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联动性传输流畅的多VR/AR设备协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1644发布日期:2019-02-01 19:39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联动性传输流畅的多VR/AR设备协同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VR/AR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数据联动性传输流畅的多VR/AR设备协同系统。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虚拟现实技术(VR)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模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图像。感知是指理想的VR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除计算机图形技术所生成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感知,甚至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等,也称为多感知,增强现实技术(简称 AR),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这种技术1990年提出。随着随身电子产品CPU运算能力的提升,预期增强现实的用途将会越来越广。

VR/AR设备的使用越来越频繁,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频繁,但是现有的VR/AR设备多为单机操作,不能多终端协同使用,同时VR/AR设备连接使用的时候数据传输不能根据使用设备进行调整,导致传输的效率以及流畅度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据联动性传输流畅的多VR/AR设备协同系统,解决了现有的VR/AR设备多为单机操作,不能多终端协同使用,同时VR/AR设备连接使用的时候数据传输不能根据使用设备进行调整,导致传输的效率以及流畅度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数据联动性传输流畅的多VR/AR设备协同系统,包括第一VR终端、接收单元、服务器单元、发射单元、第二VR终端、第三VR终端和第四VR终端,所述第一VR终端与接收单元实现双向连接,所述接收单元与服务器单元实现双向连接,所述第二VR终端、第三VR终端和第四VR终端的输出端均与发射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发射单元的输出端与接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且接收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VR终端、第三VR终端和第四VR终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接收单元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第二接收模块、第一传输模块、第二传输模块和散热模块。

进一步地,第一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传输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传输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散热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接收模块、第二接收模块、第一传输模块和第二传输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单元包括信号采集模块、对比模块、处理模块和存储模块,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对比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对比模块的输出端与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存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单元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第三电源模块、第一发射模块、第二发射模块和第三发射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发射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发射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三发射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数据联动性传输流畅的多VR/AR设备协同系统,通过第一VR终端开启,同时根据使用的需要,第二VR终端、第三VR终端和第四VR终端选择开启的数量,能够选择设备协同以及控制设备的数量,当开启时候,与第二VR终端、第三VR终端和第四VR终端对应的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和第三电源模块就会同时开启,使得与之对应的第一发射模块、第二发射模块和第三发射模块进行发射信号,根据设备开启的数量来控制发射出去的信号,使用十分方便,不会造成过多的浪费,接收单元接收多个终端的信号,接收单元中的第一接收模块接收到信号通过第一传输模块传输到服务器单元,服务器单元内的信号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信号输送至对比模块对比,第一终端的权限值高于第二VR终端、第三VR终端和第四VR终端的权限值,然后根据权限值的高低处理单元进行处理,可以有效的实现多个设备协同处理,并且具有权限值机制,不会出现设备指令混乱的情况,保证多个设备的协同联动。

2、该数据联动性传输流畅的多VR/AR设备协同系统,通过第一接收模块和第一传输模块关闭,第二接收模块和第二传输模块开启,散热模块对第一接收模块和第一传输模块进行散热,能够交替进行使用,防止使用时间过长传输效率降低,交替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散热,能够保证多个设备协同时候数据传输的流畅以及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收单元原理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服务器单元原理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发射单元原理框图。

图中:1-第一VR终端、2-接收单元、201-第一接收模块、202-第二接收模块、203-第一传输模块、204-第二传输模块、205-散热模块、3-服务器单元、301-信号采集模块、302-对比模块、303-处理模块、304-存储模块、4-发射单元、401-第一电源模块、402-第二电源模块、403-第三电源模块、404-第一发射模块、405-第二发射模块、406-第三发射模块、5-第二VR终端、6-第三VR终端、7-第四VR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数据联动性传输流畅的多VR/AR设备协同系统,包括第一VR终端1、接收单元2、服务器单元3、发射单元4、第二VR终端5、第三VR终端6和第四VR终端7,第一VR终端1的指令权限值高于第二VR终端5、第三VR终端6和第四VR终端7,第一VR终端1与接收单元2实现双向连接,方便第一VR终端1发出与接收指令信号,接收单元2与服务器单元3实现双向连接,第二VR终端5、第三VR终端6和第四VR终端7的输出端均与发射单元4的输入端连接,发射单元4的输出端与接收单元2的输入端连接,且接收单元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VR终端5、第三VR终端6和第四VR终端7的输入端连接,接收单元2包括第一接收模块201、第二接收模块202、第一传输模块203、第二传输模块204和散热模块205,第一接收模块201和第二接收模块202均为信号接收器,对发出的信号进行接收,第一传输模块203和第二传输模块204为信号传输模块,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传输,散热模块205内部包括定时器和散热组件,定时器可以定时设置第一接收模块201、第二接收模块202、第一传输模块203和第二传输模块204的开启和关闭,以及散热组件对其进行散热,散热组件为散热元件,可以为风扇或者可散热的元件,第一接收模块201的输出端与第一传输模块203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接收模块202的输出端与第二传输模块204的输入端连接,散热模块205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接收模块201、第二接收模块202、第一传输模块203和第二传输模块204的输入端连接,服务器单元3包括信号采集模块301、对比模块302、处理模块303和存储模块304,信号采集模块301是对传输的信号进行采集,方便后面进行处理,对比模块302包括D/A转换器和数据对比器,D/A转换器是对信号数据进行转换,然后通过数据对比器进行对比,对比出权限值的高低,处理模块303为ARM9系列处理器,存储模块304是对数据进行存储,信号采集模块301的输出端与对比模块302的输入端连接,对比模块302的输出端与处理模块303的输入端连接,处理模块303的输出端与存储模块304的输入端连接,发射单元4包括第一电源模块401、第二电源模块402、第三电源模块403、第一发射模块404、第二发射模块405和第三发射模块406,第一电源模块401、第二电源模块402和第三电源模块403是电性开关,对第一发射模块404、第二发射模块405和第三发射模块406进行通电进而断电,进而确定是否发出信号,第一电源模块401的输出端与第一发射模块404的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源模块402的输出端与第二发射模块405的输入端连接,第三电源模块403的输出端与第三发射模块406的输入端连接。

使用时,第一VR终端1开启,同时根据使用的需要,第二VR终端5、第三VR终端6和第四VR终端7选择开启的数量,当开启时候,与第二VR终端5、第三VR终端6和第四VR终端7对应的第一电源模块401、第二电源模块402和第三电源模块403就会同时开启,使得与之对应的第一发射模块404、第二发射模块405和第三发射模块406进行发射信号,接收单元2接收多个终端的信号,接收单元2中的第一接收模块201接收到信号通过第一传输模块203传输到服务器单元3,服务器单元3内的信号采集模块301将采集到的信号输送至对比模块302对比,第一终端1的权限值高于第二VR终端5、第三VR终端6和第四VR终端7的权限值,然后根据权限值的高低处理单元303进行处理,同时存储模块304进行存储,使用一段时间后,第一接收模块201和第一传输模块203关闭,第二接收模块202和第二传输模块204开启,散热模块205对第一接收模块201和第一传输模块203进行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