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夹子充电底座的无线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0527发布日期:2018-10-30 23:45阅读:7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夹子充电底座的无线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耳机,尤其涉及一种带夹子充电底座的无线耳机。



背景技术:

无线耳机相较于传统的有线耳机,无线耳机不需使用耳机线,有效地扩大了耳机的使用范围,且不会出现线路缠绕、牵绊等问题,提高了使用灵活性,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不可避免地,无线耳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无线耳机取消了耳机线,因而需要设置独立的供电电源。为了保证无线耳机的使用便利性与舒适度,只能采用小巧轻便的供电电源,因而供电电源的电量比较小,需要频繁充电。

目前,已出现一些无线耳机充电盒。这些无线耳机充电盒结构虽然不大,但是携带放在衣兜时,其厚度还是比较观的,对于喜欢轻便出行的人来说,还不够方便,实用,同时该种无线耳机充电盒,耳机取放时都需要打开盒盖和关闭盒盖,长此以往盒盖非常容易脱落,导致充电盒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配合巧妙、并且充电座对无线耳机具有收纳效果的带夹子充电底座的无线耳机。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夹子充电底座的无线耳机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包括耳机和充电座,所述耳机包括储腔部和设在所述储腔部上的入耳部,所述充电座上设有第一凹槽和设在所述第一凹槽中的第二凹槽,所述储腔部与所述第一凹槽配合,所述入耳部与所述第二凹槽配合;所述耳机中设有第一磁铁,所述充电座中设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夹子充电底座的无线耳机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耳机上设有第一充电插孔,所述耳机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充电插孔连接的第一蓄电池,所述充电座上设有放电插头,所述充电座内设有与所述放电插头连接的第二蓄电池,所述第一充电插孔与所述放电插头配合。

所述第一充电插孔设在所述储腔部上,所述放电插头设在所述第一凹槽中。

所述放电插头包括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座活动配合的伸缩头和位于所述伸缩头底部的第一弹性件。

所述伸缩头与所述充电插孔配合。

所述第一充电插孔包括设在所述耳机上的通孔和与所述第一蓄电池连接的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通孔相对。

所述放电插头与所述电极配合导电。

所述充电座上设有弹性夹。

所述弹性夹包括铰接在所述充电座上的夹持板和位于所述夹持板与所述充电座之间的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二弹性件为扭簧。

所述充电座上设有电量指示灯。

所述充电座上设有第二充电插孔,所述第二充电插孔与所述第二蓄电池连接。

所述耳机内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磁铁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充电座内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磁铁设在所述第二安装槽中。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夹子充电底座的无线耳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吸附配合,使得耳机与充电座牢靠的吸附在一起,保证充电的过程中耳机不会从充电座上脱落,储腔部位于第一凹槽中,入耳部位于第二凹槽中;上述结构使得充电座与耳机不仅具有充电的功能,同时还实现了收纳耳机的效果,防止入耳部露置在外,使得耳机在不适用入耳部与外界隔离,避免受到外界污染,影响耳部健康;最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中的充电盒相比,结构更加小巧,轻薄,携带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耳机与充电座分开时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耳机与充电座处于充电状态时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耳机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充电座的结构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充电座的结构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耳机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充电座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7,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夹子充电底座的无线耳机实施例,包括耳机1和充电座2,所述耳机1包括储腔部11和设在所述储腔部11上的入耳部12,所述充电座2上设有第一凹槽21和设在所述第一凹槽21中的第二凹槽22,所述储腔部11与所述第一凹槽21配合,所述入耳部12与所述第二凹槽22配合;所述耳机1中设有第一磁铁3,所述充电座2中设有第二磁铁4,所述第一磁铁3与所述第二磁铁4配合。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第一磁铁3和第二磁铁4吸附配合,使得耳机1与充电座2牢靠的吸附在一起,保证充电的过程中耳机1不会从充电座2上脱落,此时,储腔部11位于第一凹槽21中,入耳部12位于第二凹槽22中;当需要使用耳机1时,稍微用力即可将耳机1从充电座2上拔下;上述结构使得充电座2与耳机1不仅具有充电的功能,同时还实现了收纳耳机1的效果,防止入耳部12露置在外,使得耳机1在不适用入耳部12与外界隔离,避免受到外界污染,影响耳部健康;最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中的充电盒相比,结构更加小巧,轻薄,携带非常方便。

参见图1、图3、图4、图6和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耳机1上设有第一充电插孔13,所述耳机1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充电插孔13连接的第一蓄电池5,所述充电座2上设有放电插头23,所述充电座2内设有与所述放电插头23连接的第二蓄电池6,所述第一充电插孔13与所述放电插头23配合。具体使用时,放电插头23插入所述第一充电插孔13即可进行充电,耳机1采用该种结构进行充电,结构简单、使用过程方便、可靠。

参见图1、图3、图4、图6和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充电插孔13设在所述储腔部11上,所述放电插头23设在所述第一凹槽21中。该种结构不仅可以避免放电插头23与外界发生碰触造成损坏,并且由于第一凹槽21对储腔部11的限位作用,可以防止储腔部11在充电的过程中发生晃动,造成充电失败或者放电插头23损坏的问题,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

参见图6和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放电插头23为弹性插头,所述放电插头23包括固定座231、与所述固定座231活动配合的伸缩头232和位于所述伸缩头232底部的第一弹性件233。所述伸缩头232与所述第一充电插孔配合。所述第一弹性件233为弹簧。该种结构的放电插头23与第一充电插孔配合时,伸缩头232能够与充电插孔中的导电部过瘾配合,使得伸缩头232与第一充电插孔始终能够保持很好的接触,保证充电过程的稳定。所述第一充电插孔13包括设在所述耳机1上的通孔131和与所述第一蓄电池5连接的电极132,所述电极132与所述通孔131相对。所述放电插头23与所述电极132配合导电。第一充电插孔13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生产成本低,通孔131能够引导放电插头23与电极接触,快速完成插入配合。上述结构的第一充电插孔13和放电插头23,属于弹性接触配合,放电插头23插入第一充电插孔13的过程以及放电插头23退出第一充电插孔13的过程中,第一充电插孔13对放电插头23均不会造成任何阻力,使用时非常方便。

参见图1、图2和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充电座2上设有弹性夹。在充电座2上设置弹性夹,使用者外出时,可以通过弹性夹将充电座2夹在衣服上,使得耳机1的取放都非常方便,并且本使用新型外形美观、大方,便于佩戴。

参见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弹性夹包括铰接在所述充电座2上的夹持板7和位于所述夹持板7与所述充电座2之间的第二弹性件8。所述第二弹性件8为扭簧。该种结构的弹性夹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生产成本低、夹持效果好。

参见图1、图2和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充电座2上设有电量指示灯9。电量指示灯9的设置方便,使用者随时了解充电座2的剩余电量,保证外出时有足够的电量,避免携带了电量不足的充电座2。

参见图1和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充电座2上设有第二充电插孔10,所述第二充电插孔10与所述第二蓄电池6连接。当充电座2充电时,将与本实用新型配套的充电线的插头插入第二充电插孔10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耳机1内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磁铁3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充电座2内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磁铁4设在所述第二安装槽中。第一磁铁3和第二磁铁4安装方便、固定牢靠。当耳机1与充电座2配合充电时,所述第一磁铁3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磁铁4相对,该种结构保证了耳机1与充电座2之间的吸附力,使用过程方便、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