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传输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5384发布日期:2018-12-11 21:54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音频传输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音频适配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音频传输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长足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移动终端用户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等进行K歌、直播活动,很多时候由于需要同时在多个直播平台或者K歌软件上进行,就需要同时使用多部移动终端,由于移动终端本身的传声器拾音效果不佳,用户往往采用外接话筒,但外接话筒无法同时连接多部移动终端,购买多个外接话筒导致成本较高;同时,智能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上通常仅设置有一个音频接口,若该音频接口搭载了外接话筒,则无法进一步与其他的音频设备进行连接实现音频信号传输,导致移动终端在较复杂的应用场景中使用频率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音频传输设备,其可以实现外接音频设备同时与多部智能终端进行音频传输,同时可以实智能终端外接多部音频设备。

该音频传输设备,包括:第一音频信号输入端、第二音频信号输入端、第三音频信号输入端、第一音频信号输出端、第二音频信号输出端以及第三音频信号输出端;

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音频信号输出端和第三音频信号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二音频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三音频信号输入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音频信号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输出端具有两个;

所述第二音频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三音频信号输入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音频信号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音频传输设备还包括编解码电路和与其连接的音效处理电路,所述编解码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输入端连接,其输出端分别与第二音频信号输出端和第三音频信号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音频传输设备还包括数据存储器,其与所述音效处理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音频传输设备还包括:

按键/旋钮模块;

控制器,其与所述按键/旋钮模块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编解码电路和所述音效处理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输出端为一个;

所述音频传输设备还包括混音电路,其两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音频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三音频信号输入端连接,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混音电路的另一输入端还与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输出端配置在第一器件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音频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二音频信号输出端配置在第二器件中;所述第三音频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三音频信号输出端配置在第三器件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器件包括模拟传输接口、数字传输接口、无线收发器的其中一种;所述第三器件包括模拟传输接口、数字传输接口、无线收发器的其中一种。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音频传输设备可通过第一音频信号输入端和第一音频信号输出端分别与音频输入设备和音频输出设备连接,可通过第二音频信号输入端和第二音频信号输出端、第三音频信号输入端和第三音频信号输出端与两部智能终端的耳麦接口连接,实现外接音频设备同时与多部智能终端进行音频传输,并且实现智能终端外接多部音频(输入、输出)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音频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音频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音频传输设备的具体电路示意图;

图4为图3实施例音频传输设备与外部设备连接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方式音频传输设备与外部设备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音频传输设备的具体电路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再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音频传输设备的具体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音频传输设备可以包括声卡、音效器、适配器等产品。图1示出了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音频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音频传输设备优选地包括:第一音频信号输入端、第二音频信号输入端、第三音频信号输入端、第一音频信号输出端、第二音频信号输出端以及第三音频信号输出端。

第一音频信号输入端分别与第二音频信号输出端和第三音频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音频信号输入端用于获取外部音频设备的音频信号,其获取的音频信号分别传输至第二音频信号输出端和第三音频信号输出端。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没有限制第一音频信号输入端的数量,多个第一音频信号输入端可通过混音电路进行混音再将混合信号分别传输至第二音频信号输出端和第三音频信号输出端。本实用新型所提及的音频信号是指与音频(例如声波)相对应的电信号。

第二音频信号输入端和第三音频信号输入端用于与外部智能终端的音频信号输出端连接,获取对应的外部智能终端的音频信号。第二音频信号输出端和第三音频信号输出端用于与外部智能终端的音频信号输入端连接,将音频信号传输至对应的外部智能终端。

本实施例中,第一音频信号输出端具有两个,第二音频信号输入端和第三音频信号输入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音频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音频信号输入端和第三音频信号输入端获取的音频信号分别传输至对应的第一音频信号输出端。第一音频信号输出端用于与外部音频设备连接,将音频信号传输至外部音频设备。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该音频传输设备还可以包括编解码电路和音效处理电路,编解码电路的输入端口与第一音频信号输入端连接,其输出端口分别与第二音频信号输出端和第三音频信号输出端连接,音效处理电路与编解码电路连接。音效处理电路对编解码电路传输来的音频信号进行相应的音效处理,以使得处理得到的音频信号带有特定的音效,在完成音效处理后,音效处理电路会将所得到的相应音频信号反馈至编解码电路。具体地,音效处理可以包括电音、变声、混响等。

图2示出了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音频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音频传输设备优选地包括:第一音频信号输入端、第二音频信号输入端、第三音频信号输入端、第一音频信号输出端、第二音频信号输出端、第三音频信号输出端以及混音电路。

第一音频信号输入端分别与第二音频信号输出端和第三音频信号输出端连接。混音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口分别与第二音频信号输入端和第三音频信号输入端连接。

混音电路能够对第二音频信号输入端和第三音频信号输入端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处理,混音电路包括加法器或编解码混音电路。当然,混音电路也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器件或电路来实现,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第一音频信号输出端为一个,其与混音电路的输出端口连接,能够将混音电路传输来的音频信号传送至相应的外部音频设备。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该音频传输设备的第一音频信号输入端还与混音电路的另一输入端口连接。混音电路能够对第一音频信号输入端、第二音频信号输入端以及第三音频信号输入端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处理,混音处理后的混合信号通过第一音频信号输出端输出。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该音频传输设备还可以包括编解码电路和音效处理电路,编解码电路的输入端口与第一音频信号输入端连接,其输出端口分别与第二音频信号输出端和第三音频信号输出端连接,音效处理电路与编解码电路连接。音效处理电路对编解码电路传输来的音频信号进行相应的音效处理,以使得处理得到的音频信号带有特定的音效,在完成音效处理后,音效处理电路会将所得到的相应音频信号反馈至编解码电路。具体地,音效处理可以包括电音、变声、混响等。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上述第一音频信号输入端和第一音频信号输出端、第二音频信号输入端和第二音频信号输出端、第三音频信号输入端和第三音频信号输出端既可以配置在同一器件中,也可以分别配置在不同器件中,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为了更清楚地表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音频传输设备的结构、原理及优点,以下提供几种实施例来对该音频传输设备作进一步阐述。

图3示出了再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音频传输设备具体电路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音频信号输入端为话筒接口1011,第一音频信号输出端有两个,分别为耳机接口1012和耳塞接口1013。根据需要,第一音频信号输入端还可设置线路输入接口,第一音频信号输出端还可设置线路输出接口。

第二音频信号输入端和第二音频信号输出端配置在第二器件中,该第二器件为手机接口1021,其为一四段式模拟传输接口。其中第二音频信号输入端为手机接口1021的左右声道输入通道,第二音频信号输出端为手机接口1021的麦克风输出通道。外部手机的耳麦接口与手机接口1021连接,通过第二音频信号输入端将手机耳麦接口输出的音频信号传输至音频传输设备,音频传输设备输出的音频信号通过第二音频信号输出端传至外部手机的耳麦接口。同理,本实施例中,第三音频信号输入端和第三音频信号输出端配置在第三器件中,该第三器件为手机接口1022,其为一四段式模拟传输接口。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音频传输设备与外部设备的连接示意图。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音频信号输入端和第二音频信号输出端可分别配置在两个接口中,和/或,第三音频信号输入端和第三音频信号输出端也可以分别配置在两个接口中,然后两个接口通过Y型线与手机的耳麦接口连接,此时,两个接口均优选为三段式接口,其中输入接口为左右声道输入三段式接口,输出接口为麦克风通道输出三段式接口。如图5所示,为第二音频信号输入端和第二音频信号输出端配置在两个接口以及第三音频信号输入端和第三音频信号输出端配置在两个接口的音频传输设备与外部设备的连接示意图。

话筒接口1011通过一放大器201分别与手机接口1021和手机接口1022的麦克风输出通道(即第二音频信号输出端和第三音频信号输出端)连接,放大器201对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放大后的音频信号通过线路搭接的方式复制成两路分别传输至手机接口1021和手机接口1022,通过线路搭接的方式使一路音频信号复制成两路相同的音频信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电路来实现将一路音频信号复制成两路音频信号,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手机接口1021的左右声道输入通道(即第二音频信号输入端)通过一放大器202与耳机接口1012连接,放大器202对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放大后的音频信号通过耳机接口1012输出。手机接口1022的左右声道输入通道(即第三音频信号输入端)通过一放大器203与耳塞接口1013连接,放大器203对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放大后的音频信号通过耳塞接口1013输出。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音频传输设备可以实现以下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话筒接口1011输入语音,用户语音可以同时传输至分别与手机接口1021和手机接口1022连接的两部手机,同时两部手机的音频信号可传输至音频传输设备并分别通过耳机接口1012和耳塞接口1013输出给用户监听。本实施例音频传输设备可同时与两部手机进行音频信号的传输,外部手机的耳麦接口可通过本实施例音频传输设备同时与多台音频设备(话筒、耳机)连接进行音频信号的传输。

图6示出了又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音频传输设备具体电路示意图。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音频信号输入端和第二音频信号输出端配置在第二器件中,该第二器件为手机接口1021,其为一四段式模拟传输接口。其中第二音频信号输入端为手机接口1021的左右声道输入通道,第二音频信号输出端为手机接口1021的麦克风输出通道。同理,本实施例中,第三音频信号输入端和第三音频信号输出端配置在第三器件中,该第三器件为手机接口1022,其为一四段式模拟传输接口。

本实施例中,第一音频信号输入端为话筒接口1011,第一音频信号输出端为一个,本实施例中为耳机接口1012。

本实施例中,编解码电路为编解码器301,音效处理电路为音效处理器401。话筒接口1011通过一放大器201与编解码器301的一输入端口(in1)连接,放大器201对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音频信号传输至编解码器301。编解码器301的一数字输入/输出端口(ADC/DAC)与音效处理器401连接,编解码器301对话筒接口1011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模数转换转为数字信号后,传输至音效处理器401进行音效处理,音效处理器401将经过音效处理的音频信号反馈回编解码器301。编解码器301的一输出端口(1ineout)分别与手机接口1021和手机接口1022的麦克风输出通道连接,将经音效处理后的音频信号传输至外部手机。编解码器301可选用WM8988编解码芯片,其功能是进行模数和数模转换,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选用模数转换器和数模转换器的组合来实现编解码器301的功能。音效处理器401可以选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来实现,例如CCM4022音效处理器,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电路或器件来实现,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音效处理器401可对音频信号进行包括电音、变声、混响的一种或几种音效处理。

本实施例中,混音电路为加法器204,加法器204的两个输入端口分别与手机接口1021和手机接口1022的左右声道输入通道连接,加法器204的输出端口与耳机接口1012连接。加法器204对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处理,并将混音处理后的混合信号通过耳机接口1012输出。混音电路还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电路或器件来实现,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编解码器301的另一输出端口(hpout)还与加法器204的另一输入端口连接,话筒接口1011输入的音频信号与手机接口1021和手机接口1022的音频信号一同输入加法器204中混音,并通过耳机接口1012输出。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音频传输设备还包括按键/旋钮模块701和控制器601,其中,按键/旋钮模块701包括若干对应于指定音效的音效按键/旋钮和若干用于调节音量的音量调节按键/按钮,按键/旋钮模块701与控制器601连接,当用户按下对应的按键或调节对应的旋钮后,控制器601会根据用户的上述动作产生相应的控制指令,并将该控制指令传输至与之连接的编解码电路或音效处理电路,以控制编解码电路/音效处理电路进行响应。本实施例中,控制器601优选地通过SPI端口与音效处理器401连接,通过I2C端口与编解码器301连接。当然,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器601与编解码电路和音效处理电路还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实施例中,控制器601优选地采用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简称MCU)来实现,例如选用STM系列MCU。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音频传输设备还包括数据存储器501,数据存储器501与音效处理电路连接,本实施例中数据存储器501铜鼓SPI端口与音效处理器401连接,音效处理器401能够通过读取数据存储器501中的相应数据来实现相应的功能。按键/旋钮模块701还包括若干用于控制音效处理器401读取数据存储器701中的场景音频数据的场景按键/旋钮,场景按键/旋钮通过控制音效处理器401读取数据存储器701中的场景音频数据,并传输给编解码器301再进行输出,场景音频包括礼曲、掌声、打耳光、么么哒、鄙视、机枪、小哄声以及大哄声等。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音频传输设备可以实现以下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话筒接口1011输入语音,音频传输设备可对用户语音进行音效处理,经过音效处理的语音同时传输至分别与手机接口1021和手机接口1022连接的两部手机,同时两部手机的音频信号可传输至音频传输设备并通过耳机接口1012输出,用户可通过一个耳机接口1012实现对两部手机的音频信号进行同步监听。进一步地,用户语音也可以通过耳机接口1012输出监听。进一步地,本实施例音频传输设备可以提供场景音频数据给多部手机。

图7示出了又再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音频传输设备具体电路示意图。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音频信号输入端和第一音频信号输出端配置在第一器件中,该第一器件为耳麦接口101,其中第一音频信号输入端为耳麦接口101的麦克风输入端,第一音频信号输出端为耳麦接口101的耳机输出端。第二音频信号输入端和第二音频信号输出端配置在第二器件中,该第二器件为手机接口1021,其为一四段式模拟传输接口,其中第二音频信号输入端为手机接口1021的左右声道输入通道,第二音频信号输出端为手机接口1021的麦克风输出通道。第三音频信号输入端和第三音频信号输出端配置在第三器件中,该第三器件为手机接口1022,其为一USB数字传输接口,其中第三音频信号输入端为手机接口1022的同步输入端点,第三音频信号输出端为手机接口1022的同步输出端点。手机接口1022用于与外部手机的USB数据传输接口连接,进行音频信号的传输。

耳麦接口101的麦克风输入端通过一放大器201、一编解码器301以及一音频控制器801与手机接口1022连接,具体地,耳麦接口101的麦克风输入端与放大器201的输入端连接,放大器201的输出端与编解码器301的一输入端口(in1)连接,编解码器301的数字输入/输出端口(ADC/DAC)与音频控制器801连接,音频控制器801与手机接口1022连接。耳麦接口101输入的麦克风信号依次通过放大、模数转换、音频传输协议转换后经手机接口1022传输至外部手机。音频控制器801可以选用SSS1629、XMOS等,其用于实现音频传输设备与外部手机的数据传输接口之间进行UAC音频信号传输功能。在其他实施例中,音频控制器还可以采用LAM模组,手机接口1022采用lightning接口,手机接口1022与外部手机的lightning数据传输接口连接。耳麦接口101的麦克风输入端还与手机接口1021的麦克风输出通道连接,从而使耳麦接口101输入的麦克风信号分别通过手机接口1021和手机接口1022传输至外部手机。

本实施例中,混音电路为加法器204,手机接口1022通过编解码器301与加法器204的一输入端口连接,具体地,手机接口1022与编解码器301的数字输入/输出端口(ADC/DAC)连接,编解码器301的一输出端口(1ineout)与加法器204的一输入端口连接。手机接口1021的左右声道输入通道与加法器204的另一输入端口连接。加法器204的输出端口与耳麦接口101的耳机输出端连接,加法器204对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并将混音后的音频信号传输至耳麦接口101的耳机输出端。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音频传输设备可以设置数字传输接口与外部手机连接,通过外部手机的USB数据传输接口进行音频信号的传输。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无线收发器与本实施例中的编解码器301的数字输入/输出端口(ADC/DAC),并通过无线收发器与外部手机无线连接,从而实现与外部手机进行无线音频信号传输。无线收发器可以采用蓝牙、2.4G等无线收发器。

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特定结构,而应当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这些特征的等同替代。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味着限制。

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指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说明书通篇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指同一个实施例。

虽然上述示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一个或多个应用中的原理,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思想的情况下,明显可以在形式上、用法及实施的细节上作各种修改而不用付出创造性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