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线阵电瓶音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3342发布日期:2018-11-07 21:47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线阵电瓶音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线阵电瓶音响。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专业音响的高度大致与人耳的高度持平,以达到良好的听觉效果,但恰恰由于专业音响的高度问题,导致占据的空间大,并且难以进行搬运,给用户带来诸多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线阵电瓶音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线阵电瓶音响,它包括主音箱以及可拆卸连接于主音箱的顶面上的音柱组件,所述主音箱的侧壁上装设有公位连接器,所述音柱组件的侧壁上装设有母位连接器,所述公位连接器和母位连接器可拆卸连接,所述主音箱与音柱组件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音箱包括音箱外壳、封装于音箱外壳内的功放装置、封装于音箱外壳内并与功放装置电性连接的语音识别装置、装设于音箱外壳上并与功放装置电性连接的装饰灯以及开设于音箱外壳上并与功放装置相连通的出音孔,所述音柱组件可拆卸连接于音箱外壳的顶面上。

优选地,它还包括装设于主音箱的前壁板上的拉杆、装设于主音箱的底面的外端部上的滚轮以及装设于与主音箱的底面上并位于滚轮的后方的支撑脚。

优选地,所述母位连接器的底面上开设有一供公位连接器对位插接的容置槽,所述公位连接器和母位连接器的整体均呈类“八”字形且上端部的宽度小于下端部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公位连接器包括与主音箱的侧壁固定连接且整体呈等腰梯形的公位连接底板、由公位连接底板的左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的左支撑斜板、由左支撑斜板的外端向左弯折延伸形成的左卡位斜板、由公位连接底板的右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并与左支撑斜板左右对位分布的右支撑斜板以及由右支撑斜板的外端向右弯折延伸形成的右卡位斜板,所述母位连接器包括与音柱组件的侧壁固定连接的母位连接底板、形成于母位连接底板上且横截面和纵截面均呈U字形的套接弧板以及开设于套接弧板的中间部上并与竖直方向平行分布的分隔缺口,所述容置槽由套接弧板与母位连接底板共同构成,所述左支撑斜板和左卡位斜板均对位插接于套接弧板的左端部中,所述右支撑斜板和右卡位斜板均对位插接于套接弧板的右端部中。

优选地,它还包括形成于主音箱的顶面上且开口向上的第一衔接槽、装设于第一衔接槽的槽底的中间部上的导电弹簧顶针、开设于第一衔接槽的槽壁上的卡位槽、形成于音柱组件的底面上且活动插接于第一衔接槽中的卡接器、由卡接器的下端边沿向外延伸形成并转动插接于卡位槽中的卡位凸起、开设于卡接器的底面上的导电通孔、装设于音柱组件内并封合于导电通孔的上端口上的导电板以及形成于导电板的底面上并位于导电通孔中以供导电弹簧顶针转动抵接的导电触点。

优选地,所述音柱组件包括可拆卸连接于主音箱的顶面上的中音音柱以及可拆卸连接于中音音柱的顶面上的高音音柱,所述中音音柱和高音音柱上均装设有母位连接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衔接槽的横截面呈类“十”字形,所述卡位凸起为四个且相互均匀分布,所述卡位槽为四个并位于第一衔接槽的槽壁的凹部上,所述音柱组件和/或主音箱上装设有防呆器。

优选地,所述导电通孔的横截面呈“8”字形,所述导电触点为若干个并沿直线均匀分布,所述导电弹簧顶针为若干个并与若干个导电触点一一对应,若干个所述导电弹簧顶针穿过导电通孔与若干个导电触点一一转动抵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主音箱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音柱组件叠置于主音箱上呈线阵状态,使得整个便携线阵电瓶音响的高度与专业音响的高度相当,主音箱发出低音,音柱组件发出中高音,利于用户享受专业级的音乐;当需要搬运时,可将音柱组件从主音箱的顶面上拆卸下来并通过母位连接器固定在主音箱的侧壁的公位连接器上,从而有效降低了便携线阵电瓶音响的整体高度,大大节约了空间,便于用户整理搬运携带,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公位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线阵电瓶音响,它包括主音箱1以及可拆卸连接于主音箱1的顶面上的音柱组件6,主音箱1的侧壁上装设有公位连接器2,音柱组件6的侧壁上装设有母位连接器3,公位连接器2和母位连接器3可拆卸连接,主音箱1与音柱组件6电性连接。主音箱1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音柱组件6叠置于主音箱1上呈线阵状态,使得整个便携线阵电瓶音响的高度与专业音响的高度相当,主音箱1发出低音,音柱组件6发出中高音,利于用户享受专业级的音乐;当需要搬运时,可将音柱组件6从主音箱1的顶面上拆卸下来并通过母位连接器3固定在主音箱1的侧壁的公位连接器2上,从而有效降低了便携线阵电瓶音响的整体高度,大大节约了空间,便于用户整理搬运携带。

作为主音箱1的一个优选方案,主音箱1包括音箱外壳11、封装于音箱外壳11内的功放装置12、封装于音箱外壳11内并与功放装置12电性连接的语音识别装置13、装设于音箱外壳11上并与功放装置12电性连接的装饰灯14以及开设于音箱外壳11上并与功放装置12相连通的出音孔15,音柱组件6可拆卸连接于音箱外壳11的顶面上。功放装置1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装饰灯14利于与主音箱1和音柱组件6营造气氛;用户可用外部的麦克风连接语音识别装置13,进而使得功放装置12和音柱组件6发出麦克风输入的声音。

为了进一步提高便携线阵电瓶音响的实用性,它还包括装设于主音箱1的前壁板上的拉杆16、装设于主音箱1的底面的外端部上的滚轮17以及装设于与主音箱1的底面上并位于滚轮17的后方的支撑脚18。用户可通过拉杆16和滚轮17将便携线阵电瓶音响在地面上斜着拖动,达到目的地后,将便携线阵电瓶音响直立,支撑脚18将便携线阵电瓶音响稳定地支撑起来。

作为母位连接器3和公位连接器2的一个优选方案,母位连接器3的底面上开设有一供公位连接器2对位插接的容置槽31,公位连接器2和母位连接器3的整体均呈类“八”字形且上端部的宽度小于下端部的宽度。公位连接器2和母位连接器3的整体均呈类“八”字形具有导向作用,母位连接器3套装在公位连接器2上,十分稳定。

为了优化母位连接器3和公位连接器2的结构,公位连接器2包括与主音箱1的侧壁固定连接且整体呈等腰梯形的公位连接底板21、由公位连接底板21的左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的左支撑斜板22、由左支撑斜板22的外端向左弯折延伸形成的左卡位斜板23、由公位连接底板21的右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并与左支撑斜板22左右对位分布的右支撑斜板24以及由右支撑斜板24的外端向右弯折延伸形成的右卡位斜板25,母位连接器3包括与音柱组件6的侧壁固定连接的母位连接底板32、形成于母位连接底板32上且横截面和纵截面均呈U字形的套接弧板33以及开设于套接弧板33的中间部上并与竖直方向平行分布的分隔缺口34,容置槽31由套接弧板33与母位连接底板32共同构成,左支撑斜板22、左卡位斜板23分别对位插接于套接弧板33的左端部和右端部中,右支撑斜板24和右卡位斜板25分别对位插接于套接弧板33的右端部中。分隔缺口34将套接弧板33分割成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部件,节约了材料,并使得套接弧板33更为美观大方;套接弧板33的上端闭合且具有一下端开口。

作为主音箱1和音柱组件6之间的连接结构的一个优选方案,它还包括形成于主音箱1的顶面上且开口向上的第一衔接槽41、装设于第一衔接槽41的槽底的中间部上的导电弹簧顶针42、开设于第一衔接槽41的槽壁上的卡位槽43、形成于音柱组件6的底面上且活动插接于第一衔接槽41中的卡接器44、由卡接器44的下端边沿向外延伸形成并转动插接于卡位槽43中的卡位凸起45、开设于卡接器44的底面上的导电通孔46、装设于音柱组件6内并封合于导电通孔46的上端口上的导电板47以及形成于导电板47的底面上并位于导电通孔46中以供导电弹簧顶针42转动抵接的导电触点48。卡接器44插入第一衔接槽41时,导电触点48和导电弹簧顶针42处于错位状态,水平转动卡接器44,卡位凸起45完全插入卡位槽43中,此时导电触点48和导电弹簧顶针42正好抵接且接触良好;同理,中音音柱61和高音音柱62之间采用同样的结构。

为了优化音柱组件6的结构,音柱组件6包括可拆卸连接于主音箱1的顶面上的中音音柱61以及可拆卸连接于中音音柱61的顶面上的高音音柱62,公位连接器2为两组,母位连接器3为两组且分别装设于中音音柱61和高音音柱62上,两组公位连接器2分别与两组母位连接器3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公位连接器2和母位连接器3均为四个,其中两个公位连接器2呈上下分布装设于音箱外壳11的左壁面上,另外两个公位连接器2呈上下分布装设于音箱外壳11的右壁面上,其中两个母位连接器3呈上下分布装设于中音音柱61的侧面上,另外两个母位连接器3呈上下分布装设于高音音柱62的侧面上。

进一步的,第一衔接槽41的横截面呈类“十”字形,卡位凸起45为四个且相互均匀分布,卡位槽43为四个并位于第一衔接槽41的槽壁的凹部上,音柱组件6和/或主音箱1上装设有防呆器63。当然也可采用一个卡位凸起45以及对应的卡位槽43,此时卡位器和卡位凸起45构成的结构体呈凸字形,也可采用两个、三个等不同数量的卡位凸起45。

进一步的,导电通孔46的横截面呈“8”字形,导电触点48为若干个并沿直线均匀分布,导电弹簧顶针42为若干个并与若干个导电触点48一一对应,若干个导电弹簧顶针42穿过导电通孔46与若干个导电触点48一一转动抵接。若干个导电触点48呈一字型排列,导电通孔46的横截面呈“8”字形,利用导电通孔46的孔壁来限制导电弹簧顶针42的活动空间,进而便于用户将导电弹簧顶针42准确对上导电触点4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