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通用标准耳机的对讲机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9870发布日期:2019-03-08 17:55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通用标准耳机的对讲机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对讲机配件制造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通用标准耳机的对讲机转换器。



背景技术:

对讲机是一种常见的通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用到耳机。目前市场上没有一款对讲机能够直接与通用标准的耳机直接连接使用。通常的方法是通过肩咪连接,将通用标准耳机插入肩咪,从而实现耳机功能。然而此种连接方式通用标准耳机仅仅只具备接收功能。其他的功能还必须依靠肩咪实现。

例如在专利申请号为“201220225286.X”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对讲机肩咪,包括对讲机和肩咪;在所述肩咪中设置有卫星定位模块、录音录像模块、接口电路和主控芯片;所述卫星定位模块连接天线,接收卫星信号以定位出当前位置的坐标信息传输至主控芯片;所述录音录像模块连接摄像头和麦克风,录取现场画面和现场音频;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接口电路,将录取的现场画面、现场音频以及坐标信息传送至指挥中心的调度台。本实用新型的对讲机肩咪在保留原有通话功能外,在肩咪中进一步集成了卫星定位功能和录音录像功能,警务人员通过肩咪可以方便地完成现场执法取证工作,取证信息可以下载到指挥中心的电脑中,供办案人员查询、分析,进而证明现场规范的执法行为,避免受到歪曲事实的投诉。

该实用新型中便存在上文提及的不足,在该实用新型中,对讲机依赖肩咪完成定位和记录等功能,如用户需要在该装置的基础上外接耳机,则需将耳机插入肩咪中,且插入肩咪的耳机仅能实现音频接收功能,耳机与对讲机之间的连接与通讯、耳机多元化功能的拓展都完全依赖肩咪,这使得整个装置体积过大,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完全摆脱肩咪,适用通用标准耳机,且利用该通用标准耳机就能够执行肩咪功能操作的适用标准通用耳机的对讲机转换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标准通用耳机的对讲机转换器,该转换器电路架构简单,易于实现,转换器整体体积小,携带方便,适于广泛推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通用标准耳机的对讲机转换器,该转换器内部电路中包括有耳机插座电路、按键识别电路、报警电路、输入输出电路和中央控制电路,耳机插座电路、按键识别电路、报警电路、输入输出电路均分别与中央控制电路连接;耳机插座电路还分别与报警电路和输入输出电路连接;输入输出电路还分别与报警电路和按键识别电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路中,设置耳机插座电路方便本转换器与通用标准耳机连接,完成对讲机与耳机之间的通讯,设置按键识别电路,用户可通过通用标准耳机上自带的按键实现对对讲机和耳机对应功能的控制与调整,设置报警电路,在连接过程中如发生连接异常,本转换器可及时向用户报警,提醒用户对应调整,而中央控制电路是本转换器的核心,用于控制整体电路的正常运转,实现本转换器的逻辑运算功能。

中央控制电路中包括有控制芯片,控制芯片的具体型号为:PIC16F690。应该强调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应用的控制芯片的具体型号的不局限与PIC16F690,任何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逻辑运算功能的控制芯片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按键识别电路中包括有分压单元和按键识别单元;分压单元和按键识别单元均分别与中央控制电路连接;分压单元包括有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第一电阻的一端与3V电源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公共端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和地的公共端连接,第二电容的一端与第一电容和第二电阻的公共端连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和地的公共端连接;且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公共端处引出分压单元输出端;该分压单元输出端还分别与输入输出电路、中央控制电路连接;按键识别单元包括有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第一比较器和第二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均分别与分压单元输出端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与3V电源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接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和第一比较器的公共端连接,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3V电源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接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和第二比较器的公共端连接,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电路连接。

在通用标准耳机上有三个按键,分别是分别是;语音发送按键、音量增加按键、音量减小按键。通用标准耳机接入电路后,用户按下语音发送按键,即刻释放,这个操作的结果是降低了按键识别电路中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和控制芯片中自带的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平,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和控制芯片中自带的比较器输出低电平,由该低电平引起控制芯片产生中断,此时控制芯片判断识别到是语音发送按键引起的中断,将其识别为发送语音信号。用户按住语音发送按键并且保持5秒,按键识别电路可以将该保持状态发送给控制芯片,控制芯片接收到保持状态并将其识别为紧急事件信号。用户按动音量增加按键,即刻释放,这个操作的结果是降低了第一比较器和第二比较器同相输入端的电平,两比较器均输出低电平,由低电平引起中央控制芯片产生中断,此时控制芯片识别并判断到是语音音量增加按键引起的中断,并将该终端识别判定为音量增加信号。音量减小按键的操作和其工作原理与音量增加按键的操作及其工作原理一致。

报警电路包括有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第三电容的一端与中央控制电路连接,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且所述的第四电容与第七电阻的公共端还分别与耳机插座电路和输入输出电路连接;第五电容的一端与中央控制电路连接,第五电容的另一端与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第六电容的另一端接地,且第八电阻与第六电容的公共端还分别与耳机插座电路和输入输出电路连接。当发送语音信号操作后,如果对讲机没有响应发出的语音发送信号,对讲机就不会给出LED灯光信号,而控制芯片在发出语音发送信号后探测对讲机是否返回LED灯光信号,如果没有探测到LED灯光信号,表示语音发送信号发送失败,控制芯片将驱动报警电路,报警电路发送报警信号并将该报警信号送至耳机的接收器,从而发出报警声响,提醒用户作出对应调整。

输入输出电路包括有接座、第一MOS管、第一二极管、第九电阻、第十电阻和第七电容;第一MOS管的栅极与中央控制电路连接,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接座上其中一个接口连接,第一MOS管的源极接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接座上其中一个接口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中央控制电路连接,第七电容的一端与第九电阻和中央控制电路的公共端连接,第七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第九电阻和第七电容的公共端连接,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接地。输入输出电路用于连接转换器与对讲机,用户按下语音发送按键。即刻释放,控制芯片识别出发送语音信号后,通过I/O口将第一MOS管导通,这样就将对讲机的语音发送线(PTT)拉低,对讲机识别到这个低电平信号后,立即将对讲机由接收状态转换为发送状态。如果再将语音发送按键按动一次,即刻释放,可以通话结束。用户长按语音发送按键,控制芯片将其识别为紧急事件信号,控制芯片接收到紧急事件信号后,I/O口将对讲机的SOS线置为低电平2秒,然后拉高,通知对讲机是紧急事件信号,对讲机进入紧急事件工作模式。用户按下音量增加按键后,控制芯片将其识别为音量增大信号,控制芯片接收到音量增大信号后,控制芯片通过I/O口将对讲机的LEVEL+置为低电平,保持2秒然后拉高,对讲机将接收的音量信号增大,控制芯片对音量减小信号的处理同理。

该转换器包括有外壳、通用标准耳机插座和对讲机插头;外壳围合形成容置空腔,且通用标准耳机插座和对讲机插头均置于该空腔中且均分别与外壳固定连接,通用标准耳机插座与对讲机插头电连接。转换器通过对讲机插头与对讲机连接,通用标准耳机的插头插入耳机插座,这样耳机就可以接收到来自于对讲机所接收的语音信号。操作配置在耳机线上的按键,可以达到各项功能的操作。当通用标准耳机的插入通用标准耳机插座,此时将插座内置的开关接通,开关的接通使得“耳机-对讲机功能转换器”开始工作,从而对讲机进入耳机工作模式。反之,当通用标准耳机插入拔出,使得“耳机-对讲机功能转换器”停止工作,对讲机切换到对讲机工作模式。通用标准耳机上配置有左声道和右声道音频信号接收器,当通用标准耳机插入转换器后,音频信号接收器就与对讲机的扬声器信号输出线连接上,对讲机接收到的音频信号就可以通过耳机的音频信号接收器转换为语音,不需要人工干预。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当中,设置有用于连接转换器与对讲机的输入输出电路、用于连接转换器与通用标准耳机的耳机插座电路,用以识别用户按键操作的案件识别电路和用于提醒用户正确使用本转换器的报警电路,设置以上电路可轻松实现通用标准耳机与对讲机之间的通讯及控制操作,整体电路架构简单高效,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通用标准耳机的对讲机转换器的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通用标准耳机的对讲机转换器与外部标准通用耳机连接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通用标准耳机的对讲机转换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通用标准耳机的对讲机转换器的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通用标准耳机的对讲机转换器,该转换器内部电路中包括有耳机插座电路、按键识别电路、报警电路、输入输出电路和中央控制电路,耳机插座电路、按键识别电路、报警电路、输入输出电路均分别与中央控制电路连接;耳机插座电路还分别与报警电路和输入输出电路连接;输入输出电路还分别与报警电路和按键识别电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路中,设置耳机插座电路方便本转换器与通用标准耳机连接,完成对讲机与耳机之间的通讯,设置按键识别电路,用户可通过通用标准耳机上自带的按键实现对对讲机和耳机对应功能的控制与调整,设置报警电路,在连接过程中如发生连接异常,本转换器可及时向用户报警,提醒用户对应调整,而中央控制电路是本转换器的核心,用于控制整体电路的正常运转,实现本转换器的逻辑运算功能。

中央控制电路中包括有控制芯片U1,控制芯片U1的具体型号为:PIC16F690。应该强调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应用的控制芯片的具体型号的不局限与PIC16F690,任何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逻辑运算功能的控制芯片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按键识别电路中包括有分压单元和按键识别单元;分压单元和按键识别单元均分别与中央控制电路连接;分压单元包括有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3V电源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公共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2和地的公共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阻R2的公共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1和地的公共端连接;且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公共端处引出分压单元输出端;该分压单元输出端还分别与输入输出电路、中央控制电路连接;按键识别单元包括有第一比较器U3、第二比较器U2、第三电阻R11、第四电阻R12、第五电阻R13和第六电阻R14;第一比较器U3和第二比较器U2的同相输入端均分别与分压单元输出端连接;第三电阻R11的一端与3V电源连接,第三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一比较器U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四电阻R12的一端接地,第四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R11和第一比较器U3的公共端连接,第一比较器U3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13的一端与3V电源连接,第五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二比较器U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六电阻R14的一端接地,第六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第五电阻R13和第二比较器U2的公共端连接,第二比较器U2的输出端与中央控制电路连接。

在通用标准耳机上有三个按键,分别是分别是;语音发送按键、音量增加按键、音量减小按键。通用标准耳机接入电路后,用户按下语音发送按键,即刻释放,这个操作的结果是降低了按键识别电路中第一比较器U3、第二比较器U2和控制芯片U1中自带的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平,第一比较器U3、第二比较器U2和控制芯片U1中自带的比较器输出低电平,由该低电平引起控制芯片U1产生中断,此时控制芯片U1判断识别到是语音发送按键引起的中断,将其识别为发送语音信号。用户按住语音发送按键并且保持5秒,按键识别电路可以将该保持状态发送给控制芯片U1,控制芯片U1接收到保持状态并将其识别为紧急事件信号。用户按动音量增加按键,即刻释放,这个操作的结果是降低了第一比较器U3和第二比较器U2同相输入端的电平,两比较器均输出低电平,由低电平引起控制芯片U1产生中断,此时控制芯片U1识别并判断到是语音音量增加按键引起的中断,并将该终端识别判定为音量增加信号。音量减小按键的操作和其工作原理与音量增加按键的操作及其工作原理一致。

报警电路包括有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C6和第六电容C7;第三电容C4的一端与中央控制电路连接,第三电容C4的另一端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C5的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且所述的第四电容C5与第七电阻R7的公共端还分别与耳机插座电路和输入输出电路连接;第五电容C6的一端与中央控制电路连接,第五电容C6的另一端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六电容C7的一端连接,第六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且第八电阻R8与第六电容C7的公共端还分别与耳机插座电路和输入输出电路连接。当发送语音信号操作后,如果对讲机没有响应发出的语音发送信号,对讲机就不会给出LED灯光信号,而控制芯片在发出语音发送信号后探测对讲机是否返回LED灯光信号,如果没有探测到LED灯光信号,表示语音发送信号发送失败,控制芯片将驱动报警电路,报警电路发送报警信号并将该报警信号送至耳机的接收器,从而发出报警声响,提醒用户作出对应调整。

输入输出电路包括有接座、第一MOS管Q1、第一二极管D、第九电阻R6、第十电阻R5和第七电容C3;第一MOS管Q1的栅极与中央控制电路连接,第一MOS管Q1的漏极与接座上其中一个接口连接,第一MOS管Q1的源极接地;第一二极管D的阳极与接座上其中一个接口连接,第一二极管D的阴极与第九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中央控制电路连接,第七电容C3的一端与第九电阻R6和中央控制电路的公共端连接,第七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第十电阻R5的一端与第九电阻R6和第七电容C3的公共端连接,第十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输入输出电路用于连接转换器与对讲机,用户按下语音发送按键。即刻释放,控制芯片U1识别出发送语音信号后,通过I/O口将第一MOS管Q1导通,这样就将对讲机的语音发送线(PTT)拉低,对讲机识别到这个低电平信号后,立即将对讲机由接收状态转换为发送状态。如果再将语音发送按键按动一次,即刻释放,可以通话结束。用户长按语音发送按键,控制芯片U1将其识别为紧急事件信号,控制芯片U1接收到紧急事件信号后,I/O口将对讲机的SOS线置为低电平2秒,然后拉高,通知对讲机是紧急事件信号,对讲机进入紧急事件工作模式。用户按下音量增加按键后,控制芯片U1将其识别为音量增大信号,控制芯片U1接收到音量增大信号后,控制芯片U1通过I/O口将对讲机的LEVEL+置为低电平,保持2秒然后拉高,对讲机将接收的音量信号增大,控制芯片U1对音量减小信号的处理同理。

该转换器包括有外壳1、通用标准耳机插座2和对讲机插头3;外壳1围合形成容置空腔,且通用标准耳机插座2和对讲机插头3均置于该空腔中且均分别与外壳1固定连接,通用标准耳机插座2与对讲机插头3电连接。转换器通过对讲机插头3与对讲机连接,通用标准耳机的插头2插入耳机插座,这样耳机就可以接收到来自于对讲机所接收的语音信号。操作配置在耳机线上的按键,可以达到各项功能的操作。当通用标准耳机的插入通用标准耳机插座2,此时将插座内置的开关接通,开关的接通使得“耳机-对讲机功能转换器”开始工作,从而对讲机进入耳机工作模式。反之,当通用标准耳机插入拔出,使得“耳机-对讲机功能转换器”停止工作,对讲机切换到对讲机工作模式。通用标准耳机上配置有左声道和右声道音频信号接收器,当通用标准耳机插入转换器后,音频信号接收器就与对讲机的扬声器信号输出线连接上,对讲机接收到的音频信号就可以通过耳机的音频信号接收器转换为语音,不需要人工干预。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当中,设置有用于连接转换器与对讲机的输入输出电路、用于连接转换器与通用标准耳机的耳机插座电路,用以识别用户按键操作的案件识别电路和用于提醒用户正确使用本转换器的报警电路,设置以上电路可轻松实现通用标准耳机与对讲机之间的通讯及控制操作,整体电路架构简单高效,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