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2062发布日期:2019-01-15 22:23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充电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手机充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和发展,生活中时时刻刻方方面面都需要应用到手机,受智能手机体积及便携的需要限制,智能手机的电池容量有限,手机的电池电量常常会处于不够用的状态。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无线充电技术开始应用到手机充电,而一般的无线手机充电器只具有对单一手机充电的功能,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凑加块,交往广泛,不少人都配备两个以上手机,工作生活两不误,给每个手机都配上一个无线充电器,增加费用,同时也携带不方便。目前很多手机支架都是没有充电功能的,有的也只是有线充电功能,不能进行无线充电,使用不方便。本实用新型提供同时给两个手机作无线充电的的一种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左侧端与下支架的左侧端铰接,所述上支架内置了第一无线充电模组,所述下支架内置了第二无线充电模组,还包括一个阻尼转轴,所述上支架包括上支架上壳和上支架下壳,所述下支架包括下支架上壳和下支架下壳,所述上支架下壳的左侧端与下支架下壳的左侧端通过阻尼转轴连接,所述下支架下壳的左侧端设有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臂上还设有与第一连接孔同心且直径要比第一连接孔直径大的台阶孔,所述台阶孔内设置有第一止转机构,所述上支架下壳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上设有第二止转机构,所述阻尼转轴包括固定臂和转动臂,所述固定臂与转动臂阻尼铰接,所述固定臂上设有第三止转机构,所述转动臂上设有第四止转机构,所述转动臂穿过第一连接孔并与第一固定孔配合连接,所述第四止转机构与第二止转机构配合,所述固定臂安装于台阶孔,所述第一止转机构与第三止转机构配合。

优选地,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折叠后,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的中间设置有架空层。

优选地,所述上支架还包括一个档板,所述上支架上壳设置有一处与档板大小相匹配的沉槽,所述沉槽两边分别设有一个轴孔,所述档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与轴孔相配合的凸起,所述凸起与轴孔铰接。

优选地,还包括定位套和定位轴,所述定位套设有定位孔和第五止转机构,所述定位轴设有轴芯和第六止转机构,所述上支架下壳上设置有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三连接臂上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上设有第七止转机构,所述定位套安装于台阶孔,所述定位套的右侧与固定臂的左侧相抵接,所述轴芯与定位孔铰接,所述定位轴固定于第二固定孔,所述第六止转机构与第七止转机构配合。

优选地,所述定位轴与第二固定孔过盈配合。

用户可以任意打开上支架与下支架的不同角度,同时翻开档板,使用户一边使用手机支架功能,同时可以给无线手机充电,当用户外出时,可以将上支架与下支架折叠起来并翻下档板,方便携带。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给两个手机无线充电,并具有手机支架的功能,方便携带,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零件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支架下壳、下支架下壳、阻尼转轴、定位套和定位轴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支架上壳与档板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图5所示,一种无线充电手机支架,包括上支架1和下支架2,上支架1左侧端与下支架2的左侧端铰接,上支架1内置了第一无线充电模组5,下支架内置了第二无线充电模组6。用户可以通过第一无线充电模组5 与第二无线充电模组6分别给不同的一个手机充电,使用户避免需要给两个不同的手机充电时,只带一个无线充电器,需要等待时间错开充电的烦恼。

进一步地,上支架1与下支架2折叠后,上支架1与下支架2的中间设置有架空层4。用户将手机放置在架空层4内,使得第一无线充电模组5和第二无线充电模组6同时对该手机充电,提高充电效率。

进一步地,上支架1还包括一个档板3,上支架上壳102设置有一处与档板3大小相匹配的沉槽103,沉槽103两边分别设有一个轴孔104,档板3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与轴孔104相配合的凸起301,凸起301与轴孔104铰接。用户翻开档板3,将手机放置上支架上1,用户张开上支架1,使得手机被档在档板3上,不会滑落。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一个阻尼转轴7,上支架1包括上支架上壳102和上支架下壳101,下支架2包括下支架上壳202和下支架下壳201,上支架下壳 101的左侧端与下支架下壳201的左侧端通过阻尼转轴7连接。可以使上支架 1相对于下支架2张开不同的角度,满足用户多角度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要求。

进一步地,下支架下壳201的左侧端设有第一连接臂203,第一连接臂 203上设有第一连接孔204,第一连接臂203上还设有与第一连接孔204同心且直径要比第一连接孔204直径大的台阶孔205,台阶孔205内设置有第一止转机构206,上支架下壳10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臂106,第二连接臂106上设有第一固定孔108,第一固定孔108上设有第二止转机构110,阻尼转轴7包括固定臂702和转动臂701,固定臂702与转动臂701阻尼铰接,固定臂702 上设有第三止转机构704,转动臂701上设有第四止转机构703,转动臂701 穿过第一连接孔204并与第一固定孔108配合连接,第四止转机构703与第二止转机构110配合,固定臂702安装于台阶孔205,第一止转机构206与第三止转机构704配合。在用户将上支架1相对于下支架2旋转的时候,受限于第四止转机构703与第二止转机构110配合,第一止转机构206与第三止转机构704配合,通过固定臂702和转动臂701自身阻尼扭力的作用,从而方便用户张开上支架1相对下支架2的角度,该结构简单成本低兼。

进一步地,还包括定位套8和定位轴9,定位套8设有定位孔801和第五止转机构802,定位轴9上设有轴芯901和第六止转机构902,上支架下壳101 上设置有第三连接臂105,第三连接臂105上设有第二固定孔107,第二固定孔107上设有第七止转机构109,定位套8安装于台阶孔206内,定位套8的右侧与固定臂702的左侧相抵接,轴芯901与定位孔801铰接,定位轴9固定于第二固定孔109内,第六止转机构902与第七止转机构109配合。由于增加了定位套8和定位轴9,使得上支架1相对于下支架2旋转更加稳定,不会晃动。

进一步地,定位轴9与第二固定孔109过盈配合。防止定位轴9从第二固定孔109脱落,而导致定位套9和固定臂702从台阶孔松动脱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