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远程报警的排水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9865发布日期:2018-10-02 20:0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联网应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远程报警的排水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的提升,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部署多种类型传感器,捕获不同内容和格式的实时信息。

地面排水作为一项关键性工程,特别是室内领域的地面排水工作,一直是现代技术更新较为活跃的领域。地漏为该技术领域中最为常用的装置之一,它是一种地面与排水管道系统连接的排水器具,其主要功能为防臭气、防堵塞、防虫、防病毒、防返水以及防干涸。为了具备上述功能,地漏一般都包含筛部以及水封部两个部分,其中筛部用于阻挡地面异物进入排水管道,而水封部则相反的用于阻挡排水管道中的异物进入地面。

在使用时,为了防止异物进入排水管道,避免堵塞时出现不易疏通的情况,利用筛部的过滤作用,对异物进行截留。但在用户不进行及时清理的情况下,会出现堵塞,即水体无法正常有效的进入排水管道,从而造成地面积水。

杂物堵塞地漏是一个持续的积累过程。初期杂物很少,不会对地漏排水功能造成较大影响,并且由于量少而较难拾取。后期杂物较多,可以很好的收集拾取,但已对地漏排水功能造成一定影响,若未及时清理,则会造成排水不畅,甚至完全堵死,导致水体肆漫。中期杂物适中,对地漏的排水功能有一定影响,但并不会使其彻底丧失,同时由于杂物之间攀枝错节,收集又极为容易,因此此时为地漏的最佳清理时期。我们知道,地漏的容量越小,其最佳清理时间越短,因此在一些特殊领域如重要厂房、频繁作业的室外,目前普遍采用大容量地漏,但此种方法仅为治标,对降低地漏堵塞情况贡献有限。

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的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当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结合目前物联网技术,彻底解决由于用户对地漏堵塞情况了解不及时,造成的地漏排水功能完全丧失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远程报警的排水管理系统,包括:

地漏;

安装在所述地漏上,用于获取所述地漏表面的沿重力方向的水压数值信息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配备有供电模块;

将所述压力传感器发送的所述水压数值信息进行接收并对其进行初步整理后生成的数字信息进行发送的网关;

对所述网关发送的所述数字信息进行接收并分析,从而得到结果信息的服务器;所述结果信息由所述服务器发送至所述网关,所述网关对所述结果信息向外进行转发;

用于接收并展示所述网关转发的所述结果信息的远程终端;

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服务器以及所述远程终端三者,均与所述网关通过无线通信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服务器包括前端部分以及处理部分;所述前端部分包括数据接收子服务器和数据发送子服务器,所述处理部分包括处理子服务器;其中所述数据接收子服务器分别与所述处理子服务器和所述网关相连接,所述数据发送子服务器分别与所述处理子服务器和所述远程终端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服务器还包括数据存储部分,所述数据存储部分包括数据库,所述数据库与所述处理子服务器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无线通信选自Wi-Fi、3G/LTE、蓝牙以及ZigBee。

优选地,所述地漏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其中所述网关连接所有所述地漏的所有所述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压力传感器配备的供电模块为电池。

优选地,所述远程终端设置有报警模块。

本装置通过对地漏处的压力数值进行检测,从而判断是否积水以及积水程度,用户通过远程终端对实时情况进行了解,以保证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清理措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物联网远程报警的排水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地漏;2、压力传感器;3、供电模块;4、网关;5、远程终端;6、水压数值信息;7、数字信息;8、结果信息;9、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下列的附图和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便阅读者能够充分理解本实施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显然的,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不同于下述实施例方案来进行实施,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没有进行特别说明,所涉及的所有实施方式以及优选实施方式可以相互进行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而做的推演,以此获得的新的技术方案同样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宗旨内。

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远程报警的排水管理系统,地漏1上配备有压力传感器2,压力传感器2对地漏1处的水压进行实时检测并获取水压数值信息6。当地漏1上由于长时间未清理而积累过多杂物时,其自身的排水功能受到较大影响,此时若有水体流入,则会造成一定程度或完全的堵塞情况发生,随着地漏1上方水体厚度的加大,压力传感器2所受到的水体压力逐渐增加,压力传感器2通过自身结构特性,将受到的水压数值信息6以模拟信号的形式向外发送,其中,压力传感器2的持续功能通过供电模块3得以保证。供电模块3选用电池较为合适,用户亦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以及需要,对其进行适当改造,采用线接外电源如市电、太阳能板甚至安装在排水管道内部的小型水力发电机。

网关4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单独设置,接收由压力传感器2发出的水压数值信息6。上述水压数值信息6无法被服务器9进行直接处理,通过网关4对其进行数据转化,生成对应格式的数字信息7,并向服务器9进行发送,根据服务器9来决定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发送数据的协议。针对时间间隔,首先,由于在完全堵塞的情况下,水体积累需要一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通常较长;其次,在不完全堵塞时,下水量较大情况下,水体一样会形成一定漩涡高度。因此时间间隔可以设定的较长一些,如30秒发送向服务器9发送一次数据,以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流畅程度和降低服务器9的处理负担。

服务器9在接收到由网关4发送而来的数字信息7之后,对其进行处理以及判断。若数值过大或数次传输而来的数值基本无变小或持续增加,当满足以上三种情况时,服务器9可以判断地漏1存在堵塞情况;若数值很小或数次传输而来数据逐次明显变小,服务器9则可以判断地漏1畅通。服务器9根据上述判断生成结果信息8,该结果信息8再次返传给网关4,网关4会对其进行转发,用户通过远程终端5对结果信息8进行接收。

由于地漏1安装在地面部位,采用有线的方式与网关4连接存在一定困难,而又由于远程终端5通常被安装在监控室或者为用户可携带的移动终端,因此压力传感器2、服务器9以及远程终端5三者,均与网关4通过无线通信相连接。无线通信方式较为多样,用户可以在Wi-Fi、3G/LTE、蓝牙以及ZigBee中任意选择。

参照图3,服务器9包括前端部分以及处理部分;前端部分包括数据接收子服务器和数据发送子服务器,处理部分包括处理子服务器;其中数据接收子服务器分别与处理子服务器和网关4相连接,数据发送子服务器分别与处理子服务器和远程终端5相连接。为了能够对现有数据进行存储以确保数据拥堵丢包时不会造成缺失,以及对以往数据进行存储以确保结果信息8的具有可追溯性,服务器9还可以设置数据存储部分,数据存储部分包括数据库,数据库与处理子服务器相连接。参照图2,其数据流走向大致为:压力传感器2生成的水压数值信息6首先传送到网关4,由网关4处理以形成数字信息7,该数字信息7再由到数据接收子服务器接收,而后传递给处理子服务器,处理子服务器对上述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到结果信息8,此时结果信息8由数据发送子服务器返传到网关4处,以网关4作为转发中介,最终被远程终端5所接收。

用户可以将地漏1的数量进行扩展,并对各地漏1进行编号识别,以物联网的形式对其所有进行统筹监控管理。网关4连接所有的压力传感器2,具体的采用JSON作为信息格式。

若将远程终端5设置报警模块,可以使其提示性更强,用户可以更为快速而且直观的了解地漏1的堵塞情况,以确保迅速的采取正确措施。这种报警模块可以为最常见的声音报警模块、光报警模块或震动报警模块。

以下用户对上述排水管理系统进行测试。

首先在地漏1为疏通状态下对其进行少量放水,水流快速从地漏1处流下,压力传感器2的触发阈值较高,此时所获得的水压数值信息6根据服务器9判断为零,该结果信息8被用户通过远程终端5获知。用户可以为了降低远程终端5的触发频率,将其实现设计为过滤模式,即当水压数值判断为零时,远程终端5对其自动丢弃,或者服务器9对其进行丢弃。

随着水量的逐渐增大,逐渐接近地漏1的流水能力最大值,此时在地漏1处形成一定水体厚度的漩涡,压力传感器2获取一定水压数值信息6,但由于仍小于服务器9预先设定的数值较大范围,被服务器9判定为疏通。

当水量增加到超过地漏1流水能力最大值时,水体下落速度小于增量,导致地漏1处水体厚度逐渐增高,数次的水压数值信息6采集,服务器9判断为堵塞,用户通过远程终端5获知后,应立刻采取相应措施。

当由于地漏1的杂物过多而导致流水能力最大值降低,一旦降低到入水量之下,即同样会发生上述堵塞情况。用户在此情况下一样会通过远程终端5获知。

在远程终端5具备报警模块的情况下,一旦服务器9判定为堵塞,用户即会收到报警提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