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私有网络的LoRaWAN通信管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4629发布日期:2018-11-23 21:24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私有网络的LoRaWAN通信管理设备。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物联网应用的不断升温,LoRaWAN技术开始被应用于各种各样的场景中。特别是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使用场景,如政府机关、企业安全部门等机构LoRaWAN的私有网络技术得到很好的应用。但是,介于LoRaWAN是广域网通信协议,大部分公司都是将网络管理软件架在云端。这就使得整体网络无法做到完全封闭,留下了安全隐患。

市面上存在着一些私有网络的LoRaWAN通信解决方案,但大多只包含了网关通信设备及网关通信软件,这需要用户额外搭建对应的LoRaWAN协议管理及应用软件,这将额外增加用户研发时间和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产品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私有网络的LoRaWAN通信管理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私有网络的LoRaWAN通信管理设备,包括网关通信模块及设备、LoRaWAN协议管理模块、用户端数据查看模块、应用数据解析及储存模块、若干个LoRa终端节点设备、LoRa通信管理服务器,所述若干个LoRa终端节点设备都通过网关通信模块及设备连接LoRa通信管理服务器,所述LoRa通信管理服务器通过LoRaWAN协议管理模块连接应用数据解析及储存模块,所述应用数据解析及储存模块连接用户端数据查看模块。

所述网关通信模块及设备用于LoRa终端节点设备和LoRa通信管理服务器之间的物理链路和数据包通信的转换。

所述LoRaWAN协议管理模块用于了LoRaWAN整个网络的协议管理和协调工作。

所述用户端数据查看模块用于显示和分析应用数据解析及储存模块接收到的数据。

所述应用数据解析及储存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不同应用场景对接收到的应用数据进行解析并储存。

所述LoRa通信管理服务器用于运行LoRaWAN协议管理模块、应用数据解析及储存模块和用户端数据查看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设备安全性高,做到整个设备与外网完全隔离;本实用新型功能更加完善,从LoRa终端节点数据接收、分析、存储到显示全部功能均包括在内,无需用户额外开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私有网络的LoRaWAN通信管理设备,包括网关通信模块及设备2、LoRaWAN协议管理模块4、用户端数据查看模块6、应用数据解析及储存模块5、若干个LoRa终端节点设备1、LoRa通信管理服务器3,所述若干个LoRa终端节点设备1都通过网关通信模块及设备2连接LoRa通信管理服务器3,所述LoRa通信管理服务器3通过LoRaWAN协议管理模块4连接应用数据解析及储存模块5,所述应用数据解析及储存模块5连接用户端数据查看模块6。所述网关通信模块及设备2用于LoRa终端节点设备1和LoRa通信管理服务器3之间的物理链路和数据包通信的转换。

所述LoRaWAN协议管理模块4用于LoRaWAN整个网络的协议管理和协调工作。根据功能可划分成LoRaWAN协议管理模块和网络鉴权及分发模块。其中,LoRaWAN协议管理模块主要根据LoRaWAN协议要求对LoRaWAN网络中节点进行管理和维护。例如应答包发送、节点协议类型识别等。其中网络鉴权及分发模块主要是对防范网络中的伪节点抢占网络资源,同时会根据LoRa终端节点类型及应用场景将其分发给不同的应用数据及储存模块。

所述用户端数据查看模块6用于显示和分析应用数据解析及储存模块5接收到的数据。其中显示功能采用C/S架构,用户只需打开网页即可查看最新和历史数据。其中分析功能更加满足用户需求,可对上报最新和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显示。

应用数据解析及储存模块5用于根据用户的不同应用场景对接收到的应用数据进行解析并储存。应用数据解析及储存模块会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区分不同应用服务来分别接收LoRaWAN协议管理模块发送的数据包。之后,该模块根据应用场景的解析要求将收到的数据包解析成可用于用户端数据查看模块显示的数据。同时,为了保证用户端数据查看模块能够查看和分析历史数据,所以需要将解析后的数据存储在对应的数据库中。

所述LoRa通信管理服务器3用于运行LoRaWAN协议管理模块4、应用数据解析及储存模块5和用户端数据查看模块6。LoRa通信管理服务器和网关通信设备及设备通过局域网络连接,并采用大储存介质来保证应用数据储存模块的有效运行。

本实用新型设备安全性高,做到整个设备与外网完全隔离;本实用新型功能更加完善,从LoRa终端节点数据接收、分析、存储到显示全部功能均包括在内,无需用户额外开发。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总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