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视频监控的智能控制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2882发布日期:2018-11-09 22:02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视频监控的智能控制盒。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复杂环境下进行视频采集需要视频采集设备具备全方位的防护功能,否则由于户外或者恶劣条件下,就会造成视频采集设备发生损害,产生高昂的维修费用和成本开支,对于使用者非常不利,这就亟需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用于视频监控的智能控制盒。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视频监控的智能控制盒,包括:220V电源电路供电端连接AC继电器电源端,AC继电器供电端连接MCU电源端,重力传感器信号输出端连接MCU重力信号接收端,温湿度传感器信号输出端连接MCU温湿度信号接收端,精密整流电路供电端连接MCU电流接入端,GPS模块信号发送端连接MCU的GPS信号接收端,水浸检测电路信号发送端连接220V电源电路水浸信号接收端。通过该智能控制盒能够对视频监控过程中发生的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将数据进行收集。

所述的用于视频监控的智能控制盒,优选的,所述AC继电器包括:MCU市电控制信号端连接P9输入端,P9输出端连接第162电阻一端,第162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66电阻一端和第13晶体管基极,第166电阻另一端接地,第13晶体管集电极连接第164电阻一端,第13晶体管发射极接地,第164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67电阻一端和第17三极管栅极,第17三极管漏极分别连接第167电阻另一端和12V电源端,第17三极管源极分别连接继电器线圈一端和第48二极管负极,第48二极管正极分别连接继电器线圈另一端、第172电阻一端和第173电阻一端,第172电阻另一端和第173电阻另一端连接后接地,220V电源端连接继电器常开触点。

所述的用于视频监控的智能控制盒,优选的,所述重力传感器包括:MCU串行总线数据传输端连接第105电阻一端,第105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37电阻一端和重力传感芯片数据传输端,MCU串行总线时钟信号传输断连接第102电阻一端,第102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11电阻一端和重力传感芯片时钟信号端,第111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37电阻另一端和第107电阻一端,第107电阻另一端连接重力传感芯片时钟信号输出端,第106电阻一端连接重力传感芯片片选信号端,第106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07电阻一端和MCU电源信号端,MCU第一重力信号接收端连接第97电阻一端,第97电阻另一端连接重力传感芯片第一重力信号输出端,MCU第二重力信号接收端连接第101电阻一端,第101电阻另一端连接重力传感芯片第二重力信号输出端。

所述的用于视频监控的智能控制盒,优选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包括:MCU串行总线数据传输端还连接第159电阻一端,第159电阻另一端连接温湿度传感芯片数据传输端,MCU串行总线时钟信号传输端连接第161电阻一端,第161电阻另一端连接温湿度传感芯片时钟信号端,MCU电源控制端分别连接第197电阻一端、第196电阻一端和第97电容一端,第197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61电阻另一端和温湿度传感芯片时钟信号端,第196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59电阻另一端和温湿度传感芯片数据传输端,第97电容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用于视频监控的智能控制盒,优选的,所述精密整流电路包括:MCU整流工作输出端分别连接第85电阻一端和第80电阻一端,第85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双运算放大器第5信号输入端,第80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双运算放大器第2信号输入端、第81电阻一端和第40二极管正极,第81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41二极管负极和第90电阻一端,第86电阻一端连接第一双运算放大器第3信号输入端,第86电阻另一端接地,第一双运算放大器第6信号输入端分别连接第43二极管正极和第82电阻一端,第43二极管负极分别连接第一双运算放大器第二输出端和第42二极管正极,第82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41二极管负极和第42二极管负极,第一双运算放大器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第40二极管负极和第41二极管正极,第41二极管负极还连接第90电阻一端,第90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57电阻一端和第43电容一端,第257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43电容另一端和接地,第257电阻一端还连接第96电阻一端,第96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双运算放大器第3信号输入端,第二双运算放大器第2信号输入端分别连接第115电阻一端和第84电阻一端,第115电阻另一端接地,第84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87电阻一端和第70电容一端,第二双运算放大器第5信号输入端连接第91电阻一端,第91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94电阻一端和接地,第94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双运算放大器第6信号输入端,第94电阻一端还连接第95电阻一端,第95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双运算放大器第二输出端,第二双运算放大器第一输出端连接第84电阻另一端,第87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88电阻一端、第21电容一端、第31电容一端、第74电容一端和第37二极管负极,第70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88电阻另一端、第21电容另一端、第31电容另一端、第74电容另一端和第37二极管正极后接地。

所述的用于视频监控的智能控制盒,优选的,所述GPS模块包括:GPS天线分别连接第31击穿二极管和GPS芯片天线信号接收端,第2二极管负极分别连接第15电容一端、第52电容一端、第55电容一端和GPS电源供电端,第2二极管正极、第15电容另一端、第52电容另一端、第55电容另一端分别接地,GPS总线信号输出端连接第15晶体管发射极,第15晶体管基极分别连接第195电阻一端和第128电容一端,第195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28电容另一端、第194电阻一端和电源供电端,第194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5晶体管集电极和MCU总线信号输入端,GPS总线信号输入端分别连接第108电阻一端和第16晶体管集电极,第16晶体管基极分别连接第109电阻一端和第125电容一端,第109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25电容另一端,第16晶体管发射极连接MCU总线信号输出端。

所述的用于视频监控的智能控制盒,优选的,所述水浸检测电路包括:MCU水浸信号分别连接第23晶体管集电极和第50电阻一端,第23晶体管发射极接地,第23晶体管基极分别连接第49电阻一端和第48电阻一端,第50电阻另一端连接MCU供电端,第48电阻另一端连接水浸探头第一端,第49电阻另一端接地,MCU电源端还连接第235电阻一端,第235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7二极管正极,第14二极管负极分别连接第236电阻一端和水浸探头第二端,第236电阻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用于视频监控的智能控制盒,优选的,还包括:AC继电器供电端还连接以太网供电电路电源端,以太网供电电路供电端连接以太网电路电源端,以太网电路信号接收端连接MCU以太网信号发送端,AC继电器供电端还连接电池充电电路电源端,电池充电电路供电端连接蓄电池电源端,电池充电电路工作信号端连接MCU供电操作信号端,SIM卡电路信号端连接MCU的SIM卡工作信号端。

所述的用于视频监控的智能控制盒,优选的,所述以太网供电电路包括:5V电源端连接第2电感一端,第2电感另一端分别连接第48电容一端和第26电容一端,第48电容另一端和第26电容另一端分别接地,第26电容一端还连接第158电阻一端,第158电阻另一端连接以太网稳压器使能端,第158电阻一端连接以太网稳压器电源输入端,以太网稳压器电源输出端分别连接第73电容一端,第3电容一端、第31电容一端,第32电容一端、第34电容一端,第35电容一端,第36电容一端、第37电容一端和第3电感一端,第3电感另一端分别连接第38电容一端和第39电容一端,第73电容另一端,第3电容另一端、第31电容另一端,第32电容另一端、第34电容另一端,第35电容另一端,第36电容另一端、第37电容另一端、第38电容另一端和第39电容另一端接地;

所述以太网电路包括:第25发光二极管正极连接第144电阻一端,第144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46电阻一端和3.3V电源端,第25发光二极管负极连接以太网芯片显示信号端,第146电阻另一端连接第28发光二极管正极,第28发光二极管负极连接以太网芯片总线信号显示端。

所述的用于视频监控的智能控制盒,优选的,所述电池充电电路包括:蓄电池电源端分别连接第250电阻一端和微比较器参考信号端,第250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66二极管负极和微比较器电源负极输入端,第66二极管正极分别连接第247电阻一端和接地,第247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48电阻一端,第248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49电阻一端和微比较器电源正极输入端,第249电阻另一端连接蓄电池正极端,微比较器输出端分别连接第243电阻一端和第245电阻一端,第243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44电阻一端和第12三极管栅极,第12三极管源极连接蓄电池正极端,第12三极管漏极分别连接第62电阻一端和第14三极管漏极,第14三极管栅极分别连接第245电阻另一端和第246电阻一端,第244电阻另一端和第246电阻另一端接地,第14三极管源极连接蓄电池正极端,第62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7二极管正极和第251电阻一端,第251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充电芯片电池工作的和开关继电器常开触点,第7二极管负极连接12V电源端,第251电阻一端还连接第9稳态三极管漏极,第9稳态三极管源极连接12V电源端,第9稳态三极管栅极分别连接第41电阻一端和第43电阻一端,第41电阻另一端连接12V电源端,第43电阻另一端接地,充电芯片电源端连接5V电源端,第9稳态三极管漏极还连接第8二极管正极和第10稳态三极管漏极,第8二极管负极连接GPS芯片电源端,第10稳态三极管源极连接第46电阻一端,第10稳态三极管栅极分别第113电阻端和第42电阻一端,第42电阻另一端连接12V电源端,第113电阻一端接地。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该智能控制盒能够对视频监控过程中发生的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将数据进行收集。该电路布局合理,运行稳定可靠,适合全面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体电路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MCU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MCU供电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精密整流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水浸检测电路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220V继电器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ACC检测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GPS电路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单片机指示灯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电池电路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蜂鸣器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网线变压器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以太网电路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以太网供电电路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12V转5V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检测IO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检测IO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检测IO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检测IO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检测IO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检测IO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重力传感器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温湿度传感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视频监控的智能控制盒,包括:220V电源电路供电端连接AC继电器电源端和12V电源适配器电源端,AC继电器供电端分别连接MCU电源端和互感器检测电路电源端,12V电源适配器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变压器输入端和继电器控制开关输入端,第一变压器输出端连接第二变压器输入端,第二变压器输出端分别连接工作指示灯电源端、蜂鸣器电源端、串口烧录座和重力传感器电源端;互感器检测电路输出端连接220V电源出线端,重力传感器信号输出端连接MCU重力信号接收端,温湿度传感器信号输出端连接MCU温湿度信号接收端,精密整流电路电源端连接MCU电流输出端,精密整流电路信号输出端连接互感器检测电路信号输入端,GPS模块信号发送端连接MCU的GPS信号接收端,水浸检测电路信号发送端连接220V电源电路水浸信号接收端。

如图2和6所示,所述AC继电器包括:MCU市电控制信号端连接P9输入端,P9输出端连接第162电阻一端,第162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66电阻一端和第13晶体管基极,第166电阻另一端接地,第13晶体管集电极连接第164电阻一端,第13晶体管发射极接地,第164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67电阻一端和第17三极管栅极,第17三极管漏极分别连接第167电阻另一端和12V电源端,第17三极管源极分别连接继电器线圈一端和第48二极管负极,第48二极管正极分别连接继电器线圈另一端、第172电阻一端和第173电阻一端,第172电阻另一端和第173电阻另一端连接后接地,220V电源端连接继电器常开触点。

如图3所示,MCU供电电路包括:12V电源端连接第15二极管正极,第15二极管负极连接第44电阻一端,第44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2电容一端和第8电容一端,第12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8电容另一端和接地,第8电容一端还连接MCU稳压器HT7533输入端,MCU稳压器输出端分别连接第13电容一端和第14电容一端,第14电容一端还连接第168电阻一端,第13电容另一端和第14电容另一端接地。

如图7所示,ACC检测电路包括:12V电源端连接第10二极管正极,第10二极管负极连接第531电阻一端,第531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27电容一端、第521电阻一端、第138二极管负极和第22晶体管基极,第22晶体管发射极、第138二极管正极、第521电阻另一端和第127电阻另一端接地,第22晶体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201电阻一端和MCU的ACC探测信号端。

如图9所示,MCU指示灯电路包括:5V电源端分别连接第1电容一端和第3电阻一端,第1电容另一端接地,第3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1二极管正极,第11二极管负极连接第19晶体管集电极,第19晶体管发射极接地,第19晶体管基极分别连接第4电阻一端和第5电阻一端,第5电阻另一端接地,第4电阻另一端连接MCU显示信号端。

如图11所示,蜂鸣器电路包括:5V电源端连接第238电阻一端,第238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蜂鸣器第一端和第38二极管负极,第38二极管正极分别连接蜂鸣器第二端和第11晶体管集电极,第11晶体管发射极接地,第11晶体管基极连接第255电阻一端,第255电阻另一端连接MCU蜂鸣器信号端。

如图12和15所示,12V转5V供电电路给网线变压器供电,网线变压器连接网线插座,MCU网线信号控制端连接网线变压器信号端,网线变压器包括:5V电源端连接第4电感一端,第4电感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24电容一端、第119电容一端、第199电阻一端和网线稳压器输入端,第124电容另一端、第119电容另一端接地,第199电阻另一端连接网线稳压器使能端,网线稳压器输出端分别连接第111电容一端,第112电容一端和第170电阻一端,第170电阻另一端连接网线发光二极管正极,网线发光二极管负极分别连接第112电容另一端和接地。

12V转5V供电电路包括:12V电源端分别连接第7电容一端、第59电容一端和第60电容一端,第7电容另一端、第59电容另一端和第60电容另一端接地,第60电容一端还连接转换器输入端,转换器启动端连接第47电容一端,第47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6二极管负极和第1电感一端,第1电感另一端连接第69电阻一端,第69电阻另一端连接第70电阻一端,第70电阻另一端连接第71电阻一端,第71电阻另一端接地,第16二极管正极接地,第6电容一端、第22电容一端、第27电容一端和第18电容一端连接后再连接第69电阻一端,第6电容另一端、第22电容另一端、第27电容另一端和第18电容另一端接地。

如图16至21所示,检测IO电路包括:第一检测电路、第二检测电路、第三检测电路、第四检测电路、第五检测电路和第六检测电路;

第一检测电路包括:IO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第28电阻一端和第30电阻一端,第28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MCU电源端和第27电阻一端,第27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6晶体管集电极和MCU第一探测信号端,第6晶体管集电极还连接第6二极管负极,第6晶体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第6二极管正极和接地,第30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9电阻一端和第6晶体管基极,第29电阻另一端接地。

第二检测电路包括:IO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第7电阻一端和第9电阻一端,第7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MCU电源端和第6电阻一端,第6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晶体管集电极和MCU第二探测信号端,第1晶体管集电极还连接第1二极管负极,第1晶体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第1二极管正极和接地,第9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8电阻一端和第1晶体管基极,第8电阻另一端接地。

第三检测电路包括:IO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第11电阻一端和第13电阻一端,第11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MCU电源端和第10电阻一端,第10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晶体管集电极和MCU第三探测信号端,第2晶体管集电极还连接第2二极管负极,第2晶体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第2二极管正极和接地,第13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2电阻一端和第2晶体管基极,第12电阻另一端接地。

第四检测电路包括:IO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第15电阻一端和第17电阻一端,第15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MCU电源端和第14电阻一端,第14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3晶体管集电极和MCU第四探测信号端,第3晶体管集电极还连接第3二极管负极,第3晶体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第3二极管正极和接地,第17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6电阻一端和第3晶体管基极,第16电阻另一端接地。

第五检测电路包括:IO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第20电阻一端和第22电阻一端,第20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MCU电源端和第19电阻一端,第19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4晶体管集电极和MCU第五探测信号端,第4晶体管集电极还连接第4二极管负极,第4晶体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第4二极管正极和接地,第22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1电阻一端和第4晶体管基极,第21电阻另一端接地。

第六检测电路包括:IO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第24电阻一端和第26电阻一端,第24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MCU电源端和第23电阻一端,第23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5晶体管集电极和MCU第六探测信号端,第5晶体管集电极还连接第5二极管负极,第5晶体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第5二极管正极和接地,第26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5电阻一端和第5晶体管基极,第25电阻另一端接地。

如图22所示,所述重力传感器包括:MCU串行总线数据传输端连接第105电阻一端,第105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37电阻一端和重力传感芯片数据传输端,MCU串行总线时钟信号传输断连接第102电阻一端,第102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11电阻一端和重力传感芯片时钟信号端,第111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37电阻另一端和第107电阻一端,第107电阻另一端连接重力传感芯片时钟信号输出端,第106电阻一端连接重力传感芯片片选信号端,第106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07电阻一端和MCU电源信号端,MCU第一重力信号接收端连接第97电阻一端,第97电阻另一端连接重力传感芯片第一重力信号输出端,MCU第二重力信号接收端连接第101电阻一端,第101电阻另一端连接重力传感芯片第二重力信号输出端。

如图23所示,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包括:MCU串行总线数据传输端还连接第159电阻一端,第159电阻另一端连接温湿度传感芯片数据传输端,MCU串行总线时钟信号传输端连接第161电阻一端,第161电阻另一端连接温湿度传感芯片时钟信号端,MCU电源控制端分别连接第197电阻一端、第196电阻一端和第97电容一端,第197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61电阻另一端和温湿度传感芯片时钟信号端,第196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59电阻另一端和温湿度传感芯片数据传输端,第97电容另一端接地。

如图4所示,所述精密整流电路包括:MCU整流工作输出端分别连接第85电阻一端和第80电阻一端,第85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双运算放大器第5信号输入端,第80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双运算放大器第2信号输入端、第81电阻一端和第40二极管正极,第81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41二极管负极和第90电阻一端,第86电阻一端连接第一双运算放大器第3信号输入端,第86电阻另一端接地,第一双运算放大器第6信号输入端分别连接第43二极管正极和第82电阻一端,第43二极管负极分别连接第一双运算放大器第二输出端和第42二极管正极,第82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41二极管负极和第42二极管负极,第一双运算放大器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第40二极管负极和第41二极管正极,第41二极管负极还连接第90电阻一端,第90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57电阻一端和第43电容一端,第257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43电容另一端和接地,第257电阻一端还连接第96电阻一端,第96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双运算放大器第3信号输入端,第二双运算放大器第2信号输入端分别连接第115电阻一端和第84电阻一端,第115电阻另一端接地,第84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87电阻一端和第70电容一端,第二双运算放大器第5信号输入端连接第91电阻一端,第91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94电阻一端和接地,第94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双运算放大器第6信号输入端,第94电阻一端还连接第95电阻一端,第95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双运算放大器第二输出端,第二双运算放大器第一输出端连接第84电阻另一端,第87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88电阻一端、第21电容一端、第31电容一端、第74电容一端和第37二极管负极,第70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88电阻另一端、第21电容另一端、第31电容另一端、第74电容另一端和第37二极管正极后接地。

如图8所示,所述GPS模块包括:GPS天线分别连接第31击穿二极管和GPS芯片天线信号接收端,第2二极管负极分别连接第15电容一端、第52电容一端、第55电容一端和GPS电源供电端,第2二极管正极、第15电容另一端、第52电容另一端、第55电容另一端分别接地,GPS总线信号输出端连接第15晶体管发射极,第15晶体管基极分别连接第195电阻一端和第128电容一端,第195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28电容另一端、第194电阻一端和电源供电端,第194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5晶体管集电极和MCU总线信号输入端,GPS总线信号输入端分别连接第108电阻一端和第16晶体管集电极,第16晶体管基极分别连接第109电阻一端和第125电容一端,第109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25电容另一端,第16晶体管发射极连接MCU总线信号输出端。

如图5所示,所述水浸检测电路包括:MCU水浸信号分别连接第23晶体管集电极和第50电阻一端,第23晶体管发射极接地,第23晶体管基极分别连接第49电阻一端和第48电阻一端,第50电阻另一端连接MCU供电端,第48电阻另一端连接水浸探头第一端,第49电阻另一端接地,MCU电源端还连接第235电阻一端,第235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7二极管正极,第14二极管负极分别连接第236电阻一端和水浸探头第二端,第236电阻另一端接地。

优选的,还包括:AC继电器供电端还连接以太网供电电路电源端,以太网供电电路供电端连接以太网电路电源端,以太网电路信号接收端连接MCU以太网信号发送端,AC继电器供电端还连接电池充电电路电源端,电池充电电路供电端连接蓄电池电源端,电池充电电路工作信号端连接MCU供电操作信号端,SIM卡电路信号端连接MCU的SIM卡工作信号端。

如图14所示,,所述以太网供电电路包括:5V电源端连接第2电感一端,第2电感另一端分别连接第48电容一端和第26电容一端,第48电容另一端和第26电容另一端分别接地,第26电容一端还连接第158电阻一端,第158电阻另一端连接以太网稳压器使能端,第158电阻一端连接以太网稳压器电源输入端,以太网稳压器电源输出端分别连接第73电容一端,第3电容一端、第31电容一端,第32电容一端、第34电容一端,第35电容一端,第36电容一端、第37电容一端和第3电感一端,第3电感另一端分别连接第38电容一端和第39电容一端,第73电容另一端,第3电容另一端、第31电容另一端,第32电容另一端、第34电容另一端,第35电容另一端,第36电容另一端、第37电容另一端、第38电容另一端和第39电容另一端接地;

如图13所示,所述以太网电路包括:第25发光二极管正极连接第144电阻一端,第144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46电阻一端和3.3V电源端,第25发光二极管负极连接以太网芯片显示信号端,第146电阻另一端连接第28发光二极管正极,第28发光二极管负极连接以太网芯片总线信号显示端。

如图10所示,所述电池充电电路包括:蓄电池电源端分别连接第250电阻一端和微比较器参考信号端,第250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66二极管负极和微比较器电源负极输入端,第66二极管正极分别连接第247电阻一端和接地,第247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48电阻一端,第248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49电阻一端和微比较器电源正极输入端,第249电阻另一端连接蓄电池正极端,微比较器输出端分别连接第243电阻一端和第245电阻一端,第243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44电阻一端和第12三极管栅极,第12三极管源极连接蓄电池正极端,第12三极管漏极分别连接第62电阻一端和第14三极管漏极,第14三极管栅极分别连接第245电阻另一端和第246电阻一端,第244电阻另一端和第246电阻另一端接地,第14三极管源极连接蓄电池正极端,第62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7二极管正极和第251电阻一端,第251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充电芯片电池工作的和开关继电器常开触点,第7二极管负极连接12V电源端,第251电阻一端还连接第9稳态三极管漏极,第9稳态三极管源极连接12V电源端,第9稳态三极管栅极分别连接第41电阻一端和第43电阻一端,第41电阻另一端连接12V电源端,第43电阻另一端接地,充电芯片电源端连接5V电源端,第9稳态三极管漏极还连接第8二极管正极和第10稳态三极管漏极,第8二极管负极连接GPS芯片电源端,第10稳态三极管源极连接第46电阻一端,第10稳态三极管栅极分别第113电阻端和第42电阻一端,第42电阻另一端连接12V电源端,第113电阻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的技术效果为:智能盒子具备对于机箱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环境监控、实时状态监控等功能。

采用无线通讯方式能够极大提升部署的灵活性。设备需要在电源箱子上安装指定门磁设备,水浸报警过程支持设备被水浸泡时报警,倾斜报警通过重力传感器进行感知。

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SIM卡电路收发短信,数据传输所有报警数据和实时上传数据通过移动通讯网络以TCP方式上传至中心服务器指定服务。

安装要求1.在高新区所有供电箱上可增加本设备

2.安装比较便捷

3.设备电池要易于更换

RS232接口功能采集UPS电源的运行状态数据,RS485接口功能对RS485接口的UPS电源及其它可能需要监控的箱内设备的状态采集。

所述MCU为STM32F103VB;所述GPS芯片为EC20;所述双运算放大器为LMV358ID;所述以太网芯片为W5500;所述微比较器为SGM8701;所述充电芯片为TP4054;所述网线稳压器为TLV70233;所述以太网稳压器为TLV70233;所述D17为PMLL4148;所述MCU稳压器为HT7533;ACC检测电路中Q22为2N3904S-RTK;所述重力传感芯片为LIS3DH,用于对视频监控智能控制盒进行倾斜检测,所述温湿度传感芯片为IC-SHT21;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