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蜗轮蜗杆的手机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7692发布日期:2019-02-19 18:26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蜗轮蜗杆的手机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支架,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蜗轮蜗杆的手机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支架通常应用于车载、室内等环境,是用来装夹、支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装置。现有的手机支架出现了一些具有两个夹块的结构,通过克服两个夹块之间的弹性拉力,使得两个夹块张开,以便于放置手机。但是这种结构需要用户对夹块施力才能放置手机,不仅难于操作,而且缺少自动化性能,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省时省力、易于使用、自动化性能好、稳定可靠的基于蜗轮蜗杆的手机支撑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蜗轮蜗杆的手机支撑装置,其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的背侧固定有支座,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夹块,所述夹块是包括有横向支臂和纵向支臂的“L”形夹块,两个夹块的横向支臂分别插设于壳体内,且所述横向支臂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两个夹块的纵向支臂相对设置,所述壳体内固定有驱动壳,所述驱动壳上设有马达、蜗杆、蜗轮和齿轮组件,所述马达与所述驱动壳固定连接,所述蜗杆套设于马达的动力输出轴,所述蜗轮与所述驱动壳转动连接,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相啮合,且由所述蜗轮驱使所述齿轮组件运转,所述齿轮组件包括有输出齿轮,所述横向支臂的端部形成有横向延伸的直齿条,两个直齿条分别啮合于输出齿轮的两侧,当所述马达运转时,依次通过蜗杆、蜗轮和齿轮组件驱使两个夹块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

优选地,所述齿轮组件包括有输入齿轮和中间齿轮,所述输入齿轮与所述蜗轮同轴固定,所述中间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同轴设置,且所述中间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通过端面轮齿相啮合。

优选地,所述输入齿轮与所述蜗轮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驱动壳的外侧固定有齿轮盖,所述中间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设于齿轮盖与驱动壳所形成的空腔内,所述齿轮盖的两侧分别设有避空开口,所述输出齿轮的轮齿位于两个避空开口之外,藉由该避空开口令所述直齿条与输出齿轮相啮合。

优选地,所述齿轮盖与输出齿轮之间夹设有第一弹簧,藉由所述第一弹簧令所述输出齿轮与中间齿轮相互抵紧。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侧部有托块,所述托块与夹块呈“品”形分布。

优选地,所述托块是包括有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L”形托块,所述第一支臂插设于壳体内,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夹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支臂上形成有第一齿牙,所述限位板上形成有第二齿牙,所述第一齿牙与第二齿牙相对设置,藉由所述第二弹簧令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一支臂相互贴紧,且所述第一齿牙与第二齿牙相互卡合。

优选地,所述纵向支臂的内侧设有胶垫,所述胶垫的内侧和所述面板上均形成有多个吸盘。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固定有两个导轨,所述横向支臂上形成有滑块,两个导轨分别穿过两个滑块,且所述导轨与所述滑块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座上设有球形部,所述壳体的背侧形成有夹爪,所述球形部夹设于所述夹爪内,所述夹爪的外侧螺合有螺母。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手机支撑装置中,由于两个夹块能够相对壳体滑动,所以当马达正向或者反向运转时,可依次驱动蜗杆、蜗轮和齿轮组件运转,再利用齿轮组件驱使两个夹块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进而实现夹持或者张开动作。基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只需控制马达正、反转即可实现夹持或者松开手机,无需手动施力,相比现有技术而言,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易于操作,此外利用蜗轮蜗杆的配合作用,还使得力学传动性能更好、结构稳定性更佳,进而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机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手机支撑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手机支撑装置的分解图。

图4为驱动壳的结构图。

图5为驱动壳的内部结构分解图。

图6为壳体的内部结构图。

图7为中间齿轮和输出齿轮的结构图。

图8为托块与限位板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蜗轮蜗杆的手机支撑装置,结合图1至图8所示,其包括有壳体1,所述壳体1的背侧固定有支座2,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夹块3,所述夹块3是包括有横向支臂30和纵向支臂31的“L”形夹块,两个夹块3的横向支臂30分别插设于壳体1内,且所述横向支臂30与所述壳体1滑动连接,两个夹块3的纵向支臂31相对设置,所述壳体1内固定有驱动壳4,所述驱动壳4上设有马达40、蜗杆41、蜗轮42和齿轮组件43,所述马达40与所述驱动壳4固定连接,所述蜗杆41套设于马达40的动力输出轴,所述蜗轮42与所述驱动壳4转动连接,所述蜗轮42与所述蜗杆41相啮合,且由所述蜗轮42驱使所述齿轮组件43运转,所述齿轮组件43包括有输出齿轮432,所述横向支臂30的端部形成有横向延伸的直齿条32,两个直齿条32分别啮合于输出齿轮432的两侧,当所述马达40运转时,依次通过蜗杆41、蜗轮42和齿轮组件43驱使两个夹块3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

上述手机支撑装置中,由于两个夹块3能够相对壳体1滑动,所以当马达40正向或者反向运转时,可依次驱动蜗杆41、蜗轮42和齿轮组件43运转,再利用齿轮组件43驱使两个夹块3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进而实现夹持或者张开动作。基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只需控制马达40正、反转即可实现夹持或者松开手机,无需手动施力,相比现有技术而言,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易于操作,此外利用蜗轮蜗杆的配合作用,还使得力学传动性能更好、结构稳定性更佳,进而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齿轮传动,所述齿轮组件43包括有输入齿轮430和中间齿轮431,所述输入齿轮430与所述蜗轮42同轴固定,所述中间齿轮431与所述输出齿轮432同轴设置,且所述中间齿轮431与所述输出齿轮432通过端面轮齿433相啮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输入齿轮430与所述蜗轮42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壳4的外侧固定有齿轮盖44,所述中间齿轮431和所述输出齿轮432设于齿轮盖44与驱动壳4所形成的空腔内,所述齿轮盖44的两侧分别设有避空开口440,所述输出齿轮432的轮齿位于两个避空开口440之外,藉由该避空开口440令所述直齿条32与输出齿轮432相啮合。在上述避空开口440的作用下,可保证直齿条32与输出齿轮432可靠啮合,使得输出齿轮432旋转时可驱使两个直齿条32以相反的方向移动。

为了使得输出齿轮432与中间齿轮431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本实施例中,所述齿轮盖44与输出齿轮432之间夹设有第一弹簧45,藉由所述第一弹簧45令所述输出齿轮432与中间齿轮431相互抵紧。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本实用新型在壳体1上增加了用于托住手机的托块结构,具体是指,所述壳体1的侧部有托块5,所述托块5与夹块3呈“品”形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托块5是包括有第一支臂50和第二支臂51的“L”形托块,所述第一支臂50插设于壳体1内,所述第一支臂50与所述壳体1之间设有限位板53,所述限位板53与所述壳体1之间夹设有第二弹簧54,所述第一支臂50上形成有第一齿牙500,所述限位板53上形成有第二齿牙530,所述第一齿牙500与第二齿牙530相对设置,藉由所述第二弹簧54令所述限位板53与所述第一支臂50相互贴紧,且所述第一齿牙500与第二齿牙530相互卡合。

上述限位板53的作用在于,利用第一齿牙500与第二齿牙530的卡接原理,对托块5起到限位作用,对于不同型号的手机,可相应外拉托块5,使得托块5滑动至预设位置,再利用第一齿牙500与第二齿牙530的卡接作用,将托块5限制在相应位置。

为了保证两个滑块34稳定可靠地滑动,所述壳体1内固定有两个导轨33,所述横向支臂30上形成有滑块34,两个导轨33分别穿过两个滑块34,且所述导轨33与所述滑块34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优选采用万向轴式支撑结构,具体是指,所述支座2上设有球形部20,所述壳体1的背侧形成有夹爪21,所述球形部20夹设于所述夹爪21内,所述夹爪21的外侧螺合有螺母22。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支臂31的内侧设有胶垫310,所述胶垫310的内侧和所述面板6上均形成有多个吸盘311。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前侧固定有面板6,所述面板6与所述壳体1之间设有无线充电模块7,所述壳体1内设有线路板8,所述无线充电模块7电性连接于线路板8。

进一步地,所述线路板8上设有红外反射传感器9和按键,所述壳体1上对应所述红外反射传感器9而开设有通光孔10,所述面板6上对应所述按键而形成有按钮11,所述按钮11向壳体1的前侧突出,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触摸按键12,所述触摸按键12电性连接于线路板8,其中:

所述红外反射传感器9用于当通光孔10被遮挡时向所述线路板8输出电信号,所述线路板8根据该电信号控制马达40运转,并驱使两个夹块3相互靠近,进而对手机实施夹持动作;

当用户按压手机时,所述按钮11向按键施加压力,所述线路板8根据按键的按动状态控制马达40运转,并驱使两个夹块3相互远离,此时可转变为张开状态;

当用户用手指触碰触摸按键12时,所述触摸按键12向所述线路板8输出电信号,所述线路板8根据该电信号控制马达40运转,并驱使两个夹块3相互远离,此时可转变为张开状态。

以上这些控制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施控制,而这些等同替换的方式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