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及具有其的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5325发布日期:2019-02-10 23:12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及具有其的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及具有其的摄像机。



背景技术:

摄像机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人们通常会采用镜头遮挡装置对摄像机镜头进行遮蔽,并且使人在视觉上感受到摄像机处于非工作状态,即非监视状态。现有技术中,由于镜头遮挡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而且遮挡片的驱动装置通常设置在摄像机的外部,因此,占用空间较大,这样不利于摄像机整体结构小型化的要求。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所述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具有通孔和安装腔;转动驱动机构,所述转动驱动机构设在所述基座的安装腔内;和遮挡片组件,所述遮挡片组件包括第一遮挡片和第二遮挡片,所述第一遮挡片和第二遮挡片以可平面转动的方式设在所述基座,所述第一遮挡片和第二遮挡片均与所述转动驱动机构连接,所述转动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遮挡片和第二遮挡片相背转动至打开所述通孔以及相向转动至遮挡所述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遮挡片和第二遮挡片相背转动至工作位置完全打开所述通孔,所述第一遮挡片和第二遮挡片相向转动至非工作位置完全遮挡所述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遮挡片和第二遮挡片均具有呈C形的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包括: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基座;转动端,所述转动端可以所述连接端为中心转动;和遮挡部,所述遮挡部位于所述连接端和转动端之间的凸面上并向外突出,用于遮挡所述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遮挡片和第二遮挡片在完全遮挡所述通孔时形成的遮挡面积以及完全打开所述通孔时形成的开口面积均不小于所述通孔的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上具有圆孔和腰形孔,所述第一遮挡片和第二遮挡片通过其上的所述圆孔套装在所述基座的相应安装柱外,分别以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基座;其中,所述转动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从内到外依次贯穿所述基座上的导向孔、所述第一遮挡片上的腰形孔和第二遮挡片上的腰形孔,且所述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导向孔间隙配合,所述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腰形孔过盈配合,所述动力输出端沿所述导向孔的延伸方向运动,以驱动所述第一遮挡片和第二遮挡片相向或相背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孔的中心线呈弧形,该弧形以所述第一遮挡片和第二遮挡片之一上的圆孔所连接的所述基座安装柱为圆心。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驱动机构包括:厄铁,所述厄铁呈U形;电流线圈,所述电流线圈具有导线端子,所述电流线圈设于所述厄铁的一侧;和拨动柄,所述拨动柄具有安装柱、圆环磁石和拨杆,所述安装柱设在所述厄铁的开口处,所述圆环磁石以与所述安装柱间隙配合的方式套装在所述安装柱外,所述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到所述圆环磁石,另一端上设所述转动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并伸出于所述厄铁的开口外。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还包括上盖板;所述基座具有呈圆盖形状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包括:底面,所述底面上设第一安装柱和临近所述第一安装柱设置的第二安装柱,所述导向孔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之间;和侧面,所述侧面通过卡扣的方式连接到所述上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底面临近所述侧面还周向间隔设置有第一遮挡部限位凸起、第二遮挡部限位凸起、第一端部限位凸起和第二端部限位凸起;其中,所述第一遮挡部限位凸起与第二遮挡部限位凸起相对于中心线对称设置,分别限制所述第一遮挡片和第二遮挡片相背转动时遮挡部的向外打开的位置;所述第一端部限位凸起和第二端部限位凸起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对称设置,分别限制所述第一遮挡片和第二遮挡片相向转动时的转动端的向外运动的位置;所述中心线为所述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的中点与所述通孔的中心的连线。

进一步地,所述遮挡片组件与所述基座之间设第一防摩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遮挡片组件与所述上盖板之间设第二防摩垫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摄像机,上述摄像机包括镜头以及如上所述的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所述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安装在镜头座上,且所述的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的通孔与所述镜头的轴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内部使用的零部件较少,且装置体积较小,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广泛适用于卡片机,也可适用于半球,海螺,筒机等类型摄像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卡片机摄像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卡片机摄像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卡片机摄像机的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处于非工作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处于工作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的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的第一遮挡片和第二遮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的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的转动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和图9分别是图3所示的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的轴测图和俯视图;

图10是图3所示的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的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3所示的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的基座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3所示的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的基座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3所示的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的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3所示的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的第一防摩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3所示的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的第二防摩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包括基座9、转动驱动机构10和遮挡片组件,其中,基座9具有通孔16和安装腔,其中,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的通孔16与镜头21的轴线重合,有利于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的遮挡片组件对镜头准确完全遮挡或打开。转动驱动机构10设在基座9的安装腔内,这样有利于节约空间,有利于摄像机的小型化设计。

所述遮挡片组件包括第一遮挡片6和第二遮挡片7,第一遮挡片6和第二遮挡片7以可平面转动的方式设在基座9的外表面,第一遮挡片6和第二遮挡片7均与转动驱动机构10连接,转动驱动机构10驱动第一遮挡片6和第二遮挡片7转动,第一遮挡片6和第二遮挡片7相背转动至可打开所述通孔16,第一遮挡片6和第二遮挡片7相向转动至可遮挡通孔16。“相向”可理解为相互朝着彼此的方向运动,即合拢的方向运动。“相背”可理解为相互朝着彼此的方向运动,即打开的方向运动。

本实施例内部使用的零部件较少,且装置体积较小,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成本低。

本发明中的“非工作位置”对应于摄像机的工作状态,以保证摄像机正常收集光线;“工作位置”对应于摄像机的非工作状态,第一遮挡片6和第二遮挡片7相背转动至工作位置完全打开所述通孔16,第一遮挡片6和第二遮挡片7相向转动至非工作位置完全遮挡所述通孔16。这样就可以遮挡住镜头,给用户安全感。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遮挡片6和第二遮挡片7均具有呈C形的第一本体,第一本体具有凹面C和凸面D,第一遮挡片6和第二遮挡片7的两个凹面C相对设置,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缩小遮挡装置整体外径。

第一遮挡片6的第一本体包括连接端61、转动端65和遮挡部62,其中,连接端61可转动地连接到基座9。转动端65可以连接端61为中心转动。所述连接端61和转动端65之间具有凹面C和凸面D,其中,遮挡部62位于所述连接端61和转动端65之间的凸面D上并向外凸出。

第二遮挡片7的第一本体包括连接端71、转动端75和遮挡部72,其中,连接端71可转动地连接到基座9。转动端75可以连接端71为中心转动。所述连接端71和转动端75之间具有凹面C和凸面D,其中,遮挡部72位于所述连接端71和转动端75之间的凸面D上并向外凸出。

第一遮挡片6和第二遮挡片7在所述工作位置的遮挡部62和遮挡部72完全打开通孔16时形成的开口面积均不小于通孔16的面积,这样保证第一遮挡片6和第二遮挡片7在所述非工作位置时能够将镜头21完全敞开,而不阻挡镜头21的拍摄视场。第一遮挡片6和第二遮挡片7在所述工作位置的遮挡部62和遮挡部72完全遮挡通孔16时形成的遮挡面积不小于通孔16的面积,以将镜头21的视场完全遮挡。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遮挡片6的连接端61上具有圆孔63和腰形孔64,第一遮挡片6通过其上的圆孔63套装在基座9的安装柱91外,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到基座9。

第二遮挡片7的连接端71上具有圆孔73和腰形孔74,第二遮挡片7通过其上的圆孔73套装在基座9的安装柱93外,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到基座9。

其中,转动驱动机构10的动力输出端92从内到外依次贯穿基座9上的导向孔96、第一遮挡片6上的腰形孔64和第二遮挡片7上的腰形孔74,且动力输出端92与导向孔96间隙配合,动力输出端92与腰形孔64和腰形孔74过盈配合,动力输出端92沿导向孔96的延伸方向运动,以驱动第一遮挡片6和第二遮挡片7相向或相背转动。

优选地,导向孔96的中心线O呈弧形,该弧形以第一遮挡片6和第二遮挡片7之一上的圆孔所连接的基座9的安装柱为圆心。比如图11中,导向孔96的中心线是以第一遮挡片6上的圆孔所连接的基座9的第一安装柱91为圆心。这种安装方式的设置原因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转动驱动机构10布置在第一安装柱91的一侧,而相对远离第二遮挡片7上的圆孔所连接的基座9的第二安装柱93。当然,在将转动驱动机构10布置在第二安装柱93的一侧而相对远离第二遮挡片7上的圆孔所连接的基座9的第一安装柱9的情形下,也可以将导向孔96的中心线设置为以第一遮挡片6上的圆孔所连接的基座9的第二安装柱93为圆心。

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动驱动机构10包括厄铁14、电流线圈12和拨杆133,其中:

厄铁14呈U形,具有开口。

电流线圈12具有导线端子15,导线端子15电连接到摄像机内的PCB主板上。电流线圈12设于厄铁14的一侧。电流线圈12上缠绕着一定匝数的线圈,线圈直径为R。

拨动柄13具有安装柱131、圆环磁石132和拨杆133,安装柱131设在厄铁14的开口处,圆环磁石132以与安装柱131间隙配合的方式套装在安装柱131外,拨杆133的一端固定连接到圆环磁石132,另一端上设转动驱动机构10的动力输出端92,并伸出于厄铁14的开口外。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转动驱动机构10为电磁切换装置,由电磁驱动,简单易操作,成本低。本实施例可通过改变接入到电流线圈12的电流大小或方向来改变厄铁14产生磁力,圆环磁石132受厄铁14的磁力的吸引或排斥作用,围绕安装柱131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拨杆133围绕安装柱131转动,进而动力输出端92围绕安装柱131转动。那么,为了保证导向孔96的中心线的弧形以第一遮挡片6上的圆孔所连接的基座9的第一安装柱91为圆心,第一安装柱91和安装柱131的位于与镜头的光轴相平行的同一条直线上。

比如:导线端子15通正向电流,电流线圈12的线圈产生电磁场,拨杆133开始顺时针旋转,拨杆133上的动力输出端92从位置A旋转至位置B(平衡位置)。此过程中,动力输出端92拉动着第一遮挡片6和第二遮挡片7从打开状态切换到闭合状态。此时摄像头的镜头21被第一遮挡片6和第二遮挡片7所遮挡。

导线端子15通反向电流,电流线圈12的线圈产生电磁场,拨杆133开始逆时针旋转,拨杆133上的动力输出端92从位置B旋转至位置A(平衡位置)。此过程中,动力输出端92拉动着第一遮挡片6和第二遮挡片7从闭合状态切换到打开状态。此时摄像头的镜头21暴露在视野中,第一遮挡片6和第二遮挡片7不在镜头的视场角内,即不影响摄像机的工作。

转动驱动机构10内置与基座9的安装腔内,可以使得遮挡装置体积得以缩小。转动驱动机构10的导线端子15接于摄像机内部的主板上,通过摄像机内部的主板给予遮挡装置电信号,从而控制第一遮挡片6和第二遮挡片7在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座9具有呈圆盖形状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包括底面97和侧面98,其中:

底面97的直径可以设计为35至45mm之间,比如40mm。底面97上设第一安装柱91和临近第一安装柱91设置的第二安装柱93,导向孔96设在第一安装柱91和第二安装柱93之间。

侧面98沿镜头21的光轴方向的长度可以设计为8至10mm之间,比如9.45mm。通过卡扣的方式连接到上盖板4。优选地,可以在侧面98周向隔开设置若干弹性突起99,在上盖板4的设置与弹性突起99的位置和数量相对应的卡扣19,这样,上盖板4便可以通过通过卡口的方式盖设在基座9的外表面。如图10、图11、图12中示出地,三个弹性突起99和三个卡扣19间隔120°周向隔开设置。这样方便拆装。

如图11所示,底面97临近侧面98还周向间隔设置有第一遮挡部限位凸起94、第二遮挡部限位凸起95、第一端部限位凸起910和第二端部限位凸起911,其中,第一遮挡部限位凸起94与第二遮挡部限位凸起95相对于中心线O对称设置,分别限制第一遮挡片6的遮挡部62和第二遮挡片7的遮挡部72相背转动时向外打开的位置。

第一端部限位凸起910和第二端部限位凸起911相对于中心线O对称设置,分别限制第一遮挡片6的转动端65和第二遮挡片7的转动端75相向转动时向外运动的位置。中心线O为第一安装柱91和第二安装柱93的中点O1与通孔16的中心O2的连线。

通过第一遮挡部限位凸起94、第二遮挡部限位凸起95、第一端部限位凸起910和第二端部限位凸起911,可控制第一遮挡片6和第二遮挡片7的运动轨迹。第一遮挡部限位凸起94、第二遮挡部限位凸起95、第一端部限位凸起910和第二端部限位凸起911沿镜头21的光轴方向的长度可以设计为0.9只1mm之间,比如0.95mm。整个装置小巧灵活,方便操作,维护方便,成本低。

如图1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挡片组件与基座9之间设第一防摩垫片5。

如图1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挡片组件与上盖板4之间设第二防摩垫片8。

第一垫片5和第二垫片8的作用在于防开合切换过程中遮挡片和底座发生刮擦磨损。第一垫片5和第二垫片8的材料选用尼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第一遮挡片6和第二遮挡片7在开合切换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减小磨损,延长第一遮挡片6和第二遮挡片7的使用寿命。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摄像机,上述摄像机包括镜头21以及如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所述的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安装在镜头21的镜头座上,所述的摄像机镜头遮挡装置的通孔16与镜头21的轴线重合。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