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单录入手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6248发布日期:2018-09-28 20:56阅读:7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快递服务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单录入手机设备。



背景技术:

当包裹到达快递服务中心,快递员需要对包裹进行入库操作,快递公司常见的入库操作为:通过把枪扫描包裹运单号,在APP上输入收件人手机号,上传到平台,完成点单操作。快递员每天工作量巨大,上千次的重复操作扫描录入单号和输入手机号,难免出现录入信息错误的情况,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不期望看到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单录入手机设备,以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面单录入手机设备,包括:

主机;

微处理器模块;

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面单图像;

OCR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面单图像中的信息;

数据存储模块;

显示器;以及

电池模块,用于给所述面单录入手机设备提供电能供应;

其中,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用于处理终端数据信息,所述图像采集模块、所述OCR识别模块、所述数据存储模块、所述显示器均分别与所述微处理模块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存储模块包括收件人信息单元,所述收件人信息单元包括收件人手机号码库。

进一步的,所述微处理器模块包括校对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扫描单元。

优选的,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摄像单元。

更优选的,所述摄像单元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面单录入手机设备的背面。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器包括液晶触控屏。

优选的,所述液晶触控屏上设置有电源开关键。

进一步的,所述微处理器模块还包括APP服务端。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面单录入手机设备,其工作原理如下:

利用图像采集模块采集面单的高清晰照片,上传至微处理器模块,OCR识别模块通过OCR技术识别照片中的运单号和手机号码,根据运单号识别快递公司,校对单元将识别的手机号码和数据存储模块中储存的手机号码进行比对,若手机号码一致,微处理器模块进行处理,控制APP服务端下载相应的数据,完成包裹的入库点单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面单录入手机设备,该设备通过设置微处理器模块、图像采集模块、OCR识别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通过OCR技术识别收件人的手机号码,将手机号码与后台的手机号码库进行匹配以进行二次识别,消除手机号录入错误的情况,确保了录入数据的正确性,提高了快递员的工作效率,并且减轻了站点快递员的工作负担。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可以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面单录入手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面单录入手机设备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的面单录入手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该面单录入手机设备包括:

主机1;

微处理器模块;

图像采集模块2,用于采集面单图像;

OCR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面单图像中的信息;

数据存储模块;

显示器3;以及

电池模块,用于给面单录入手机设备提供电能供应;

其中,微处理器模块用于处理终端数据信息,图像采集模块2、OCR识别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显示器3均分别与微处理模块相连接。

数据存储模块包括收件人信息单元,收件人信息单元包括收件人手机号码库。

其中,微处理器模块包括校对单元。图像采集模块包括扫描单元。图像采集模块包括摄像单元。摄像单元包括摄像头,该摄像头位于面单录入手机设备的背面。显示器包括液晶触控屏,主机上设置有电源开关键。微处理器模块还包括APP服务端。

该面单录入手机设备的工作原理图如图2所示,工作步骤如下:

S1:首先用图像采集模块采集面单的图像;然后OCR识别模块识别面单图像中的信息后将信息上传到微处理器模块;

S2:微处理器模块将信息与后台的手机号码库进行匹配,二次识别,识别结果一致后,同步下载数据,完成点单操作。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面单录入手机设备,该设备通过设置微处理器模块、图像采集模块、OCR识别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通过OCR技术识别收件人的手机号码,将手机号码与后台的手机号码库进行匹配以进行二次识别,消除手机号录入错误的情况,确保了录入数据的正确性,提高了快递员的工作效率,并且减轻了站点快递员的工作负担。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变化例,在此不做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