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0115发布日期:2019-03-02 02:1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拍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图像获取设备,特别是一种拍摄设备。



背景技术:

诸如照相机等拍摄设备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予以记录的设备。相关的拍摄设备一般采用镜头获取光学影像然后进行相应的拍摄。也即是,相关的拍摄设备的获取光学影像的镜头与进行拍摄的部件为相对集成的结构,并且需要人力托持。相应地,相关的拍摄设备的某些应用性能可能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部分不足,提供一种拍摄设备。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拍摄设备。所述拍摄设备包括支撑座、光学镜头、图像传感器及相机。所述光学镜头设置于所述支撑座。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用于将进入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所述相机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并与所述图像传感器偶接。所述相机用于拍摄。

优选地,所述的拍摄设备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图像传感器及所述相机电连接,并接收所述电信号。所述处理器依据所述电信号而触发所述相机执行拍摄地设置。

优选地,当预设拍摄目标进入所述光学镜头时,所述处理器触发所述相机拍摄所述预设拍摄目标。

优选地,所述相机相对于所述支撑座可活动地设置,以获取预设拍摄目标的图像。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具有轴向方向及环绕该轴向方向的周向方向。所述相机相对于所述支撑座可周向转动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支撑座具有轴向方向及环绕该轴向方向的周向方向。所述相机沿着所述支撑座的轴向可往复移动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相机相对所述支撑座的轴向可俯仰活动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拍摄设备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座。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相机活动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拍摄设备还包括托架。所述托架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相机设置于所述托架。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且驱动所述托架相对于所述支撑座周向可转动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拍摄设备还包括第二托架。所述第二托架设置于所述托架。所述相机设置在所述第二托架上。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托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托架相对于所述托架可俯仰活动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托架相对于所述托架轴向往复移动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拍摄设备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图像传感器、所述相机及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并接收所述电信号。所述处理器开启及关闭所述驱动装置地设置,并依据所述电信号而触发所述相机执行拍摄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光学镜头与所述图像传感器构造为镜头模块。多个所述镜头模块沿所述支撑座的周向间隔排布设置。

优选地,所述光学镜头具有视场角。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光学镜头的视场角叠加或相接设置。

优选地,所述光学镜头具有大于所述相机的视场角。

优选地,所述光学镜头为广角镜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拍摄设备。所述拍摄设备包括支撑座、镜头模块、相机及处理器。所述镜头模块设置于所述支撑座。所述镜头模块用于将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所述相机用于拍摄进入所述镜头模块的预设拍摄目标。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镜头模块及所述相机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依据所述电信号而触发所述相机执行拍摄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处理器包括识别单元及触发单元。所述识别单元分别与所述镜头模块及所述触发单元电连接,用于依据预设拍摄目标对应的电信号而识别所述预设拍摄目标是否进入所述镜头模块的视场内。所述触发单元与所述相机电连接。当所述识别单元识别出预设拍摄目标进入所述镜头模块时,所述触发单元触发所述相机拍摄所述预设拍摄目标。

优选地,所述相机相对于所述支撑座可活动地设置,以获取预设拍摄目标的图像。

优选地,所述的拍摄设备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相机发生活动地设置。所述处理器用于开启及关闭所述驱动装置。

优选地,当预设拍摄目标没有进入所述相机的视场内时,所述处理器开启所述驱动装置。当预设拍摄目标进入所述相机的视场内时,所述处理器关闭所述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拍摄设备。所述拍摄设备包括支撑座、镜头模块、相机、动力装置及处理器。所述镜头模块设置于所述支撑座。所述镜头模块用于将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所述相机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用于拍摄。所述相机具有变焦镜头。所述动力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用于驱动所述变焦镜头实现变焦。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镜头模块、所述相机及所述动力装置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依据所述电信号而驱动所述动力装置实现对所述变焦镜头的变焦,并在完成所述变焦之后触发所述相机执行拍摄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相机相对于所述支撑座可活动地设置,以拍摄预设拍摄目标。

优选地,所述的拍摄设备还包括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且驱动所述相机相对于所述支撑座可活动地设置。所述处理器开启及关闭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处理器与所述镜头模块电连接。所述处理器包括识别单元及触发单元。所述识别单元分别与所述镜头模块及所述触发单元电连接,用于依据预设拍摄目标对应的电信号而识别所述预设拍摄目标是否进入所述镜头模块的视场内。所述触发单元与所述相机电连接。当所述识别单元识别出预设拍摄目标进入所述镜头模块时,所述触发单元触发所述相机拍摄所述预设拍摄目标。

优选地,所述处理器包括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进入所述变焦镜头的预设拍摄目标的尺寸是否达到预设条件。当所述预设拍摄目标的尺寸没有达到预设条件时,所述处理器启动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变焦镜头进行变焦。当所述预设拍摄目标的尺寸达到预设条件时,所述处理器触发所述相机执行拍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拍摄方法。所述拍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镜头模块监视视场;识别预设拍摄目标是否进入所述镜头模块的视场;当所述预设拍摄目标进入所述镜头模块的视场内时,判断所述预设拍摄目标是否进入相机的视场内;当所述预设拍摄目标进入所述相机的视场内时,触发所述相机拍摄所述预设拍摄目标。

优选地,当所述预设拍摄目标没有进入所述相机的视场内时,驱动所述相机活动直至所述预设拍摄目标进入所述相机的视场内。

优选地,当所述预设拍摄目标进入所述相机的视场内时,判断所述预设拍摄目标的尺寸大小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当所述预设拍摄目标的尺寸大小符合预设标准时,触发所述相机拍摄所述预设拍摄目标。

优选地,当所述预设拍摄目标的尺寸大小不符合预设标准时,驱动所述相机进行变焦直至所述预设拍摄目标的尺寸大小符合预设标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拍摄设备通过镜头模块(或光学镜头)进行光学成像,然后通过相机进行拍摄。相应地,所述拍摄设备的诸如镜头模块、光学镜头等光学成像元件与进行拍摄的相机可相对分离,从而便利于后续应用、提升应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拍摄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拍摄设备的正视图。

图3为图2的拍摄设备的左视图。

图4为图1中的相机与处理器之间的配合关系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5为图1的拍照装置中的托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拍摄设备中的第二托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相机周向转动至拍摄预设目标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相机俯仰运动至拍摄预设目标时的侧视示意图。

图9为图1的拍摄设备的拍摄流程步骤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无特殊说明,在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相同标号表达了相同、类似的结构、元件等。为了便利于表述清晰,在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类似标号表达了相同、类似的结构、元件或同一个元件上的不同结构、部分等,譬如标号322、322b、322c分别指示三个对应的光学镜头。

为了便利于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说明各个零部件、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无特别说明,在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诸如“上、下”、“顶、底”、“左、右”、“前、后”、“一、另一”等均为相对概念。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顶、底”、“轴向”、“竖直方向”可以参考图1中的Z轴方向,也可以参考图2中的上下方向;“水平方向”则为垂直于“竖直方向”,可以参考图1中X轴、Y轴构造的平面,也可以参考图2中下述支撑座310的横截面所在方向;“周向”则为下述支撑座310的圆周方向,可以参考图1中环绕Z轴的箭头309指示的方向,也可以参考以竖直方向为转动轴线的转动方向;“俯、仰”方向可以参考图1中环绕X轴的箭头307指示的方向,也可以参考图3中的上下转动方向。另外,本实用新型中体提及的“电连接”、“偶接”可以为直接电连接或间接电连接。相应地,如无特别说明,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电线实现电连接、耦合连接,以实现相应信号、指令的通讯或传递电力。“电信号”可以为相应的静态图像数据或动态视频数据。也即是,拍摄设备300可以拍摄获取静态图像或动态影像。“图像传感器”,又可称为感光器件或感光元件。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拍摄设备300。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拍摄设备300包括支撑座310、光学镜头322、图像传感器324及相机350。

所述支撑座310用于支撑拍摄设备300上的其他部件。根据需要,所述支撑座310还可以支撑其他相关部件。所述支撑座310的形状及构造只要能够满足相应的支撑即可。可选地,所述支撑座310可以为圆柱状、块状等。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所述支撑座310的稳固支撑性能,避免所述支撑座310发生晃动,所述支撑座310包括底板312及支撑主体314。所述底板312可以为圆板状。所述支撑主体314设置在所述底板312上。所述支撑主体314用于直接支撑所述镜头模块320、处理器330、识别单元332及相机350等部件。为了进一步提升所述支撑座310的稳定性能,所述支撑主体314具有小于所述底板312的径向尺寸。相应地,所述底板312具有大于所述底板312的截面积,从而具有更大的支撑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主体314大致呈圆柱状。所述支撑主体314具有轴向延伸方向。相应地,所述支撑主体314的底端设置在所述底板312上。更具体地,所述支撑主体314的中轴线与所述底板312的中轴线重合。相应地,所述支撑主体314的重心与所述底板312的重心之间的连线为竖直方向。所述支撑主体314的顶端314a用于直接支撑所述相机350。

请继续参阅1至图3,所述光学镜头322用于光学成像,形成光学图像。为了尽可能节省器件、获得尽可能大的视场角,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322为广角镜头。所述光学镜头322的具体视场角根据需要而选择。为了便利于所述光学镜头322的组装,三个镜头模块320、320b、320c包括的对应三个光学镜头322、322b、322c具有相同的视场角。三个光学镜头322、322b、322c沿所述支撑座310的周向彼此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光学镜头322、322b、322c的视场角根据需要而选择,譬如可以为120°、140°或170°等。

所述图像传感器324用于将进入所述光学镜头322内的光学图像(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相应地,所述图像传感器324,作为一种电传感器,能够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所述图像传感器324的具体规格、种类根据需要而选择,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信号转换即可。譬如,所述图像传感器324可以为CCD(Charge-coupled Device,中文名称为:电荷耦合元件)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中文名称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在本实施例中,三个图像传感器324、324b、324c与三个光学镜头322、322b、322c一一对应配合设置。所述图像传感器324与所述处理器330电连接,用于将获取的对应于相应影像的电信号传输至所述处理器330。

为了便利于所述光学镜头322与所述图像传感器324之间的配合及组装,所述光学镜头322与所述图像传感器324构造为镜头模块320。相应地,光学镜头322b与图像传感器324b构造为镜头模块320b;光学镜头322c与图像传感器324c构造为镜头模块320c。所述镜头模块320用于成像。也即是,所述镜头模块320用于将进入所述镜头模块320的光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所述镜头模块320的具体数量及分布根据需要而选择。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镜头模块320可以为仅为一个。此时,所述拍摄设备300只需要拍摄获取所述镜头模块320对应的视场内的影像和/或图像。也即是,所述拍摄设备300仅需要对特定空间范围内出现的目标进行拍摄。为了尽可能多地拍摄获得目标、提升拍摄性能,多个所述镜头模块320沿所述支撑座310的周向间隔排布设置。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三个所述镜头模块320、320b、320c沿所述支撑座310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进一步地,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镜头模块320的视场(Field ofView,简称FOV)角之间彼此相接或重叠(叠加)。在本实施例中,三个所述镜头模块320、320b、320c中任意两个之间的视场角彼此重叠,从而使全部所述镜头模块320、320b、320c构造的视场角能够在垂直于所述支撑座310的轴线的平面上能够获取360°空间范围内的全部图像。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有所述镜头模块320的视场角之和大于360°。譬如,三个镜头模块320、320b、320c的三个光学镜头322、322b、322c的视场角均为140°。相应地,所有光学镜头322、322b、322c的视场角之和为420°,即大于360°。

更具体地,所述镜头模块320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座310。而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相机350相对于所述支撑座310可活动地设置。相应地,所述镜头模块320与所述相机350分别为彼此独立的部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相机350相对于所述镜头模块320保持可活动的状态。相应地,所述镜头模块320通过与所述处理器330的配合能够快速地、在较大范围内寻找到可拍摄的预设拍摄目标。同时,所述相机350能够依据所述镜头模块320寻找结果而直接拍摄所述预设拍摄目标,避免相机350自身寻找预设拍摄目标,从而提升了拍摄速度。进一步地,当所述镜头模块320的光学镜头322采用广角镜头时,所述镜头模块320具有尽可能大的视场角,能够寻找尽可能大的空间内的预设拍摄目标。相应地,所述相机350并不需要选择广角镜头,从而使得所述相机350只需要小幅度的变焦操作(甚至地,相机350不需要进行调焦)即可进行拍摄,并获得较高质量的图片。进一步地,所述镜头模块320的视场角大于所述相机350的视场角。具体地,所述光学镜头322的视场角大于所述相机350的变焦镜头350的视场角。此时,所述光学镜头322能够获取更大的空间范围,所述变焦镜头350能够提升变焦速度。

优选地,所述镜头模块320用于获得相应数据格式的图像。所述镜头模块320的具体规格、种类只要能够实现成像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镜头模块320包括光学镜头322及图像传感器324。相应地,所述镜头模块320可以为用于监控的摄像头。

可选地,所述镜头模块320可以为诸如监控镜头等视频捕捉设备。

请一并参阅图4,所述处理器330用于处理相应的数据、信号及指令等至少一个。所述处理器330的具体规格、种类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处理、控制功能即可。譬如,所述处理器330可以为相应的集成电路(IC芯片)、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CU)或图形处理器(GPU)等。所述处理器330也可以采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专用集成电路)。所述处理器330用于控制所述相机350。譬如,当需要拍摄获取目标图像时,所述处理器330开启所述相机350的快门或快门对应的触发电路(图中未示出),并使得所述相机350拍摄获取当前的目标图像。具体地,当目标进入三个光学镜头322、322b、322c中任一个时,所述处理器330开启所述相机350对所述目标进行相应的拍摄操作。

所述处理器330分别与所述镜头模块320及所述相机350电连接。具体地,所述处理器330与所述图像传感器324及所述相机350电连接。所述处理器330能够对所述图像传感器324发出的相应电信号进行处理。所述处理器330依据相应的电信号而触发所述相机350执行相应的拍摄。也即是,所述处理器330控制所述相机350的拍摄时机、拍摄对象等。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预设拍摄目标(譬如:人、动物)进入所述光学镜头322的视场角内时,所述处理器330触发所述相机350进行相应的拍摄。

所述识别单元332分别与所述镜头模块320及所述处理器330电性连接。所述识别单元332用于识别目标是否进入所述镜头模块320的视场角内。所述识别单元332将是否存在目标的信号传输至所述处理器33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识别单元332可以采用对视场角内的图像中的相关特征、元素进行识别,从而判断得到当前图像中是否存在可拍摄的目标。譬如,可以采用卷积网络实现人脸识别。又譬如,在数码相机中对人体的脸部区域进行识别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的技术。所述识别单元332可以为相应电路、单个或多个器件、逻辑元件等硬件。根据需要,所述识别单元332还可以为相应存储有相应程序指令的装置。根据需要,所述识别单元332可以为相应的感应元件,譬如热人体红外感应器、接近开关等器件。譬如,在人作为预设拍摄目标的情况下,作为识别单元332的热人体红外感应器可以感应并识别到拍摄目标进入所述镜头模块320的视场角范围内。

所述处理器330还包括触发单元334。所述触发单元334分别与所述识别单元332及所述相机350电连接。所述触发单元334的具体构造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触发即可。譬如,所述触发单元334可以采用相应的触发电路、触发器件,甚至开关元件实现相应的触发功能。

为了进一步提升所述拍摄设备300的通用性能,所述识别单元332还可用于识别预设拍摄目标是否进入所述相机350的视场角内。所述识别单元332识别出预设拍摄目标进入所述相机350(下述变焦镜头352)的视场角内时,所述触发单元334关闭下述驱动装置362,从而使得所述相机350停止活动并触发该相机350拍摄所述预设拍摄目标。而当所述识别单元332在所述相机350的视场角内没有发现预设拍摄目标时,所述触发单元334触发驱动装置362开启,从而通过该驱动装置362驱动所述相机350活动。也即是,所述处理器330通过口控制驱动装置362,从而驱动所述相机350寻找预设拍摄目标。

所述处理器330还包括判断单元336。所述判断单元336分别与所述触发单元334及所述相机350电连接。所述判断单元336用于判断进入下述相机350的变焦镜头352中的预设拍摄目标的尺寸是否符合预设条件。所述判断单元336的具体构造只要能够判断拍摄目标在当前视场中的尺寸大小即可。譬如,所述判断单元336可以采用相应的电路、单个或多个器件或者图像处理芯片等。根据需要,所述判断单元336可以选择相应的逻辑比较电路。当所述判断单元336判断出进入变焦镜头352的视场角内的预设拍摄目标的尺寸符合预设条件时,所述触发单元334触发所述相机350拍摄所述预设拍摄目标。进一步地,所述触发单元334关闭下述动力装置360。也即是,当进入变焦镜头352视场角内的预设拍摄目标的尺寸大小符合要求时,所述处理器330通过所述触发单元334关闭动力装置360,从而停止变焦镜头352的变焦操作。而当所述判断单元336判断出进入变焦镜头352的视场角内的预设拍摄目标的尺寸不符合预设条件时,所述触发单元334触发动力装置360启动,并通过动力装置360驱动变焦镜头352实现变焦操作。也即是,在进入变焦镜头352内的预设拍摄目标的尺寸大小没有的达到预设尺寸大小之前,所述处理器330通过动力装置360保持对变焦镜头352的变焦操作。

所述相机350用于拍摄获取图像、影像。所述相机350的具体规格、种类根据需要而选择,只要能够满足相应的拍摄需要即可。所述相机350设置于所述支撑座310,并受到该支撑座310的支撑。具体地,所述相机350设置在所述支撑座310的顶端上。所述相机350的规格、型号根据需要而选择。譬如,所述相机350可以为数码相机。也即是,所述相机350能够将光学图像、影像转换为电子数据方式的图像、影像。所述相机350与光学成像元件(譬如所述镜头模块320)之间并不联动。所述相机350与光学成像元件(譬如所述镜头模块320)指示图像对应的光线传播方向的中心轴可以不重合。甚至地,所述相机350的中心轴与光学成像元件(譬如所述镜头模块320)的中心轴之间不平行。

为了提升所述相机350的拍摄性能,所述相机350具有变焦镜头352。所述变焦镜头352可以为光学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352通过旋转实现焦距的变换。相应地,所述相机350通过变焦镜头352能够实现变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变焦镜头352的具体形状及构造根据需要而选择。

为了便利于实现对所述变焦镜头352的变焦调整,所述拍摄设备300还包括动力装置360。所述动力装置360用于驱动所述变焦镜头352实现变焦转动。所述动力装置360可以采用电动机、气缸等可输出动力的装置。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提升精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360为舵机。为了进一步提升所述动力装置360与所述变焦镜头352之间的配合的稳定性,所述动力装置360与所述变焦镜头352啮合配合。也即是,所述动力装置360与所述变焦镜头352之间通过彼此啮合配合的齿轮实现驱动配合。

为了便利于说明及区分动力输出的具体机构,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动力装置、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及第二驱动装置用于直接或间隔驱动所述相机350发生相应的运动、变焦等。

为了提升所述相机350的拍摄性能,所述相机350相对于所述支撑座310可活动地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相机350相对于所述支撑座310可以转动、移动或摆动等。也即是,所述相机350上的部分或全部结构相对于所述支撑座310发生运动即可。此时,所述相机350能够活动至获得较佳质量图片的位置。作为优选地,为了便利于所述相机350在垂直于所述支撑座310的轴线的360°平面内均能获得图像、影像,所述相机350相对于所述支撑座310可周向转动地设置。为了进一步提升所述相机350的立体拍摄范围,所述相机350相对于所述支撑座310可俯仰运动地设置。

为了省力、高效率地实现对所述相机350的活动操作,所述拍摄设备300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座310,用于驱动所述相机350进行相应的活动或运动。

请一并参阅图5,为了便于支撑所述相机350,所述拍摄设备300还包括托架370。所述托架370设置在所述支撑座310上。所述托架370用于直接支撑所述第二托架380。所述托架370相对于所述支撑座310沿该支撑座310的周向可转动地设置。为了提升所述托架370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能,所述托架370的转动轴线可以为所述支撑座310的中轴线。所述托架370的形状及结构只要能够支撑所述第二托架380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利于所述托架370的转动及充分节省空间,所述托架370为半圆环状。根据需要,所述托架370可以为闭环状的圆环状、半圆环状、弧状、杆状或字母“U”字形。所述托架370的转动范围根据需要而选择,可以任意角度范围,譬如0°-360°。

进一步地,所述托架370具有凸台372及托持主体374。所述凸台372可以设置在所述支撑座31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372用于与下述驱动装置372联动配合。所述托持主体374设置在所述凸台372上。所述托持主体374用于直接支撑所述第二托架380。所述托持主体374为半圆环状。根据需要,所述托持主体374也可以为字母“U”字形、圆形环或弧状。为了提升所述凸台372对所述托持主体374的稳定支撑性能,所述托持主体374在周向延伸的中部设置在所述凸台372上。为了提升所述托架370的稳固性能,所述托架370为一体件。

请一并参阅图6,所述第二托架380设置在所述托架370上。所述第二托架380用于支撑下述相机。所述第二托架380相对于所述托架370可以活动地设置。根据需要,所述第二托架380相对于所述托架370可以移动或者转动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托架380在一定俯仰角范围内可转动地设置。根据需要,所述第二托架380可以相对于所述托架370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可以理解的是,“俯仰”是相对于水平方向的视角方向。根据拍摄需要,所述第二托架380的俯视角范围上和仰视角范围可以相同或不相同。所述第二托架380的俯仰角度范围只要能够满足相应的拍摄需要即可。譬如,所述第二托架380的俯视角、仰视角范围可以均为30度、45度或60度等。作为示意,图3中的虚线305处于水平面上。虚线305与虚线301之间的夹角α为仰视角范围。选线305与虚线303之间的夹角β为俯视角范围。

所述第二托架380的具体形状及结构只要能够支撑相应的相机350即可。为了提升所述第二托架380的稳定性能,所述第二托架380包括安装部382及支撑部384。所述安装部382设置在所述托架380上。具体地,所述安装部382设置在所述托架380的托持主体374上。所述安装部382的具体形状及构造只要能够实现相对于所述托持主体374活动设置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提升稳定性能,所述安装部382大致呈圆环状。根据需要,所述安装部382也可以为字母“U”字形、半圆环状或弧状。为了进一步提升所述第二托架380的稳定性能,所述安装部382所在的外接圆的圆心与所述托持主体374所在的外接圆的圆心重合。

所述支撑部384设置于所述安装部382。所述支撑部384用于支撑相机350。所述支撑部384的具体形状及构造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支撑即可。为了提升对相机350的支撑性能,所述支撑部384具有容腔壁384a。所述容腔壁384a可以呈桶状结构。也即是,所述容腔壁384a为管状结构的一端遮挡和/或封闭设置。所述容腔壁384a用于容纳相机350。所述容腔壁384a可以直接设置于所述安装部382。相应地,所述容腔壁384围成容腔388。当相机350容纳在所述容腔388内时,所述容腔壁384的桶壁能够支撑相机35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容腔388可以为管腔(孔腔)或凹槽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腔388为管腔。

为了充分节省所述容腔壁384a的体积及提升该容腔壁384a的稳定性,所述支撑部384还包括连接臂384b。所述连接臂384b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安装部382上。所述连接臂384b的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容腔壁384a。所述连接臂384b的形状及结构只要能够支撑所述容腔壁384a即可,可以为杆状或柱状。在本实施例中,一对连接臂384b均为支撑所述容腔壁384a的横杆。

为了提升所述第二托架380的稳固性能,所述第二托架380为一体件。所述托架370与所述第二托架380构造为云台。云台,也即是拍摄装置的支撑平台。

为了节省人力、提升效率,所述拍摄设备300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364。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64设置于所述支撑座310。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64用于驱动所述托架370。图2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64被诸如第二托架380遮挡和/或设置在所述托架370内。为了便利表述,因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64采用虚线表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64与所述托架370联动配合。譬如,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64的转动轴365与所述托架370的凸台372联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64的形状、规格及种类只要能够实现对托架370的驱动即可。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64为电动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64为步进电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64具有转动轴365。所述转动轴365通过转动驱动所述托架370周向转动。也即是,所述转动轴365可以通过诸如与所述托架370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与所述托架370之间的联动配合。当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64为电动机时,所述转动轴365为相应的电动机的转子。

为了进一步节省人力、提升效率,所述拍摄设备300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366。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66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托架380。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66与所述第二托架380联动配合。譬如,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66的第二转动轴367与所述第二托架380的安装部382联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66可以设置在所述托架370和/或所述第二托架380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66的形状、规格及种类只要能够实现对所述第二托架380的驱动即可。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66可以为另一电动机。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66具有第二转动轴367。所述第二转动轴367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托架380实现可活动。所述第二转动轴367可以通过诸如与第二托架380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与所述第二托架380之间的联动配合。当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66为电动机时,所述第二转动轴367为相应的转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66驱动所述第二托架380在预设俯仰角度范围内实现转动。根据需要,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66可以采用诸如气缸的伸缩驱动第二托架380竖直方向上直线活动。图2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66设置在所述支撑座310内和/或被其他部件所遮挡。为了便利于说明,因而第二驱动装置366采用虚线表示。

相应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采用第一驱动装置364及第二驱动装置366,从而实现驱动所述相机350的活动设置。如前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64通过直接驱动所述托架370周向转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二托架380及所述相机350实现周向转动。

下面结合图7,进一步说明所述相机350相对于所述支撑座310周向转动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镜头模块320(光学镜头322)的水平视场角为γ1。所述相机350的水平视场角为γ2。优选地,所述镜头模块320的水平视场角γ1的大小大于所述相机350的水平视场角γ2。也即是,在水平周向方向上,所述镜头模块320相较于所述相机350能够捕捉到更大范围内的预设拍摄目标。作为可能的情况,当诸如人308等预设拍摄目标进入所述镜头模块320的视场内时,所述相机350并没有捕捉到人308。也即是,此时,人308并没有进入所述相机350的视场内。相应地,所述相机350如箭头T1指示方向发生周向转动,从而能够拍摄获取较高质量的图像。此时,相机350’转动至拍摄位置,所述镜头模块320并没有发生移动。

下面结合图8,进一步说明所述相机350相对于支撑座310俯仰活动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镜头模块320(光学镜头322)的竖直视场角为γ3。所述相机350的竖直视场角为γ4。优选地,所述镜头模块320的竖直视场角γ3的大小大于所述相机350的竖直视场角γ4。相应地,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镜头模块320相较于所述相机350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捕捉拍摄目标。作为可能的情况,当诸如人308等预设拍摄目标进入所述镜头模块320的视场内时,所述相机350并没有捕捉到人308。在某些情况下,所述相机350的当前位置并不能获取更高质量要求的图像,譬如人脸部不完整等。此时,人308并没有进入所述相机350的视场内。或者,人308并没有为完全进入相机350较佳的视场范围内。相应地,所述相机350如箭头T2指示方向发生俯仰活动,从而能够拍摄获取较高质量的图像。此时,相机350”竖直向上转动至拍摄位置,所述镜头模块320并没有发生移动。相应地,所述镜头模块320相对于所述支撑座310固定设置。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9,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拍摄方法。所述拍摄方法采用前述记载的拍摄设备300实现相应的拍摄。所述拍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11:监视当前视场。

相应地,可以通过镜头模块320或光学镜头322等光学成像元件实时监控当前视场,可对进入视场的目标进行光学成像。

S313:识别预设拍摄目标是否进入所述当前视场内?

相应地,可以采用处理器330的识别单元332识别所述预设拍摄目标是否进入所述镜头模块320(或光学镜头322)的视场内。

当所述预设拍摄目标没有进入所述当前视场内时,继续执行步骤S311、S313。也即是,镜头模块320(或光学镜头322)继续监控当前视场。所述识别单元322继续识别当前视场是否存在预设拍摄目标。

S315:当所述预设拍摄目标进入所述当前视场内时,判断所述预设拍摄目标是否进入相机350的视场内?

相应地,所述可以采用处理器330的判断单元336判断预设拍摄目标是否进入所述相机350的镜头350的视场内。也即是,所述相机350是否能够监测到所述预设拍摄目标。譬如,所述相机350为数码相机时,所述数码相机的显示屏上是否显示了所述预设拍摄目标。

S317:当所述预设拍摄目标没有进入所述相机350的视场内时,判断所述预设拍摄目标是否在水平面上偏离所述相机350的视场外?

相应地,当所述预设拍摄目标进入所述相机350的视场内时,可以采用处理器330的判断单元336在如图1中的X轴与Y轴限定的水平面上判断预设拍摄目标是否偏离所述相机350的视场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是,可以采用相应传感器、雷达测距等方式判断拍摄目标是否产生了偏离。

S319:当所述预设拍摄目标在水平面上偏离所述相机350的视场外时,驱动所述相机350发生周向转动。

相应地,可以采用处理器330的触发单元334触发第一驱动装置364。第一驱动装置364通过托架370驱动相机350绕Z轴旋转,从而在X轴、Y轴构造的平面上移动。然后,重复步骤S317,直至预设拍摄目标在水平面上进入所述相机350的视场内。也即是,通过所述相机350在X轴、Y轴限定的平面上的活动,使得该相机350捕捉到所述拍摄目标。

S321:当所述预设拍摄目标没有进入所述相机350的视场内时,判断所述预设拍摄目标是否在竖直方向上偏离所述相机350的视场外?

相应地,可以采用处理器330的判断单元336判断预设拍摄目标是否在竖直方向上是否偏离所述相机350的视场外。更具体地,所述判断单元336在Z轴限定的竖直高度方向上判断预设拍摄目标是否进入所述相机350的视场内。

S323:当所述预设拍摄目标在竖直方向上偏离所述相机350的视场外时,驱动所述相机350俯仰活动或竖直方向上移动。

相应地,可以采用处理器330的触发单元334触发第二驱动装置366。第二驱动装置366通过驱动第二托架380俯仰运动,从而驱动相机350俯仰活动。相应地,所述相机350的变焦镜头352沿Z轴限定的竖直高度方向发生移动。重复步骤S321,直至所述预设拍摄目标在竖直方向上进入所述相机350的视场内。也即是,通过所述相机350在Z轴方向上的活动,使得该相机350捕捉到所述拍摄目标。

S325:当所述预设拍摄目标在竖直方向和/或水平面上均没有偏离所述相机350的视场外时,判断预设拍摄目标的尺寸大小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相应地,可以采用处理器330的判断单元336判断进入所述相机350的视场内的预设拍摄目标的尺寸大小是否符合预设标准。也即是,所述判断单元336判断当前预设拍摄目标在诸如照片等存储介质中的尺寸大小是否符合高质量影像的要求。

S327:当所述预设拍摄目标的尺寸大小不符合预设标准时,所述相机350执行变焦。

相应地,可以采用处理器330的触发单元334触发动力装置360。所述动力装置360通过驱动所述相机350的变焦镜头352,从而实现所述相机350的变焦。重复步骤S325,直至通过变焦获得的预设拍摄目标的尺寸大小符合预设标准。

S329:当所述预设拍摄目标的尺寸大小符合预设标准时,触发所述相机350执行拍摄。

相应地,可以采用处理器350的触发单元334触发所述相机350对当前预设拍摄目标进行拍摄,从而获取较高质量的影像。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拍摄设备300通过镜头模块320(或光学镜头322)进行光学成像,然后通过相机350进行拍摄。相应地,所述拍摄设备300的诸如镜头模块320、光学镜头322等光学成像元件与进行拍摄的相机350相对分离,从而便利于后续应用、提升应用性能。进一步地,所述镜头模块320(或光学镜头322)具有大于所述相机350的视场角,从而使得所述镜头模块320(或光学镜头322)能够提升找到预设拍摄目标的速度、降低遗漏预设拍摄目标的可能性。相应地,所述相机350不需要采用较大的视场角,具有较高的聚焦能力,极大地缩短了变焦时间,甚至不需要变焦,从而能够快速地获得高质量的影像。进一步地,所述拍摄设备300采用处理器330处理相应的信息、实现控制等,提升应用性能。进一步地,所述拍摄设备300的相机350能够实现活动,从而能够活动至对准预设拍摄目标,进而提升拍摄质量。进一步地,所述拍摄设备300的相机350能够实现自动变焦,从而提升拍摄质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