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挂式电脑音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4107发布日期:2019-05-17 20:17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挂式电脑音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响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挂式电脑音响。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脑音响为成对设计,包括了左音响及右音响,但是其两者之间往往通过连接线相连,才能产生立体声效果,而该类音响一般都是直接放置于显示器下方的桌面上,加上连接线的存在会使得桌面变得杂乱,也容易碰到音响导致其发音朝向改变,影响玩家的体验,尤其是一些需要闻声定位的游戏,会直接降低游戏体验感,因此就需要设计一种能避免音响被意外碰到,同时放置位置及发生朝向精确,有利于立体声发挥的音响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外挂于电脑显示器两侧面,固定方便且牢固,从而使放置电脑显示器的桌面更为整洁的外挂式电脑音响。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挂式电脑音响,包括第一音响及第二音响,所述第一音响及第二音响均设有扬声器,所述第一音响及第二音响彼此相对的侧面上均设有分别与电脑显示器左上角及右上角卡合的挂扣槽;所述第一音响的扬声器上设有连往第二音响的连接线,所述第二音响内设有接线轴,所述接线轴上设有可相对于接线轴转动并用于收紧连接线的储线轮,所述接线轴上设有音频线,所述音频线通过储线轮与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二音响内还设有与音频线及第二音响内扬声器相连的功放板,所述功放板上还设有用于与电脑相连的音频插口及用于给音响供电的USB插口。

上述结构中,通过在第一音响及第二音响上均设置挂扣槽,在安装时利用储线轮收拢连接线使第一音响及第二音响的挂扣槽挂扣于显示器的左上角及右上角上实现固定,从而解决现有音响放置时位置容易受到触碰而歪斜,影响发音方向;由于第一音响及第二音响在显示器上的位置是固定的,因此有利于提高立体声的输出质量,避免出现因音响朝向及摆放位置问题导致用户左右耳听到的声音大小不一,有利于保证立体声的声场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线轮中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设有沿其轴向方向间隔排列的触点,所述连接线线芯与触点连接,所述接线轴外壁设有与触点一一接触的导电环,所述导电环与音频线线芯相连。

上述结构中,储线轮在转动时带动触点环绕导电环移动,使其两者之间始终保持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触点为弹性触片或弹性触头。

上述结构中,无论储线轮是否处于转动的情况下,均有利于保证触点与导电环之间的电气接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线轴上套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固定于接线轴上、另一端与储线轮连接从而为储线轮提供收线扭矩。

上述结构中,储线轮的收线力矩通过扭簧提供,从而使第一音响及第二音响能卡于显示器的左上角及右上角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音响及第二音响正面均设有扬声口,所述扬声器位于扬声口内,所述接线轴位于第二音响扬声器正后方的后壁上。

上述结构中,扬声器正对用户,从而使得声场能更为清晰透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挂扣槽开设于第一音响及第二音响侧面的中部位置处,所述挂扣槽呈垂直开设且槽顶设有用于与电脑显示器顶面接触的顶板。

上述结构中,挂扣槽槽底用于与显示器外框左侧或右侧的垂直侧壁接触相抵,挂扣槽两侧壁用于与显示器外框的前后表面相抵接触,顶板与显示器外框顶面接触从而避免第一音响及第二音响从显示器外框上滑落,挂扣槽槽深不大于显示器外框宽度,避免阻挡液晶屏显示内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挂扣槽槽宽与电脑显示器厚度适配彼此呈间隙配合。

上述结构中,由于不同的显示器厚度不一,因此挂扣槽槽宽需要做适配,或者在挂扣槽槽宽两侧壁设置海绵垫来实现一定厚度范围内的显示器适配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线从第一音响及第二音响侧面的后部位置处穿过。

上述结构中,所述连接线穿过位置尽可能靠近挂扣槽,避免连接线拉紧第一音响及第二音响时导致第一音响及第二音响发生歪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线为偏平的面条线。

上述结构中,面条线具有柔型好,回转半径小的优点,有利于在储线轮上缠绕收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利用储线轮,使得第一音响及第二音响之间通过连接线相互收拢靠近,从而固定于显示器的左上角及右上角,可跟随显示器移动,使显示器正前方的位置始终处于声场最佳位置处,同时能使桌面更为整洁干净,避免将音响放置于桌面上时发生碰撞并使得桌面杂乱不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音响的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挂扣槽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0-第一音响;11-扬声器;12-挂扣槽;121-顶板;13-连接线;14-扬声口;20-第二音响;21-接线轴;211-导电环;22-储线轮;221-通孔;222-触点;23-音频线;24-功放板;25-音频插口;26-USB插口;27-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考图1及图2,如图1及图2所示的一种外挂式电脑音响,包括第一音响10及第二音响20,所述第一音响10及第二音响20内均设有扬声器11,所述第一音响10及第二音响20彼此相对的侧面上均设有分别与电脑显示器左上角及右上角卡合的挂扣槽12;所述第一音响10的扬声器11上设有连往第二音响20的连接线13,所述第二音响20内设有接线轴21,所述接线轴21上设有可相对于接线轴21转动并用于收紧连接线13的储线轮22,所述接线轴21上设有音频线23,所述音频线23通过储线轮22与连接线13连接,所述第二音响20内还设有与音频线23及第二音响20内扬声器11相连的功放板24,所述功放板24上还设有用于与电脑相连的音频插口25及用于给音响供电的USB插口26。

上述结构中,通过在第一音响10及第二音响20上均设置挂扣槽12,在安装时利用储线轮22收拢连接线13使第一音响10及第二音响20的挂扣槽12挂扣于显示器的左上角及右上角上实现固定,从而解决现有音响放置时位置容易受到触碰而歪斜,影响发音方向;由于第一音响10及第二音响20在显示器上的位置是固定的,因此有利于提高立体声的输出质量,避免出现因音响朝向及摆放位置问题导致用户左右耳听到的声音大小不一,有利于保证立体声的声场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储线轮22中心设有通孔221,所述通孔221内壁设有沿其轴向方向间隔排列的触点222,所述连接线13线芯与触点222连接,所述接线轴21外壁设有与触点222一一接触的导电环211,所述导电环211与音频线23线芯相连。

上述结构中,储线轮22在转动时带动触点222环绕导电环211移动,使其两者之间始终保持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触点222为弹性触片或弹性触头。

上述结构中,无论储线轮22是否处于转动的情况下,均有利于保证触点222与导电环211之间的电气接触。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轴21上套有扭簧27,所述扭簧27一端固定于接线轴21上、另一端与储线轮22连接从而为储线轮22提供收线扭矩。

上述结构中,储线轮22的收线力矩通过扭簧27提供,从而使第一音响10及第二音响20能卡于显示器的左上角及右上角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音响10及第二音响20正面均设有扬声口14,所述扬声器11位于扬声口14内,所述接线轴21位于第二音响20扬声器14正后方的后壁上。

上述结构中,扬声器14正对用户,从而使得声场能更为清晰透彻。

本实施例中,所述挂扣槽12开设于第一音响10及第二音响20侧面的中部位置处,所述挂扣槽12呈垂直开设且槽顶设有用于与电脑显示器顶面接触的顶板121。

上述结构中,挂扣槽12槽底用于与显示器外框左侧或右侧的垂直侧壁接触相抵,挂扣槽12两侧壁用于与显示器外框的前后表面相抵接触,顶板121与显示器外框顶面接触从而避免第一音响10及第二音响20从显示器外框上滑落,挂扣槽12槽深不大于显示器外框宽度,避免阻挡液晶屏显示内容。

本实施例中,所述挂扣槽12槽宽与电脑显示器厚度适配彼此呈间隙配合。

上述结构中,由于不同的显示器厚度不一,因此挂扣槽12槽宽需要做适配,或者在挂扣槽12槽宽两侧壁设置海绵垫(图中未示出)来实现一定厚度范围内的显示器适配安装。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线13从第一音响10及第二音响20侧面的后部位置处穿过。

上述结构中,所述连接线13穿过位置尽可能靠近挂扣槽12,避免连接线13拉紧第一音响10及第二音响20时导致第一音响10及第二音响20发生歪斜。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线13为偏平的面条线。

上述结构中,面条线具有柔型好,回转半径小的优点,有利于在储线轮22上缠绕收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利用储线轮22,使得第一音响10及第二音响20之间通过连接线13相互收拢靠近,从而固定于显示器的左上角及右上角,可跟随显示器移动,使显示器正前方的位置始终处于声场最佳位置处,同时能使桌面更为整洁干净,避免将音响放置于桌面上时发生碰撞并使得桌面杂乱不堪。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