21、无线通讯模块23和储存器24电连接。本发明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模块23将获取的运载工具的运动轨迹发送给服务器,然后进行大数据分析,并综合得出汽车运行方向,最终调整照明灯具的亮度。

摄像装置安装在码头堆场的十字路口处,摄像装置2为四边形盒体,摄像头21共四个,分别位于盒体的四面上。摄像装置2设置在每个路的路口,且摄像头21设有四个,四个摄像头分别针对四个来向。通过对每个来路车辆的监控来决定照明灯具的亮度。

请进一步参阅图1,如图所示,当运载工具驶入摄像装置2的监控范围B则摄像装置2所覆盖的所有的照明灯具逐步亮起。由于运载工具驶入摄像装置2的监控范围B,则必然离开另一个摄像头的监控范围,故另一个摄像头监控范围内的照明灯具的亮度在B范围逐步增强的同时逐步减弱,以此实现节能目标。

请参阅图3,如图所示,摄像装置2包括辅助摄像头211,辅助摄像头211位于摄像头21下端,辅助摄像头211与单片机电连接。

请进一步参阅图1,如图所示,辅助摄像头211的监控范围如图A所示,当车辆进入辅助摄像头211的监控范围,照明灯具的亮度增至最强。相反当运载工具逐步离开区域A然后进入A、B相间区域则照明灯具逐步减弱,离开B区域则灯具熄灭。

请参阅图4,如图所示,辅助摄像头211的能见角度为115度,其安装角度向下旋转32.5度。由于传统的监控摄像头的角度为115度,本发明采用市面上较为常见的摄像头,即能见角度为115度的摄像头,在安装时,由于摄像头21是常规安装,故会存在一定的盲区,如图4所示的y区域,因此,辅助摄像头211在安装时根据其能见角度,在水平安装的标准下向下旋转32.5度以确保摄像头21的下方盲区能够进入监控范围,如图4所示的x区域。

请参阅图5,如图所示,摄像装置2安装在杆子3上端,杆子3顶端设有遮雨盖25。遮雨盖25设有LED照明灯。

杆子3下端设有开门31,开门31打开后内设有应急电源和接线端。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