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头焊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4680发布日期:2019-03-13 23:45阅读:707来源:国知局
咪头焊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咪头焊线设备。



背景技术:

咪头又名咪芯,麦克风,话筒,传声器,是一种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能量转换器件,是和喇叭正好相反的一个器件。咪头通过导线焊接在电路板上,与电路板上的电路实现电连接。咪头在焊接前,需要先将两根导线分别焊接在咪头的两个电极上。

传统行业中的咪头焊线工作一般由人工完成,效率低下,因此,现在出现了咪头自动焊线设备,大为提高了咪头焊线的效率,现有的咪头自动焊线设备中,线材在裁剪后都是采用搬线机构将导线移动至咪头上,以便导线与咪头的焊接,但是现有的搬线机构通常采用吸盘结构吸取和松开导线,由于导线较细较小,吸盘结构不具有定位结构,吸力也是发散的,所以吸盘结构吸附导线的位置不确定,从而使得导线的线头与咪头无法精准定位,进而会造成导线未剥线的部分与咪头焊接,而导线外表面通常是绝缘外皮,因此,会使得咪头无法与线路板电连接,造成咪头无法正常运行,降低了咪头焊线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咪头焊线设备,旨在保证导线与咪头的良好焊接,提高咪头焊线的合格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咪头焊线设备,包括运输导线的送线结构、固定咪头的咪头夹具,咪头焊线设备还包括剥皮与切线机构以及搬线机构,搬线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以及夹线组件,第一驱动件驱动夹线组件在剥皮与切线机构与咪头夹具之间运动,夹线组件包括固定块以及可活动的连接于固定块的两夹板,第二驱动件驱动两夹板夹持或松开导线;

剥皮与切线机构切割送线结构输送的导线,以使导线形成第一导线段和第二导线段,剥皮与切线机构剥离第二导线段的绝缘外层以形成裸线头,第二驱动件驱动夹板夹持第二导线段且所述夹板与所述裸线头靠近所述剥皮与切线机构的一端距离为3mm-4mm,夹线组件夹持第二导线段,并将裸线头运输至咪头。

可选地,所述搬线机构还包括有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所述夹线组件转动;所述夹线组件调整所述裸线头与所述咪头上表面之间的角度。

可选地,所述咪头焊接设备还设置有靠近所述咪头夹具的压块,所述压块压覆所述第二导线段。

可选地,所述压块上还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第二导线段贴合于所述凹槽的内壁。

可选地,所述压块靠近所述咪头夹具的侧面凸设有压片。

可选地,所述咪头焊接设备还设置有与所述压块正对的平板,所述第二导线段卡接于所述平板和所述压块之间。

可选地,所述剥皮与切线机构包括第四驱动件和两安装块,所述第四驱动件驱动两所述安装块相互靠近或远离,两所述安装块分别安装有切刀和剥线刀组。

可选地,所述剥线刀组包含有两片剥线刀,所述切刀设置于两所述剥线刀之间,两所述剥线刀的刀刃上分别开设有多个V形开口。

可选地,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滑槽,两所述夹板上还分别设置有与所述两个夹板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卡入所述滑槽,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两所述夹板沿所述滑槽运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为电机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为气压驱动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两夹板夹持第二导线段,而且仅仅露出露出第二导线段去除绝缘外层的裸线头,第二驱动件驱动夹板夹持第二导线段,夹线组件将裸线头运输至咪头,且夹板与裸线头靠近剥皮与切线机构的一端距离为3mm-4mm,从而使得第二导线段与咪头接触的部分为裸线头,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第二导线段未剥线的部分与咪头焊接,确保裸线头与咪头的良好焊接,同时保证咪头与其他电子元件或者电路结构的良好电连接,提高了咪头焊线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咪头焊线设备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咪头焊线设备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咪头焊线设备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中压块与压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剥线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咪头焊线设备100,参照图1至图5,包括运输导线的送线结构10、固定咪头的咪头夹具30,咪头焊线设备100还包括剥皮与切线机构50以及搬线机构70,搬线机构70包括第一驱动件(图中未标示)、第二驱动件(图中未标示)以及夹线组件71,第一驱动件驱动夹线组件71在剥皮与切线机构50与咪头夹具30之间运动,夹线组件71包括固定块711以及可活动的连接于固定块711的两夹板713,第二驱动件驱动两夹板713夹持或松开导线(图中未标示);

剥皮与切线机构50切割送线结构10输送的导线,以使导线形成第一导线段和第二导线段,剥皮与切线机构50剥离第二导线段的绝缘外层以形成裸线头,第二驱动件驱动夹板713夹持第二导线段且夹板713与裸线头靠近剥皮与切线机构50的一端距离为3mm-4mm,夹线组件71夹持第二导线段,并将裸线头运输至咪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两夹板713夹持第二导线段,而且仅仅露出露出第二导线段去除绝缘外层的裸线头,第二驱动件驱动夹板713夹持第二导线段,夹线组件71将裸线头运输至咪头,且夹板713与裸线头靠近剥皮与切线机构50的一端距离为3mm-4mm,从而使得第二导线段与咪头接触的部分为裸线头,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第二导线段未剥线的部分与咪头焊接,确保裸线头与咪头的良好焊接,同时保证咪头与其他电子元件或者电路结构的良好电连接,提高了咪头焊线的合格率。

另外,如图3所示,值得一体的是,咪头焊接设备还设置有靠近咪头夹具30的压块90,压块90压覆第二导线端。由于第二导线段都是软线,容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而设置压块90压覆第二导线段,可以防止其发生变形,进一步确保了第二导线段的裸线头与咪头的良好接触,裸线头平整的放置于咪头上,从而确保了焊接不会有间隙,确保了焊接的效果。

更优选地,如图3所示,压块90上还开设有多个凹槽91,第二导线段贴合于凹槽91的内壁。值得一体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导线段的直径一般为4.5mm,相应的凹槽91的深度设置4.5mm-5mm,从而不仅可以达到压覆第二导线段的作用,也可以使得通过凹槽91对第二导线段进行定位,而凹槽91的具体数量可以与要压覆的第二导线段的数量一致。

另外,如图3所示,咪头焊接设备还设置有与压块90正对的平板80,第二导线段卡接于平板80和压块90之间。第二导线段在运输的过程中或者制造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和弯曲,这样可能会使得第二导线段与咪头焊接时,发生间隙,而影响产品的质量,而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平板80,可以使得在压块90的作用下,平板80的挤压下将第二导线段压覆平整,从而保证了裸线头与咪头是良好接触的,不会有间隙,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

另外,如图4所示,压块90靠近咪头夹具30的侧面还设置有压片93,通过压片93可以将裸线头压在咪头上,从而进一步消除了裸线头与咪头之间的间隙,从而第二导线段中裸线头与咪头的良好焊接。

值得一体的是,在具体的设置过程中,可以设置两夹板713夹持第二导线段且夹板713与裸线头靠近剥皮与切线机构50一端的距离为3mm-4mm,从而确保了两夹板713夹持导线时,每次露出的部分仅仅为裸线头和第二导线段的1mm-2mm未剥皮的部分,进而确保第二导线段与咪头焊接的部分为裸线部分。另外,咪头焊线设备还包括焊线机构,焊线机构包括用于将导线焊接在咪头上的焊枪以及可上下移动的压片,用于压紧裸线头;焊线机构还包括焊线电机,焊线电机驱动焊枪朝向或者咪头运动,焊线电机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气压机。

具体的生产过程中,送线结构10向剥皮与切线机构50输送导线,第一驱动件驱动两夹板713夹持导线远离剥皮与切线机构50的距离等于预设值时,即两夹板713夹持导线后拉出的导线的长度,导线的长度达到预设值时,导线的长度可以是8mm-150mm,剥皮与切线机构50裁剪导线从而形成第一导线段和第二导线段,从而使得第二导线段的长度变成8mm-150mm,第二驱动件驱动两夹板713松开第二导线段,第一驱动件驱动夹线组件71靠近剥皮与切线机构50;当两夹板713与剥皮与切线机构50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夹板713距离裸线头靠近剥皮与切线机构50一端的距离为3mm-4mm,两夹板713夹持导线,每次露出的部分仅仅为裸线头和第二导线段的1mm-2mm未剥皮的部分,使得裸线头朝向咪头,最后第一驱动件驱动夹线组件71夹持第二导线段并将裸线头运输至咪头上,再利用第三驱动件驱动夹线组件71转动,从而调整第二导线段的裸线头与咪头的角度,直至裸线头正好与咪头的上表面贴合,最后利用压片93将裸线头压覆在咪头上,进而确保裸线头与咪头的上表面贴合,最后焊枪相应地对准咪头与第二导线段中裸线头的焊接处,焊线电机驱动焊枪将咪头与裸线头焊接为一体,从而完成咪头焊线。

值得一提的是,在剥皮与切线机构50裁剪导线从而形成第一导线段和第二导线段后,剥皮与切线机构50继续卡持第一导线段,送线结构10拉扯第一导线段,从而在剥线刀551的作用下,第一导线段靠近剥皮与切线机构50的一端绝缘皮被剥离,而露出裸线头。另外,剥皮与切线机构50继续卡持第二导线段,搬线机构70拉扯第二导线段,从而在剥线刀551的作用下,第二导线段靠近剥皮与切线机构50的一端绝缘皮被剥离,而露出裸线头。

另外,如图1至图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剥皮与切线机构50包括有第四驱动件和两安装块51,第四驱动件驱动两安装块51相互靠近或远离,两安装块51分别安装有切刀53以及剥线刀组55。具体地说,在咪头焊线设备100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剥皮与切线机构50的安装板(图中未标示),安装板上设置有导轨,安装块51上设置可供滑轨插入的凹槽91(图中未标示),从而可以在第四驱动件的带动下,驱动安装块51运动,从而带动切刀53和剥线刀组55运动,从而达到切割导线和将导线剥皮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第四驱动件可以是电机驱动,也可以是气缸驱动,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说,如图2所示,剥线刀组55包含有两片剥线刀551,切刀53设置于两剥线刀551之间。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切刀53将导线切断之后,导线形成第一导线段和第二导线段,靠近送线结构10的剥线刀551仍然夹持第一导线段,送线结构10拉扯导线,从而使得送线结构10上的第一导线段被靠近送线结构10的剥线刀551剥离绝缘层,另外,搬线机构70在运输导线的过程中,也先拉扯第二导线段,此时靠近搬线机构70的剥线刀551剥离搬线机构70的导线第二导线段的绝缘层,然后两安装块51上地剥线刀551相互分离运动,然后搬线机构70就可以运输导线。由此不难发现,将剥线刀组55设置两片,而切刀53设置于两剥线刀551之间,可以达到第一导线段和第二导线段都是去除了绝缘层的裸线头,在第一导线段继续切割成两段时,第一导线段的所切割的两段导线中,被搬线机构70运输的导线段两端都是去除绝缘层的裸线头,从而方便咪头和导线的安装,确保咪头和其他电子元件的良好电连接。

更具体的说,如图5所示,两剥线刀551的刀刃上分别开设有多个V形开口5511。如此设置,由于两个安装块51上的剥线刀551都是V形开口5511,从而无论导线是否是在开口的中心处,而V形开口5511的槽壁为斜壁,通过V形开口5511的槽壁的卡持作用,都能使得导线滑入V形开口5511的中心处,进而卡住导线。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V形开口5511的最大开口处略大于导线的直径,从而扩大了V形开口5511的大小,从而使得导线更容易落入其中,当然,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V形开口5511的个数可以设置为2个,3个,或者4个,设置更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再赘述;而在本实施例中,V形开口5511的个数设置为4个,每两个V形开口5511相邻,可以组成一个W形开口,如此设置,由于W形开口的设置的宽度可以更大,而在W形开口的作用下,导线即使与其中一个V形开口5511的中心处发生的偏移比较大,仍能滑入另外一个V形开口5511,确保了导线的良好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块711上开设有滑槽,两夹板713上还分别设置有与两个夹板713连接的滑块,滑块卡入滑槽,第二驱动件驱动两夹板713沿滑槽运动。如此设置,通过滑槽与滑块的作用,可以确保两夹板713的运动不会发生偏移,从而确保两夹板713能准确的夹持于第二导线段上,当然,第二驱动件驱动两夹板713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齿轮传动,皮带传动的方式,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为电机驱动件,第三驱动件为气压驱动件。如此设置,通过将第三驱动件设置为气压驱动件,可以使得夹板713的夹持力更加小,从而避免导线造成损伤,却控制更加精确;另外,由于气压驱动件的驱动行程较短,无法控制被驱动件产生旋转运动,从而将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为电机驱动件,使得夹线组件71获得更加大的运动行程,控制夹线组件71旋转。而第一驱动件、第三驱动件驱动夹线组件71,第二驱动件驱动两夹线板的传动方式可以是可以采用齿轮传动,皮带传动的方式,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