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9156发布日期:2019-02-19 18:31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振动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振动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普及,耳机不再仅仅提供音频输出的功能,配合着人们的多样化需求,耳机也不断作出新的改变。目前,市场上出现一种振动耳机,振动模块直接固定安装在听筒内,由于不同佩戴者的头型有所差异,但受限于其结构而不能使振动模块贴紧头部,故而无法确保最佳的振动效果,容易导致整体的舒适度不佳。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振动耳机,即使头型有差异,振动模块都能够紧密地贴合头部,确保振动效果的实现,给佩戴者带来更为真实的游戏体验,同时也能起到按摩作用,避免耳朵在久戴耳机引起的压迫感,大大提高了佩戴者的舒适性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振动耳机,包括头带、设置在头带两端的耳机壳,在耳机壳内侧设有垫片,垫片上设有振动模块,所述振动模块与垫片之间设有弹性件。

上述的振动耳机,所述垫片与振动模块之间有导向轴,弹簧绕设在导向轴上,所述导向轴的一端固定在垫片上、另一端与振动模块滑动配合;振动模块内设有通道,导向轴在通道内滑动;导向轴对于振动模块通过弹簧在耳机壳上的往复运动具有导向作用,避免振动模块在挤压时导致错位的情况发生,使结构更为合理。

上述的振动耳机,振动模块安装在垫片的上部,垫片上设有海绵垫与振动模块组合成耳罩;耳罩包裹耳朵,而在实际佩戴时,振动模块贴合在耳朵上方对应的是率骨穴位,能够起到振动按摩的作用,而且在游戏过程中,给予佩戴者更为真实的游戏体验。

上述的振动耳机,所述振动模块包括振动盒,所述振动盒通过弹性件设置在垫片上,在振动盒内设有振动器。通过振动器的振动,振动盒将该振动传递至与其接触的皮肤上。

上述的振动耳机,所述振动盒的表面设有软胶垫,软胶垫贴在头部,提高振动时佩戴者的舒适度。

上述的振动耳机,所述头带上设有能够伸缩的皮头带。皮头带可伸缩,适应不同头型的佩戴者,适应性强,佩戴舒适。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振动模块与垫片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即使头型不同,也能通过弹性件的压缩使得振动模块能够紧密贴合在头部,确保振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振动盒与耳机壳的拆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振动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振动盒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中,1为头带,2为耳机壳,3为振动模块,4为弹性件,5为导向轴,11为皮头带,12为连接柱,21为垫片,22为海绵垫,31为振动盒,32为振动器,33为软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一种振动耳机,包括头带1、设置在头带1两端的耳机壳2,在耳机壳2上设置有垫片21,垫片21上设有振动模块3,振动模块3与垫片21之间设置有弹簧4,在弹簧4与振动模块3和垫片21连接;在佩戴者佩戴时,振动模块3被压紧,振动模块3凸出在耳机壳2上的位置可调整。

垫片21与振动模块3之间有导向轴5,导向轴5的一端固定在垫片21上、另一端与振动模块3滑动配合。

振动模块3安装在垫片21的上部,垫片21上设有海绵垫22与振动模块3组合成耳罩;位于垫片21上部的振动模块3,在振动时,振动模块3贴合在耳朵上方,对头部进行震动按摩。

振动模块3包括振动盒31,振动盒31通过弹性件4设置在垫片21上,在振动盒31内设有振动器32。振动器32产生振动,振动盒31将该振动传递至佩戴者头部。为了更好的达到按摩效果,提高舒适度,在振动盒31的表面设有软胶垫33;软胶垫33直接接触皮肤,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而且软胶垫33也能起到出汗防滑的作用,确保振动的效果稳定。

作为进一步扩展,振动器可配合音讯信号的频率进行不同程度的振动,对佩戴本耳机的佩戴者起到了“身临其境”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头带1上设有能够伸缩的皮头带11。其中,头带1上设有连接柱12,耳机壳2转动连接在连接柱12上。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振动耳机,结构新颖,在耳机壳2的垫片21上安装振动模块3和海绵垫22以罩住耳朵,而振动模块3贴在耳朵上方头部,振动模块3在通过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在导向轴5上移动以调节位置。

在佩戴时,弹簧4抵在垫片21上,在弹簧压缩过程中产生弹力直接作用在振动模块3中,使得振动模块3在弹力作用下紧密抵在耳朵上方头部,使得振动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已如说明书及图示内容,制成实际样品且经多次使用测试,从使用测试的效果看,可证明本实用新型能达到其所预期之目的,实用性价值乃无庸置疑。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来方便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