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6363发布日期:2019-01-22 23:1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全屏幕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对手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最初的功能机到现在的智能机,从传统的16:9的显示屏到现在18:9的“全屏幕”手机。但是目前市场上所谓的全屏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屏幕”。只是从最初的手机到正面两侧窄边框,到上下窄边框,再到现在的近乎正面三面无边框的“全屏幕”手机,但是市场还没有正面四面无边框真正意义的“全屏幕”手机。如何做到整个正面都是屏幕,即四面无边框也就是所谓的真正意义上的“全屏幕”手机是目前手机行业一直追求的目前,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手机天线形式包括倒F天线(inverted-F antenna,IFA)、环状天线(loop antenna)、单极天线(monopole antenna)。为了满足天线的性能的要求,天线本身都需要一定的净空区。然而,因为全屏幕手机没有净空区留给天线使用,所以传统的手机天线形式无法满足天线性能的要求。

图1为一种现有的移动装置5的结构示意图,其揭示于中国专利公开号第CN107425284号。参照图1,虽然现有的移动装置5似乎是采用金属边框作为移动装置5的天线由此达成全屏幕的设计,但移动装置5的第一辐射体532和第二辐射体533共享同一个第二缝隙531b,其为缝隙531的一部分。这种共享第二缝隙531b的设计不利于个别调节与第一辐射体532和第二辐射体533相关联的谐振点的频率。举例来说,当延长第二缝隙531b时,会同时影响与第一辐射体532相关联的谐振点的频率和与第二辐射体533相关联的谐振点的频率。

此外,移动装置5的柔性电路板54放置于缝隙531的第一缝隙531a内,柔性电路板54的大小和位置都受到了第一缝隙531a的尺寸及形状的限制,不利于调节第一辐射体532和第二辐射体533的谐振点的频率。

上文的“现有技术”说明仅提供背景技术,并未承认上文的“现有技术”说明揭示本实用新型的目标,不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且上文的“现有技术”的任何说明均不应作为本案的任一部分。



技术实现要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显示屏幕、一背盖、一天线装置。该背盖与该显示屏幕相对,其中该显示屏幕与该背盖围成一内部空间。该天线装置包括一金属边框、一基板、一耦合部。该金属边框设在该显示屏幕与该背盖之间并沿该显示屏幕及该背盖的外轮廓延伸。该金属边框包括一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以及一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其中该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及该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均具有缝隙,以及该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电性连接该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该基板设在该内部空间内。该耦合部设在该内部空间内。该耦合部包括一第一耦合部、一第二耦合部、一馈入点。该第一耦合部耦合该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该第二耦合部耦合该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

在一实施例中,该馈入点接收一能量再将该能量传递给该第一耦合部及该第二耦合部。

在一实施例中,该馈入点通过该基板的传输线接收该能量,该馈入点将该能量传递给该第一耦合部及该第二耦合部,该第一耦合部和该第二耦合部通过耦合的方式将该能量传递给该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和该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

在一实施例中,该天线装置还包括一金属片体,其中该金属片体延伸至该内部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该金属片体的长度为该天线装置发射的一信号的一谐振点所对应的该信号的一波长的四分之一。

在一实施例中,该金属片体包括金属贴片、激光直接成型技术金属层、或与该金属边框一体成型的片体。

在一实施例中,该天线装置还包括一天线支架部,经配置以支撑该金属片体。

在一实施例中,该金属片体为一第一金属片体。该天线装置还包括一第二金属片体,其中该第二金属片体延伸至该内部空间并与该第一金属片体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金属片体包括金属贴片、激光直接成型技术金属层、或与该金属边框一体成型的片体。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金属片体及该第二金属片体于其间界定出一延长部,其中该延长部源自于该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的该缝隙,并作为该缝隙的延长。该第一金属片体的末端及该第二金属片体的末端可相互连接或相互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该天线装置还包括一天线支架部,经配置以支撑该第一金属片体及该第二金属片体。

在一实施例中,该天线装置还包括一介电质,填充至该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的该缝隙及该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的该缝隙。

现有技术的中国专利公开号第CN107425284号揭露现有的移动装置。在该现有技术的架构中,该移动装置的一第一辐射体和一第二辐射体共享同一个第二缝隙。这种共享第二缝隙的设计不利于个别调节与该第一辐射体和该第二辐射体相关联的谐振点的频率。举例来说,当延长该第二缝隙时,会同时影响与该第一辐射体相关联的谐振点的频率和与该第二辐射体相关联的谐振点的频率。此外,该移动装置的一柔性电路板放置于一第一缝隙内,该柔性电路板的大小和位置都受到了该第一缝隙的尺寸及形状的限制,不利于调节该第一辐射体和该第二辐射体的谐振点的频率。

反观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该信号的两个谐振点分别是由该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的长度及该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的长度所决定。因此,当通过加入该延长部以增加该缝隙的长度时,只会影响与该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相关联的谐振点的频率,而不会影响与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相关联的谐振点的频率。因此,在调节与该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相关联的谐振点的频率时,不需担心与该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相关联的谐振点的频率会受到影响。据此,降低了设计上的难度。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并无采用增加一缝隙以容纳该第一耦合部及该第二耦合部的设计,该第一耦合部及该第二耦合部未位于任何缝隙内。因此,在调整与该第一耦合部及该第二耦合部相关联的谐振点的频率时,不会受到该任何缝隙的尺寸的影响。举例来说,可以通过调节该第一耦合部与该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的该缝隙间的距离以及该第一耦合部的尺寸来调节一谐振点的频率,以及通过调节该第二耦合部与该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的该缝隙间的距离以及该第二耦合部的尺寸来调节另一谐振点的频率。

另外,因为具有两个独立的该第一耦合部及该第二耦合部,因此两个谐振点(与该第一耦合部相关联的谐振点及与该第二耦合部相关联的谐振点)的一者不受到与该两个谐振点的另一者相关联的耦合部的影响。据此,降低了设计上的难度。

上文已相当广泛地概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优点,从而使下文的本实用新型详细描述得以获得较佳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目标的其它技术特征及优点将描述于下文。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了解,可相当容易地利用下文揭示的概念与特定实施例可作为修改或设计其它结构或制造方法而实现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亦应了解,这类等效建构无法脱离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由以下详细说明与附随图式得以最佳了解本申请案揭示内容的各方面。注意,根据产业的标准实施方式,各种特征并非依比例绘示。实际上,为了清楚讨论,可任意增大或缩小各种特征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现有的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组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电子装置的分解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天线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3的电子装置的天线装置的一区域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4的天线装置的一区域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天线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天线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9的天线装置的一区域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12的示意图显示图9的天线装置的回波损耗曲线。

符号说明

5 移动装置

531 缝隙

531a 第一缝隙

531b 第二缝隙

532 第一辐射体

533 第二辐射体

54 柔性电路板

1 电子装置

11 显示屏幕

12 背盖

14 连接器

2 天线装置

20 基板

200 馈入点

22 耦合部

220 第二耦合部

222 第一耦合部

24 金属边框

240 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

242 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

26 介电质

3 天线装置

30 金属片体

32 天线支架部

4 天线装置

40 第二金属片体

42 第一金属片体

44 延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揭示内容提供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范例,用于实施本申请案的不同特征。组件与配置的特定范例的描述如下,以简化本申请案的揭示内容。当然,这些仅为范例,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案。例如,以下描述在第二特征上或上方形成第一特征可包含形成直接接触的第一与第二特征的实施例,亦可包含在该第一与第二特征之间形成其他特征的实施例,因而该第一与第二特征并非直接接触。此外,本申请案可在不同范例中重复组件符号与/或字母。此重复为了简化与清楚的目的,而非支配不同实施例与/或所讨论架构之间的关系。

再者,本申请案可使用空间对应语词,例如“之下”、“低于”、“较低”、“高于”、“较高”等类似语词的简单说明,以描述图式中一组件或特征与另一组件或特征的关系。空间对应语词用以包含除了图式中描述的位向之外,装置于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位向。装置或可被定位(旋转90度或是其他位向),并且可相应解释本申请案使用的空间对应描述。可理解当一特征形成于另一特征或基板上方时,可有其他特征存在于其间。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的组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电子装置1的分解的立体示意图。参照图2及3,电子装置1包括一显示屏幕11、一背盖12、一天线装置2。显示屏幕11与背盖12相对,并且显示屏幕11与背盖12围成一内部空间。天线装置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应用至手机中的分集天线、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天线、无线兼容性认证(wireless fidelity,WIFI)天线、蓝牙天线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天线中。

图4为图3的天线装置2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3的电子装置1的天线装置2的一区域Z1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4的天线装置2的一区域Z2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参照图4至6,天线装置2包括一连接器14、一基板20、一耦合部22、一金属边框24。

基板20设在显示屏幕11与背盖12间的该内部空间内。

耦合部22亦设在显示屏幕11与背盖12间的该内部空间内。耦合部22包括相互独立的一第一耦合部222及一第二耦合部220,其分别影响天线装置2所发射的信号的不同谐振点的频率,其将详细说明如下。此外,耦合部22还包括一馈入点200。

金属边框24设在显示屏幕11与背盖12之间并沿显示屏幕11及背盖12的外轮廓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幕11与金属边框24各边的间距约为0.2毫米(millimeter,mm),此可理解为四边无边框的真正意义上的全屏幕的电子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边框24的尺寸约为145mm×72mm×6.5mm(长×宽×高)。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边框24的材料包括钢铝复合材料、及其他可导电的金属材料。

金属边框24包括一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242以及一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240。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242及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240均具有缝隙。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242及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240分别影响天线装置2所发射的信号的不同谐振点的频率,其将详细说明如下。

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242电性连接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240,并且耦合第一耦合部222。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242经配置以影响天线装置2所发射的信号的谐振点的频率。详细而言,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242的长度为天线装置2所发射信号的多个谐振点中的一第一谐振点所对应波长的四分之一。据此,通过调节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242的长度,可以调节该第一谐振点的频率。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242的长度约为91.3mm。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此外,所述谐振点中的一第四谐振点的频率为该第一谐振点的频率的三倍频。因此,还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242的长度来调整该第四谐振点的频率。

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240耦合第二耦合部220。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240经配置以影响天线装置2所发射的信号的谐振点的频率。详细而言,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240的长度为所述谐振点中的一第二谐振点所对应波长的四分之一。据此,通过调节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240的长度,可以调节该第二谐振点的频率。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240的长度约为42.9mm。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

在操作时,天线装置2发射一信号,该信号通过基板20的传输线将一能量传递给馈入点200。馈入点200通过基板20的传输线接收该能量。接着,馈入点200将该能量传递该第一耦合部222及第二耦合部220,第一耦合部222和第二耦合部220通过耦合的方式将该能量传递给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242和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240。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天线装置2的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全屏幕的电子装置的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装置2还包括一介电质26。介电质26填充至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242的该缝隙及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240的该缝隙。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介电质26包括可注塑成型的塑料材料,其中介电常数约为3。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介电质26还可包括其它的介质材料,例如陶瓷或蓝宝石。介电质26可以有效地缩短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242及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240的长度。详细而言,如上所述,介电质26的介电常数约为3,大于空气(介电常数为1)的介电常数。依据电磁场理论,当电磁波在介电常数大于1的介电质中传播时,传波的速度会小于光速。当传波的速度降低但频率不变时,波长将随之减小。由于波长正相关于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242及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240的长度。因此,当波长减小时,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242及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240的长度也能对应的被缩短。因此,有利于减小天线装置2的尺寸。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3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7的天线装置3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参照图7及8,天线装置3类似于图4所描述及图式说明的天线装置2,差别在于,天线装置3还包括一金属片体30及一天线支架部32。

金属片体30延伸至显示屏幕11与背盖12间的该内部空间。金属片体30经配置以影响天线装置2所发射的信号的谐振点的频率。详细而言,金属片体30的长度为所述谐振点中的一第三谐振点所对应波长的四分之一。据此,通过调节金属片体30的长度,可以调节该第三谐振点的频率。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片体30的长度约为31mm。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片体30包括金属贴片、激光直接成型技术(laser-direct-structuring,LDS)金属层、或与金属边框24一体成型的片体。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

天线支架部32经配置以延伸至显示屏幕11与背盖12间的该内部空间,并支撑金属片体30。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4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天线装置4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图9的天线装置4的一区域Z3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参照图9至11,天线装置4类似于图7及8所描述及图式说明的天线装置3,差别在于,天线装置4包括一第一金属片体42及一第二金属片体40。第一金属片体42类似于图7及8所描述及图式说明的金属片体30,为了方便讨论,图7及8的金属片体30于图9至11中被重新命名为第一金属片体42。因此,第一金属片体42的功能及结构于此不再赘述。

第二金属片体40延伸至显示屏幕11与背盖12间的该内部空间并与第一金属片体42分离。第二金属片体40经配置以影响天线装置4所发射的信号的谐振点的频率。详细而言,除了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242外,第二金属片体40的长度也会影响该第一谐振点及第四谐振点的频率。据此,通过调节第二金属片体40的长度,可以调节该第一谐振点的频率及该第四谐振点的频率。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金属片体40包括金属贴片、LDS金属层、或与金属边框24一体成型的片体。

此外,第一金属片体42及第二金属片体40于其间界定出一延长部44。延长部44源自于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242的该缝隙,并作为该缝隙的延长。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一延长部也可源自于天线装置4的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240的该缝隙,并作为该缝隙的延长,视天线装置4所应用的场合而定。另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天线装置4可包括多个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从不同的单端开口缝隙部的缝隙所延伸出,视天线装置4所应用的场合而定。

另外,延长部44经配置以影响天线装置2所发射的信号的谐振点的频率。详细而言,除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242及第二金属片体40外,延长部44的长度也会影响该第一谐振点及第四谐振点的频率。据此,通过调节延长部44的长度,可以调节该第一谐振点及第四谐振点的频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片体42的末端及第二金属片体40的末端相互分离,延长部44为一开放式的延长部。因为第二金属片体40的长度短于第一金属片体42的长度,因此延长部44的长度是由第二金属片体40的长度所决定,延长部44的长度止于线段A-A所指处。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在第二金属片体40的长度长于第一金属片体42的长度的实施例中,延长部44的长度是由第一金属片体42的长度所决定。

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第一金属片体42的末端及第二金属片体40的末端相互分离。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片体42的末端及第二金属片体40的末端相互连接,延长部44为一封闭式的延长部。第一金属片体42及第二金属片体40所述末端的连接处为延长部44的末端,亦即延长部44的长度的量测的终点。

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242的该缝隙位于电子装置4的表面,并因此影响电子装置4的外观。据此,如果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242的该缝隙的长度太长,将严重影响电子装置4的外观。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延长部44源自于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242的该缝隙并作为该缝隙的延长,因此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242的该缝隙的长度及延长部44的长度的总和等于对应工作频率的四分之一的波长。因此,通过加入延长部44,可以有效的缩短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242的长度。举例来说,在工作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延长部44的长度就能够缩短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242的长度。因此,因为有了延长部44,在满足天线设计的同时,也能满足外观方面的需求。

此外,除了支撑第一金属片体42,天线支架部32还经配置以支撑第二金属片体40。

图12的示意图显示图9的天线装置4的回波损耗曲线的仿真结果。参照图12,横轴为频率,纵轴为分贝。图中的符号P1对应的频率为上文所述该第一谐振点的频率、符号P2对应的频率为上文所述该第二谐振点的频率、符号P3对应的频率为上文所述该第三谐振点对应的频率及符号P4对应的频率为上文所述该第四谐振点对应的频率。

现有技术的中国专利公开号第CN107425284号揭露现有的移动装置5。在该现有技术的架构中,移动装置5的第一辐射体532和第二辐射体533共享同一个第二缝隙531b。这种共享第二缝隙531b的设计不利于个别调节与第一辐射体532和第二辐射体533相关联的谐振点的频率。举例来说,当延长第二缝隙531b时,会同时影响与第一辐射体532相关联的谐振点的频率和与第二辐射体533相关联的谐振点的频率。

此外,移动装置5的柔性电路板54放置于第一缝隙531a内,柔性电路板54的大小和位置都受到了第一缝隙531a的尺寸及形状的限制,不利于调节第一辐射体532和第二辐射体533的谐振点的频率。

反观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中,该信号的两个谐振点分别是由该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的长度及该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的长度所决定。因此,当通过加入该延长部以增加该缝隙的长度时,只会影响与该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相关联的谐振点的频率,而不会影响与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相关联的谐振点的频率。因此,在调节与该第一单端开口缝隙部相关联的谐振点的频率时,不需担心与该第二单端开口缝隙部相关联的谐振点的频率会受到影响。据此,降低了设计上的难度。

前述内容概述一些实施方式的特征,因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更加理解本申请案揭示内容的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可轻易使用本申请案揭示内容作为基础,用于设计或修饰其他制造方法与结构而实现与本申请案所述的实施方式具有相同目的与/或达到相同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亦应理解此均等架构并不脱离本申请案揭示内容的精神与范围,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进行各种变化、取代与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案揭示内容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