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开关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3598发布日期:2019-05-24 21:0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开关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器智能控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开关系统。



背景技术:

在智能家居领域,开关常被用于许多家用电器和照明灯具的通断控制中。现有智能开关类型多样,但基本上还是采用单火线控制各类灯的开关状态,这样就需要在墙上安装大量开关和布局走线,导致家里墙面上开关众多,影响房屋的美观。而无线开关可以解决此问题,不需要安装开关和布局走线就可以实现对灯的控制,但目前市面上的无线开关最多只能控制十盏以内的灯,无法实现一个开关同时控制几十盏灯的开关状态,同时也无法对灯的亮度进行调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亟需提供一种智能开关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智能开关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开关系统,包括开关获能遥控器和多个无线接收控制器,其中:

所述开关获能遥控器包括开关获能按键、编码器、第一微控制器及射频发射器,所述开关获能按键分别与所述编码器、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及所述射频发射器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开关获能按键、所述编码器及所述射频发射器连接;所述多个无线接收控制器中的每个无线接收控制器包括射频接收器和第二微控制器,所述射频接收器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器与被控制电器连接;

所述开关获能按键包括按键、齿条、两个大齿轮、两个棘轮机构、第一连接齿轮、两个第二连接齿轮、线圈、第一线圈固定架、第二线圈固定架、磁铁、第一触点;

所述按键一端通过第三连接轴固定在所述第一线圈固定架外侧,所述按键的另一端与所述齿条的一端连接,所述两个大齿轮通过第一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齿轮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一连接齿轮啮合;

每个棘轮机构包括棘轮、转盘和棘爪转盘,所述两个棘轮通过所述磁铁同轴连接,且所述两个棘轮的棘轮槽相互反向设置,每个第二连接齿轮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轴与对应的转盘同轴连接,且每个第二连接齿轮与对应的大齿轮啮合;

所述线圈通过所述第一线圈固定架和所述第二线圈固定架固定并套设在所述磁铁上,且所述线圈不与所述磁铁接触;

所述齿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为压力传感器,在按动所述按键过程中,所述齿条通过第一连接齿轮带动所述两个大齿轮转动,一个大齿轮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齿轮带动对应的转盘转动,转盘通过棘爪转盘带动棘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磁铁在所述线圈内转动,直至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触点接触;在所述按键复位过程中,所述齿条通过第一连接齿轮带动所述两个大齿轮转动,另一个大齿轮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齿轮带动对应的转盘转动,转盘通过棘爪转盘带动棘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磁铁在所述线圈内转动,直至所述按键回复原始状态;

所述编码器包括第一编码盘、第二编码盘及第三编码盘,调节所述第一编码盘生成第一地址信息,调节所述第二编码盘生成第二地址信息,调节所述第三编码盘生成档位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编码盘上的多个编码块与所述开关获能遥控器控制范围内的多个区域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编码盘上的多个编码块与每个区域内的多个被控制电器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开关系统还包括储能模块及电源管理模块;其中,

所述储能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开关获能按键连接,所述储能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编码器、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及所述射频发射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储能模块为超级电容。

进一步地,包括开关获能遥控器、多个无线接收控制器、储能模块及电源管理模块;其中,

所述开关获能按键包括按键、齿条、两个大齿轮、两个棘轮机构、第一连接齿轮、两个第二连接齿轮、线圈、第一线圈固定架、第二线圈固定架、磁铁、第一触点;

所述按键一端通过第三连接轴固定在所述第一线圈固定架外侧,所述按键的另一端与所述齿条的一端连接,所述两个大齿轮通过第一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齿轮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一连接齿轮啮合;

每个棘轮机构包括棘轮、转盘和棘爪转盘,所述两个棘轮通过所述磁铁同轴连接,且所述两个棘轮的棘轮槽相互反向设置,每个第二连接齿轮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轴与对应的转盘同轴连接,且每个第二连接齿轮与对应的大齿轮啮合;

所述线圈通过所述第一线圈固定架和所述第二线圈固定架固定并套设在所述磁铁上,且所述线圈不与所述磁铁接触;

所述齿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为压力传感器,在按动所述按键过程中,所述齿条通过第一连接齿轮带动所述两个大齿轮转动,一个大齿轮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齿轮带动对应的转盘转动,转盘通过棘爪转盘带动棘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磁铁在所述线圈内转动,直至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触点接触;在所述按键复位过程中,所述齿条通过第一连接齿轮带动所述两个大齿轮转动,另一个大齿轮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齿轮带动对应的转盘转动,转盘通过棘爪转盘带动棘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磁铁在所述线圈内转动,直至所述按键回复原始状态;

所述开关获能按键包括按键、齿条、齿轮、线圈、第一触点、第一磁铁及第二磁铁,所述按键与所述齿条的一端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齿轮的齿轮轴与所述第一磁铁连接,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之间,所述齿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为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一微控制器连接;在按动所述按键过程中,所述齿条带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轮的齿轮轴带动所述第一磁铁运动,直至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触点接触;在所述按键复位过程中,所述齿条带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轮的齿轮轴带动所述第一磁铁运动,直至所述按键回复原始状态;

所述编码器包括第一编码盘、第二编码盘及第三编码盘,调节所述第一编码盘生成第一地址信息,调节所述第二编码盘生成第二地址信息,调节所述第三编码盘生成档位信息;所述第一编码盘上的多个编码块与所述开关获能遥控器控制范围内的多个区域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编码盘上的多个编码块与每个区域内的多个被控制电器一一对应;

所述储能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开关获能按键连接,所述储能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编码器、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及所述射频发射器连接;

所述储能模块为超级电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开关系统,包括开关获能遥控器和多个无线接收控制器,其中:所述开关获能遥控器包括开关获能按键、编码器、第一微控制器及射频发射器,所述开关获能按键分别与所述编码器、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及所述射频发射器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开关获能按键、所述编码器及所述射频发射器连接;所述多个无线接收控制器中的每个无线接收控制器包括射频接收器和第二微控制器,所述射频接收器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器与被控制电器连接,通过开关获能按键为开关供电并产生开关信息,通过编码器确定被控制电器的具体地址和档位信息,将开关信息、地址信息及档位信息通过无线发送至被控制范围内的所有被控制电器,实现了一个开关获能遥控器控制多个被控制电器的功能,且该智能开关系统能够实现自供能,结构简单无需布线,调节方式灵活,能够很好的适应现今智能家居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开关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关获能按键的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关获能按键的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关获能按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开关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开关获能遥控器; 2-无线接收控制器;

3-储能模块; 4-电源管理模块;

11-开关获能按键; 12-编码器;

13-第一微控制器; 14-射频发射器;

21-射频接收器; 22-第二微控制器;

111-按键; 112-齿条;

113-大齿轮; 114-棘轮机构;

115-第一连接齿轮; 116-第二连接齿轮;

117-线圈; 118-第一线圈固定架;

119-第二线圈固定架; 120-磁铁;

121-第一触点; 122-第一连接轴;

123-第二连接轴; 124-第三连接轴;

1121-第二触点; 1141-棘轮;

1142-转盘; 1143-棘爪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开关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开关获能遥控器1和多个无线接收控制器2,其中:

所述开关获能遥控器包括开关获能按键11、编码器12、第一微控制器13及射频发射器14,所述开关获能按键11分别与所述编码器12、所述第一微控制器13及所述射频发射器14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13分别与所述开关获能按键11、所述编码器12及所述射频发射器14连接;所述多个无线接收控制器中的每个无线接收控制器2包括射频接收器21和第二微控制器22,所述射频接收器21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22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器22与被控制电器连接。

其中,开关获能按键11分别与编码器12、第一微控制器13及射频发射器14连接,用于分别为编码器12、第一微控制器13及射频发射器14供电。第一微控制器13分别与开关获能按键11连接,用于接收开关获能按键11发送的开关信息,该开或关信息用于控制被控制电器开或关;第一微控制器13与编码器12连接,用于接收编码器12发送的地址信息,该地址信息用于确定被控制电器;第一微控制器13与射频发射器14连接,用于将经处理后的开关信息和地址信息经射频发射器14发射至开关获能遥控器1所控制的范围内。所述多个无线接收控制器2中的多个射频接收器21接收到射频发射器14发射的开关信息和地址信息后,每个射频接收器21将开关信息和地址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第二微控制器22,第二微控制器22根据地址信息确定对应的被控制电器是否为地址信息所指向的被控制电器,若确定该被控制电器是地址信息所指向的被控制电器,则进一步根据开关信息控制该被控制电器开或关。

具体地,如图2-4所示,所述开关获能按键11包括按键111、齿条112、两个大齿轮113、两个棘轮机构114、第一连接齿轮115、两个第二连接齿轮116、线圈117、第一线圈固定架118、第二线圈固定架119、磁铁120、第一触点121;

所述按键111一端通过第三连接轴124固定在所述第一线圈固定架118外侧,所述按键111的另一端与所述齿条112的一端连接,所述两个大齿轮113通过第一连接轴12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齿轮115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轴122上,所述齿条112与所述第一连接齿轮115啮合;

每个棘轮机构114包括棘轮1141、转盘1142和棘爪转盘1143,所述两个棘轮1141通过所述磁铁120同轴连接,且所述两个棘轮1141的棘轮槽相互反向设置,每个第二连接齿轮116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轴123与对应的转盘1142同轴连接,且每个第二连接齿轮116与对应的大齿轮啮合113;

所述线圈117通过所述第一线圈固定架118和所述第二线圈固定架119固定并套设在所述磁铁120上,且所述线圈117不与所述磁铁120接触;

所述齿条11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触点1121,所述第一触点121为压力传感器,在按动所述按键111过程中,所述齿条112通过第一连接齿轮115带动所述两个大齿轮113转动,一个大齿轮113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齿轮116带动对应的转盘1142转动,转盘1142通过棘爪转盘1143带动棘轮1141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磁铁120在所述线圈117内转动,直至所述第二触点1121与所述第一触点121接触;在所述按键111复位过程中,所述齿条112通过第一连接齿轮115带动所述两个大齿轮113转动,另一个大齿轮113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齿轮116带动对应的转盘1142转动,转盘1142通过棘爪转盘1143带动棘轮1141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磁铁120在所述线圈117内转动,直至所述按键111回复原始状态;

其中,在按动按键111过程中,齿条112通过第一连接齿轮115带动两个大齿轮113转动,一个大齿轮113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齿轮116带动对应的转盘1142转动,转盘1142通过棘爪转盘1143带动棘轮1141转动,进而带动磁铁120在线圈117内转动,直至第二触点1121与第一触点121接触,磁铁120在线圈117内转动时,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这一过程中开关获能按键11分别为编码器12、第一微控制器13及射频发射器14供电。在按动按键111过程中,当第二触点1121与第一触点121接触时,第二触点1121挤压第一触点121,即挤压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产生的感应信号发送至第一微控制器13,该感应信号即为开关信号。具体地,当第二触点1121与第一触点121接触时间小于预设时长时为开信号,当接触时间大于预设时长时为关信号。所以在按压按键111时,既可获得电能,同时可以产生开关信号。

另外,在所述按键111复位过程中,即松开按键111后,所述齿条112通过第一连接齿轮115带动所述两个大齿轮113转动,另一个大齿轮113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齿轮116带动对应的转盘1142转动,转盘1142通过棘爪转盘1143带动棘轮1141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磁铁120在所述线圈117内转动,直至所述按键111回复原始状态,同样,磁铁120在线圈117内转动时,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这一过程中开关获能按键11分别为编码器12、第一微控制器13及射频发射器14供电。

具体地,所述编码器12包括第一编码盘、第二编码盘及第三编码盘,调节所述第一编码盘生成第一地址信息,调节所述第二编码盘生成第二地址信息,调节所述第三编码盘生成档位信息。

其中,编码器12上的编码盘可以通过手动调节,每个编码盘包括多个编码块,编码块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调节第一编码盘生成第一地址信息和调节第二编码盘生成第二地址信息,用于确定被控制电器在开关获能遥控器1控制范围内的具体位置。调节第三编码盘生成档位信息,用于控制被控制电器的档位。

可以理解的是,编码器12上编码盘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增减,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三个为限。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编码盘上的多个编码块与所述开关获能遥控器1控制范围内的多个区域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编码盘上的多个编码块与每个区域内的多个被控制电器一一对应。

举例来说,如果开关获能遥控器1控制范围内有4个房间,则第一编码盘上可设置4个编码块。如果每个房间内有10盏灯需要被控制,那么第二编码盘上可设置10个编码块。如果每个灯需要分为4个档次调节,那么第三编码盘上可设置4个编码块。那么当我们需要控制第2个房间里的第3盏灯,且需要其亮度为第2挡,则分别将第一编码盘的编码块拨至2,第二编码盘的编码块拨至3,第三编码盘的编码块拨至2。编码器12分别将第一编码盘生成的第一地址信息、第二编码盘生成第二地址信息以及第三编码盘生成的档位信息发送至第一微控制器13,将上述信息经处理后通过射频发射器发送至开关获能遥控器1控制范围内,被第2个房间的第3盏灯的射频接收器21接收到后,发送至第二微控制器22,进而控制该灯调至第2档亮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开关系统还包括储能模块3及电源管理模块4;其中,

所述储能模块3的输入端与所述开关获能按键11连接,所述储能模块3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4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4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编码器12、所述第一微控制器13及所述射频发射器14连接。

优选地,所述储能模块3为超级电容。

具体地,如图5所示,储能模块3的输入端与开关获能按键11连接,用于存储开关获能按键11中产生的多余的电能。储能模块3的输出端与电源管理模块4的输入端连接,电源管理模块4的输出端分别与编码器12、第一微控制器13及射频发射器14连接,用于在开关获能按键11不动作时,储能模块3通过电源管理模块4为编码器12、第一微控制器13及射频发射器14供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开关系统,包括开关获能遥控器和多个无线接收控制器,其中:所述开关获能遥控器包括开关获能按键、编码器、第一微控制器及射频发射器,所述开关获能按键分别与所述编码器、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及所述射频发射器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开关获能按键、所述编码器及所述射频发射器连接;所述多个无线接收控制器中的每个无线接收控制器包括射频接收器和第二微控制器,所述射频接收器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器与被控制电器连接,通过开关获能按键为开关供电并产生开关信息,通过编码器确定被控制电器的具体地址和档位信息,将开关信息、地址信息及档位信息通过无线发送至被控制范围内的所有被控制电器,实现了一个开关获能遥控器控制多个被控制电器的功能,且该智能开关系统能够实现自供能,结构简单无需布线,调节方式灵活,能够很好的适应现今智能家居的要求。

一种智能开关系统,包括开关获能遥控器、多个无线接收控制器、储能模块及电源管理模块;其中,

所述开关获能遥控器包括开关获能按键、编码器、第一微控制器及射频发射器,所述开关获能按键分别与所述编码器、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及所述射频发射器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开关获能按键、所述编码器及所述射频发射器连接;所述多个无线接收控制器中的每个无线接收控制器包括射频接收器和第二微控制器,所述射频接收器与所述第二微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器与被控制电器连接;

所述开关获能按键包括按键、齿条、两个大齿轮、两个棘轮机构、第一连接齿轮、两个第二连接齿轮、线圈、第一线圈固定架、第二线圈固定架、磁铁、第一触点;

所述按键一端通过第三连接轴固定在所述第一线圈固定架外侧,所述按键的另一端与所述齿条的一端连接,所述两个大齿轮通过第一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齿轮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一连接齿轮啮合;

每个棘轮机构包括棘轮、转盘和棘爪转盘,所述两个棘轮通过所述磁铁同轴连接,每个第二连接齿轮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轴与对应的转盘同轴连接,且每个第二连接齿轮与对应的大齿轮啮合;

所述线圈通过所述第一线圈固定架和所述第二线圈固定架固定并套设在所述磁铁上,且所述线圈不与所述磁铁接触;

所述齿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为压力传感器,在按动所述按键过程中,且所述两个棘轮的棘轮槽相互反向设置,所述齿条通过第一连接齿轮带动所述两个大齿轮转动,一个大齿轮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齿轮带动对应的转盘转动,转盘通过棘爪转盘带动棘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磁铁在所述线圈内转动,直至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一触点接触;在所述按键复位过程中,所述齿条通过第一连接齿轮带动所述两个大齿轮转动,另一个大齿轮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齿轮带动对应的转盘转动,转盘通过棘爪转盘带动棘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磁铁在所述线圈内转动,直至所述按键回复原始状态;

所述编码器包括第一编码盘、第二编码盘及第三编码盘,调节所述第一编码盘生成第一地址信息,调节所述第二编码盘生成第二地址信息,调节所述第三编码盘生成档位信息;所述第一编码盘上的多个编码块与所述开关获能遥控器控制范围内的多个区域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编码盘上的多个编码块与每个区域内的多个被控制电器一一对应;

所述储能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开关获能按键连接,所述储能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编码器、所述第一微控制器及所述射频发射器连接;

所述储能模块为超级电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