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业务光通信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6813发布日期:2018-10-16 21:08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传输网技术,特别是涉及多业务光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光传送设备,有插卡式和标准1U机箱式。

插卡式:整机设备更趋于大而全,虽可以支持不同的业务通信功能,但缺点是这种设备都是高度都在12U(540mm)以上,配备的电源功耗在2000瓦以上。这样在单业务使用中,就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在现场施工中,会有兼容问题需要解决。也不能很好解决运营商的快速布置,快速开通业务的需求。

1U机箱式:缺点就是不同的业务功能,就会有不同的设备外形。例如:电源不能灵活更换,风扇无法插拔,整体的设备外形,接口分布不一致,导致在施工和组网时,问题点太分散,组网不灵活。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在后期的维护中,需要排除的故障点会无故增加,整体工程作业时间会增加,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面对不同业务需求时,更会因为不同设备的构造不同,导致电源线,光纤走线,管理线等布线无序,接口分布错乱。

市场急需一款使用简单,通用性强,接口布局一致,整体统一的一款高效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业务光通信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业务光通信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内部形成有沿其前端至后端深度方向设置的空间;光传送业务模块,设于所述空间内,其包括:光传送业务壳体、及设于所述光传送业务壳体上的对应于预设光传送业务类型的光传送业务板卡;所述光传送业务壳体结合于所述导向组件并能沿其运动;所述光传送业务板卡在其朝向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性连接部;电源模块,设于所述空间内,其朝向设备壳体前端的一端设有第二电性连接部;背板,设于所述设备壳体内,其设有多个连接器,包括:其朝向所述设备壳体前端的第一表面设有供与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电性接合的第一连接器,且其朝向所述设备壳体后端的第二表面设有供与所述第二电性连接部电性接合的第二连接器;所述背板还设有连接在各所述连接器间的线路,所述线路包括:所述电源模块至光传送业务模块的供电线路。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与第一电性连接器和/或所述第二电性连接部和第二电性连接器之间通过热插拔方式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多业务光通信设备,还包括:散热模块,设于所述空间内;所述散热模块朝向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设有第三电性连接部,供与所述背板上对应连接器电性接合。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模块包括:一或多个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位于所述光传送业务模块的一侧。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多业务光通信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导向组件,设于所述空间内,沿所述设备壳体的深度方向设置,供与所述光传送业务模块和/或散热模块可相对滑动地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多业务光通信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导向组件,设于所述空间内,且沿所述设备壳体后端至背板设置,供与所述电源模块可相对滑动地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互为备用的至少两个电源单元,其中,所述电源单元的类型为直流电源单元或交流电源单元;所述两个电源单元分别与所述导向组件的两侧可相对滑动地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互为备用的至少两个电源单元,其中,所述电源单元的类型为直流电源单元或交流电源单元。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传送业务模块和/或散热模块在其朝向所述设备壳体前端的一端、和/或所述电源模块在其朝向所述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的外表面设有凸出的插拔部。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拔部为一端受限而另一端凸出的弹簧螺丝、及拉手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传送业务模块在其朝向所述设备壳体前端的一端的外表面为设有对外接口的面板,所述面板与该光传送业务模块中光传送业务板卡所对应业务类型相匹配。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多业务光通信设备,包括:防尘部件,设于所述空间内且位于所述光传送业务模块一侧;所述防尘部件可插拔地连接于所述设备壳体,所述防尘部件供操作的一端露出于所述设备壳体前端。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壳体包括上壳及下壳,所述上壳包括一顶面及连接所述顶面相对两侧的侧面,所述下壳与所述相对两侧的侧面连接;所述相对两侧的侧面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散热孔。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多业务光通信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内部形成有沿其前端至后端深度方向设置的空间;光传送业务模块,设于所述空间内,其包括:光传送业务壳体、及设于所述光传送业务壳体上的对应于预设光传送业务类型的光传送业务板卡;所述光传送业务壳体结合于所述导向组件并能沿其运动;所述光传送业务板卡在其朝向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性连接部;电源模块,设于所述空间内,其朝向设备壳体前端的一端设有第二电性连接部;背板,设于所述设备壳体内,其设有多个连接器,包括:其朝向所述设备壳体前端的第一表面设有供与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电性接合的第一连接器,且其朝向所述设备壳体后端的第二表面设有供与所述第二电性连接部电性接合的第二连接器;所述背板还设有连接在各所述连接器间的线路,所述线路包括:所述电源模块至光传送业务模块的供电线路;本实用新型的多业务光通信设备,模块化设计,使用简单,通用性强,接口布局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多业务光通信设备正面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多业务光通信设备正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多业务光通信设备背面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多业务光通信设备背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多业务光通信设备

101 上壳

102 下壳

103 第一导向组件

104 光业务传送模块

105 散热模块

106 直流电源单元

107 交流电源单元

108 第二导向组件

109 防尘部件

110 背板

111 插拔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请参阅图1,展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多业务光通信设备1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设备壳体、以及设于所述设备壳体内的各种电路模块。

请一并参阅图2所示,展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多业务光通信设备1正面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所述设备壳体包括:上壳101及下壳102,所述上壳101包括一顶面及连接所述顶面相对两侧的侧面,所述下壳102与所述相对两侧的侧面连接,从而围成壳体内的空间,从图中可见,该空间是沿设备壳体前端至后端的深度方向设置;可选的,所述上壳101相对两侧的侧面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散热孔,优选是两个侧面均设有散热孔。

如图2及图4所示,设置于所述空间中的电路模块包括:光传送业务模块104和电源模块,所述设备壳体内还设有背板110,其朝向各所述电路模块的表面设有多个连接器,用于与该些模块对应电性连接。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光传送业务模块为一个,构成1U光通信设备,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数量可加以变化,并非以此为限。

具体的,所述光传送业务模块104包括:光传送业务壳体、及设于所述光传送业务壳体上的对应于预设光传送业务类型的光传送业务板卡,所述光传送业务板卡具有第一电性连接部(即电性插接用的连接埠);所述电源模块朝向设备壳体前端的一端设有第二电性连接部。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背板将所述空间划分为前部空间和后部空间,光传送业务模块104位于所述前部空间,所述电源模块位于所述后部空间,所述背板110具有朝向所述设备壳体前端的第一表面、以及与该第一表面相背的朝向所述设备壳体后端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供与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电性接合的第一连接器,第二表面设有供与所述第二电性连接部电性接合的第二连接器;所述背板110还设有连接在各所述连接器间的线路,所述线路包括:所述电源模块至光传送业务模块104的供电线路,例如该供电线路可直接连接第一电性连接部和第二电性连接部以实现供电,当然,线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发生变化,可以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并不以此为限。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与第一电性连接器和/或所述第二电性连接部和第二电性连接器之间通过热插拔方式连接,便于直接插拔更换。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间中设置有散热模块105;所述散热模块105朝向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设有供与所述背板110上对应连接器电性接合的第三电性连接部。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模块105包括:一或多个散热风扇,位于光传送业务模块104的一侧以令其位于各散热风扇的风道中;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散热模块105所包括的散热风扇是三个(但并非以此为限制),所述三个散热风扇可沿所述设备壳体深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散热风扇与上壳101侧面的散热孔配合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模块105还包括:供承载各所述散热风扇、以及散热风扇的控制板卡的散热模块壳体,各所述散热风扇通过所述散热模块壳体封装为一整体,所述散热模块105实现风扇的模块化设计,可以有效延长风扇使用寿命,方便清洗风扇上的灰尘,对于不同的散热要求,方便更换不同转速风扇,能有效节能和降低噪音;散热风扇的控制板卡具有所述第三电性连接部而插接到背板110上对应连接器得到供电。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间中设有第一导向组件103,其可例如为滑轨、滑槽等,与所述光传送业务模块104和/或散热模块105可相对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导向组件103可设于上壳的侧壁,于图2所展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组件103设于所述上壳具有散热孔的侧壁,其与所述散热模块105可相对滑动地连接。

如图3及4所示,所述电源模块从所述设备壳体的后端插、拔进出该空间,优选的,所述空间内还设有第二导向组件108,沿所述设备壳体后端至背板设置,供与所述电源模块可相对滑动地连接。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组件108可例如为例如滑轨、滑槽等,来导向所述电源模块在所述设备壳体的深度方向上活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组件108有多个,部分设于所述上壳的侧壁,部分设于所述空间的中部。

具体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互为备用的至少两个电源单元,其中,所述电源单元的类型为直流电源单元或交流电源单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电源单元可以一个是交流电源单元107,另一个是直流电源单元106;或者,在其它实施例中,两个电源单元都是交流电源;或者两个都是直流电源均可。所述第二电性连接部即为各个电源单元的电性接插件。可选的,直流电源的输入电压为直流-48V,交流电源的输入电压为交流220V。

如图4所示,所述两个电源单元106、107分别与设于空间的中部的第二导向组件108的两侧可相对滑动地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二导向组件108相对两侧的表面都设置滑轨或滑槽等,从而令得所述两个电源单元106、107可分别相对其在所述设备壳体的深度方向上滑动。

多个电源单元的相互备份工作可以降低因电源异常、供电异常或电路问题而导致整个光传送平台业务中断的风险,也可以在后期的更换、升级各配件模块(包括电源模块)时可以不断电,不中断业务,让维护、升级变得省力、灵活、高效;并且,直流电源单元和交流电源单元在结构设计上可以一致,可实现任意混插,非常灵活。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壳101及下壳102间可螺锁固定;所述上壳101、下壳102、第一导向组件103、及第二导向组件均可为钣金材质。

如图2所示,所述光传送业务模块104在其朝向所述设备壳体前端的一端和/或电源模块在其朝向所述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的外表面为设有对外接口的面板,以使得通信接口前置,电源接口后置,分类清晰;所述面板可以是钣金材质。

再如图1及图3所示,优选的,为了便于各个电路模块的插拔,所述光传送业务模块104散热模块105、和/或电源模块(即电源单元106、107)在其向外表面设有凸出的插拔部111。例如图1中的散热模块所示,所述插拔部111为一端受限而另一端凸出的弹簧螺丝,即弹簧松不脱螺丝,利用其可实现各个模块的定位和插拔受力,所述插拔部111还可以通过拉手实现,例如图3中,所述电源模块表面可设有拉手形式的插拔部111,优选为可折叠的拉手,在插拔模块时受力用。

可选的,所述的多业务光通信设备1,还包括:防尘部件109,设于所述空间内且位于所述光传送业务模块一侧;所述防尘部件109可插拔地连接于所述设备壳体,所述防尘部件109供操作的一端露出于所述设备壳体前端。具体的,所述防尘部件109可以是可插拔的防尘网罩,不仅可提高个平台的内部防尘等级,有效阻隔灰尘,提高设备散热效果,从而有效延长设备寿命。可插拔的设计也提供了清洗方便,更换自由的便利,在不断电、不拆设备的情况下就可以做清洗和更换。

所述防尘部件109在所述设备壳体前端的外表面也可设有插拔部,例如上述的弹簧螺丝和/或拉手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多业务光通信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内部形成有空间;光传送业务模块,设于空间内,其包括:光传送业务壳体、及对应于预设光传送业务类型的光传送业务板卡,在其朝向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性连接部;电源模块,朝向设备壳体前端的一端设有第二电性连接部;背板,设于设备壳体内,其设有多个连接器,包括:其朝向设备壳体前端的第一表面设有供与第一电性连接部电性接合的第一连接器,且第二表面设有供与第二电性连接部电性接合的第二连接器;背板还设有连接在各连接器间的线路,线路包括:电源模块至光传送业务模块的供电线路;本实用新型的多业务光通信设备,模块化设计,使用简单,通用性强,接口布局一致。

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