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4770发布日期:2018-11-23 21:26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手机壳,属于日常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手机壳借着移动电话的瘦身开始流行。同时,手机壳的种类也随着手机品牌和功能的增加而越来越多样化,手机壳按质地分有皮革,硅胶,布料,硬塑,软塑料等品别。手机壳发展到现代,已不再是单纯的实用商品。随着手机在年轻一代中的普及,几乎每一个追求时尚的年轻人都希望拥有一部独一无二的手机,给手机美容逐渐成了他们展现个性的一种方式。为了迎合这种趋势,手机保护套生产商又推出了许多做工更为精良,色彩图案也更加别致的产品。

手机保护套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手机不受伤害,避免一些尖锐的东西对手机的机身造成刮痕,除此,它还具有美化手机、防滑和防水等功能,然而,从手机壳诞生,一直发展到今天,对于它的设计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材料的变化,图案以及形态的设计上,几乎没有设计师从外形和它的功能实用性上来考虑问题。市面上现有的手机壳虽然种类繁多,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1)为了追求时尚化,大部分手机壳的设计都集中在了它的图案方面,而忽略了手机壳的功能性与方便性。(2)现有的手机壳大部分都是直接强行套在手机上,手机壳的开口面积比手机面积要略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手机壳,属于一款功能与造型相结合的手机壳,通过对于传统手机壳形状和结构的根本性改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普遍存在的设计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图案上的问题和装取不方便等问题,使得手机壳的设计不再只是单纯地追求色彩和图案,同时也解决了由于手机壳摘取不方便而对手机造成伤害的问题,不仅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人们,而且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加方便,更加低成本和更加新颖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手机壳,包括手机壳壳体分界线、上盖槽、弹性圆环、上盖、伸缩钮、条形槽和连接支撑;

其中所述上盖槽呈圆形,其圆周面上有内螺纹;

所述手机壳壳体分界线位于上盖槽上;

所述弹性圆环呈圆环形,其外圆直径与所述上盖槽上的内螺纹牙底大径相同;

所述弹性圆环与所述伸缩钮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支撑固定连接;

所述条形槽位于所述上盖上,所述条形槽上有长条形通孔,所述连接支撑嵌套在所述条形槽的长条形通孔内,所述连接支撑的截面积小于所述长条形通孔的面积,所述伸缩钮的面积大于所述长条形通孔的面积,且所述弹性圆环和所述伸缩钮分别位于所述条形槽的两侧。

其中,所述弹性圆环具有可自由变形的弹性。

其中,所述连接支撑与所述伸缩钮之间呈垂直设置。

其中,所述手机壳壳体分界线为光滑平面。

其中,所述手机壳壳体分界线的断面上分别设置有凸键和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1、采用两侧的伸缩按钮来控制手机壳的开合;通过对于传统手机壳形状和结构的根本性改变,解决了手机使用的方便性问题,使得手机使用起来更加方便;2、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更集中注意图案、装取不方便等问题;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能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手机壳的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手机壳的手机壳壳体分界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手机壳的上盖与伸缩钮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手机壳的上盖与弹性圆环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手机壳的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手机壳的弹性圆环变形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手机壳的上盖槽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手机壳的手机壳与手机装配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手机壳实施例2的手机壳壳体分界线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手机壳体;2为上盖槽;3为弹性圆环;4为上盖;5为伸缩钮;6为条形槽;7为连接支撑;8为凸键;9为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8所示,一种新型手机壳,包括手机壳壳体分界线1、上盖槽2、弹性圆环3、上盖4、伸缩钮5、条形槽6、连接支撑7;所述一种新型手机壳被手机壳壳体分界线1分成可以拆分开来和合并使用的两部分,上盖槽2呈圆形,当手机壳壳体的两部分合在一起时,上盖槽2位于手机壳壳体分界线1上,上盖槽2的尺寸大小可依据不同款手机的实际情况具体设定;上盖槽2的内圆上设置有内螺纹,若考虑一种新型手机壳有一定厚度,则可以认为内螺纹设置在上盖槽2的内圆柱面上;

弹性圆环3呈圆环形,且具有可自由变形的弹性,弹性圆环3的外圆直径与上盖槽2的内螺纹牙底大径相同,使得弹性圆环3刚好可以通过旋转的方式放入上盖槽2内,但弹性圆环3不发生变形的时候不会从上盖槽2上脱落;

弹性圆环3上部有伸缩钮5,伸缩钮5与弹性圆环3之间固定设置有连接支撑7,伸缩钮5的面积大于连接支撑7的面积;优选设计为连接支撑7与伸缩钮5相互之间呈垂直设置,因为垂直设置滑动省力,也更节省材料和空间;

上盖4呈圆形,上盖4上有条形槽6,条形槽6中有长条形的通孔,通孔的宽度略大于连接支撑7的宽度,使得连接支撑7可以在通孔中自由滑动;伸缩钮5的宽度大于通孔宽度;连接支撑7穿过条形槽6上的通孔将伸缩钮5和弹性圆环3固定连接在一起,使伸缩钮5和弹性圆环3可以同步运动,伸缩钮5既不会从上盖4上脱落,又可以与连接支撑7沿着条形槽6的方向滑动,当伸缩钮5沿着条形槽6在通孔之内滑动时,会带动弹性圆环3变形;弹性圆环3会因变形从上盖槽2的内螺纹中脱出,从而弹性圆环3的变形即可导致一种新型手机壳被沿着手机壳壳体分界线1分开成为两部分,随即可将一种新型手机壳从手机上取下;弹性圆环3的变形导致一种新型手机壳分离成两部分后,伸缩钮5随着弹性圆环3的弹性,又自动恢复到了原来的位置和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工序:在手机壳壳体上开个圆形槽,即为上盖槽2,上盖槽2的圆周面上加工有内螺纹,手机壳壳体沿着手机壳壳体分界线1分为两部分,当手机壳壳体两部分合在一起时,手机壳壳体分界线1位于上盖槽2上,上盖4上面开设有两个条形槽6,条形槽6内开出两个长条形的通孔,伸缩钮5通过连接支撑7与弹性圆环3连接,弹性圆环3可以自由变形;连接支撑7与伸缩钮5垂直相连,上盖槽2的圆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放置弹性圆环3和上盖4。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原理:拆卸时:当滑动伸缩钮5时,伸缩钮5在条形槽6内沿长条形通孔的方向运动,从而通过连接支撑7带动弹性圆环3从圆形变成椭圆,导致弹性圆环3由于变形从上盖槽2中脱出,从而将一种新型手机壳沿着手机壳壳体分界线1分成两部分,实现一种新型手机壳与手机的分离。

安装时:首先将一种新型手机壳的两部分壳体通过四角和周围一周的凹槽套在手机上,将一种新型手机壳的两部分壳体沿着手机壳壳体分界线1对齐放在手机上,则自然形成上盖槽2的圆形,将上盖4、伸缩钮5、连接支撑7和弹性圆环3组成为一体的部件由上盖槽2的外圆周面按照上盖槽2上的内螺纹方向拧进,使弹性圆环3的外圆周面与上盖槽2上的内螺纹完美配合,遂将一种新型手机壳安装妥当。

实施例2

如图1~9所示,一种新型手机壳,包括手机壳壳体分界线1、上盖槽2、弹性圆环3、上盖4、伸缩钮5、条形槽6、连接支撑7、凸键8、凹槽9;所述一种新型手机壳被手机壳壳体分界线1分成可以拆分开来和合并使用的两部分,上盖槽2呈圆形,当手机壳壳体的两部分合在一起时,上盖槽2位于手机壳壳体分界线1上,上盖槽2的尺寸大小可依据不同款手机的实际情况具体设定;上盖槽2的内圆上设置有内螺纹,若考虑一种新型手机壳有一定厚度,则可以认为内螺纹设置在上盖槽2的内圆柱面上;

弹性圆环3呈圆环形,其外圆直径与上盖槽2的内螺纹牙底大径相同,使得弹性圆环3刚好可以通过旋转的方式放入上盖槽2内,但弹性圆环3不会从上盖槽2上脱落,弹性圆环3具有可自由变形的弹性;

弹性圆环3上部有伸缩钮5,伸缩钮5与弹性圆环3之间固定设置有连接支撑7,伸缩钮5的面积大于连接支撑7的面积;优选设计为连接支撑7与伸缩钮5相互之间呈垂直设置,因为垂直设置滑动省力,也更节省材料和空间;

上盖4呈圆形,上盖4上有条形槽6,条形槽6中有长条形的通孔,通孔的宽度略大于连接支撑7的宽度,使得连接支撑7可以在通孔中自由滑动;伸缩钮5的宽度大于通孔宽度;连接支撑7穿过条形槽6上的通孔将伸缩钮5和弹性圆环3固定连接在一起,使伸缩钮5和弹性圆环3可以同步运动,伸缩钮5既不会从上盖4上脱落,又可以与连接支撑7沿着条形槽6的方向滑动,当伸缩钮5沿着条形槽6在通孔之内滑动时,会带动弹性圆环3变形;弹性圆环3会因变形从上盖槽2中脱出,从而弹性圆环3的变形即可导致一种新型手机壳被沿着手机壳壳体分界线1分开成为两部分,随即可将一种新型手机壳从手机上取下;弹性圆环3的变形导致一种新型手机壳分离成两部分后,伸缩钮5随着弹性圆环3的弹性,又自动恢复到了原来的位置和状态。

若考虑某些品牌和款式的手机体积和重量上会有较大变化,可以在一种新型手机壳的两部分壳体的分界线断面上分别将手机壳壳体分界线1的两个先对断面做成凸键8和凹槽9相配合的断面结构,使用时,将凸键8与凹槽9对应插接,必要时,可以考虑将凸键8和凹槽9之间采用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以确保一种新型手机壳安装在手机上时,不会因手机的自身重量和体积而使得一种新型手机壳的两部分壳体自行分开和脱落。

其他结构均同实施例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