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1240发布日期:2019-01-02 22:34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音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大数据和语音智能技术的发展,通过语音与各种终端来进行交互的技术越发成熟,并最终融合到各种类型的家用智能终端当中,通过语音交互控制的智能音箱也由此应运而生。

但是,当前市面上的常规智能音箱往往存在对用户发出的指令音频识别率低的问题,这些智能音箱经常出现无法正确地解析指令音频的情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常规智能音箱的麦克风的拾音效果差,造成采集的音频信号难以被解析,尤其智能音箱的喇叭正在播放其他音频时,对麦克风的拾音效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严重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包括主板、麦克风阵列、喇叭、显示屏和壳体,所述麦克风阵列、喇叭和显示屏分别与所述主板信号连接,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地连接的前框和后壳,所述前框和所述后壳包围的空间形成容纳所述主板、麦克风阵列、喇叭和显示屏的容纳腔。其中,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前框中,所述麦克风阵列和所述喇叭分别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两侧,所述显示屏生成的显示画面朝向第一方向,所述麦克风阵列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为指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单指向麦克风。

优选地,所述喇叭包括振膜,所述振膜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上进行振动,以产生音频。

优选地,所述第一麦克风与所述第二麦克风的间距为10cm~13cm。

优选地,所述第一麦克风与所述喇叭的间距为10cm以上,所述第二麦克风与所述喇叭的间距为10cm以上。

优选地,所述前框包括框体和透明盖板,所述透明盖板覆设于所述框体上,将所述显示屏固定到所述框体中。

优选地,所述喇叭上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喇叭通过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到所述后壳上,所述喇叭、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后壳包围的空间形成音腔。

优选地,所述后壳上通过螺纹可拆卸地连接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用于支撑所述壳体,所述支撑脚的末端包覆有防滑垫。

优选地,所述后壳上连接有提手,所述提手的两端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后壳上。

优选地,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还包括分别与所述主板信号连接的蓝牙模块和无线网络模块。

优选地,所述后壳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主板信号连接的HDMI接口、存储卡接口和USB接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仅通过两个单指向麦克风组成麦克风阵列以采集语音指令,利用麦克风阵列以及麦克风的指向性增强拾音效果,使得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可获得极高的音频识别准确率,并有效压缩了生产成本和终端内部空间占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的结构拆分图;

图2是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中的麦克风阵列、喇叭和显示屏的位置分布图;

图3是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的正视图;

图4是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的侧视图;

图5是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的后视图;

图6a和图6b是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了例示。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参阅图1所示出的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的结构,其包括主板1、麦克风阵列2、喇叭3、显示屏4和壳体5。所述麦克风阵列2、喇叭3和显示屏4分别与所述主板1信号连接。所述麦克风阵列2用于采集用户发出的音频信号,将所述音频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发送至所述主板1,所述主板1用于解析所述电信号,辅以热词唤醒、主动降噪、回音消除和语音打断等技术进行语音识别,获得所述音频信号对应的控制指令,再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分别控制所述喇叭3和显示屏4进行工作,实现智能的语音交互。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可在进行语音交互的同时,通过所述显示屏4为用户显示信息,为用户提供更直观的并行选择。

其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壳体5包括可拆卸地连接的前框51和后壳52,所述前框51和所述后壳52包围的空间形成容纳所述主板1、麦克风阵列2、喇叭3和显示屏4的容纳腔。所述显示屏4设置于所述前框51中,所述麦克风阵列2和所述喇叭3分别位于所述显示屏4的上下两侧。所述显示屏4生成的显示画面朝向第一方向D1,所述麦克风阵列2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麦克风21和第二麦克风22,所述第一麦克风21和所述第二麦克风22为指向所述第一方向D1的单指向麦克风。

上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具备以下优点:其一,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通过以包括第一麦克风21和第二麦克风22的麦克风阵列2来采集智能交互中用户的语音,由于所述麦克风阵列2可根据通过声波抵达麦克风阵列2中每个麦克风之间的微小时差的相互作用,获得比单个的麦克风更好地指向性,针对某个方向上,例如本实施例设定的第一方向D1上,可获得极好的拾音效果,而利用阵列算法处理,麦克风阵列2对远场干扰噪声可起到很强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在嘈杂的外界环境或需要打断喇叭3正在播放的音频等情况下,本实施例提供的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甚至可以无需通过对用户进行事先的语音录入即可以达到95%以上的音频识别准确率。

其二,所述麦克风阵列2通过将所述麦克风阵列2和所述喇叭3分设于所述显示屏4的两侧,在考虑到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使得所述麦克风阵列2和所述喇叭3在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内部结构的布局上,保持了足够的间距,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仅需设置两个麦克风构成麦克风阵列2即可实现高音频识别准确率的拾音效果,其削减了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的高达约30%的生产成本,并节省了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的内部空间,当然,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等实际情况进行考虑,所述麦克风阵列2还可以配置更多的麦克风。

其三,所述第一麦克风21和所述第二麦克风22选用指向所述第一方向D1的单指向麦克风,单指向麦克风面向显示屏4的显示画面所朝的第一方向D1,首先麦克风的指向性保证了用户在观看显示画面时的拾音效果,再者以所述第一方向D1为用户一般所处方位考虑,相比于出于内部空间分配等结构内容考虑,将麦克风设置于终端背部,使得麦克风背向所述第一方向D1等常见方案,本方案无需用户刻意转向麦克风阵列2设置的方位再发出语音指令,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3所示,所述喇叭3包括振膜31,所述振膜31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D1上进行振动,以产生音频。所述喇叭3的振膜31沿所述第一方向D1进行振动,也即是所述喇叭3将面向所述显示屏4的显示画面所朝方向播放音频,使得用户可在同一方向上观看显示画面、收听所述喇叭3放出的音乐等音频以及进行语音交互,各种互动可在同方位进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而且,通过上述方案中所述喇叭3和所述麦克风阵列2之间的布局位置,即使所述喇叭3和麦克风阵列2的指向相同,也几乎不会影响语音打断,所述喇叭3外放的音频对所述麦克风阵列2的拾音影响较小。本实施例中,所述喇叭3的数目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配置。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麦克风21与所述第二麦克风22的间距为10cm~13cm。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麦克风21与所述喇叭3的间距为10cm以上,所述第二麦克风22与所述喇叭3的间距为10cm以上。

结合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框51通过滑扣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后壳52上,方便终端检修的同时,避免了采用外露的螺丝连接,使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更加美观,适应家庭环境。

具体地,结合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前框51包括框体511和透明盖板512,所述透明盖板512覆设于所述框体511上,将所述显示屏4固定到所述框体511中。所述显示屏4通过所述透明盖板512安装到所述框体511中,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起到了对所述显示屏4的良好防尘效果。所述前壳51还设置有外框513,所述透明盖板512和所述外框513固定在所述框体511上,所述外框513的外表面上覆设有纤维和丝等布质材料或皮料,使得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更加美观,外观设计更加适配其他家庭用具,有利于促使用户将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视为装饰品或家居用品,提高用户体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4为触控屏,使得用户得以采用语音交互以外的触控方式控制显示屏4的显示内容。所述后壳52上还可设置与所述主板1信号连接的按键524,可用作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的启动关闭等控制键。

具体地,所述喇叭3上连接有固定板30,所述喇叭3通过所述固定板30固定连接到所述后壳52上,所述喇叭3、所述固定板30和所述后壳52包围的空间形成密闭的音腔。本实施例提供的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利用所述密闭音腔增强所述喇叭3的音频,并辅以用于高低音补偿的音频均衡器软件对音频进行调节,使得尤其是所述喇叭3的低音音频可获得突出的增强效果。

参照图6a和图6b所示,示例性地,所述后壳52上通过螺纹可拆卸地连接有支撑脚521,所述支撑脚521用于支撑所述壳体5,所述支撑脚521的末端包覆有防滑垫522。所述支撑脚521优化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的外观的同时,使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的重心更加稳固,并在所述支撑脚521与承载面接触的末端上包覆防滑垫522,更进一步地强化了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摆放的稳定性。

示例性地,所述后壳52上连接有提手523,所述提手523的两端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后壳52上。所述提手523供用户提拉,提高了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的便携性。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还包括分别与所述主板1信号连接的蓝牙模块和无线网络模块,所述后壳52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主板1信号连接的HDMI接口61、存储卡接口62和USB接口63。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通过所述蓝牙模块或HDMI接口61与电视机和家庭影院音响设备等其他智能设备进行通讯,可将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的音频和视频投影到这些智能设备上,用户可直接与这些智能设备进行语音交互。

示例性地,可通过在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与其他智能设备之间搭建后台通信协议,由此使得用户可通过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直接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交互,如直接通过语音控制空调温度或灯源开关等操作,无需为每个智能设备下载对应的APP应用程序。当然,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可去除所述后壳52上的接口或设置其他通信接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还包括与所述主板1进行电性连接的电池7,所述后壳52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池7电性连接的电源插孔71,所述电源插孔71通过外接电源为所述电池7充电。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仅通过两个单指向麦克风组成麦克风阵列2以采集语音指令,利用麦克风阵列2以及麦克风的指向性增强拾音效果,使得所述音视频智能交互终端可获得极高的音频识别准确率,并有效压缩了生产成本和终端内部空间占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对于这些改动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